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一本有料、有故事、有历史厚重感的心理学故事书。
2.一本书呈现心理学大师们的心路历程!
3.心理医生都在看的心理学简史。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有料、有故事、有历史厚重感的心理学故事书。
本书采用心理学的专业视角,从心理学的起源说起,依次向大家介绍心理学的构造主义、机能主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完型、认知等七大流派,以及多位不可忽视的无门派研究者(包括许多中国的心理学泰斗),让你了解各个学派的起源与特点,以及心理学家们的江湖轶事和八卦秘闻。充满乐趣的知识解读法,让你更开心地学习心理学,打通你心理学的任督二脉。


【作者简介】

朱广思,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员,中国心理工作者人才库入库专家,北京科技情报所入库心理专家,北师大特邀心理讲师,中国科技馆特邀科普人,中国恋爱成长学会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喜马拉雅《实用恋爱心理学》主播之一(播放量超四千万),长期在多家杂志网站担任专栏作家,活跃在心理学传播前沿。


【目录】

目录

Part 1 心理学江湖前奏
章  前传——心理学的父母
“心脏之理”——心理这俩字怎么来的?
催眠师先驱麦斯麦
发明催眠术的两个詹姆斯
手术大师治心病,有点上头
几千年前的旧观点,就没用了吗?

第二章  个门派——构造主义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和爱因斯坦同一年出生的德国学科
名字带冯的德国人都很厉害——威廉·冯特的那些事
将心理学从欧洲传播到美国——二代掌门铁钦纳


Part 2 次心理学战争:心理学到底研究什么?
第三章  场大战——机能主义学派
威廉·詹姆斯——美国心理学之父
杜威——百科全书,神功护体
机能主义群侠传


Part 3 第二次心理学战争:决定心理的是先天还是后天?
第四章  心理学势力——精神分析派
改变世界的三个犹太人之一——弗洛伊德
阿德勒和荣格,你们这是要弑父啊——经典精分派的决裂
新精分派——满门“叛徒”
桃李满天下,内斗终不止,文体多开花

第五章  外练筋骨皮——第二势力行为派
巴甫洛夫——不承认自己是心理学家的行为派先驱
约翰·华生——你真的是福尔摩斯的助手?
二代掌门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的诞生
先天与后天之争——行为派vs精分派

第六章  没存在感又不得不提——完形学派
德国的心理学三剑客
猩球崛起——苛勒的香蕉实验
“主业斗纳粹,副业心理学”
托尔曼——咱们是折中主义


Part 4 第三次心理学战争:靠人还是靠计算机?
第七章  让世界充满爱——第三势力人本派
比较主义的猴子克星——哈洛用冷血证明爱
侃爷驾到,爱心圣贤——神仙老爸马斯洛
全面保护纳税人——无招胜有招的美国队长罗杰斯

第八章  不是门派的门派——认知心理学
电脑来了——神功遇上高科技
神童皮亚杰的开放理念

后 记 硝烟未曾熄灭斗争仍在继续


【前言】

前言 如何打通你心理学的任督二脉

我想,或许再也没有哪个学科,会像心理学这样让人“假装感兴趣”了。

截至2020年,我接触心理学已经整整十二年了,当有新朋友知道我从事心理学专业时,还是会主动上前和我搭话,可通常会有三种反应:一、你是学心理学的啊,那我可要离你远点,我心里的东西都要被你猜到了;你能猜到我想的吧?二、我觉得我就有心理问题啊,你帮我看看呗;三、你们整天和精神病打交道,是不是也有精神病啊。

对于种,我会内心吐槽一句“我怎么那么热爱工作,闲聊的时候都要练习一下业务?那感觉就像碰见厨师就让人当场表演炒菜一样。”如果对方确实是个讨厌的人,那正好可以远离。对于第二种,我会解释一下为什么不能给朋友做咨询,如果他不把我当朋友,非要让我咨询,那就另商量。至于第三种,不仅不清楚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是两个概念,而且缺乏对人基本的尊重,果断拉黑。如果我是精神病,你还不快跑,那只能说明你比我更危险。

