【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详细注释·彩色插图,助力读者轻松读懂原著,拓展深度和广度,提升人文素养

>>>详细注释,零基础也能无障碍阅读的名家科普

书中的疑难字词、计量单位、篇目写作背景等都有详细的注释。如:“沉积岩”“地台”“阿尔卑斯运动”等。

生僻字注音,扫除识读障碍。如:“滹沱(hūtuó)系”等。

>>>彩色插图,采用精良超感纸,环保油墨印刷

彩页包括李四光的照片、故居、手稿、纪念邮票等,更包含年代地层表、地壳物质循环、地球内部构造等科普插图,引领小读者进入一个更加直观、立体的地质世界。

全新的篇目编排,从总览至细节、由外至内,让阅读更有层次

为了帮助小读者汲取更多养分,本书按照文章的内容主题分为四卷,从总览至细节、由外至内对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地球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四年级下推荐阅读,李四光写给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入门书

阅读这本图文并茂的地质科普书,我们不仅可以明白地球的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还可以懂得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发生原理,更可以了解煤炭、石油的形成过程……地质力学的创立者李四光教授从寻常的现象入手,带领我们开启对地球的好奇模式,让求知的渴望在心中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


【内容简介】

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慷慨地为我们提供空气、水源和燃料,孕育着各类生命,托起我们共同的家园,它就是地球。然而,人类世世代代生活的地球,你真正了解它吗?它是什么形状的?它的年龄多大?它的“身体”构造是怎样的?……让我们跟随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之笔,走进既熟悉又陌生的家园——地球。

《穿过地平线》收录了李四光不同时期的随笔与论著,是一部有关地质知识的经典科普读物。一颗普通的沙粒,也许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一滴平凡的水滴,可能经历了超凡的水循环之旅;一块古老的岩石,或许承载着往昔的生命痕迹……就让李四光先生带领我们破译地质世界的神奇密码,一起穿过地平线,去发掘“老朋友”地球的新面貌吧!


【作者简介】

李四光(1889—1971),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教育家,地质力学的创立者,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古生物学、冰川学以及地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首次发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并在能源勘探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写下了大量著作,为新中国的地质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代表作有学术著作《地质力学概论》《冰期之庐山》《中国北部之蜓科》等,科普读物《穿过地平线:看看我们的地球》。


【目录】

看看我们的地球

看看我们的地球

从地球看宇宙

启蒙时代的地质论战

地质时代

地质力学发展的过程和当前的任务

古生物及古人类

人类起源于中亚吗

第二卷地球的年龄

地球年龄“官司”

天文学地球年龄的说法

天文理论说地球年龄

地质事实说地球年龄

地球热的历史说地球年龄

地史的纪元

第三卷地球的形状

地球之形状

中国地势浅说

侏罗纪与中国地势

冰川的起源

沧桑变化的解释

风水之另一解释

均衡代偿现象

第四卷穿过地平线

地壳的概念

地壳

地热

浅说地震

地震与震波

燃料的问题

大地构造与石油沉积

现代繁华与炭

中国北部之?科(即纺锤虫)

如何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读书与读自然书


【前言】

前 言
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慷慨地为我们提供空气、水源和燃料,孕育着各类生命,托起我们共同的家园,它就是地球。然而,人类世世代代生活的地球,你真正了解它吗?它是什么形状的?它的年龄多大?它的“身体”构造是怎样的?……让我们跟随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之笔,走进既熟悉又陌生的家园?地球。
李四光(1889—1971),原名李仲揆(kuí),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立者,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他出身贫寒却不甘平凡,以家国情怀作为一生的信条,年少时便远赴日本、英国,踏上科学救国之路。他一生致力于古生物学、冰川学以及地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首次发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并在能源勘探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为新中国的地质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爱国情操,也一直为众人所敬仰。
《穿过地平线:看看我们的地球》,收录了李四光不同时期的随笔与论著,是一部有关地质知识的经典科普读物。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科学。看到这些字面上的定义,你可能会认为它距离日常生活太过遥远,是一门充斥着复杂多样的概念和晦涩难懂的图表的学科。其实,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生活中地质学的痕迹随处可见:一颗普通的沙粒,也
许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一滴平凡的水滴,可能经历了超凡的水循环之旅;一块古老的岩石,或许承载着往昔的生命痕迹……《穿过地平线:看看我们的地球》正是从寻常的现象入手,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官和想象力,开启对地球的好奇模式,使求知的渴望在心中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
为了帮助小读者们在阅读中汲取更多养分,在编辑本书时,我们按照文章的内容主题,将全书分为四卷,从总览至细节、由外至内对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地球进行了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既文情并茂地对地
球的年龄、地壳的结构、冰川的起源等常见的地质问题进行了科普,也包含研究地质力学、地史纪元、三大冰期等内容的专业学术性文章。在确保本书富有科学性的同时,我们依据科技文献专门绘制的丰富插图,
也将让阅读饱含趣味性与可读性。阅读这本图文并茂的地质科普书,我们不仅可以明白地球的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还可以懂得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发生原理,更可以了解煤炭、石油的形成过程,学习地质时代的划
分和人类的演变等方面的知识……现在,就让李四光先生带领我们破译地质世界的神奇密码,一起穿过地平线,去发掘“老朋友”地球的新面貌吧!


【免费在线读】

看看我们的地球

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九大行星之一,它是一个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的第三个行星。它的周围有一圈大气,这圈大气组成它的外一层,就是气圈。在这层下面,有些地方是由岩石造成的大陆,大致占地球总面积的3/10,也就是石圈的表面。其余的7/10 都是海洋,称为水圈。水圈的底下,也都是石圈。不过,在大海底下的这一部分石圈的岩石,它的性质和大陆上露出的岩石的性质 一般是不同的。大海底下的岩石重一些、黑一些,大陆上的岩石比较轻一些,一般颜色也淡一些。

石圈不是由不同性质的岩石规规矩矩造成的圈子,而是在地球出生 和它存在的几十亿年的过程中,发生了多次的翻动,原来埋在深处的岩石,翻到地面上来了。这样我们才能直接看到曾经埋在地下深处的岩石,也才能使我们能够想象到石圈深处的岩石是什么样子。

随着科学不断地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是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了,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圈的深度,顶多也还不过十几千米。而地球的直径却有着12000多千米呢!就是说,假定地球像一个大皮球那么大,那么,我们的眼睛所能直接和间接看到的一层就只有一张纸那么厚。再深些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去侦察呢?有。这就是靠由地震的各种震波给我们传送来的消息。不过,通过地震波获得有关地下情况的消息,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地下的物质的大概样子,不能像我们在地表所看见的岩石那么清楚。

地球深处的物质,与我们现在生活上的关系较少。和我们关系密切的,还是石圈的上一层。我们的老祖宗曾经用石头来制造石斧、石 刀、石钻、石箭等从事劳动的工具。今天我们不再需要石器了,可是,我们现在种地或在工厂里、矿山里劳动所需的工具和日常需要的东西,仍然还要往石圈里要原料。只是跟着人类的进步,向石圈索取这些原料的数量和种类都越来越多了,并且向石圈探查和开采这些原料的工具和技术,也越来越进步了。

近几十年来,从石圈中不断地发现了各种具有新的用途的原料。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发热的放射性矿物,如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加以利用,例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的疾病,等等。将来,人们还要利用原子能来推动各种机器和一切交通运输工具, 要它们驯服地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这样说来,石圈上层能够给人类利用的各种好东西是不是永远采取不尽的呢?不是的。石圈上能够供给人类利用的各种矿物原料,正在一天天地少下去,而且总有一天要用完的。

那么怎么办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