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这是部一旦开始读就停不下来、读感超爽的通俗版宋史。作者深耕宋史多年,对宋代正史野史如数家珍。知名作家马伯庸、吴钩诚挚推荐!

2.如果你喜欢《明朝那些事儿》,这本《宋朝进行时》就不容错过。本书文风深得《明朝那些事儿》的精髓,不仅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作者把各种繁杂的史料做了系统梳理,每个章节乃至一件小事都进行了精巧的结构设计,借此将历史真相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会有很强的代入感,仿佛亲临历史现场。

3.本书文笔幽默,立论严谨,参考了众多可靠史料。史实来源既包括《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正史,有包括众多笔记杂谈,同时参考了近现代专家著述。

4.观点新颖,叙事得体。全书以讲述宋代的政治事件、主要人物为主,穿插介绍当时的制度、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同时融入作者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观点。既摆脱了正史史料的晦涩难懂,又避开了一些通俗史类作品机械翻译和刻意调侃的弊端,是难得一见的宋史通俗作品。


【内容简介】

宋朝三百年,武功不如汉唐豪迈,政治斗争不如明清那般波诡云谲,却有着不一样的人文风采。本系列图书,旨在以通俗幽默的笔触,让那段尘封的历史鲜活起来,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是“进行时”而不是“过去时”。

《宋朝进行时》1~3册讲述了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煦、徽宗赵佶、钦宗赵桓九朝的历史。

赵匡胤职业军人出身,凭军功显贵,以政变上台,却带领大宋开启文治之风。

这里有赵普、寇准、吕夷简、富弼这样的一代名臣;

这里有杨业、狄青这样立下赫赫战功却结局悲怆的忠勇良将;

这里有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级别的千古风流人物;

这里有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绘就的生活画卷;

这里还有宋代官制、军制、科举、赋税、法律历史干货

《宋朝进行时》带你深度了解一个铮铮风骨犹存,且充满诗情画意的大宋!


【作者简介】

作者笔名“野狐狸”,本名周吉,1980年生,浙江慈溪人,毕业于浙江大学法学院,现为一基层公务员。一个以读书、码字为乐的人,一个喜欢钻在故纸堆里扒历史的人,希望能写出一部好看的作品,还原一段精彩的历史,同时讲述自己的人生态度。


【媒体评论】

马伯庸:野狐狸的文笔极好,能将枯燥的历史讲得生动有趣;而且叙事很有水平,能将繁冗复杂的历史条分缕析,讲得头头是道,翻开《宋朝进行时》,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吴钩:宋史写的人很多,野狐狸的《宋朝进行时》既幽默风趣,又严谨可靠,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得恰到好处,是难得的佳作。


【目录】

王朝开启

章 成长

第二章 士兵岁月

第三章 发迹

第四章 黄袍加身

第五章 平叛

第六章 目标:统一

第七章 平后蜀

第八章 南征北战

第九章 征南唐

第十章 看不见的敌人

第十一章 文治之风

第十二章 权力斗争

第十三章 烛影斧声

第十四章 超越

第十五章 先胜后败

第十六章 威胁

第十七章 龙虎榜

第十八章 外患难除

第十九章 功亏一篑

第二十章 名臣

第二十一章 大事不糊涂

人文鼎盛

章 当家的滋味

第二章 左右天子

第三章 澶渊之盟

第四章 一国君臣如病狂

第五章 归去来

第六章 对垒

第七章 黄雀在后

第八章 二人圣

第九章 天下、己任

第十章 四面边声连角起

第十一章 议和,议和

第十二章 庆历新政(一)

第十三章 庆历新政(二)

第十四章 庆历新政(三)

第十五章 一代文宗

第十六章 悲怆的名将

第十七章 后继无人

第十八章 火德难继

卷叁:变法风云

章 雄心万丈

第二章 天下奇才

第三章 和而不同

第四章 赚钱的方法

第五章 免役法

第六章 人才

第七章 强兵

第八章 挫折

第九章 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十章 文史大家

第十一章 元丰西讨

第十二章 又见垂帘

第十三章 大反转

第十四章 后一战

第十五章 君不君,臣不臣

第十六章 海上之盟

第十七章 赔本赚吆喝

第十八章 狼来了

第十九章 汴京危局(一)

第二十章 汴京危局(二)

第二十一章 靖康耻


【前言】

历史如何说

历史已经离我们远去,对很多人来说,那就是一部部厚重的典籍,让人望而生畏。

其实,历史仍一直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它所蕴含的真假、善恶、美丑,都萦绕在我们身边,从未消失。

有人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写一部好看的历史,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想,我希望能够凭着自己的一支笔,把一段沉睡的历史唤醒,让大家能清晰地看到它的原貌,感受到它的脉搏。

