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本讲义全面介绍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范围、理论和方法,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新发展。本书内容丰富翔实,是学习汉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入门书。


【内容简介】

历史比较语言学起源于18和19世纪的印欧语研究,是语言学中极为重要领域。它以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语言的分化和演变。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本讲义介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范围、理论和方法,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新发展。本讲义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演变的各种类型介绍,以及对各种演变解释的探讨;语言构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建立语言谱系关系的标准和依据,以及谱系关系建立后它的下位分类的方法和依据;汉藏语及东南亚语言演变的特点及谱系关系;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史等内容。本讲义大部分或部分章节曾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校区、新加坡国立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及全国暑期语言学高级讲习班讲授。


【作者简介】

陈忠敏,男,1962年9月出生,上海人。1984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文学院,获学士学位;1987年和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和美国伊阿华大学东亚系,获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校区,获博士学位。2004年任教于浙江大学,同年晋升为教授。学习和研究领域涉及历史语言学、汉语音韵学、方言学和实验语音学等。是历史语言学领域里早提出历史层次法研究的学者之一。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媒体评论】

1.学术质量较高,字迹清晰,价格也合理。

2.语言精练、内容翔实,学习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书啊。


【目录】

章 什么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1
1.1 概说 3
1.2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定义 5
1.3 历史语言学的任务 6
1.4 观察语言演变的视角或窗口——文献比较 7
1.5 观察语言演变的视角或窗口——亲属语言的比较 14
1.6 观察语言演变的视角或窗口——共时变异分析 18
1.7 总结 20
第二章 音变及音变类型 23
2.1 概说 25
2.2 什么是音变 25
2.3 规则音变及其特点 29
2.4 音变的各种类型 31
2.5 音变定律与规则音变 48
第三章 音变的解释 53
3.1 概说 55
3.2 音变的发音制约因素 57
3.3 感知原因造成的音变 61
3.4 制约音变的音系结构因素 68
3.5 制约音变的增强区别性因素 70
3.6 音变由听者启动理论评述 76
第四章 类推变化与构词法 85
4.1 类推的定义与分类 87
4.2 类推的方向 91
4.3 类推演变与英语动词的强动词、弱动词构词法 93
4.4 类推演变与音变的关系 98
4.5 类推的动因和机制 101
第五章 词汇与语义演变 107
5.1 概说 109
5.2 语义演变的类型 112
5.3 语义演变的模式 114
5.4 语义演变的机制 116
5.5 语义演变的方向与原始语义重建 122
第六章 句法演变 131
6.1 概说 133
6.2 语言类型与句法演变 133
6.3 语序演变 136
6.4 类型学与语序的一致性 140
6.5 句法演变的机制 142
第七章 语法化 153
7.1 概说 155
7.2 语法化概念、特点 155
7.3语法化的演变路径和词类的语法化157
7.4 句法结构的语法化及其特点 160
7.5 语法化的原则、机制和动因 169
第八章 语言构拟的方法Ⅰ——历史比较法 175
8.1 概说 177
8.2 历史比较法与其他方法的区别 178
8.3 历史比较法操作程序 179
8.4 历史比较法处理子语言语音的合并和分裂 189
8.5 历史比较法基本假设理论基础及验证 192
8.6 历史比较法的局限 196
8.7 印欧语历史比较与几条重要的音变规则 198
第九章 语言构拟的方法Ⅱ——内部拟测法 209
9.1 内部拟测法的定义 211
9.2 内部拟测法操作程序 211
9.3 内部拟测法所揭示的音变时间顺序 218
9.4 索绪尔与原始印欧语喉理论(Laryngeal Theory) 220
9.5 内部拟测法的局限 224
9.6 内部拟测法与历史比较法的异同 226
第十章 语言的谱系分类 229
10.1 语言的各种分类和特点 231
10.2 语言谱系分类及其标准 232
10.3 语言谱系分类的步骤 236
10.4 语言演变的模式 241
10.5 印欧语的几种古文字介绍 245
10.6 语系的下位分类(subgrouping)和下位分类的标准 247
10.7 其他语言谱系或下位分类方法介绍 253
第十一章汉藏语研究及汉藏语系分类 259
11.1 概说 261
11.2 汉藏语研究的历史 261
11.3 汉藏语系的分类 263
11.4 汉藏语系谱系分类的标准 270
11.5 如何鉴别同源词还是借词 274
11.6 汉藏语系语言的特点 277
11.7 汉藏语系里几种重要的古文字介绍 278
第十二章 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 283
12.1 概说 285
12.2 语言借用与语言底层干扰 285
12.3 语言借用的层级与语言借用的单位 288
12.4 借词的本地化与借词的鉴定 294
12.5 语言联盟(Linguistic area/Sprachbunde) 299
12.6 东南亚语言联盟 301
第十三章 语言变异与语言演变 309
13.1 概说 311
13.2 方言地理学与语言变异 311
13.3 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与语言变异研究特点 314
13.4 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的研究方法 325


