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公孙龙子(外三种)》在内部结构上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各部分自然结合,版式疏朗清新,美观大方。装帧设计采用布纹面精装,明快典雅,适合各阶层富有精神品位之人士捧读收藏。


【目录】

引言
公孙龙子
前言
迹府
白马论
坚白论
通变论
指物论
名实论

惠施“历物之意”
前言
“历物之意”十题

尹文子
前言
大道上
大道下
逸文

邓析子
前言
无厚篇
转辞篇


【前言】

当“名”、“言”在老子、孔子、墨子那里关联着道家、儒家、墨家之“道”臻于相当程度的自觉后,一批所谓“辩士”(见《庄子·徐无鬼》)或“辩者”(见《庄子·天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察士”(见《吕氏春秋·审应览·不屈》)应运而生。这些人被汉代史学家司马谈、司马迁称作“名家”,他们的著述被汉儒刘向、刘歆——中国早的目录学家——归于“诸子略”的“名家者流”。“名家”不是道家、儒家或墨家的附庸;其得以在蜂起的诸子中独立成家,是因为这一派人物把言谈或辩难所涉及的思维形式及“名”、“言”性状问题拓辟为一个有着特殊探讨价值的领域。
  《汉书·艺文志》载录名家文献七家三十六篇,其中《邓析子》二篇,《尹文子》一篇,《公孙龙子》十四篇,《成公生》五篇,《惠子》一篇,《黄公》四篇,《毛公》九篇。至魏晋时,《成公生》、《黄公》、《毛公》诸篇已尽佚;《邓析子》、《尹文子》虽见载于《隋书·经籍志》,但亦非先秦而汉传之旧观。世传本《邓析子》的真伪学界似仍有争议,不过已大体可确定为托名之作;世传本《尹文子》或未失尹文思致之真髓,然而后世文句窜乱其中毕竟是难以否认的事实。唯惠施、公孙龙为名家中负盛名者,所幸其遗存于今的残略文字尚可资探赜者寻问“坚白无厚之辞”之微妙。
  今应中华书局之约,为其编纂之“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注、译《公孙龙子》,并将辑于《庄子·天下》的惠施“历物之意”十题及真伪不无疑窦的《尹文子》、《邓析子》一并注、译于后。此次注、译名家著述,以《公孙龙子》、《惠施“历物之意”》、《尹文子》、《邓析子》为次,从历时的先后看,似乎全然为一种倒序,然而,会心的读者也许可以看出,注、译者所以如此,原是出于对相关史料可信程度的一种裁别。毋庸讳言,注、译的得失受限于注、译者的学术局量,其中未能自识的讹误或许尚多,但愿诸位方家、同好不吝垂教。


【书摘与插画】

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以相荐撙,以相耻怍,君子不若惠施、邓析也。(《荀子·儒效》)
  荀子的苛责不必引为确论,但每每以惠施与邓析为俦伍决非出于偶然。从《汉书·艺文志》所著录《邓析》二篇、《惠子》一篇可以想见,邓析、惠施的著述在战国末期尚流传于世,以苟子之博学和其在所撰《不苟》、《非十二子》、《儒效》等篇章中对惠施、邓析的一再评说相推度,他一定亲睹过邓、惠的遗作,而且他对邓、惠以同道视之也一定于其著述有所依据。今本《邓析子》诚然为晋人伪托,其中理致或不尽合邓析之旨,但其篇目“无厚”、“转辞”则当是原著所遗。这“无厚”或正与惠施所谓“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之“无厚”意趣略通,其“转辞”亦可比拟于庄子之“卮言”或“连犴无伤”(《庄子·天下》)之语,而与惠施所谓“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南方无穷而有穷”等“两可之说”(刘向:《邓析子叙》)之“两可”言说方式相契。然而,惠施曾如何汲取邓析学说之智思,其可能的学脉传承是否尚有中间环节,则显然因着文献的佚遗再也无从探知其究竟了。
  惠施与庄周是学术史上难得一见的诤友;与荀子出于儒门而严辞非难子夏、子游、子张以至子思、孟轲构成一种有趣的对比,道术根柢处大有径庭的惠施、庄周竟可以终生为友而相晤论学。《庄子,徐无鬼》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讲述故事的庄周是自比于那位斧艺绝伦的姓石的匠人的,这当然可看出他那恣纵不傥的生命情调,而他把惠施比作那个面对挥动的利斧“立不失容”的为“质”者,也足见被其引为论辩对手的惠施是何等沉着、从容而涵养深厚的人物。其实,庄周和惠施所以有可比之匠石与其质者关系的那份学缘,乃是因着庄周的“齐物论”与惠施的“合同异”的卓识之间有着足够大的通而不同的张力。庄周由“齐物”而倡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惠施由“毕异”的万物毕竟“毕同”而称论“天地一体”,在这“天地一体”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相较处可见出惠、庄之学的相通而相异。这是一种独特的学缘,它砥砺了惠施“合同异”之辩的凌厉辩锋,它也激发了庄周祈于“齐物论”而“物化”以“游逍遥之虚”(《庄子·天运》)的诡异灵思。而且,重要的是,这学缘也使学术史有了一份不期然的收获,它让后来散佚殆尽的惠施之言得以在《庄子》一书的不多的辑录和记述中略存其大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