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高口碑女性健康畅销书《女生呵护指南 升级修订版》全新上市★

★万千女性的“贴心老棉裤”、女性健康科普大V、超人气女性健康及生活方式自媒体“第十一诊室”创始人——六层楼先生暖心之作

让爱这个世界的六层楼,为你解答女生可能遇到的、听到的、发现的、不知道该问谁的问题,陪女生度过每一个迷茫、敏感、难言和不安的时刻

★这本书特别值得所有女生、男生都读一读★

轻松、幽默、段子多多,实用、有趣、专业贴心,阅读体验绝不同于教科书和晦涩的科普书。珍爱自己的每一个女生,以及宠爱女朋友的男生、心疼媳妇儿的男人和操碎了心的老父亲都应该读一读

★上榜各大读书推荐榜单,多家头部媒体特别推荐★

荣获豆瓣2019年度图书科学·新知榜NO.4、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年度影响力图书”、2020当当好书榜健康养生年终榜NO.3。新京报书评周刊、界面文化、健康时报、城市画报、出版人杂志、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等头部媒体特别推荐

★众多知名公众号发文热推,各领域大V倾力推荐★

一条、武志红、视觉志、罗辑思维、InsDaily、果壳、InsLady、书单来了、书单、外滩TheBund、GQ报道、尹建莉父母学堂、菜菜美食日记、读首诗再睡觉、心理严选等知名公众号发文热推,得到APP副总裁、《邵恒头条》创始人邵恒,知名时尚博主深夜徐老师等大V倾力推荐

★数十万读者盛赞,各读书平台上好评如潮★

当当网10万 读者好评,好评率100%;豆瓣读书8.1分,微信阅读8.9分


【内容简介】

从“大姨妈”的初次拜访开始,女生就和这位“亲戚”有了扯不断的关系。从小女孩逐渐成长为魅力女性的过程中,除了欣喜和向往,随之而来的还有迷茫、敏感、难言和不安。因为,她们不得不开始面对只有女性才会面对的那些事儿──月经、白带、炎症、妇科疾病、怀孕……

这本书既是女生的私密宝典,帮助女生解决有关女性生理、妇科疾病、安全防护等的问题,也是了解和关爱女生的大百科,让你懂得如何呵护女生。轻松、幽默、贴心而又科学、严谨的内容会陪女生度过痛苦和迷茫的时刻,给予女生温暖的呵护。


【作者简介】

六层楼先生

前北京三甲医院妇产科医生,临床医学硕士,网络女性健康科普内容创作者,超人气女性健康及生活方式自媒体“第十一诊室”创始人,畅销书《女生呵护指南》《怀孕呵护指南》作者。

致力于为更多女性提供更加贴合个体需求的健康科普内容,既是万千女性的“贴心老棉裤”,又是女性健康以及怀孕相关知识的分享者。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陪伴更多女性选择更好的生活,一起度过每一个迷茫、彷徨、焦虑、无措的时刻。

我是六层楼,我爱这个世界。


【媒体评论】

这本书让我觉得无论什么性别,我们能给一个人好的支持,就是温柔。哪怕男女之间生理上有差异,在一些事情上没办法共鸣,但是多了解一点对方的难处,陪着对方共同经历病痛,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邵恒 得到APP副总裁、《邵恒头条》创始人

好的性别意识来源于好的身体意识,当你不再为不完美的身体感到沮丧、不再为月经感到羞耻、不再被包裹于养生理论外皮之下的性别歧视和压迫所蛊惑,你或许有机会同时获得健康与作为一个女性的骄傲和自由。

——黄月 界面文化编辑

这本书是每个女性的随身健康指南,工作太累,更要学会科学呵护自己。当然也推荐所有男性阅读,看完后,你会更理解自己的伴侣,用实际行动去支持她。

——罗辑思维

关于女生的私密身体健康护理科普,强烈建议每个女生都看一看!不要被市面上各种谣言骗啦!

