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三十余位国际一流学者改变全球经济秩序的次努力

深刻揭示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与天生缺陷


【内容简介】

因次贷危机造成的全球性金融风波余音未了,人们不断在寻找在今天这个多方监管与制度体系日益完备的世界里金融风暴何以酿成如此大的损失。于是,一批世界一流的经济社会学家开始从市场本身进行了反思。市场神话是否坚不可破?市场经济是否是永恒信条?

他们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介入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本书认为,过往我们对于自由主义市场太过信任,而为它一路开了太多绿灯,导致了监管失灵、价值扭曲、道德败坏等诸多缺陷。本书既对市场的各个层面进行拷问和追责,同时又与其他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的论著不同,考虑了诸多文化、社会以及组织的因素,提出了社会经济学与新制度主义的前沿观点。

本书在金融、经济、制度、组织等多领域内均有相当启发性。对于我国防范金融风险也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龙思博(Michael Lounsbury)

阿尔伯塔大学商学院教授,加拿大国家讲席教授,创业与创新领域首席专家,管理学会院士(Academy of Management Fellow)。龙思博教授的研究涉猎创新与创业、制度理论、组织理论与战略管理,致力于结合前沿的战略管理和组织理论来研究创业与制度变迁的关系。他是SSCI经济学与商学类别中历史累计引用率的1%学者之一。他还曾担任管理学会组织与管理理论分会主席。


【目录】

导 言 正在试验的市场:走向政策导向的经济社会学 //001

第1部分 金融危机及其展开

第1章 抵押贷款证券化危机的剖析 //031

第二章 信心结构与雷曼兄弟破产 //075

第三章 评级在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中的作用:企业的艺术与消费者信用评级的科学 //128

第四章 知识和流动性:次贷危机的制度和认知基础 //174

第五章 终端异构性和成功的自我毁灭潜力:次级抵押贷款发起和证券化的教训 //203

第二部分 正常事故视角

第六章 抵押贷款危机的正常事故理论视角分析 //243

第七章 2007—2009年的全球危机:市场、政治和组织 //284

第八章 监管还是重新设计金融体系?市场结构、正常事故和监管改革的困境 //308

第九章 系统崩溃不是事故 //338

第三部分 美国金融危机的历史根源

第十章 对迈克尔•詹森先生理论的误用:代理理论如何拖垮经济以及为什么它可能再次出现? //365

第十一章 危机中的新自由主义:美国金融崩溃的监管根源 //405

第十二章 美国企业精英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历史根源 //445

第十三章 金融繁荣的政治经济学 //485

第四部分 危机制造:投机泡沫和商业周期

第十四章 市场失灵的制度嵌入性:为什么投机泡沫仍在发生 //525

第十五章 因果关系的社会建构:制度神话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551

第十六章 中观经济学:商业建筑市场中的商业周期、企业家精神和经济危机 //599

第五部分 比较制度动力学

第十七章 史无前例的优先:金融危机的比较制度主义观点 //641

第六部分 一个未来社会与经济

第十八章 后所有权社会: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 //661

第七部分 后记

若是我们来负责又会怎么样呢?作为理性制度建设者的社会学家 //693

结束语:经济学的未来,资本的新循环,以及对国家和市场关系的重新构想 //716


【免费在线读】

第十二章 美国企业精英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历史根源

2008年,美国金融系统经历了自大萧条以来严重的危机。虽然一些观察人士,尤其是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和努里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一直都在警告房地产泡沫的危机,但一切似乎都让大家措手不及。就像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1987年的股市崩溃,1929年的经济崩溃。对这一事件的报道层出不穷,也不乏各种对金融危机的解释。许多学者,包括本书的作者,都对金融危机产生的过程做了详细的记录。本文目标是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这个事件。我们不关注导致这场危机的经济力量,而是讨论一个主要的长期决定因素,即美国企业精英不断变化的特征。我并不是说这是导致金融崩溃的原因,但我确信这些变化趋势正是2008年事件得以发生的背景。本文的目的是找出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从二战后美国企业精英的崛起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衰落。

历史视角解释的困境

社会学家们做了无数次尝试来解释个别事件背后的原因。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对资本主义的兴起做了描述。韦伯试图解释资本主义的可能会到来的灭亡。美国历史学家对内战的起因争论不休,而经济学家们则争论着大萧条的成因。

众所周知,要解释单一的历史事件是困难的,这也是引起了历史、社会学家之间大量争论的原因(Ragin & Becker,1992)。主要的问题是所谓的“多元决定论”。事实上,所有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会基于多种原因,但这背后的原因要多于我们观察到的,从经验上不可能孤立任何一个特定的原因。

