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故事新编》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后时期,可谓是鲁迅真正的集大成之作。
★孔庆东,北大“十佳教师”,用幽默平易的语言表达深邃犀利的观点。孔老师解读鲁迅,是高手过招,心有灵犀。
★北大课堂实录,感受北大课的非凡魅力。
★逐句解读《故事新编》,真正的细读,发现文本中缝隙里隐藏的种种真实。
★封面用画家颜铁良代表作品《山鬼》,装帧设计有品位。


【内容简介】

本书以孔庆东教授多年来讲授“鲁迅小说研究”的课堂记录为底本,将场场爆满的孔庆东北京大学文学课堂向大众敞开。
作者敏锐地对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作品,或逐句分析,或就某一作品的某一问题进行深刻解读,并补充了文本背后诸多与鲁迅有关的历史,如鲁迅学生高长虹如何批判鲁迅,顾颉刚与鲁迅分歧,中华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状况……
“鲁迅是真正的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在他写一篇小说之初,可能只有一两个具体想法,一旦作品展开,就像武功高手,漫天花雨,碰见什么讽刺什么,碰见什么打击什么,他连这个法治社会老百姓对法律工作的认识,人情的冷漠、刻薄,老百姓对英雄的迫害,都一路铺展开来,像大海一样地裹挟而去。”而孔老师解读鲁迅,也是如武功高手般过招,鲁迅来什么文字,孔老师便庖丁解牛般剖析。


【作者简介】

孔庆东,人称“北大醉侠”,被誉为“继钱锺书以来真正的幽默”!不把自己关在象牙塔中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著名坛主,新浪文化博客首席博主。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曾高票数当选北大“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暨十佳教师”。孔老师博古通今,有奇才异想,写文犀利独到、天马行空、任意挥洒。
二十余年来,孔老师先后写出当下中国罕见的痛快文字,其《人间呐喊:解读鲁迅〈呐喊〉》《地狱彷徨:解读鲁迅〈彷徨〉》《金庸者谁:北大金庸研究课堂实录》《47楼207》《空山疯语》《超越雅俗》《正说鲁迅》《金庸评传》《笑书神侠》等书一直畅销不衰。


【目录】

1 不周山下红旗乱——《补天》
38 英雄的乌鸦炸酱面——《奔月》(上)
71 老爷吃一盘辣子鸡——《奔月》(下)
106 群体免疫和鸟头考证——《理水》(上)
136 不懂莎士比亚的杀千刀——《理水》(下)
168 隐士的悲喜剧——《采薇》
208 黑色的孤独与复仇——《铸剑》(上)
243 什么是孤独——《铸剑》(下)
256 孔子的一团剑花——《出关》
286 攻与不攻的故事——《非攻》
324 做神也不必迂腐——《起死》


【免费在线读】

英雄的乌鸦炸酱面——《奔月》(节选)

“你真是白来了一百多回。”根据记载,高长虹去拜访鲁迅一共一百多回。【众笑】他吐出箭,笑着说,“难道连我的‘啮镞法’都没有知道么?这怎么行。你闹这些小玩艺儿是不行的,偷去的拳头打不死本人,要自己练练才好。”后羿给他展示了一个绝门武功。好像在《岳飞传》里我们看到过这样的武功,好像岳云会这个武功,是叫金刚铁板桥的功夫,敌人一箭射过来,他在马上向后一仰,然后一张嘴咬住了箭。这个功夫到底是哪位作家先发明的,没有去考证,但是鲁迅用在这里,真是神妙无比。因为他一方面把两个人对打写得很精彩,同时有象征意义,是说你的功夫是从我这儿偷来的,我真正的办法你还没有学到。我们也可以想到老百姓传说的猫教老虎的故事,猫教了老虎一身本事,老虎要吃猫,猫就跑到树上去了,因为它没有教老虎上树,老虎不会上树。徒弟总是没有把老师的东西学到,就反过来要害老师,这是中国文化里多次出现的一个故事模式。那么在这里就又出现了。

