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普利策奖得主诚意力作 一次沉痛而坦诚的人生回望 资深古典乐评论家、普利策奖得主肯尼科特以惊人的坦诚、优美的文笔献上了这部感人至深的作品。作为子女,他从未真正了解母亲,作为爱乐之人,他从未真正掌握巴赫。而关于生命至恸,终在巴赫的伟大作品《*德堡变奏曲》中得到某种解答。
★人生与音乐往复交织,一曲以文字写就的优雅复调 书中关于音乐的思考与关于人生的回忆交替闪现,而作者对音乐与人生本质的思考贯穿其间,形成了这部有如复调般彼此呼应又关联的文学乐章。
★柯克斯书评年度zui佳非虚构 亚历克斯·罗斯、提姆•佩吉等一致好评 柯克斯书评将其评为2020年zui佳非虚构作品,称这是“一部深刻的回忆录,优雅的散文使其更添光彩”。而美国资深音乐作家亚历克斯·罗斯、提姆•佩吉也不吝好评,充分肯定了书中的诗意与深度。


【内容简介】

母亲死后,肯尼科特决心开始学习巴赫伟大也复杂的作品《*德堡变奏曲》,希望从中探寻音乐的意义,乃至生命的意义。
母亲一生郁郁寡欢,对待子女尖锐、刻薄甚至歇斯底里。然而在死亡降临之后,回顾她的一生,她是否曾被家人真正了解?
练习《*德堡变奏曲》的过程充满艰辛,它以超高的难度挑战演奏者的自信,同时在情感上让人不得不直面意识深处、私密、孤独的自我。
肯尼科特将他应对悲恸与练习乐曲的经历写成了这本《复调》,不断探索并试图回答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怎样才算认识一首乐曲?怎样才算了解一个人?


【作者简介】

菲利普·肯尼科特(Philip Kennicott)
艺术评论家,古典音乐评论家,普利策奖得主。
肯尼科特1988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得哲学学位。1999 年加入《华盛顿邮报》,现任首席艺术与建筑评论家。2000年和2012年,他曾两次入围普利策奖决选,2013年获普利策奖批评类奖项。肯尼科特还曾任《底特律新闻》和《圣路易斯邮报》的首席古典音乐评论家,并为《留声机》《歌剧新闻》等刊物撰写关于古典乐的文章。


【媒体评论】

这本书深入阐述了音乐如何渗透我们的生活,关于父母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创伤,书中也进行了令人心碎的反思。
——《华尔街日报》

极其感人……肯尼科特用美妙的散文和细致的观察,描绘了一幅关于爱、失去和人类自身的微妙而深刻的画卷。
——《华盛顿邮报》

《复调》是一本发人深省、非常成功的回忆录,完全符合肯尼科特所设定的标准:每本好书、每首伟大的乐曲都蕴藏着救赎的希望。
——NPR新闻书评

肯尼科特将一本简单的回忆录变成了闪闪发光的、非线性的冥思。
——波士顿环球报

这部回忆录温柔、睿智,带有毫不妥协的现实性,同时也很坦诚……简而言之,这本书美丽且出乎意料地令人振奋,它让你同时了解古尔德的《*德堡变奏曲》和《恰空》,甚至能以全新的思虑性看待这个世界。
——《留声机》杂志


【免费在线读】

就在感恩节的前一个星期,电话来了。病灶重新出现,是时候让她回家,走完生命的后一程了。母亲恳求我不要回去,不要为见她后一面而白白浪费假期。“我不想让你看见我这副样子。”她怀有一种否定自我的责任意识,不过这次的请求更像是演戏,而非发自真心,我没有理会这些,一如我不曾理会她自三年前生病以来的所有请求。我在网上搞到了一张票,又为变更回程日期支付了额外费用。在线旅游网站的侧栏滚动着加勒比海度假和游轮套餐的广告,图片里有青绿色的海水,俊男美女身着泳装,无忧无虑。
收拾着行李,我忽然意识到,等我把手上的衬衫放回衣柜的时候,母亲就不在人世了。这个怪念头一冒出来,我所做的几乎每件琐事都染上了一层悲凉的终结色彩。这件毛衣她有一次说她很喜欢,我是不是该带上?往后她就再也看不到了。我不知道这一次会去多久,几天,也可能几个星期,总之等我回来的时候,一个无法改变的陌生事实将会在我的生活中尘埃落定,一段和我存在的时间一样长的关系将永远断开。我的思绪没有在我折叠的衣服上停留太久,不过我明白有两样至关重要的东西必须得带上:一双登山鞋,以及一些音乐,以在她正在死去的那座空荡荡的大房子里陪伴我并让我保持理智。
我没有想太多,随手就把一张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Sonatas and Partitas for Solo Violin)扔进了旅行包。选择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尽管我对录制这张唱片的年轻小提琴手不乏兴趣,有点好奇他为何敢于在职业生涯如此青涩的阶段录制如此高要求、高浓度且如此复杂的作品。也许是这张唱片的封面吸引了我:一张黑白照片上,深情款款的男子像做祈祷般紧握双手,放在小提琴那熟悉、柔美的曲线上。我也很久没有仔细听过这组作品了,我想我愿意带上它是因为它给我留下了美好但模糊的印象,换句话说,它是我还不大熟悉的伟大作品。陪伴你太久的音乐会跟记忆千丝万缕地纠缠在一起,会让人产生太多联想。而眼下这趟旅程,我想轻装上阵。
相对而言,巴赫的音乐也是不错的旅行伴侣。一两张CD 的内容足以填满思绪,分量抵得上好几个小时的次要作品,而且在感情上也比其他任何音乐都要凝练,没有一个无谓或多余的音符。不知为何,巴赫可以契合我的一切心境,无论我身在何地,处于何种生活模式,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玩乐,人生得意还是艰难,抑或是意志消沉不思进取。他的音乐在沙滩上给我快乐,一如在11月末的灰色沙漠里给我力量。我可以找到一百种原因来解释为什么我不愿意在那儿放贝多芬、勃拉姆斯或瓦格纳,可我想象不出哪怕一个拒绝巴赫的理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