2008年的金融危机很好地说明了这种困境。人们提出了几个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当考虑到多元决定论的问题时,我们如何在这些相互竞争的原因之间做出取舍?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将避免卷入关于历史解释的本质的争论。首先,我将描述一些有关这次金融危机的近因,这样的讨论几乎没有什么新意,因为我所讨论的大部分内容对于研究过金融危机的人来说都是熟知的,而且也相对没有争议。这部分的讨论将为本文的主要目标奠定基础。其次,我认为这场危机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一个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一直持续到90年代及以后的过程,我称之为“美国企业精英的衰落”(Mizruchi,2007a)。一群务实、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人在二战后出现,通过其温和的政治态度和高水平的组织能力,帮助美国的经济维持了广泛的稳定。然而,这一群体在70年代经历了重大转变,并到80年代开始消失,而到20世纪90年代,我认为这个群体已经完全消失了。

这个观点需要在一个相对广泛的历史范围,以及高度概括的层次上运作。在介绍之前,我想先讨论一下引发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在此基础上,我将借鉴戴维斯(Davis,2009)和克里普纳(Krippner,2010)对美国经济“金融化”的研究,来构建金融危机发生的更大背景。接着,本文将讨论金融化和由此引发的危机所产生的背景。本文的目标是提供本次危机背后广泛的历史和政治背景。需要提醒的是,“广泛”一词须按字面意思理解,我的论述将涉及大量的历史背景,而有关空间方面的考虑将使我无法提供足够详细的内容来进行完整的文本展示。本文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解释,来说明为什么一场本可以避免的危机,而且本可以在上一代人中就避免的危机,会被允许发生。

发生了什么事?

人们似乎对促成2008年事件的一系列事件都达成了普遍共识。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许多学者预测美国将经历一次相对严重的经济衰退。然而,一场部分因美联储创造的低利率引发的空前规模的房地产繁荣(至少在全国范围内)从2002年开始出现。为了应对随后的房价暴涨,银行纷纷向购房者提供贷款。与十几年前大不相同的是,在传统的房地产市场中,一家银行会向购房者发放长期贷款,然后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通常为25年或30年)内一直持有这笔贷款。而近年来,银行发展了一种不同的业务。这些银行没有持有抵押贷款,而是将一组贷款作为证券打包出售给投资者(包括其他银行)。

这些所谓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旨在降低贷款人的风险,因为大量抵押贷款的组合意味着,即使其中一个借款人违约,对整个贷款组合的影响微乎其微。事实上,这一工具并没有减少风险,反而导致了所谓的“利用风险”。因为放贷机构知道,它们不会持有抵押贷款,而是会将其出售,因此不太需要担心借款人的信誉。此外,资信较差的借款人属于高风险类别,因此他们可能被收取较高的利率,从而产生较高的回报率。这些证券因此成为极为有利可图的投资。这也增加了银行之间的竞争压力,迫使其发放贷款,甚至是发放给信用记录有问题的借款人。对这一市场敞口水平设限的监管没有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极高的杠杆率。

尽管情况看似不稳定,但只要房价是继续上涨的,银行现在的行为就仍是可行的。借款人可以继续进行再融资,因为他们相信增加的房产价值将为他们的偿还能力提供一个缓冲。放贷人可以确信,即使借款人违约,房产价值的增加也会使他们收回投资。然而,所有的金融泡沫终都破裂了,始于2002年的房地产泡沫也不例外。当内爆发生时,金融影响遍及全球,因为被捆绑起来抵押贷款的大范围销售几乎触及了世界每一个角落。考虑到世界金融体系的连通性,以及“9•11事件”后金融市场对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依赖,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崩溃。始于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螺旋式下降,并一直持续到2009年。


【书摘与插画】

第十二章 美国企业精英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历史根源

2008年,美国金融系统经历了自大萧条以来严重的危机。虽然一些观察人士,尤其是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和努里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一直都在警告房地产泡沫的危机,但一切似乎都让大家措手不及。就像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1987年的股市崩溃,1929年的经济崩溃。对这一事件的报道层出不穷,也不乏各种对金融危机的解释。许多学者,包括本书的作者,都对金融危机产生的过程做了详细的记录。本文目标是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这个事件。我们不关注导致这场危机的经济力量,而是讨论一个主要的长期决定因素,即美国企业精英不断变化的特征。我并不是说这是导致金融崩溃的原因,但我确信这些变化趋势正是2008年事件得以发生的背景。本文的目的是找出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从二战后美国企业精英的崛起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衰落。