在群众这么“感兴趣”的同时,心理学仿佛也已经变得界限模糊,灵修、星座、占卜、泡学、成功学、心灵鸡汤仿佛都变成了心理咨询师的技能。虽然好多人考了咨询师的证件,但是从来没有真正用过,这让整个心理学界越来越混乱。因此,心理学恐怕是大家熟悉又陌生的学科了。其实心理学的概念很简单——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当然主要是人类的。研究的内容包括感觉、知觉、认知、记忆、睡眠、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内容非常广泛。

大众喜欢那些所谓的“心理学”,是因为那些东西简单而有趣。但真正的心理学,其实并不是算命,而是靠严谨的实验、统计、测量和数据支持的,并且比娱乐化的心理学更加神奇。更神奇的地方是,我在上学时发现,心理学让人头疼的部分是:哪怕是再小的一个问题,诸如“耳朵是如何处理声音信号的”,都有好几种不同的解释,每个流派甚至每个心理学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这让本来就混乱的心理学圈子更是充满各种不见硝烟的争论。心理学的发展史,简直就是一场武林争霸,各大门派势力此消彼长,书写了一篇跨度长达百年的江湖故事。

每件事物背后都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心理学也一样。如果你真的对心理学感兴趣,那么就请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友情提示:由于心理学江湖水深,所以会有很多小插曲,请各位阅读期间,车速不要飚太快。


【免费在线读】

章  前传——心理学的父母
节:“心脏之理”——心理这俩字怎么来的?

英语中的心理学(Psychology)这个词,拆开看,词根是精神病患者(Psycho)的意思,在英语里也是出镜率比较高的骂人的话。这么看来,这个词似乎是专门研究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病学”,但实际上,精神病学另有一词(psychiatria)。心理学一词实际上是古
希腊语灵魂(Psyche)的衍生词,表示一种研究灵魂的学科。在希腊神话中,有位公主叫赛琪(Psyche,有个很常见的错误翻译是“普绪克”),颜值很高,外号“蝴蝶仙子”,她看谁都不顺眼,总是找不到一个相配的对象。她的国王父亲就求来阿波罗的神谕,让她某
天晚上到某个山顶等待,有一只带翅膀的大蛇会带她飞走。后来果然如此,公主被带到一座宫殿里,每天晚上有个男人在黑暗中和她亲近。但是这个男人有个奇怪的要求,就是公主不能看他的脸。此神正是爱射箭的小爱神丘比特。有一天,公主没忍住,趁着丘比特睡着,拿油灯一照,果然很帅。像赛琪公主那样追求他人本质的这么一个过程,后来就成了一门学科——心理学(Psychology)。

汉语里头心理这俩字怎么拼到一起呢?早期华人牧师颜永京翻译了美国牧师、心理学家约瑟·海文的著作,当时他把这个科目翻译成《心灵学》。因此颜牧师被视为个把西方心理学介绍到中国之人。日本近代哲学之父西周助在1875年也翻译了海文的同一原著,成为日本本心理学译书,书名译为《心理学》,这是汉字中首次出现心理学三个字。

这样一比较,颜老师提出的“心灵学”仨字,怎么看都不像一个科学的学科,反而像玄学或鸡汤,因此,在之后的1896年,康有为编《日本书目志》时,在中国首次出现汉译“心理学”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之后翻译家严复应学部的聘请,整理了很多学科的名词对照表,可能是受到好友康有为的书目的提醒,严复的翻译作品中便包括《心理学名词对照表》,这些心理学名词基本上由日本心理学界所创制,都是汉字直接拿来用,很方便。