【前言】

序言
本书的主要内容我曾在四所大学教过。2001—2002年在国立新加坡大学教过部分内容,之后在浙江大学(2004—2010年)和上海大学(2004—2007年)以“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Linguistics”课名教过。2011年回到母校复旦大学后曾隔年开设此同名课程。复旦大学的课程和教学较为自由,此门课曾开设一学年(两学期)。每次教学教案和课件都会修改,后呈现给读者的大概是现在的修改内容。从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来看,本讲义更适合作为语言学专业的高级选修课教材或语言学专业研究生教材。

本讲义写作是根据上课的课件逐章展开撰写的,次序也大致根据讲课的次序排列。我国高校开设历史比较语言学课程的相当少,学生和研究者大多是通过自学了解历史比较语言学。所以笔者认为课程应该把讲解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本知识、经典理论和研究方法作为要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受到规范的历史比较语言学训练,本讲义的写作也始终贯彻这一精神。故此,讲义里所用例子和案例以印欧语为主,适当也用汉语和其他非印欧语的,希望通过经典的例子和案例分析能帮助读者更好掌握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章节的安排上,到第十三章也都是历史比较语言学教学的基本内容。笔者在撰写的过程中注意介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前沿研究,尤其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历史语言学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每章后还列有阅读推荐,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程度做进一步深入学习。
第十四、第十五章是笔者汉语史观,以及历史层次分析法的总结。第十六章是语言演变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小结,根据笔者《汉语方言语音史研究与历史层次分析法》(中华书局2013年版)一书的相关章节略作改动而成。

本讲义的写作与笔者在美国大学受到的历史比较语言学训练分不开的。笔者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UC Berkeley)攻读博士学位期间(1995—2000年)和作客座教授期间(2005—2007年)选修了多门不同层次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课程,有些课程还听过不止一次。笔者也就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相关问题在一些研讨会、私人交谈中与有关专家、老师、同学做过交流,笔者从中深受教益。讲义的某些内容和分析来自于笔者的上课笔记、讨论等,所以在这里特别感谢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的老师们。笔者也要感谢复旦大学的研究生们,本讲义的写作过程中曾请他们核对和转写我上课的录音材料。同时也谢谢上海辞书出版社郎晶晶主任,没有她邀请我撰写和极力督促我写稿,我是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本书稿的。
陈忠敏
2022年2月13日星期日于上海寓所


