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驻足与品味永流传的经典与故事
感受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魅力

弦歌以和其心,诵读以探其义

2014年“中国好书”作者,CCTV《跟着书本去旅行》、JSTV《我爱古诗词》特邀嘉宾祁智阅读经典的私人笔记


【内容简介】

《弦歌》是祁智的私人阅读笔记。

从古至今,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共同面对着古今共通的生命主题,如别离、忧愁、战争、朝代兴衰等。这些生命主题构成了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文化离不开诗词的表达,诗词是想象的、音乐的艺术,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一首首绮丽诗篇存于经典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

在《弦歌》这本公开的私人阅读笔记里,祁智将带领我们一起走进30个经典、故事、人物之中。如琢如磨,品味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让我们当下与过去的生活行迹与生命情感彼此印证,共同经历一场穿越时空的经典之旅。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源头《诗经》出发,跨过《山海经》,寻找《搜神记》,追随遥远先民的想象与智慧,好奇孟姜女哭长城、精卫填海、宋定伯卖鬼等诸多神话传说和鬼神故事。在古圣先贤的文明之光里,感慨文人墨客的人生际遇与风骨,谈论屈原、贾谊、曹操、竹林七贤、吕不韦等众多历史人物。

《弦歌》还是一本入门经典的高质量读物,让我们了解经典、亲近经典、学习经典,从而热爱经典。


【作者简介】

祁 智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江苏省中华诗学理事会副会长
江苏省朗诵协会副会长

江苏省“书香江苏”形象大使
江苏省“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
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首批名师
江苏省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
江苏省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初中组、高中组)评委
CCTV《跟着书本去旅行》、江苏卫视《我爱古诗词》特约嘉宾

他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长期从事文学创作与文化研究。著有《呼吸》《芝麻开门》《小水的除夕》《沿线》《二宝驾到》《反面角色》《羊在天堂》《《除夕的马》《奶牛阿姨》等 50 余部作品。
两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获国家图书奖、冯牧文学奖、青年文学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金陵文学奖
获 2014 年“中国好书”
获 2016 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

他还是一名优秀的出版家。担任过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金波、黄蓓佳、秦文君、杨红樱、张之路、沈石溪、周国平、毕淑敏、汤素兰、殷健灵重要作品的责任编辑,参与出版的作品获国家大奖18次。并长期致力于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是写作课及人文素养讲座的常邀讲师。


【媒体评论】

莫砺锋 胡阿祥 高峰 俞香顺 董蓓 赵丹军 张鹏 彭敏 联袂推荐


《史记·孔子世家》云:“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清人刘大櫆《问政书院记》云:“弦歌以和其心,诵读以探其义。”中华传统文化在整体上具有诗性特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祁智把他阅读古代经典的心得撰成一书,题作《弦歌》,不亦宜乎?

——莫砺锋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弦歌》以哲人的灵心睿思,一弦一柱触按历史的根脉;以作家的精妙构思,还原文学经典的现场,奏响弦外之音。紧紧围绕永恒的命运主题,选取引人入胜的历史瞬间,心游万仞,鞭辟入里。既有独到的史识、鲜明的个性,又显精彩的文笔、艺术的魅力。

——高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祁智《弦歌》,以“经史子集丛”之琴瑟,奏“天地人神鬼”之咏叹。其音,有风有雅有颂,聆之,颇思欧阳修之赋秋声;其旨,言志言情言美,悟之,乃念五柳先生之归园田……

——胡阿祥 南京大小历史学院中国历史系教授

一个晚上读完,酣畅淋漓。他是如何做到的,把那些枯燥乏味的典故讲得那么生动有趣。《弦歌》这本书,从《诗经》到《离骚》,从曹操的水何澹澹到卢梅坡的梅香,书中有刘邦项羽金戈铁马,也有罗敷的风姿绰约,更有竹林七贤的风骨,还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我看书的时候,就像来到了《我爱古诗词》的后台,来听祁智叔叔讲故事,听着听着,便觉得世界万物,一切美好。