历史视角解释的困境

社会学家们做了无数次尝试来解释个别事件背后的原因。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对资本主义的兴起做了描述。韦伯试图解释资本主义的可能会到来的灭亡。美国历史学家对内战的起因争论不休,而经济学家们则争论着大萧条的成因。

众所周知,要解释单一的历史事件是困难的,这也是引起了历史、社会学家之间大量争论的原因(Ragin & Becker,1992)。主要的问题是所谓的“多元决定论”。事实上,所有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会基于多种原因,但这背后的原因要多于我们观察到的,从经验上不可能孤立任何一个特定的原因。

2008年的金融危机很好地说明了这种困境。人们提出了几个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当考虑到多元决定论的问题时,我们如何在这些相互竞争的原因之间做出取舍?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将避免卷入关于历史解释的本质的争论。首先,我将描述一些有关这次金融危机的近因,这样的讨论几乎没有什么新意,因为我所讨论的大部分内容对于研究过金融危机的人来说都是熟知的,而且也相对没有争议。这部分的讨论将为本文的主要目标奠定基础。其次,我认为这场危机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一个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一直持续到90年代及以后的过程,我称之为“美国企业精英的衰落”(Mizruchi,2007a)。一群务实、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人在二战后出现,通过其温和的政治态度和高水平的组织能力,帮助美国的经济维持了广泛的稳定。然而,这一群体在70年代经历了重大转变,并到80年代开始消失,而到20世纪90年代,我认为这个群体已经完全消失了。

这个观点需要在一个相对广泛的历史范围,以及高度概括的层次上运作。在介绍之前,我想先讨论一下引发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在此基础上,我将借鉴戴维斯(Davis,2009)和克里普纳(Krippner,2010)对美国经济“金融化”的研究,来构建金融危机发生的更大背景。接着,本文将讨论金融化和由此引发的危机所产生的背景。本文的目标是提供本次危机背后广泛的历史和政治背景。需要提醒的是,“广泛”一词须按字面意思理解,我的论述将涉及大量的历史背景,而有关空间方面的考虑将使我无法提供足够详细的内容来进行完整的文本展示。本文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解释,来说明为什么一场本可以避免的危机,而且本可以在上一代人中就避免的危机,会被允许发生。

发生了什么事?

人们似乎对促成2008年事件的一系列事件都达成了普遍共识。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许多学者预测美国将经历一次相对严重的经济衰退。然而,一场部分因美联储创造的低利率引发的空前规模的房地产繁荣(至少在全国范围内)从2002年开始出现。为了应对随后的房价暴涨,银行纷纷向购房者提供贷款。与十几年前大不相同的是,在传统的房地产市场中,一家银行会向购房者发放长期贷款,然后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通常为25年或30年)内一直持有这笔贷款。而近年来,银行发展了一种不同的业务。这些银行没有持有抵押贷款,而是将一组贷款作为证券打包出售给投资者(包括其他银行)。

这些所谓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旨在降低贷款人的风险,因为大量抵押贷款的组合意味着,即使其中一个借款人违约,对整个贷款组合的影响微乎其微。事实上,这一工具并没有减少风险,反而导致了所谓的“利用风险”。因为放贷机构知道,它们不会持有抵押贷款,而是会将其出售,因此不太需要担心借款人的信誉。此外,资信较差的借款人属于高风险类别,因此他们可能被收取较高的利率,从而产生较高的回报率。这些证券因此成为极为有利可图的投资。这也增加了银行之间的竞争压力,迫使其发放贷款,甚至是发放给信用记录有问题的借款人。对这一市场敞口水平设限的监管没有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极高的杠杆率。

尽管情况看似不稳定,但只要房价是继续上涨的,银行现在的行为就仍是可行的。借款人可以继续进行再融资,因为他们相信增加的房产价值将为他们的偿还能力提供一个缓冲。放贷人可以确信,即使借款人违约,房产价值的增加也会使他们收回投资。然而,所有的金融泡沫终都破裂了,始于2002年的房地产泡沫也不例外。当内爆发生时,金融影响遍及全球,因为被捆绑起来抵押贷款的大范围销售几乎触及了世界每一个角落。考虑到世界金融体系的连通性,以及“9•11事件”后金融市场对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依赖,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崩溃。始于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螺旋式下降,并一直持续到2009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