【书摘与插画】

1.1概说
历史比较语言学,又可简称为“历史语言学”,是研究亲属语言演变和发展的一门学科。它源于十八世纪对印欧语(IndoEuropean)的历史比较研究,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786年英国学者威廉·琼斯(William Jones)在第三次亚洲学会年会上的演讲(The Third Anniversary Discourse)被誉为“拉开印欧语研究序幕的宣言书”。他说:
The Sanskrit language, whatever be its antiquity, is of a wonderful structure; more perfect than the Greek, more copious than the Latin, and more exquisitely refined than either, yet bearing to both of them a stronger affinity, both in the roots of verbs and in the forms of grammar, than could possibly have been produced by accident; so strong indeed, that no philologer could examine then all three, without believing them to have sprung from some common source, which, perhaps, no longer exists: there is a similar reason, though not quite so forcible, for supposing that both the Gothic and the Celtic, though blended with a very different idiom, had the same origin with the Sanskrit; and the old Persian might be added to the same family, if this were the place for discussing any question concerning the antiquities of Persia.
这段话可译为:“梵语不管多么古老,它的结构是令人惊叹的,它比希腊语更完美,比拉丁语更丰富,比二者更精练,但是它们在动词词根及其语法形式方面都有很显著的相似性,这不可能是偶然的,这种相似性如此显著,以至于只要考察过这三种语言的语文学家都会相信其有共同来源,虽然这个源头可能已不复存在;同样有理由(虽然这理由的说服力不是特别强)认为,哥特语和凯尔特语尽管掺杂了一些不同的文法,但还是与梵语同源;假如这里有篇幅讨论与波斯的历史有关的问题的话,或许也能把古波斯语加入同一个语系。”

琼斯这一段话对后世的历史语言学有几大贡献。,他明确指出梵语(Sanskrit)的语言结构比希腊语(Greek)、拉丁语(Latin)要丰富、完美和精致。说明印欧语历史研究一开始就注意语言的结构而不是零散的词语。第二,他特别提到这三种语言的动词词根及其语法形式有很显著的相似性。动词词根及其语法就是后来所说的动词词根及其形态。这一点对历史语言学建立语言的亲属关系至关重要,构词形态,特别是动词构词形态的比较也是确定语言亲属关系的关键。以后德国历史语言学家葆朴(Franz Bopp)《梵语动词变位系统及其与希腊语、波斯语、日耳曼语比较》一文就是根据动词的形态比较来说明这些语言的同源关系的。第三,琼斯在文章里提出了“共同来源”(common source)这一术语,就是后来历史语言学家所说的“原始语”(Protolanguage)。琼斯在文章里还说“虽然这个源头可能已不复存在”,即认为尽管梵语比其他语言的结构更丰富、更完整,保存有更多的原始形式,但它不是原始语,原始语不是现在的某一语言。这些观点被以后的历史语言学家所证明。第四,琼斯文内提到的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哥德语(Gothic)、凯尔特语(Celtic)、古波斯语(Old Persian)等语言都属同一语系这一观点也是正确的,初步勾勒了印欧语系的雏形。可见,琼斯的这篇短文相当重要,提出了语言历史比较研究(如确认同源词及同源语言)的某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初步奠定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将人类对语言的探索引向了一个新的时代——历史比较语言学时代。以后历史语言学研究经过拉斯克(Dane R. Rask)、葆朴、格里姆(Jacob Grimm)、维尔纳(Karl Verner)、施莱赫尔(August Schleicher)等人,以及新语法学派(Neogrammarian)接棒努力,日臻完善,至19世纪中后叶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学科。历史语言学学科成熟的标志有三:
(1) 新语法学派提出规则音变假说;
(2) 历史比较法(Comparative Method)的提出;
(3) 印欧语谱系假说的提出。历史语言学学科的建立,也表明语言学科有自己的研究范围、范式、方法和理论,是独立于其他学科的标志。