所以原来在鲁迅的生存中他的很多痛苦,除了少年丧父、家道中落、兄弟失和、婚姻不幸,还有徒弟叛变。他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不幸。这个徒弟叛变呢,幸亏这个徒弟是“小玩艺儿”,是偷去的拳头。所以鲁迅嘲笑他,你的功夫还不行。那么这里我们就讲讲高长虹这个人。这篇小说不是简单地重写一个古代神话故事,它有很丰富的现实寓意,但是又不要认为这里面处处都是写高长虹,我们要防止另一种索引派的倾向,认为每一句都是对着高长虹的,那也丧失了小说的艺术性了。我们要把高长虹这个问题解决一下。

高长虹是一个很奇怪的人,所以我这里把他叫传奇高。高长虹比鲁迅小十七岁,差不多是学生辈的,1898年生,到底哪年死的有不同的说法,后面我们会讲。本名叫高仰愈,笔名叫高长虹,是山西盂县人,1914年上了山西省立中学,他有革命思想,后来因为跟学校发生冲突,被退学了,自己自学。他很聪明,是个学霸,自学成才的,能够干事儿。五四运动之后,就成了有名的青年,1924年到1929年,那是他*火的时候。他在太原再到北京上海等几个地方,组织了一场狂飙运动。我们学过文学史,知道狂飙运动是从德国兴起的,也就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运动。他在中国搞,成立了狂飙社,是狂飙社的主要成员,然后他和另外的社员——几个青年拜鲁迅为师,在鲁迅指导下活动。很多人说鲁迅是青年导师,鲁迅的确指导了很多青年社团,包括高长虹那几个人。后来鲁迅倡导了《莽原》杂志,是莽原社办的,高长虹协助鲁迅编了《莽原》周刊,但是后来他说是鲁迅协助他。这就像刚才那老太太说的话:这是逢蒙老爷他们干的事。后来他跟鲁迅发生了冲突,不光是跟鲁迅发生冲突,他这个人个性特别张扬,跟谁都搞不到一块儿去,后来他就退出了文学界。1930年到1937年抗日战争之前那些年,他去留学,先后到日本、德国、法国一些国家,学习了心理学、经济学等。这个人爱好不专一,他不但对异性爱好不专一,他对专业爱好也不专一,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弄,学了一圈儿。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他回国参加抗日活动,先在武汉重庆等地搞,后来跟国民党搞不到一块儿去——他的思想是很激进的嘛——还想参加共产党革命,但是他没有入党。1941年,他徒步到了延安,去延安参加革命工作,延安一听说是鲁迅的学生,非常欢迎,那不得了,延安就缺鲁迅,没有鲁迅有鲁迅学生也不错,只要跟鲁迅沾得上边儿的,在延安都极受欢迎。*受欢迎的就是萧红、萧军,被看成鲁迅的嫡传弟子,高长虹据说也是鲁迅的学生,那不得了。他在延安拿的工资是超过毛泽东的,都是吃小灶的,享受*高级待遇。可是在延安期间,他很有意思,他跟别人也搞不到一块儿去,毛泽东非常重视他,但是几次谈话都不顺畅,他老要搞自己那一套。他也不是反革命,他有特别特别革命的那一套主义。后来抗战胜利后,毛泽东问他要到哪个地方去工作,他说我要到美国去研究经济学。【众笑】就是他想事都特别远,你不能说他想的就不合理,主要是他想的跟现在不挨着。到后来没有合适的地方,组织就派他去东北了,到哈尔滨加入东北文协,后来他精神病发作了,在东北享受着高干待遇,住在那种专门为高干服务的医院里面,到底是1954年去世的还是1956年去世的,有不同的说法。

