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作者为侯仁之弟子,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主讲课程“中国历史地理”2008年获评国家精品课,2019年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1年被列入国家一流课程。
2.学科交叉,内容丰富:涉及疆域、环境、政区、农业、交通、军事、城市等,涵盖中国历史地理核心问题,呈现中国历史发展大脉络。
3.深厚读者基础:作者在喜马拉雅、智慧树、慕课都有广受欢迎的历史地理课程,读者粉丝众多。首版销量超12万。
4.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论述流畅,娓娓道来,配有数十幅贴合内容的插图,更直观有趣。


【内容简介】

大地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也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人类依托大地、利用大地、改造大地的行为,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历史地理是研究往昔的地理,《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涉及历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领域——疆域、环境、政区、农业、交通、军事、城市等,对这些领域的基本问题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是了解中国历史地理很好的入门书。


【作者简介】

韩茂莉,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历史农业地理、环境变迁与乡村社会地理。主讲课程“中国历史地理”2008年获评国家精品课,2019年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1年被列入国家一流课程。
代表作品:出版《宋代农业地理》《辽金农业地理》《草原与田园——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牧业与环境》《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等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免费在线读】

第七讲

大河大江

——江河湖泊演变与人类活动

中国江河众多,借以通行舟楫,灌溉田地,河湖水利早已与人类历史进程联在一起。江河湖泊走入人类历史的同时,也履行着自己的变迁,中国人的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虽然讲的是世事难料,用以比喻的事例却是自然界中河道的迁移与变化。历史时期江河湖泊的演变不仅在大地上留下行行足迹与难以磨灭的灾难,且将自己的变化历程置于自然规律与人类活动双重因素的制约下。而众多江河之中,无论对于中国历史还是自然环境,影响大者莫过于黄河与长江,故本讲仅选择这两条大河以及与之相关的湖泊作为论述对象。

一 历史时期黄河河道变迁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中国人视野中的黄河不仅是一条大河,而且是国家与文化精神的象征。走出文化,让黄河回归自然,大河两岸哺育中华文明的同时,也刻写着由它导致的灾难,河道变迁引发的洪水是其中浓重的一笔。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后流入渤海。黄河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根据水文特性,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与河南洛阳旧孟津: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河口镇至旧孟津为中游,旧孟津以下为下游。上、中、下游地貌形态、自然环境完全不同,由此产生的地理问题也不同。

(一)黄河河源的探索

水有源,树有根,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没有离开过黄河之滨,黄河的源头又在哪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诗中将黄河之水如同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势不可当的气势书写得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然而这仅是文学,真正对黄河河源的探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存在,“河出昆仑”“河出积石”“重源潜流”均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对于河源的认识;时至唐贞观年间,将军李靖任“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远征吐谷浑人,这支军队抵达星宿海以西的河源地区,虽然限于战事,不能进行进一步考察,但这是中原人首次与黄河源头近距离接触。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由朝廷组织,派遣都实为首领,进行了中国历史上次黄河河源勘察。翰林侍读潘昂霄将都实的弟弟阔阔出讲述的考察结果记录为《河源志》:

河源在土蕃朵甘思西鄙,有泉百余泓,沮洳散涣,弗可逼视,方可七八十里。履高山下瞰,灿若列星,以故名火敦脑儿。火敦,译言星宿也。群流奔辏,近五七里,汇二巨泽,名阿剌脑儿(按,即扎陵湖、鄂陵湖)。

元人此次考察仅到达星宿海,星宿海以上仍然没有进行踏勘。明清两代对于黄河河源的认识没有超出唐人、元人的成就。进入20世纪,中外考察队先后对黄河河源做过多次考察,经过反复探索,1978年青海省政府组织的考察得出了关于黄河河源科学的结论,并在探明黄河源头的同时,也厘清了河源区湖泊的位置:星宿海以上共有三条河源,根据长度、水量、流域面积等确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河源区的湖泊扎陵湖在西,鄂陵湖在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