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国史入门的佳作】

《中国史纲》是张荫麟先生短暂人生留下的专著,原为作者受聘请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作者以优美飘逸的文笔,用讲故事的形式写出东汉前社会的变迁、思想的发展及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本书甫一面世就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就如著名考古学家陈梦家所说,“一本好而有兴趣的中国史。”

【精心编校,优良版本品质保障】

相较于市面上的其他版本,本书参考权威底本加以精心编校而成,内容更为完整和正确,有着更佳阅读体验。全书逻辑清晰连贯,章节内容安排合理,处处体现着作者洋溢的才情和对历史的热爱。文笔优美易读,无半点枯涩呆板,既有文学的灵性,又能让读者深度体验历史魅力。

【与钱锺书齐名的清华才子】

本书作者张荫麟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史学家。史学天赋甚高,成名亦较早,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即已发表学术论文若干,享名学界。饱受梁启超、傅斯年、钱穆等大师激赏,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清华四才子”。后留学美国,获得斯坦福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可谓学贯中西、兼通文史哲。张荫麟一生志在国史研究,本书可谓是他的毕生精华。


【内容简介】

《中国史纲》是张荫麟先生短暂人生留下的重要专著,原为受聘请编写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作者依据自己的研究对东汉以前的中国历史进行严格筛选,用说故事的手法写出社会的变迁、思想的发展及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生动活泼、易读有趣,无半点枯涩呆板,同时富于内涵和深度。


【作者简介】

张荫麟(1905-1942),号素痴,广东东莞人。近代著名史学家。史学天赋甚高,成名较早,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即已发表学术论文若干,享名学界。1929年考取公费生,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西洋哲学和社会学。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浙江大学,37岁英年早逝。其百余篇学术遗文,被后人编为《张荫麟文集》。


【目录】

自序/ 001

初版自序/ 008

再版自序/ 009

第 yi章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

第 yi节 商代文化/ 003

第二节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 010

第三节 周朝的兴起/ 013

第四节 周代与外族/ 017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

节 封建帝国的组织/ 025

第二节 奴隶/ 027

第三节 庶民/ 029

第四节 都邑与商业/ 032

第五节 家庭/ 034

第六节 士 / 036

第七节 宗教/ 039

第八节 卿大夫/ 043

第九节 封建组织的崩溃/ 046

第三章 霸国与霸业

节 楚的兴起/ 051

第二节 齐的兴起(附宋)/ 052

第三节 晋楚争霸/ 055

第四节 吴越代兴/ 059

第五节 郑子产/ 062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

节 鲁国的特色/ 069

第二节 孔子的先世与孔子的人格/ 070

第三节 孔子与其时世/ 072

第四节 孔子与政治/ 075

第五节 孔子与教育/ 079

第六节 孔子的晚年/ 083

第五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节 三晋及田齐的兴起/ 087

第二节 魏文侯、李克、吴起/ 089

第三节 秦的变法/ 091

第四节 经济的进步与战争的变质/ 094

第五节 国际局面的变迁/ 098

第六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

节 新知识阶级的兴起/ 105

第二节 墨子/ 107

第三节 墨子与墨家/ 109

第四节 孟子、许行及周官/ 112

第五节 杨朱、陈仲、庄周、惠施、老子/ 117

第六节 邹衍、荀卿、韩非/ 120

第七章 秦始皇与秦帝国

节 吕不韦与嬴政/ 127

第二节 六国混一/ 129

第三节 新帝国的经营/ 131

第四节 帝国的发展与民生/ 136

第八章 秦汉之际

节 陈胜之起灭/ 143

第二节 项羽与巨鹿之战/ 145

第三节 刘邦之起与关中之陷/ 148

第四节 项羽在关中/ 150

第五节 楚汉之战及其结局/ 154

第九章 大汉帝国的发展

节 纯郡县制的重建/ 159

第二节 秦汉之际中国与外族/ 162

第三节 武帝开拓事业的四时期/ 165

第四节 武帝的新经济政策/ 171

第十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

节 道家学说的全盛及其影响/ 177

第二节 儒家的正统地位之确立/ 182

第三节 儒家思想在武帝朝的影响/ 185

第十一章 改制与“革命”

节 外戚王氏的专权/ 191

第二节 哀帝朝的政治/ 192

第三节 从王莽复起至称帝/ 195

第四节 王莽的改革/ 198

第五节 新朝的倾覆/ 201

第六节 东汉的建立及其开国规模/ 205


【前言】

作者写此书时所悬鹄的如下:(1)融会前人研究结果和作者玩索所得,以说故事的方式出之,不参入考证,不引用或采用前人叙述的成文,即原始文件的载录亦力求节省;(2)选择少数的节目为主题,给每一所选的节目以相当透彻的叙述,这些节目以外的大事,只概略地涉及以为背景;(3)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和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兼顾并详。至于实际成就与所悬鹄的之间,有多少距离,只好付之读者的判断了。

这部书原不是作者创意要写的。创意要他写这部书并且给他以写这部书的机会的是傅孟真先生和钱乙藜先生。往在昆明,黄子坚先生、孙毓棠先生曾费心谋刊印此书而未成。比来遵义,张晓峰先生主国立浙江大学史地教育研究室,为石印五百册以广其传。以上诸先生,作者谨于此志谢。