他主要的创作是他年轻时候写的十几本著作,一百多万字。但如果他不是跟鲁迅有这么密切的关系的话,也不会在文化史上这么有名;他是有他自己的才华,有他自己的性格,还有他跟鲁迅的冲突,使我们今天为了研究鲁迅,也要把高长虹尽量地挖掘出来。总之历史上有许多很有才华,但是又特别有个性的人,这些人有的时候你会感到很惋惜,有的时候也觉得为他遗憾等等。这是高长虹个人的简况。

说到高长虹与鲁迅这篇小说的关系,就是因为高长虹和鲁迅在思想上、出版问题上、文学创作上有很多冲突,高长虹公开写文章点名道姓地批评鲁迅,鲁迅本来不太在乎,然后另一个人又告诉鲁迅,说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是高长虹在追求许广平。【众笑】他认为许广平被鲁迅给霸占了——因为许广平跟他是年纪差不多的嘛,他们应该谈恋爱,鲁迅老师这太不像话了。鲁迅一听,就觉得必须教训教训他,所以鲁迅在这篇小说里,顺便把很多高长虹的因素都写到逢蒙的身上了。这都是有真凭实据的,逢蒙说的一些话,都在高长虹的文章里可以找到原话——这是鲁迅的拿手好戏。

高长虹在《走到出版界。1925,北京出版界形势指掌图》中回忆,“在一个大风的晚上,我带了几份《狂飙》,初次去访鲁迅。这次鲁迅的精神特别奋发,态度特别诚恳,言谈特别坦率,虽思想不同,”你看他老强调我跟他不同,“然使我想象到亚拉籍夫与绥惠略夫会面时情形之仿佛。”他老把自己比作历史上很著名的人物,“我走时,鲁迅谓我可常来谈谈。我问以每日何时在家而去。此后大概有三四次会面,鲁迅都还是同样好的态度,我那时以为是走入了一新的世界,即向来所没有看见过的实际世界了。”这应该是真实的感受,他初见鲁迅的时候就打开了一个世界,这是很多文学青年共同的感受,见到鲁迅之后人生完全改变了。可是高长虹有自己另外的想法,“我与鲁迅,会面只不过百次”,百次够不够?鲁迅日记里出现次数*多的就是高长虹,大概记了高长虹七十多次,别的人是享受不了这个待遇的。我们能够进鲁迅日记一次就行了,可是他跟鲁迅竟然会过百次。

“然他所给我的印象,实以此一短促的时期为*清新,彼此时实在为真正的艺术家面目。”这都是话里有话,都是含着批评,他说就这个时候鲁迅是好的人。“过此以往,则递降而至一不很高明而却奋勇的战士的面目,”你看鲁迅开始有缺点了,优点是说他是一个奋勇的战士,但是不高明,是个傻战士。“再递降而为一世故老人的面目了。”再往下他认为鲁迅就是个世故老人,连个战士也不是了。“除世故外,几不知其他。”不知道了。“于是‘思想界权威者’的大广告便在《民报》上登出来了。”这是《民报》上登一个广告,这广告不是鲁迅写的,是报社人写的,报社人称鲁迅是思想界权威者,不是鲁迅自封。我们知道鲁迅是反对这种称呼的,鲁迅也不承认自己是什么青年导师,这显然不是鲁迅的自称。但是高长虹很受不了,高长虹说,你怎么成了思想界权威者呢?“我看了真觉‘瘟臭’,痛惋而且呕吐。”这是完全跟鲁迅对立了,“鲁迅遂戴其纸糊的权威者的假冠入于身心交病之状况矣!”鲁迅1926年身体还好好的,怎么就身心交病呢?不知道他怎么想的。跟鲁迅思想不同,可以争论思想问题,但是他*,他这个时候就有点儿精神不太正常了。我们今天说某某人有抑郁症,突然攻击人,很过分,可能这人有的时候又很正常,过两天又攻击,早晚会发展成真正的精神病的。

鲁迅《奔月》里说,你不是白来过一百多次吗?一百多次的根据在这儿,高长虹跟他会面有百次,鲁迅日记中记载是七十多次,可能还有别的地方、其他场合的见面。因为我们要解决一下高长虹在《奔月》这篇小说中的位置,讲完这篇小说,*后我们还会有所补充。