——深夜徐老师 知名时尚博主

很多发生在女性身上的健康问题都为人们所忽视。身体羞耻、生育焦虑,让很多女性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身体。而身为伴侣的男性,也没能尽到照顾伴侣的义务。但愿日后,女性们抱怨身体不适时,不会再只得到一句“多喝热水”的建议。

——新京报书评周刊


【前言】

再版前言:

现在是晚上九点多,我还坐在自己的工位上准备明天要科普的素材。

突然想起来,出版社的编辑叮嘱我,《女生呵护指南 升级修订版》的再版前言需要交过去。这一想不要紧,脑海里一下子浮现出好多画面,我不得不停下手里的活儿,顺着当下的情感跟大家念叨念叨过去几年我的变化。

先说《女生呵护指南》这本书吧,我刚刚又去看了一下豆瓣评分。8.1分,在几年前真是不敢想象,我居然也能写出这样一本书。但我也要跟大家讲实话,之前的评分是比8.1高的,慢慢地一路降到了现在的水平。

作为《女生呵护指南》的作者,可以说是一路看着它的分数降下来的。我脑海里甚至还有它在8.7分停留时的画面,不出意外的话,终它可能还会跌下8分。我猜这是十有八九会发生的事情。

有人可能会说:怎么能这样说自己的书呢?

恰恰是自己的书,所以我非常清楚书只能代表过去的我。从它于2019年上市,到现在近4年的时间里,我曾经无数次翻看当中的内容,有时候是因为要给大家呈现当中的知识点,有时候是因为读者提醒我里面有错别字,有时候是因为当初的表述有歧义,有时候是因为里面的信息发生了变化……

现在我手头还保留着一本版的《女生呵护指南》,上面标记着很多需要修正和补充的地方。在我看来,出版这本书并不是某件事情的结束,更像是一件事情的开始。这意味着,我这一生可能都要关注它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

实话实说,我是不太能接受它始终带着错误存在于这个世界当中的。当然,对于这次的升级和修订,除了修正那些错误,我还进行了删减。其中就包括我一直想要删减的内容——当初写下的那些所谓的“幽默”。

哈哈,请读者们原谅,以我当初的认知,以及对幽默的理解,我确实觉得那是幽默的,甚至觉得那会让我的科普变得轻松、愉快且独树一帜……然而,在那之后的不久,我就开始不怎么喜欢那些“幽默”了。

但是,我很快就不那么在意这种想法了,因为那个时候我正在全国做这本书的签售活动。说到这里我的脑海里又出现了在西安、成都、重庆、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和读者们合影的画面,那都是我珍贵的回忆。

很多读者看了《女生呵护指南》之后,纷纷表示这是一本在打开之前没觉得这么有趣的书,毕竟书名看上去还是挺严肃的,结果没想到作者内心这么活蹦乱跳。

我不得不暗示自己,嗯,或许大家确实喜欢这些内容。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也发现了,近几年,全民对幽默的理解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包括对女性健康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令我逐渐意识到书里的很多内容已经明显不符合这本书的初衷——让书比人走得更远。

很显然,只有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书里的那些知识点才有可能帮助到更多的人。但是,无论是作者的视角,还是陈旧的知识,抑或是不再恰当的“幽默”,甚至是当初大家津津乐道的讲解……都有可能阻碍这本书传到更远的人手上。

所以,出版社的编辑和我一直想着要对这本书进行升级和修订。终于,我当初标记的地方都可以进行调整了。坦率地讲,在那一刻,我的心里有点儿兴奋,因为我是那种直到上台前还要修改演讲稿的人,所以你不知道,当我得知有机会让这本书变得更好时,我是多么开心。

那次应该是我近几年认真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告诉自己要像看一个陌生人写的书那样大刀阔斧地修正。虽然那个时候的我也是我,但也不再是我了,所以我要重新看待每一个知识点、每一句表述、每一处措辞……直到它能重新代表现在的我。

那份稿子在我手里足足待了21天,要不是编辑说不能再拖了,估计我还会继续改下去。而且每过一天,都可能有新的东西产生。好几次都是在刚刚改完后,我又发现了新的研究结果,于是需要推翻重新改。

这种需要不断精进自己的感觉愈发强烈。在这次把稿子交过去后,估计过几年我就又要重新面对现在的自己了。希望未来的我能够感受到现在的我尽力了!