一直以来,我们的历史教育都显得有点“刻板”。政治事件排列在前,经济文化点缀在后,王朝更替、人物更替,如是而已。我想,历史首先是人的历史,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应该鲜活生动,有血有肉,他们有优点有缺陷,有时胸怀大志,有时私心作祟,一如你身边的张三、李四。

不仅历史人物如此,一个王朝、一项制度、一个经济现象、一种文化形式都有它特定的产生条件和演进规律,就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一样。

所以,历史作品不是历史小说,它不仅要告诉大家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还要传递出有温度的历史观。

基于个人偏好,我决定写一写宋朝的故事,讲述公元960年至1279年两宋三百多年的历史,邀请宋太祖赵匡胤、千古名臣范仲淹、改革家王安石、大文豪苏东坡、民族英雄岳飞、爱国诗人文天祥……来到我们的身边,共同进行一次千年神游。

当然,我写的仍是正史,史实来源既包括《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宋代史料,也包括《涑水记闻》《邵氏闻见录》等笔记杂谈,写作中还会参考近现代宋史研究领域的专家著述。文章以讲述宋代的政治事件为主线,穿插描述那时的制度、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同时也融入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观点,旨在全面客观地展现那个绚丽时代。

宋代的历史不好写,因为宋朝总给人积贫积弱的印象,一有外战总是习惯性掉链子,宫斗戏也显得成色不足,偶尔碰到几个熟悉的大文人,还会唤醒你“全文背诵”的酸楚记忆。但是,宋朝也有自己的亮色,它的文治风韵、翰墨风华,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它的印记,留在每个人的吃穿住行里,从未消失。

我希望,通过我的描述,能让那段历史活过来,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是“进行时”而不是“过去式”。

宋朝进行时!

是的,它就是一段正在发生的历史。


【免费在线读】

成长

军营生活

公元947年,复州城(今湖北仙桃)。

防御使王彦超正在府中闲坐,忽然接到手下军士奏报,说是一个年轻人想要见他。

王彦超原本是朝廷禁军的一位中级将领,无奈新的王朝(后汉)建立后,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这个禁军老人被安排到了边远地区。

远离京城,王彦超虽有点失意,倒也落得自在。只是,此时离他到复州上任还不过半年,地方上的人头都不熟络。他左思右想,也想不出有哪个人会找上门来,何况还是一个年轻人?

见见也罢,权当打发一下无聊的时光。

王彦超命人把那个年轻人请了进来。

年轻人进来后,王彦超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不禁哑然失笑。面前的年轻人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除了一个旧包袱外,再无其他物件,说好听点是个落魄的行人,说难听点,活脱脱一个乞丐。

直到年轻人报上名来,王彦超才明白,原来眼前的这个“乞丐”是禁军旧友赵弘殷的儿子,不远千里跑到复州,是想在他这里谋份差事。

问明情况后,王彦超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虽然他和赵弘殷是旧相识,但也没啥深交,更没兴趣收留一个毛头小伙子。为防夜长梦多,他决定马上打发这个不速之客。

“什么,到本处谋差啊。嗯……这个……你看我这里暂时也不缺人手。”

“复州地小偏僻,恐怕也不易施展手脚,要不你再到别处看看?”

“你看我这里有些盘缠,不妨拿着路上使用,些许薄礼,莫要推辞……慢走,路上小心。”

一套说辞下来,年轻人已经明白了王彦超的心思,再多说等于自讨没趣,他收起那略带屈辱的几十贯钱,礼貌性地向王彦超作揖拜别,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王彦超望了望年轻人的背影,又悠闲地在府中踱起步来。

唉,年轻人呐。莫怪我不讲情面啊,如此兵荒马乱时节,自己尚不知道前路在哪里,谁还管别家闲事。

很快,王彦超就忘记了这个生活中的小插曲,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这一次漫不经心的拒绝,却成全了一个帝王的辉煌人生。

这个走在征途上的年轻人,就是我们的主人公——赵匡胤。

后唐天成二年(927),赵匡胤出生于河南洛阳夹马营。史书这样记录了他的出生情况:整个房间闪烁着红光,奇异的香味飘了一晚上,身体散发着金光,整整持续了三天(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

因出生时“香气绕室”,赵匡胤被称为“香孩儿”。

这些都是古人描写帝王将相出生时的惯用套路。没办法,按照古人的思路,因为他出生得这么神奇,所以后来他就有了非凡的成就。其实,这话反过来说,还差不多。

赵匡胤的父亲叫赵弘殷,为幽州涿郡(属今河北保定)人,从小骁勇彪悍,擅长骑马射箭,二十岁左右便成为一名职业军人,后因在一次作战中获得皇帝的赏识,留在禁军中担任飞捷指挥使一职。顺便说明一下,“飞捷指挥使”这个名号,尽管听起来相当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实际上只是个中下级军官而已。