后羿咬住飞箭的方法,在《太平御览》中引《列子》的说法写的是:“飞卫学射于甘蝇,诸法并善,唯啮法不教。卫密将矢以射蝇,蝇啮得镞矢射卫,卫绕树而走,矢亦绕树而射。”这是有所本的。所以后来到底是哪个小说家首先把这个方法写到了武侠对打中,现在还不得而知。鲁迅也许是从这得到了启发,就把武侠中对打的方法用来象征文坛的论争。有些论争是有意义的,真正的思想论争。但只要论争起来,有些人就不讲章法,不讲规矩,*,甚至政治陷害。像高长虹这也属于*,对鲁迅而言还没有什么生命的危险。像梁实秋那样直接说鲁迅拿卢布,这是政治陷害,那就是人品太恶劣了。


【书摘与插画】

攻与不攻的故事——《非攻》(节选)

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时代?不知道各位心里是如何判断的。人很难得的是清醒地判断自己所处的时空的性质。人和动物不同,动物是很准确地判断出自己所在的时空的性质,是安全、是危险、是安稳、是动荡,动物的判断是很准确的。人号称高级动物,可是人的判断为什么会发生错误呢?因为人类发明了语言。我们都以为语言是为了准确传递信息的,如果你要这样认为,你就恰恰上当了,人家发明语言的人就没有白发明语言,从某种角度说,发明语言就是为了欺骗你这样的傻子。你认为语言是传递准确信息的,那是错的,语言是一种武器,语言的主要功能是欺骗、是遮蔽,而不是传递。同类之间传递信息根本不需要语言。你看蜜蜂之间传递信息用语言吗?不用啊,一只蜜蜂飞过来了,它用它特有的信息传递方式告诉其他的蜜蜂,我在多少公里之外的什么什么地方发现了什么什么样的蜜源,够我们采多长时间,不带差的,其他的蜜蜂或者跟着它去或者自己去,它不需要语言。一只狼看见几个人路过,把嘴往地上一插,一叫,附近来了七八只狼,非常准确。所以如果只是生存需要,没必要发明语言。
我小的时候就发现,语言主要是用来骗人的。我小时候看电影《战》,八路军民兵撤退的时候,在路边写上“小心”。鬼子来了之后,就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这儿到底有没有雷,走了两步没有雷,他就以为凡是写着“小心”的都是欺骗皇军的,再一走就有雷了,就炸了。一般人看来,八路军民兵真聪明啊,糊弄鬼子。可是我想到语言的问题,语言到底是干吗的?语言的重大功能是用来欺骗的。所以我在《非攻》下面写了“攻与不攻的故事”。我们今天是一个攻的时代还是一个非攻的时代?今天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吗?国际上和平吗?谁跟谁和平?你跟你宿舍的同学之间是和平关系吗?你和你高中同学就没有一天和平过,因为你们在竞争,你比他多考了十分,你和他命运就不一样了。但是这层窗户纸不能捅破,真话不得人心。
鲁迅是民众的“敌人”,鲁迅说话是不得人心的,因为他说了太多的真话、实话,其他的人偶尔说点真话、实话就要被“攻”,就要被打击。什么是真正美好的年代、美好的时空?可能都不是那些主流文字所描写的,真正美好的时代就像火车路过的一个不起眼的小站,人们没有注意就过去了。我有些时候坐火车看见窗外,偶尔路过一个不起眼的小站,我想这里的老百姓可能活得很幸福。他们没什么事,他们可能一百年、五百年就这么活着,好像与时俱进,其实也与世沉浮。他们没有当过什么先进集体,也没有遭过什么大的灾难,但是这样的地方是不被报道的,所以人们不知道,火车呼一下子就过去了。这就像我们历史的火车一样,历史的火车驶过很多年代,即使在大叙述中认为*动荡、兵荒马乱的年代,也一定会有人活得很好,但是在文字中留不下来。