总之,我很享受这种不断精进自己的感觉,因为这让我始终觉得我在进步的路上。

此刻我脑海里的画面是:一个人正跑在一条路上,他看不到来处,也看不到去处,只能看到向前奔跑的双腿,听到均匀的呼吸声,感受到强有力的心跳……持续且稳定。

我是六层楼,我爱这个世界。

六层楼

2023年2月6日

于北京

前言: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到底是一本什么书?

我本可以简单地把它定义为一本关于女性健康的科普书,但是这又很难承载我注入在这本书里的情感。而且说实话,如果它只是一本科普书,恐怕很少有人喜欢看吧?

至少对于我来讲,如果在我年轻的时候,突然塞给我一本科普书的话,它很有可能会被我放在书架上当作拍照背景……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讲,年轻的时候都是在探索,更习惯于用自己的触觉、听觉、味觉等去感知这个世界。

所以,我试着从几个维度跟自己探讨这是一本什么书。

首先,它应该是一本工具书。

是的,没错,就是那种一看就头大,没人可以从头看到尾,但是家里必须备一本的那种工具书……事实上,仅从厚度上来讲,它也的确对得起“工具书”的称号。

它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定义是因为这本书里几乎包含了你可能遇到的所有与妇科相关的问题。注意,“几乎”只是为了谦虚罢了,事实上你有可能遇到的、听到的、发现的与妇科相关的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而且,并不需要你从页开始看,你完全可以在任何时候,按照目录去找到你当下想要看的内容。

也许你会问:看得懂吗?

这点大可不必担心,既然它是工具书,那么只要你认识字就能看明白,而且不需要前期的知识积累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这大概是它区别于教科书的地方吧……毕竟,教科书的逻辑是先要积累很多基础知识,然后才能找到后的答案。而这里不需要如此,你只需要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然后翻到那一页,放心地读下去就好。

其次,它应该是一本情感书。

这跟我为什么开始做科普有一定关系。大多数时候,我们做事情是需要原动力的,只有这个原动力所产生的能量才能驱使我们持续不断地把一件事情推进下去,否则我们很容易半途而废。

而我做科普的原动力大概就来自对患者情感上的照顾。这样说起来很抽象,我们可以把这件事情理解为去医院看病,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讲,绝大多数疾病已经见过几百上千次了,所以闭着眼睛就能解决,然而对于患者来讲,这很有可能是她次来医院。

因此,医患之间就出现了期望偏差,医生觉得不过是几句话的事儿,讲那么多干啥,患者觉得几句话就把自己打发了,还不如不来医院……而我在临床上深深地感受到,虽然医生依靠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改善或解决患者生理上的病痛,但很难照顾到患者的情感。

于是我开始做科普,把那些在临床上看到的、发生的、来不及讲的话写下来,让你们在发现自己不舒服或者想要去医院的时候就能先把自己的情感照顾好,然后去面对接下来的一切。

后,它应该是一本文学书。

老六虽然自诩是严肃文学界的中流砥柱,但是在科普写作方面,还是尽可能地希望这些文字能让你读得津津有味。如果从文学角度来看待这本书的话,书中所用的结构框架和写作技巧基本上也可以作为科普文章的范本了。

上面这一段简直充斥着盲目的自信与才华。

但这不重要,因为你随便看几页就能发现我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仗着能写几行字的骄傲,肆无忌惮地把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拆解成一句一句的人话。嗯,这才是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的样子。

如果你看完本书之后也有些手痒,并觉得“科普有什么难的,我也能写”,那这本书更深远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

其实,科普是没有门槛的,当你试图把你知道的东西清晰无误地分享给其他人的时候,你就已经在做这件事情了。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也在不断吸取知识并不断分享知识。

也许,这是一个契机,可以让你和身边的人都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当然,这只是一个开端,但愿我们能找到那个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原动力。

我是六层楼,我爱这个世界。

六层楼

2019年1月31日

于北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