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浓缩包豪斯百年历史发展,再现经验世界的艺术传奇。

本书聚焦于包豪斯艺术的100个核心关键词,为读者展示包豪斯不同时期的艺术理念、代表人物、标志性设计作品以及背后的故事。阅读这本堪比包豪斯词典的书,能帮助你快速了解包豪斯的历史、理念和精神。


【内容简介】

废墟中诞生的包豪斯,惊艳世界百年,并成为塑造现代社会的艺术传奇。

本书收集了100个包豪斯核心关键词,将包豪斯的理念、作品和艺术家交织在一起,追溯了那些大胆追求创新与富有开创意义的故事。让我们追随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保罗·克利、瓦西里·康定斯基等包豪斯大师的足迹,探索以色彩、原料和几何元素为代表的设计理念,是如何在绘画、编织、摄影、舞台、建筑、广告等等领域大放异彩,其艺术形式又是如何不断演变、生发甚至时而矛盾,却始终向往自由实验与自由创新的。通过书中的文字与珍稀图像,人们将感受到百年包豪斯所蕴含的理性、叛逆与先锋精神。


【作者简介】

[英] 弗朗西斯·安布勒

作家、编辑、艺术史专家,爱丁堡大学艺术史硕士。专注于艺术设计与旅行,尤其是20世纪英国艺术设计和艺术运动。与全球各地多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有合作,另著有《世纪中叶的现代:设计图符》。


【目录】

章 包豪斯在魏玛 1919—1925

1.瓦尔特 · 格罗皮乌斯 005

2.包豪斯的创办 007

3.总体艺术 009

4.约翰内斯 · 伊顿 011

5.基础课程 013

6.工作坊 015

7.《包豪斯宣言》 017

8.星模 019

9.“我们的游戏、派对和作品” 021

10.佐默菲尔德之屋 023

11.《碎片画》 025

12.非洲椅 027

13.包豪斯的印刷物——《欧洲新图形》 029

14.保罗 · 克利 031

15.包豪斯的色彩理论 033

16.陶艺工作坊 035

17.奥斯卡 · 施莱默 037

18.为包豪斯设计标志 039

19.芝加哥论坛报大厦 041

20.板条椅 043

21.包豪斯大展 045

22.号角屋 047

23.包豪斯摇篮 049

24.造船游戏 051

25.《艺术与科技的全新融合》 053

26.F51 扶手椅 055

27.瓦西里 · 康定斯基 057

28.圆形、矩形和三角形 059

29.国际象棋 061

30.格特鲁德 · 格鲁诺 063

31.茶壶 065

32.包豪斯台灯 067

33.派对和节日 069

34.贡塔 · 丝托兹 071

35.包豪斯乐队 073

第二章 包豪斯在德绍 1925—1932

36.德绍时期的包豪斯建筑 077

37.拉兹洛 · 莫霍利 - 纳吉 079

38.露西娅 · 莫霍利 081

39.“新视觉”——包豪斯摄影集 083

40.包豪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立 085

41.“辛特拉克斯”咖啡壶 087

42.马歇 · 布劳耶 089

43.瓦西里椅 091

44.辛纳克 · 谢帕 093

45.包豪斯图书系列 095

46.《克利与他的教学笔记》 097

47.约瑟夫 · 亚伯斯 099

48.安妮 · 亚伯斯 101

49.堆叠桌 103

50.导师公寓 105

51.套几 107

52.巴塞尔设计竞赛 109

53.德绍 - 托尔滕住宅 111

54.包豪斯剧场 113

55.建筑系 115

56.关于“人”的课程 117

57.包豪斯服装 119

58.赫伯特 · 拜耶 121

59.通用拜耶字体 123

60.玛丽安 · 布兰德 125

61.《电子舞台上的灯光装置》 127

62.汉纳斯 · 梅耶 129

63.《五个唱诗班》 131

64.折叠椅 133

65.约斯特 · 施密特 135

66. “设计产品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不是

成为奢侈品” 137

67.德国工会联盟学校 139

68.瓦尔特 · 彼得汉斯 141

69.卡拉 · 格罗施 143

70.阳台屋 145

71.《面具半身像》 147

72.包豪斯墙纸 149

73.设计社会主义城市 151

74.酒水厅 153

第三章 包豪斯在柏林 1932—1933

75.路德维格 · 密斯 · 凡 · 德 · 罗 157

76.丽莉 · 莱希 159

77.柏林 - 斯蒂格利茨的包豪斯 161

78.奥蒂 · 伯格 163

79.莱姆克屋 165

80.国际风格 167

81.《袭击包豪斯》 169

82.包豪斯的关闭 171

83.福库特马斯学院 173

84.芝加哥新包豪斯 175

85.穆赫利,布达佩斯包豪斯 177

86.长椅 179

87.瓦尔特 · 格罗皮乌斯和哈佛设计研究院 181

88.黑山学院 183

89.密斯 · 凡 · 德 · 罗在伊利诺伊州理工大学 185

90.乌尔姆设计学院 187

91.42 工作室 / M2 打字机 189

92.“白色之城”特拉维夫 191

93.《三人芭蕾》 193

94.弗兰克屋 195

95.能定时的厨房时钟 197

96.施格兰大厦 199

97.《颜色的互动》 201

98.《论织造》 203

99.包豪斯字体 205

100.白色神话 207


【前言】

包豪斯艺术形式兴起于一个世纪以前,纵然已经过去大约100 年,但是看起来仍旧完美。包豪斯艺术的活跃期只有十几年(大概从 1919—1933 年),但它所带来的影响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如今仍然在以它自己的方式影响着这个世界。

我们很容易把包豪斯的理念简化为一系列物件,例如功能性的建筑、闪亮的金属座椅、一个圆圈、方形或者三角形。不过,包豪斯艺术所传递的远远不止于此。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ászló Moholy-Nagy)说:“包豪斯观念的本质不是产品,而是人本身。”包豪斯艺术形式包含不断演变、生发并时而相悖的一系列观念与愿景,这种艺术形态不是那三个地理上的故乡——魏玛、德绍以及柏林所能涵盖的。它包含一系列积极而普遍的观念,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流派。它坚信好的设计是受惠于每一个个体的设计,好的设计有潜力构建一个新的世界。

本书借助 100 个词条来探索包豪斯艺术的观念、艺术性格与设计作品,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我们如今的生活样貌,并持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本书也呈现了包豪斯艺术的创造性与多样性,从先锋的艺术教育理念(如基础课程)到包豪斯舞台。同时,本书也挑战与澄清了那些一直围绕着包豪斯学院的神秘传言:例如,包豪斯的创立者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是否把当代建筑带到了美国;包豪斯对“白色之城”特拉维夫(Tel Aviv)的影响是否被夸大了;等等。但这些传言都不会掩盖包豪斯艺术的多元观念、美妙作品与独特魅力。

当然,包豪斯的一些作品也确实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比如德绍 - 托尔滕公益住宅或者玛丽安·布兰德(Marianne Brandt)的茶具。不过,这种茶具表面上是模仿机器时代的造型,实际上却是在包豪斯学院的工作坊中手工完成的。这其中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地尝试。包豪斯学院是一个鼓励实验和创造的地方,人们被允许用不同的技术、媒介和观念来创造,不怕做错,完全自由。包豪斯设计学院也是对教育、制造以及生存

方式的全新探索。

包豪斯艺术的活跃时期非常短。然而,包豪斯艺术形式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本书正是基于一种格物致知的精神来多样化地呈现包豪斯艺术丰富的观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