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互联网 环境对供应链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呈现的新趋势、出现的竞争新要求、产生的新业态、引发的新模式为研究切入点,对《供应链管理》课程的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重构,重点从:概念层、战略层以及运作层三个方面重构《供应链管理》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具体包括:
(1)概念层。重点强调了互联网 环境下运营管理的思维模式即互联网思维,以及决策模式即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
(2)战略层。重点强调了互联网 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对战略层的影响以及应对,比如: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互联网 环境下的供应链模式创新(大规模定制、平台经济、生态系统等)等,在这些新的变化的条件下供应链战略怎么样匹配整体战略、怎么样整合等。
(3)运作层。重点强调了互联网 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呈现的新业态如何决策的问题,如互联网 环境企业全渠道供应链决策等问题。


【目录】

第1章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第2章 供应链产生的逻辑
第3章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第4章 战略匹配
第5章 供应链整合
第6章 供应链网络
第7章 供应链成员选择与关系协调
第8章 产品设计与研发
第9章 顾客价值与产品定价
第10章 外包与采购管理
第11章 库存管理
第12章 物流配送管理
第13章 信息价值与信息技术
第14章 生产计划管理
第15章 供应中断与风险管理
第16章 成本与绩效管理


【前言】

企业配置资源与能力的模式,在市场需求能力大于市场供给能力的条件下,更多强调的是通过纵向一体化、使用企业行政的方式配置其资源和能力;在市场需求能力小于市场供给能力的条件下,更多强调的是通过价值网络各环节上行为主体的长期重复交易,构建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联盟模式即供应链来配置其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工作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终产品,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商和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通过价值网络上各行为主体的合作实现价值的共创共享,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通过各行为主体的合作与业务流程的协同,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供应链整体的全局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面向未来,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前,企业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市场环境呈现高度复杂、动态不确定性的特征,供应链中断等现象时有发生,全球范围内资源与能力循环不顺畅。供应链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对不确定性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融合,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以及价值网络的全局优化是当前供应链管理需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同时,市场供给能力大于市场需求能力加大了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变革与应用催生了新的业态与新的模式,新发展理念、碳达峰和碳中和等国家战略对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发展趋势、商业模式、竞争因素等呈现出新的特点,提出了新的要求,呈现出新的规律,供应链管理从观念到技术都产生了重大的变革,催生了一系列新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和方法。
至今,本人从事供应链管理教学20年,主讲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入选陕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内外知名专家编写了大量《供应链管理》经典教材,但这些教材与教学需要及业界发展存在一定距离:国外的教材内容组织与逻辑体系大多是基于国外实践提炼的,对于基于中国情景、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管理问题提炼得相对较少,不太适合中国管理情景的需求,同时国外教材的风格,也不太适合中国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国内虽有很多优秀的教材,但现有教材较少涉及业界发展以及回答新时代供应链管理面临的新问题。针对这一特征和需求,本人结合自己多年供应链管理教学与科研经验,针对新时代对供应链管理提出的新要求、面临的新业态与新模式、呈现的新理念与新思维,在编写过程中将这些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与国内企业实践相结合,力求反映供应链管理新近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本教材的特色如下:
(1)以课程思政为引领,融合课程思政知识。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编写组系统地梳理了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重点,从供应链管理所面临的技术发展趋势、制度变革趋势、模式创新趋势3个方面,将碳达峰和碳中和、“互联网 ”、大数据等国家战略作为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材体系的相关知识点中,也将中国优秀企业如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本教材有助于学生了解供应链管理的趋势、知识、理论和方法;同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理解,坚定“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方案”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充满信心。
(2)与时俱进,更新知识。本教材编者充分考虑了新时代供应链管理的新趋势、新要求、新特征,以及业界实践中供应链管理呈现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对《供应链管理》教材的影响与要求;同时,以学术前沿为方向,结合课题组承担的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研究成果,更新教材知识、理论与方法。
(3)把握本质,突出重点。新时代对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刻的,本教材抓住新时代业界实践中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为本质和典型的问题,更新现有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把握新时代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规律,为解决业界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思维、理念和方法指导。
本教材注重通过供应链管理案例来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突出中国情景的案例,并设计了讨论题来引导学生对实际情景进行思考,以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建议教师和学生结合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经验来使用本教材,从而深化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教材的内容体系由王能民构思、设计,由王能民、何奇东、张萌编写并统稿。编写过程中团队成员参与了大量工作,主要参与人员包括(按照姓氏拼音排序):董蓉、高丹丹、胡君昌、蒋琦、梁馨月、刘亚茹、史玮璇、孙舒宜、王梦丹、魏彬、尉迟群丽、邹宇璇。
本教材的建设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海尔雨林计划”的资助,感谢西安交通大学、深圳市中诺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与海尔集团的支持。在编写过程中,编写组学习和参考了国内外多位前辈与学者编写的教材,还参考和引用了相关著作、教材、论文、报道中的资料,这些成果丰富了教材的内容。本人多次在政府部门、知名企业的管理人员中分享本教材中部分章节对应的部分专题,同时,教材的内容也在西安交通大学的课程教学中使用过,在上课过程中多名学生参与了讨论并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的知识范围和学术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以便后期再版时完善。

王能民
2022年11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