在赵匡胤出生之前,赵弘殷曾经有过一个儿子,但不幸夭折了,小匡胤的到来让他感到莫大的欣慰。和很多父亲一样,赵弘殷对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从赵匡胤的名字上看,“匡”是“纠正、振兴”的意思,“胤”是“延续、继承”的意思,看来老赵对自己的现状不是太满意,指望小赵能更有出息一点,也好光宗耀祖。

令赵弘殷没想到的是,这个孩子不但实现了他的愿望,而且超额完成了任务。

赵匡胤的母亲姓“杜”,定州(今河北定州)人,史书没留下她的名字,我们只能称她为杜氏。

虽然贵为两个皇帝的母亲,可《宋史》中关于她的记载还不到一页。我们只知道,她出生在一个中产人家,受过一定教育,十五岁时就嫁到了赵家,养儿育女,操持家务,相夫教子,至为平凡。

值得庆幸的是,她亲眼见证了儿子走到人生辉煌的顶点。作为一个母亲,的幸福,莫过于此。

赵匡胤十二岁那年,全家从洛阳夹马营迁到了开封护圣营。夹马营、护圣营都是父亲驻军所在的营地,他的童年是在军营中度过的。

在军营里,少年赵匡胤常接触的东西就是飞驰的战马、雄壮的士兵方阵、如林的刀枪剑戟。尽管有些场景可能过于血腥,属于少儿不宜,但他还是从中找到了乐趣。

年长后,家里安排赵匡胤上了私塾,母亲对他的学业管得很紧。可当时的赵匡胤还是更热衷于舞枪弄棒、骑马射箭。在这方面,他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基因,表现出了不错的天赋(学骑射,辄出人上)。

赵匡胤非常顽皮,属于那种上房揭瓦、下地打滚,吃饭时间常被母亲揪着耳朵领回家的熊孩子。

有一次,小匡胤尝试骑一匹性格暴烈的恶马,既不套马笼头,也不拴马缰绳,还不用马鞍,飞身上马就疾驰而去。那烈马一路狂奔,跑上了城头的斜坡道,由于速度太快,赵匡胤额头一下撞上了城门门楣,整个人应声从马上摔落下来。

这种行为类似于无证高速危险驾驶,又不系安全带,还引发了恶性交通事故。摊上这种事情,即使不整出个半身不遂,至少也要摔出个二级脑震荡。可正当旁观者目瞪口呆之时,赵匡胤已经慢悠悠地爬了起来。只见他扯扯衣服,拍拍土,追上烈马,又一溜烟跑没影了。

事后检查,除了点儿皮外伤,啥事没有!

自学本领之余,赵匡胤还在军营中结识了不少朋友,这些朋友和他差不多,都是军营中的将校子弟。一群小伙伴经常在一起学习探讨、切磋交流(玩打仗游戏)。在玩耍的时候,赵匡胤经常充当“孩子王”的角色,站在小山包上,拿根破树枝,煞有介事地指挥小伙伴“排兵布阵”。

此后,许多儿时的伙伴真成了他的战友,陪他一起走上了战场。

就这样,当其他孩子还沉迷于放风筝、摘果子的时候,赵匡胤已经逐渐习惯了军队氛围。这里的一切都让他心驰神往、跃跃欲试。

他的心愿就是能像父辈一样,骑马冲上战场,成为一个威武的军人。

很快,少年赵匡胤变成了青年赵匡胤。无忧无虑的日子随之结束了。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二十一岁的赵匡胤做出了人生中个重大决定——离家出走。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是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主要还是缘自生活压力。

弟弟赵匡义、赵匡美及一个妹妹相继来到家中,父亲的官职却多年未发生变化,家里的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改善。赵匡胤是家中成年的孩子,他希望能自食其力,帮父母减轻负担。

更重要的是,赵匡胤此时已经成家了。十八岁那年,赵匡胤在父母的安排下完成了婚事,妻子姓贺,是父亲同事的女儿。既然已经成婚,就算自立门户,赵匡胤更没有理由继续啃老。

此时的中国又经历了一次改朝换代,尽管上层变革并未给他的家庭带来太多影响,但还是刺激了年轻的赵匡胤,懵懂的他渴望了解外部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的舞台。

就这样出发吧。

紧紧身上的包袱,摸摸腰间的佩剑,赵匡胤向身后的军营投去了后一瞥,毅然决然地跨出家门,从此步入莽莽红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