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选取民国期间由著名出版机构、社会机构或藏家影印出版的字帖,且绝大多数在一九四九年以后未有再版;原作大多佚失,民国字帖即其遗存世间的后影像。
★保留原作面貌,并延请专家撰写导言及释文。
★翁方纲得欧阳询《化度寺》行神,含蕴敦古,笔速更慢,结构更稳,有朴静之意。其中楷、小楷十分实用,其字帖在民国时畅销品种。


【内容简介】

“书苑拾遗”系列,书法精品补遗。在目前社内外已出的名碑名帖之外,遴选民国时期曾出版,1949年后再无出版的具有影响力的书法作品和范本,这些作品原迹或原石大多不存。此次出版旨为读者提供临摹观赏佳本。《翁方纲书杏林雅集图记》为其一种。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忠叙,号覃谿、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中期文臣,金石学家、书法家、文学家。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参编《四库全书》,著有《两汉金石记》《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文集》《复初斋诗集》等。
翁方纲在书法领域,工楷书和行书,涉猎隶书。在当时董其昌和赵孟頫书风流行之际,他别师欧阳询,忠心传统,谨守法度,是欧体在清代中兴的功臣。他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合称“清四家”是清代中期书法从帖学向碑学转换之际的代表人物。
本书收中华书局在民国九年(1920)出版的《翁覃谿杏林雅集图记》为底本,重新制版,并加释文,尚希周知。


【作者简介】

王禕,故宫博物院碑帖组组长、研究馆员。主持“珍秘翰墨——清宫藏善本碑帖特展”、参与筹备“石渠宝笈特展”,完成“故宫博物院科研课题”——“清代宫廷碑帖的收藏”。主要论文:《明代藩府刻〈兰亭图〉卷及其变迁》《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澄清堂帖〉》《清宫旧藏〈淳化阁帖〉考鉴》《懋勤殿本<淳化阁帖>入宫、鉴定和著录的相关资料》等。主要著作:《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米芾书法全集》《兰亭图典》《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全集》碑帖部分的编纂等。


【前言】

翁方纲(一七三三—一八一八),字正三、忠叙,号覃谿、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中期文臣,金石学家、书法家、文学家。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参编《四库全书》,著有《两汉金石记》《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文集》《复初斋诗集》等。
翁方纲一生主要致力文化和教育事业。他精研学术,尤精金石之学。在书法领域,工楷书和行书,涉猎隶书。在当时董其昌和赵孟頫书风流行之际,他别师欧阳询,忠心传统,谨守法度,是欧体在清代中兴的功臣。他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合称“清四家”(另一说是翁方纲、刘墉、永瑆和铁保),是清代中期书法从帖学向碑学转换之际的代表人物。
由于富藏碑拓,精于考据,翁方纲对楷书流变研究精深。在楷书谱系中,他独爱欧阳询,认为欧阳询“特立独出,是为唐楷之正则”,进而又强调欧阳询的代表作《化度寺碑》和《九成宫醴泉铭》“为唐楷之极则”,而前者又因“浑忘削势”而“超然更上”。因此,翁方纲崇《化度寺碑》,列为“唐楷,直至内史(王羲之)”,不但收藏考证拓本,而且反复临写、推荐。他的楷书深得《化度寺碑》形神,小楷尤其精彩。同时,他还化楷为行,直接“二王”帖学正脉。论综合实力,他列入“清四家”确为公论。
关于翁方纲楷书的书史地位,讨论多的是继承大于创新,“只是工匠之精细者”(包世臣语)。此类说法出自崇尚碑学和求变的清人之口是可以理解的。一百多年过去,今人回头看,或可出新论。一向学欧体大多从《九成宫醴泉铭》或《皇甫诞碑》入手,但翁方纲借力考据优势,寻得冷门《化度寺碑》,学有所成。从此,《化度寺碑》成为学欧的主要字帖之一。当下教育bu在推荐临摹范本中所列欧楷范本只有《化度寺碑》和《九成宫醴泉铭》,其源在於翁氏。此其一。翁方纲写欧楷,突出的不是险削刻厉,而是含蕴敦古,笔速更慢,结构更稳。马宗霍认为,“其真书工整厚实,大似唐人写经”,其境“朴静”。众所周知,《化度寺碑》字虽好但拓本较模糊,翁书其实可以引领学者辨清面目。此其二。清代中期,帖学全盛,名家辈出,但论小楷,多有馆阁习气。翁方纲小楷绝少馆阁体的毛病,学者静穆之气扑面。这是他的美学、学术乃至人生追求使然。他以儒家义理论诗歌,以细密逻辑作考据,以“无一笔无来历”治书法,所谓“凡今之士,宜备含蕴以养气质而已,不止书法一艺也”。这些观点,对于今日的书学界,亦可谓针砭之言。此其三。
翁方纲的楷书适合写中楷和小楷,十分实用,其字帖在民国是畅销品种,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十年来反而少见。缘此,我们以中华书局在民国九年(一九二〇)出版的《翁覃谿杏林雅集图记》为底本,重新制版,并加释文,尚希周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