1.2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定义
,什么是历史比较语言学?一般的历史语言学教科书都会提到这个定义。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回答正确并不是那么容易。一般把历史语言学说成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简称,那么,是不是历史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历史演变?这样回答不完全正确。诚然,历史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演变,但是严格来说要加上定语,应该说是研究亲属语言的演变,也就是把非亲属语的历史演变排除在外了,理由下面就会讲到。历史语言学有时候也会跟语言学史这门学问搞错。在英语里这两门学科用的词差不多,历史语言学叫Historical Linguistics,语言学史叫The History of Linguistics。语言学史是语言研究的历史,是指这门学科——语言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历史。语言学作为单独的学科算起就有历史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各种学派还有各种代表人物,他们的代表作,他们的贡献等,语言学史是讲这些的历史,也就是语言学学科的历史,它跟历史语言学是不同的。
第二,历史语言学不研究什么?经典的历史语言学专指亲属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非亲属语言因为无法用比较法来研究它们的历史,所以一般不作为比较对象。经典的历史语言学也不论及语言的起源问题。语言起源并不是不重要,其实是相当重要的,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人类语言的起源。所以谨慎起见,许多历史语言学家都不敢去碰这块硬骨头。历史语言学也不涉及评价哪些语言是比较好的,哪些语言是不好的,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历史语言学也不研究怎样去保护濒危语言,阻止语言的消亡等问题。
综上,历史语言学是通过亲属语言的历时比较,或语言内部变异的分析来研究语言的演变、语言演变的规律,总结研究语言演变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1.3历史语言学的任务
根据上述历史语言学的定义,可以把历史语言学的任务归纳为四个:
(1) 构拟原始语言(protolanguage)。
(2) 解释从原始语言到各子语言的演变。
(3) 亲属语言的谱系分类。
(4) 语言演变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历史语言学的大任务是构拟原始语言。构拟原始语言是指根据历史比较法,通过比较具有亲属关系的子语言的形式来构拟它们的原始语言形式,原始语言形式包括原始语言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句法系统。当然到目前为止,原始语言语音系统的构拟为成功。原始语言既包括语系的,如印欧语系的语音系统,也包括语支的、某一语言的。某一语言的原始形式,也可以称早期形式,可通过比较它的各子方言来构拟它的早期形式。比如比较汉语各方言的形式来构拟早期汉语。构拟原始语言、早期语言的常见方法除了历史比较法以外,还有内部拟测法(Internal Reconstruction)等,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里对它们做详细的介绍。
历史语言学的第二大任务是解释从原始语言到各子语言的演变。根据谱系树理论(Familytree Model)这一语言演变理论,亲属语言从原始母语分化以后,各自会独立发展和演变,所以各子语言从原始母语发展而来也会呈现差异,对这些差异要做出合理的解释。反过来,合理解释各子语言的各种演变状况,是验证原始母语假设是否成立、是否正确的关键因素。
历史语言学的第三大任务是亲属语言的谱系分类。谱系分类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类。是语系(language family)的建立。语系的建立要依据从基本词汇中挑选的同源词,其语音形式是否有成系统的对应,或者语言间特殊的构词形态是否相同(morphological agreements)等标准。现在已确定的大的语系有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乌拉尔语系(Uralic language family)、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南岛语系(Austronesian language family)、南亚语系(Austroasiatic language family)等。第二是语系建立后还要做语系的下位分类(subgrouping)。语系下位分类要解决子语言间的亲疏程度,根据亲疏程度分为不同的语族—语支—语言—方言等层级。有关谱系分类及谱系下位分类的理论,方法见第十章,此不赘述。

历史语言学的第四大任务是语言演变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语言演变的理论直接涉及原始语言的构拟及语言研究的方法。历史语言学关于语言演变的理论或者模式为常见的是谱系树理论,谱系树理论认为同一语系的语言都来源于一个同质的原始母语,以后原始语言不断分化,分化为不同的语族、语支、语言、方言等,形成后世的各种语言或方言。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就是用来研究这一语言演变模式的方法。其他的关于语言演变的模式比较有名的还有波浪学说(Wave Theory)等,但是其他语言演变模式没有与之相配的研究方法,所以常常为研究者忽略。其他的研究方法如用语言类型(language typology)来构拟原始语言,用计量的方法(quantitative)来构拟原始语言等。这些方法在某些方面能弥补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的不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社会语言学提出语言演变的变异说,认为变异是语言的本质和语言演变的基础,并通过微观的变异统计来分析变异与社会因素的关系和演变的趋势,这是对历史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新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