三十年(1941)三月 张荫麟于贵州遵义书


【书摘与插画】

书摘1

(一)

子产的政令,说得出,就要做得到,若行不通,他就干脆撒手。有一回大夫丰卷为着祭祀,请求举行狩猎,子产不准。丰卷大怒,回去便征调人民。子产马上辞职,向晋国出走。幸而当时郑国有势的罕氏子皮拥护子产,把丰卷驱逐,子产才复职,却保留着丰卷的田产,过了三年,召他回国,把田产还他。

子产对于传说的迷信,毫不迁就。前 524 年,火宿(即心宿)出现不久, 接着起了一阵大风。祝官裨灶说了一堆鬼话之后,请求子产拿宝玉去禳祭,以为否则郑国将有大火。子产不听,凑巧几天之后郑都有一家失火,灾后,裨灶又请拿宝玉去禳祭,以为否则又将有大火。子产还是不听。郑人纷纷替裨灶说话,连子产的同僚也来质问,子产答道:“天象远,人事近;它们是不相关涉的。怎能靠天象去预知人事?而且裨灶哪里懂得天象?他胡说得多了,难道不会偶中?”次年,郑都大水,郑人纷传时门外的洧渊有二龙相斗,请求祭龙。 子产不许,回道:“我们争斗,碍不着龙;为什么龙争斗却碍着我们?”

上面讲的都是子产在内政上的措施。但费他心力的却是对外的问题。在这方面他集中了全国的专才。当时冯简子能决断大事;游吉长得秀美,举止又温文,宜于交际;公孙挥熟悉外国的情形,又善于措辞;裨谌多谋略,但他要在野外才能想好计,回到城中便如常人一般。子产遇着外交大事,大抵先 向公孙挥询问外国的情形。并令他把该说的话多多预备;然后和裨谌乘车到野外筹划;筹划所得请冯简子决断;办法决定了,便交游吉去执行。因此郑国在应付外人上,很少吃亏。

前 541 年,楚公子围(后来的灵王),领着一大班人马来郑都聘问并且娶亲,要入居城内的客馆,经子产派“行人”去劝说,才答应驻在城外。到了吉期,公子围又要率众人入城迎接新妇,郑人越疑惧。子产又派“行人”去说道:“敝邑太窄小,容不了贵公子的从人。请在城外扫除空地,作行礼的场所罢。”公子围的代表,以面子关系为理由,坚持不允。郑人便直白说道:“小国没有 什么罪,惟倚靠外人才真是罪。本来要依靠大国保障的,但恐怕有人不怀好意, 要计算自己。万一小国失了倚靠,诸侯不答应,要和贵国捣麻烦,那时小国也是过意不去的。”公子围知道郑国有备,只得命众人倒挂着弓袋入城。对强邻 戒备,那是子产永远不会放松的。前 524 年郑都大火时,他一面派人去救火, 一面派大兵登城警备。有人说:“那不会得罪晋国吗?”子产答道:“平常小国忘却防守就会危亡,何况当着有灾难的时候?”不久晋人果来责问,说晋君正在替郑人担忧。郑兵登城,是什么意思?子产给他解释了一番,后说道: “若不幸郑国亡了,贵国虽替担忧,也是没用的。”

前 529 年,晋君乘着楚灵王被杀,楚国内乱之后,大会诸侯于陈国的平丘, 子产代表郑国赴会。将要结盟时,子产突然提出减轻郑国军赋的要求,从正午一直争到昏黑,晋人到底答应了。会后有人责备子产道:“万一晋人翻起脸来, 带着诸侯的兵,来讨伐郑国,那时怎办?”子产答道:“晋国政出多门,尚且 敷衍个不了,哪里有工夫向别国讨伐?国家若不挣扎,便愈受欺凌,还成个什么国家?”

子产不独是一个实行家,而且是一个能够化经验为原理的实行家。有人问他为政的道理,他说:“政治好比庄稼的工夫,日夜要筹度;起先筹度好就做到底,从早到晚苦干,可别干出了筹度的范围,如像耕田不要过界,那就很少有错失了。”

有一回子皮要派一个子弟去做邑宰。子产说:“他年纪太小,不知道行不行。”子皮回答道:“这人老实,我爱他,他断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学, 便渐渐懂得政事了。”子产说:“那不行,人家爱一个人,总要使他得到好处; 现在你爱一个人,却给他政事,好比叫一个还没学会拿刀的人去切东西,只有 使他受伤而已。假如你有一匹美锦,你必定不让人拿来练习剪裁。要职和大邑 是我们身家性命所托庇的,就可以让人拿来练习做官吗?”

前 522 年,子产死。死前,他嘱咐继任的人道:惟独非常有德的才能靠宽纵服人。其次莫如用猛力。你看火,因为它猛烈,人人望见就怕它,故此因它 致死的很少。但水,因为软弱,人人都去狎玩它,故此因它致死的很多。

子产的死耗传到鲁国时,孔子含泪叹道:“古之遗爱也!”他和子产却未曾会过一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