我跟大家讲这些,恰恰因为你们都是知识分子,你们很会读书,所以我要讲这些,去掉大家心头的遮蔽。我如果给文化很低的人讲课我不会讲这些,我会鼓励他们多读书,我会说你们读书还不够,吃了没有文化的苦。等你读书多了,我再告诉你,读书多了还是一种孽障,这叫知识障。鲁迅就是这个打破人们的种种障的人,特别是打破人的知识障。什么东西少了,你觉得匮乏,但多了也不好,多了都是障。你的钱多了你就痛苦,当然大多数人现在钱不够多,我们现在希望钱多一点儿。可是真到多的那一天,你已经止不住它了,灾难就来了。你被人家一罚款就罚二十五个亿的时候,【众笑】那时候你才知道钱是灾难,钱是障。你说钱是障大家还可以理解,因为大家恨贪官,但是你觉得知识多了是障吗?我告诉大家,知识多了也是障。当一个人学富五车,当一个人无书不读,当一个人看什么东西一眼就看透的时候,他是有障的,必须想办法除掉这个障。就像金庸小说里写的,一个人学了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后是要走火入魔的。真正的大侠会两三门武功就可以了,就可以纵横天下,要那么多的武功干什么。所以我为什么说知识分子学问大了,一定要想办法把学问发泄出去。
怎么发泄出去呢?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不光是为他人好,也是自身解毒排毒,你读了四书五经,读了一肚子东西,你憋着干吗呢?如果不为别人做事,在你的心里就会成长起知识的癌细胞,它会扩散,会让这个人作恶。我这是讲一点题外话,但是我讲这个题外话,鲁迅早就想过了,鲁迅在他思考古代那些圣贤的时候也想过了。孔孟老庄墨子荀子这些人学问大了,比我们今天的人大得多,他们*后怎么样排自己的毒?我想这是鲁迅超越他那个具体时代,给我们的一个启发。这篇小说和《故事新编》里的其他一些小说一样,没有在报刊上发表过。我想也是没有报刊需要这样的小说,没有报刊向他约稿,向他约稿的都是让他给我们写点《孔乙己》呀,批判一下万恶的旧社会呀,批判封建社会等等,恐怕没有人向他约这样的稿子。所以他写了之后,大概也不好意思给人家编辑投稿。再有,这篇小说和我们上次讲的《采薇》差不多,都是写在他生命的晚期,已经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期了 —1934年、1935年。1934年、1935年是什么岁月啊,20世纪30年代那才叫真正内忧外患。在国际上中国是半殖民地社会,在国内蒋介石只能领导江浙一带,南方有桂系军阀、这个系军阀那个系军阀,北方有冯玉祥、张学良……多了,还有一个他们共同的敌人叫红军。蒋介石五次大规模围剿,前四次都失败了。不管你是站在红军的立场上还是站在白军的立场上,你愿意活在那个时代吗?据说活在那个时代有什么“民国范儿”,我不知道你这个“范儿”要“范儿”到什么地方去,你是愿意被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呢?你还是愿意被白军烧杀抢掠呢?那个“范儿”是谁的“范儿”?除非你是宋美龄,你控制中华民国空军,号称要买一千三百架飞机,自己贪污一千架,造成抗日战争一开始,中华民国空军全部被歼灭,这是很多人崇拜的民国名媛。
按理说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主要考虑的应该是革命问题、战争问题、国家问题等等,这都没错,许多作家确实这么考虑,鲁迅也考虑、也参与。可是鲁迅偏偏就是鲁迅,他跟别人不一样,他要写一些不着调的东西,要写一些好像跟现实没关的东西。比如今天有一些情绪很激动的人,经常要求别人必须写某种东西,你一天不写他想看的那种东西,你就属于犯了罪。可在那个时候,鲁迅把眼光投向古代,写了好多《故事新编》里的小说,比如这篇小说《非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