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选取民国期间由著名出版机构、社会机构或藏家影印出版的字帖,且绝大多数在一九四九年以后未有再版;原作大多佚失,民国字帖即其遗存世间的后影像。
★保留原作面貌,并延请专家撰写导言及释文。
★杨沂孙篆书特点其一用轻描淡扫的笔法来写篆书,更方正质朴;其二将大篆、小篆结合,开启新的境地。


【内容简介】

“书苑拾遗”系列,书法精品补遗。在目前社内外已出的名碑名帖之外,遴选民国时期曾出版,1949年后再无出版的具有影响力的书法作品和范本,这些作品原迹或原石大多不存。此次出版旨为读者提供临摹观赏佳本。《杨沂孙书后汉书蔡邕传》为其一种。杨沂孙(1813—1884),字子舆,号泳春、濠叟等,江苏常熟人。清代晚期书法家、古文字学家。著有《文字说解问伪》《在昔篇》等,并有《说文部首》等多部字帖行世。
清代中期,随着古文字和碑学的发展,篆隶两体又重新复出。杨沂孙打通小学和书法,取法钟鼎铭文,创造出用笔峻利、结体方正、章法大气的全新风格。杨沂孙是清代晚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古文字学家和足以比肩邓石如的篆书大家,是清代篆书复兴浪潮中守正出新的学者型书家,影响了清末民初的篆书发展,吴大澂、吴昌硕等都借鉴了他的写法而发扬光大。
本书为民国时期出版的《杨沂孙篆书法帖》。此作为杨氏于清光绪二年(1876)书写的《后汉书•蔡邕传》片断,是其晚年小篆代表作。今重新编印出版,并依体例对图版重作处理,尚希周知。


【作者简介】

王祎,故宫博物院碑帖组组长、研究馆员。主持“珍秘翰墨——清宫藏善本碑帖特展”、参与筹备“石渠宝笈特展”,完成“故宫博物院科研课题”——“清代宫廷碑帖的收藏”。主要论文:《明代藩府刻〈兰亭图〉卷及其变迁》《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澄清堂帖〉》《清宫旧藏〈淳化阁帖〉考鉴》《懋勤殿本<淳化阁帖>入宫、鉴定和著录的相关资料》等。主要著作:《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米芾书法全集》《兰亭图典》《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全集》碑帖部分的编纂等。


【前言】

杨沂孙(一八一三—一八八四),字子舆,号泳春、濠叟等,江苏常熟人。清代晚期书法家、古文字学家。著有《文字说解问伪》《在昔篇》等,并有《说文部首》等多部字帖行世。
杨沂孙出身名门望族,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中举,曾官安徽凤阳知府。因丁父忧归家,遂不出仕。后以笔墨为生,走上半隐半学的职业书家道路。他精研小学,富藏钟鼎彝器拓片;耽书法,特长篆隶,尤工小篆,自成一家。杨沂孙是清代晚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古文字学家和足以比肩邓石如的篆书大家,是清代篆书复兴浪潮中守正出新的学者型书家,影响了清末民初的篆书发展,吴大澂、吴昌硕等都借鉴了他的写法而发扬光大。
清代中期,学术向考古转型,古文字学和碑学迸发,篆隶两体在沉寂数百年后复兴,高手辈出,各有擅场。然而,篆书一体多因循传统的“玉箸”体,复古为主,缺少新意。当此之际,布衣邓石如一世英雄,取法汉篆,便捷用笔,既开新境,又利普及,为近四百年篆书发展为关键的人物。功论其次,则非杨沂孙莫属。中年以前,杨沂孙书法全宗邓石如,也学《石鼓文》。中年以后,杨氏打通小学和书法,取法三代上古钟鼎铭文,创造出用笔峻利、结体方正、章法大气的全新风格,一时引领风潮。从此,国人写篆书再也不以模仿古人为主,呈现百花齐放、大家名家辈出的局面,实为秦汉以后未有的大变化。
对自家的篆书价值,杨沂孙是极自信的。他曾言:“吾书篆籀,颉颃邓氏,得意处或过之。”那么 ,“得意处”何在?我们认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精奇之至而出以平淡。论用笔,沙孟海称杨氏“用轻描淡扫的笔子来写篆字,是他的创格”。这种重起轻收甚至尖收的笔法,进一步解放了旧笔法。论体势,杨氏变长方为正方,易竖势为横势,比邓石如只在笔法上以隶入篆走得更远。总体来看,邓派更加刚健婀娜,杨氏更加方正质朴。这与杨沂孙的美学追求有关。他曾在一则题跋中认为,颜真卿、徐浩、蔡襄、董其昌的书法“有一种平平无奇”“盖精奇之至而出之于平淡,此所以至也”。这是他篆书的意识根源。
第二,将大篆、小篆有机结合。此种杨沂孙的创见,沙孟海先生讲得明白:“把着写籀书篆书夹杂来,随随便便,不着痕蹟,这也是别人家所没有的情形”。杨氏之所以能出此一头地,主要是因为他积年的小学功底。杨沂孙曾撰有一篇《在昔篇》,论述篆书源流和篆书主张。其中,对大篆的学习价值评价甚高,认为较之竹帛速坏和石刻模糊,金鼎彝器“铭辞犹在”“历世无改”。而杨氏自己“我于科斗,独有神会”,强调“不披金铸,椎轮奚始”,将大篆看作创新的增长点。清代中后期发达的金石学考古和研究成果在杨沂孙的小篆书法上达成共振,开启了新的境地。这也是邓石如不如他的地方。
近年来,杨沂孙小篆艺术价值正在被今人重新评价和认识,杨氏作品也多被出版。仅管如此,仍有遗珠之憾,民国时期出版的《杨沂孙篆书法帖》便是其一。此作为杨氏于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书写的《后汉书•蔡邕传》片断,是其晚年小篆代表作。今重新编印出版,并依体例对图版重作处理,尚希周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