第二节:催眠师先驱麦斯麦

18世纪奥地利医生弗朗兹·安东·麦斯麦提出了一个非常玄乎的概念。既然所有的东西都有引力,那么天空当中的星体也对人类有引力,因为既然日月(以月为主)之磁力,能影响地球上潮汐变化,想必行星的磁力自然也会影响人体功能,毕竟人体内一大半是液体嘛!这个逻辑没毛病吧!而且有些人之所以精神错乱,“乃是由于体内磁力失常所致”。于是,在麦斯麦先生的学位论文中,他提出了动物磁力说来解释此种影响人体的超自然力量。只要掌握了“动物磁力”,就掌握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的心理能量,就像名字同样是M开头的麦格尼托(电影翻译过来叫万磁王)那样,可以通过控制血液中的铁离子,来干扰他人的思维。

1774年,他老婆的朋友,28岁的女病人奥斯特林来找麦斯麦看病,这位可怜的女士经受着歇斯底里症的折磨,并伴有痉挛、呕吐、间歇性的失明、麻痹、并时常出现幻觉,发病时还会发生排尿困难和剧烈的牙痛,各种症状加起来有15种,维也纳当时的医生没有一个能搞定的。麦斯麦对她一通观察,发现她犯病有周期性,既然是周期,那就可能和星星的运行有关,既然和星星有关,那就和引力有关,既然和引力有关,那就和磁场有关,于是他给女病人喝下溶有铁质的液体,估计就是类似现在含铁量高的运动功能型饮料之类,并在她的身上和四肢绑上磁石来引导。他先用舌灿莲花的话术和轻轻抚摸诱导患者进入意识恍惚状态,然后用磁铁棒在病患前后摆动,用以导正病患体内紊乱的磁力,使她的血液和神经活动恢复正常。

麦斯麦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动物磁性,有翻译成“动物磁力”“动物磁气”的。经过更多的观察和思考后,他提出了一个新观点,人类有许多疾病是因为动物磁性的失调,如果能用各种方法导引这股磁性,就可以治疗好许多疾病。后来麦斯麦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这种疗法被称为麦斯麦术(Mesmerism),也翻译成“通磁术”,越来越多的病人找上门来。要知道,大部分来找心理医生的都是女性,到现在也是一样,美女都跑你那边了,同行不嫉妒你嫉妒谁?

于是墙倒众人推,破鼓众人捶,教会和其他医生都说他是骗子。接下来女皇下令开始调查,可能反对者们智商比较欠缺,调查持续了三年,后得出结论:麦斯麦是维也纳的危险分子,必须在两天内离开维也纳。1778年,维也纳医学会开除了麦斯麦的会籍,从此麦斯麦暂时进入单蹦儿状态。

不过牛人到哪里都有饭吃,离开维也纳之后,麦斯麦凭借自己的实力,在法国巴黎落了脚。他将一个大桶中装满铁砂、玻璃粉和水,在桶中央树立一根铁柱,将许多铁丝缠绕在铁柱上,用铁丝的另一头接触患者,现在上过物理课的都知道,这可以让铁柱子带上一些磁性。治疗的时候,他身穿黑袍,带着让人感觉很神圣的背景音乐出现,拿着铁棒与患者接触,目的在于“疏通磁流”;同时嘴里念念有词,仿佛是什么神秘咒语,患者则进入昏睡状态。重复多次后,麦斯麦唤醒患者,许多疾病就可以痊愈了。

法国国王派九个硬派科学家调查的结果是,麦斯麦治愈病人基本靠想象,因此他被吊销行医执照,被迫离开巴黎,移居到法国巴黎的卫星城凡尔赛。但是没过几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麦斯麦为了躲避战乱又不得不离开。一直到去世,他再也没能红起来。

麦斯麦虽然死了,但是人家有徒儿,徒儿还有徒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麦斯麦有个学生是个侯爵,在麦斯麦死后依旧相信他。他做了很多实验,还以“梦游”这词命名他所发现的一种状态,就是今天我们依然在用这个词表示深度催眠状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