——董蓓 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

《弦歌》带我们从《诗经》出发,开启一段如何了解古人的生活智慧的旅程。

——赵丹军 江苏广播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经典是一样的经典,故事是一样的故事。但是不同的人来讲,却会讲出不同的趣味与风致。所以,读其书,也便是读其人。祁智本人的文笔就像他本人一样,也渊博,也谐谑,也细腻,也深情。所以读这本书,可心有戚戚,可莞尔而笑,也可悄然感伤。

——彭敏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总冠军

祁智老师的《弦歌》延续了风雅传统,注入了时代新意、自家体贴;既古典又现代,既严谨又性灵。全书如同长卷,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每篇又各自独立,隽永可人。

——俞香顺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这首博古通今的弦歌,翻开满是情真意切的家国文字,合上就是余音绕梁的感怀叙事。用少年的同理心解读经典,用教师的共鸣心创意阅读,用文学的音诗画营造诗意。值得家庭共读,更值得静心畅思!

——张鹏 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江苏省写作学会副会长


【目录】

目 录

1 ● 遥远时代的百科全书 1
2 ●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11
3 ● 麦秀黍离之悲 21
4 ● 原始的生命歌唱31
5 ● 把日子过成岁月41
6 ● 华夏大地的创世记53
7 ● 历史的一种真实65
8 ● 传说在风中飞扬75
9 ● 鬼怪也有故事87
10 ● 生与死之间97
11 ● 悲歌向天109
12 ● 以时间为证119
13 ● 晦暗背景上的星火129
14 ● 得时无怠139
15 ● 咏而归149
16 ● 永远的永和九年159
17 ● 无『别』不骚客 169
18 ● 陌上的罗敷 181
19 ● 北方有佳人 193
20 ● 一个人的战争 203
21 ● 一种不老的方式 215
22 ● 另一种活法 225
23 ● 怎么也不为『过』 235
24 ● 不问苍生问鬼神 245
25 ● 怎一个愁字了得 255
26 ● 但记几行陈迹 265
27 ● 字里行间的风景 275
28 ● 时代的强音 285
29 ● 唇边的朝代 295
30 ● 江南的馈赠 305


【前言】

鬼怪也有故事

我在小学临近毕业前,无意中读到“干将莫邪”的故事。没读明白。文章不长,疑惑不少。剑怎么会有“雌雄”?“亡去”就是死了吧,怎么“入山行歌”?尤其不明白,“即自刎”,还能“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等等。
再次读“干将莫邪”,是在高中。
一天,我读到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铸剑》,觉得似曾相识,很快想到“干将莫邪”。重读,文字上已经没有障碍,疑惑也不解自明。但当我读到“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眼睛一下子湿润了。
赤日夜想着要找楚王报杀父之仇,但楚王梦见了他——“眉间广尺”,不仅高度戒备,而且千金悬赏捉拿。要命的长相,不仅断送他报仇的前程,连正常的生活也没有了,不得不逃进山里。我已经知道“亡”不是死——干脆死了也就算了。深山空无一人,赤悲从中来,长歌当哭。一哭,复仇有了转机。


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搜神记》)


小小年纪,怎么会哭得这么伤心啊?
我是干将、莫邪的儿子,楚王杀了我的父亲,我要报 仇!听说楚王出千金买你的人头,你把头和剑给我,我帮你杀了他。
太好啦!
话音刚落,赤拔剑自刎,头应声落地。他双手捧着头和剑,“立僵”。侠客知道他在等什么,说:“不负子也。”赤立刻像尸体一样倒下了。
文字非常简练,像溪水冲刷过的卵石。赤以命相托,客一诺千金,惊心动魄。明明知道是演绎,却强烈地感觉到,字里行间泣血的真实。
几乎在同时,老师讲了一个鬼故事。
一个少年,连夜赶路去宛市,很不巧,与鬼同行。他不慌不忙,谎称也是鬼。鬼不仅相信了,还把怕人吐唾沫的致命弱点告诉他。他把鬼背到宛市,鬼吓得变成一只羊。他吐唾沫制服了鬼,还卖到 1 500文钱。
居然有这种事!很快,我查到了《宋定伯卖鬼》: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着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搜神记》)


“干将莫邪”“宋定伯卖鬼”,出自《搜神记》。上了大学,我找到这部志怪小说集,继而读到“董永卖身”“李寄斩蛇”等一系列故事。篇幅不长,但想象奇特,情节曲折,形象生动。故事的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很好看,而且看了不害怕,不像听了、看了有些鬼故事,晚上睡觉不敢关灯。
我想当然地以为,《搜神记》的作者干宝,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大学毕业后,我开设小说讲座,梳理中国小说发展史,才知道,作为小说鼻祖的干宝,首先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
干宝(?—336年),字令升,河南新蔡人。“宝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召为著作郎。”(《晋书·干宝传》)建武元年(317年),王导启奏晋武帝司马睿,国家应该设置史官,请诏令佐著作郎干宝等担当此任。司马睿采纳王导的建议,命干宝领修国史。宣和元年(323年),王导又推荐干宝任司徒右长史,升任散骑常侍,编著《晋纪》。
王导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三朝重臣,官至中书监(相当于宰相);他还是著名书法家,是王羲之的堂伯。如果没有大的真才实学,王导不会看中干宝,更不会屡屡推荐。
干宝不负厚望,著《晋纪》,记载从晋宣帝(司马懿)至晋愍帝(司马邺)前后数几十年历史,共 20卷。进献朝廷,一片叫好“:其书简略,直而能婉,咸称良史。”(《晋书·干宝传》)
干宝完成《搜神记》后,请刘惔提意见。刘惔夸赞说:“卿可谓鬼之董狐。”(《晋书·干宝传》)意思是,你真是记载鬼神的好史官。
刘惔是东晋著名清谈家,被视为名士风流之宗,也曾得到过王导的赏识。董狐是春秋时期晋国著名史官,不畏强暴、秉笔直书,开史学直笔传统先河。孔子赞扬他“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左传·宣公二年》)。成语“董狐直笔”的典故就出于他。能被刘惔比作董狐,足见干宝的才学《搜神记》的成就。
历史重真实,小说偏虚构。一个史学家,当然可以是小说家。但像干宝这样完美结合的,并不多见。他是怎么做到的?
据《晋书·干宝传》记载,干宝父亲的婢女曾经死而再生、哥哥曾经气绝复苏。这两件事,让他深信鬼神的存在。他酷爱阴阳五行占卜,特别注意研究西汉“灾异”学者京房、夏侯胜等人的传记。于是,他借着修史之便,“博采异同,混虚实”“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然后著书立说,“亦足以明神道之不诬也”,说的是鬼神的存在不是虚妄的。
干宝作为良史,真实为根本,却信鬼神,而且列传,不可思议。同时期,他这样的人很多。比如伟大的医学家、化学家兼著名炼丹师葛洪,在专著《肘后方》之外,也著《神仙传》。
人事荒唐,根源在时代荒诞。战乱不断,政权倾轧,民不聊生,生死无常。于是能升天的道教、能轮回的佛教,风行于世,鬼怪因此横行。这就如同饥馑之年,到处都有吃人的传说。大家信以为真,宁信其真,也希望是真——如此,精神总还有一个寄托,今生也还有一个过往。
所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中说:


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鲁迅先生的意思是说,当时的人就是这么以为,阴阳两道,人鬼并存,所以说鬼事,与记人事没有什么区别。
把鬼怪传奇当史实,把鬼怪当作有故事的人,成为一种风尚,晋朝尤甚,干宝是突出代表。他在《搜神记》序言中自谦,只不过“成其微说而已”。
“微说”,不就是“小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