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由来自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师范大学的权威学者所著,结合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对运动技能知识的默会性、实践性等进行了界定,提出了运动技能习得的默会整合理论,既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又为体育认识论相关研究的丰富和完善提供了参考借鉴。


【内容简介】

本书创新性地从认识论的高度,挖掘、探索了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系统认知结构,从实践知识和默会知识的角度提升了体育认识的高度,提出运动技能习得的默会整合理论假说,并结合体育教学实践对运动技能习得的默会认识方式、特征、意识运作机制和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展示了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主体建构获得运动技能的意识经验。全书分为九个部分,既有对过去研究的回顾与总结,又有对运动技能默会认识的考察与整合,还有对新理论在体育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

戚欢欢,女,主要从事体育知识、默会认识、运动技能学习研究,现就职于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张建华,男,教授。主要从事国际体育与运动比较研究,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主持和参与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参编教材5部,出版专著3部。


【目录】

绪 论 …………………………………………………………………… 1
一、研究背景 …………………………………………………… 1
二、问题的提出 ………………………………………………… 8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四、研究现状 …………………………………………………… 16
五、研究内容和方法 …………………………………………… 39
章 默会认识理论研究 ………………………………………… 47
一、默会认识理论的提出 …………………………………… 47
二、西方三大传统的理论贡献 ……………………………… 53
三、国内学者的理论创见 …………………………………… 57
四、小结 ……………………………………………………… 60
第二章 运动技能的知识论考察 …………………………………… 62
一、运动技能的概念考察 …………………………………… 63
二、运动技能的知识属性 …………………………………… 66
三、运动技能及其相关体育实践知识的考察 ……………… 70
四、小结 ……………………………………………………… 85
第三章 运动技能习得的默会整合理论 …………………………… 87
一、核心概念界定 …………………………………………… 88
二、波兰尼的默会整合理论 ………………………………… 97
三、现象学的意识和意向性研究对波兰尼两种意识的深化………………………………………………………… 101
四、德雷福斯的技能获得模型对运动技能默会整合过程的启发 …………………………………………………… 106
五、运动技能习得的默会整合结构 ……………………… 107
六、小结 …………………………………………………… 121
第四章 运动技能习得的默会认识方式 …………………………… 123
一、观察与模仿 …………………………………………… 124
二、摸索与顿悟 …………………………………………… 128
三、体认与领会 …………………………………………… 131
四、反思与刻意练习 ……………………………………… 135
五、想象与创造 …………………………………………… 139
六、小结 …………………………………………………… 144
第五章 运动技能习得的默会认识特征 …………………………… 145
一、个体性 ………………………………………………… 145
二、运动技术和战术具身化 ……………………………… 148
三、动态整合性 …………………………………………… 152
四、可批判性 ……………………………………………… 158
五、小结 …………………………………………………… 161
第六章 运动技能习得的默会整合过程 …………………………… 162
一、运动技能默会整合的三种基本形式 ………………… 162
二、运动技能习得默会整合的三个阶段 ………………… 166
三、小结 …………………………………………………… 178
第七章 默会认识视域下体育教学有效指导的策略 ……………… 180
一、教学案例解析 ………………………………………… 181
二、体育教学有效指导的策略 …………………………… 189
三、小结 …………………………………………………… 200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202
参考文献 ……………………………………………………………… 208
附 录 ………………………………………………………………… 215
后 记 ………………………………………………………………… 221


【前言】

自序
“体育运动是否形成知识”是体育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传统认
识论把知识理解为得到辩护的真信念,仅仅关注命题性知识。 体育运
动作为人类的一种身体实践活动,以身体技能操作为主要特点。 所以,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运动技能只是“雕虫小技”,“体育无知识”或
“体育的知识是简单低级的”。 然而,随着现代认识论的实践转向,体育
实践中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开始成为一种实践知识或默会知识,进
入认识论的视野,从而拥有了合法的知识地位。 因此,体育哲学领域的
“体育知识是什么”“人对体育的整体认识如何”“体育运动如何通过身
体认知来形成知识”等问题,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张建华教授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体育知识方面的研究。 他于 2012
年出版专著《体育知识论》,首先从哲学知识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对体育
知识,尤其是体育实践知识的性质、特征和类型进行探讨,构建基于显
性知识和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的体育知识分类结构,对体育理论
知识、体育实践知识、自我知识进行显性维度和默会维度梳理,呈现了
体育知识体系的全面图景;然后从技术哲学的视角深入探讨了运动技
术和运动技能的本质及其关系,阐释了运动技能的默会性、个体性、具
身性(embodiment)特征;后从主体建构的视角对运动技能的获得进
行了探讨,认为运动技能的建构是一种复杂的统合性运动认知过程,学
习主体是以自身的肌肉本体感知、视觉表象、操作思维、直觉思维和策
略思维为认知方式,在自身原有运动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在与自我、
与他人、与情境的互动中,建构起自己新的运动技能。 该著作对于体育
哲学知识论研究具有奠基性意义。
本书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体育实践知识,进一步深入研
究运动技能的主体建构问题,即探讨“默会的运动技能是如何习得的”
这一认识论问题,以及基于运动技能的默会性和默会认识规律“教师应
该如何更有效地教”这一实践问题。 绪论部分介绍了现代认识论实践
转向、知识观后现代转型的研究背景,提出了由我们对运动技能的认识
论和知识论①研究较少导致的人们对体育知识的认识偏差问题和体育
教学实践中“语言指导乏力、教学方法盲目、学习效率低下”的困境,进
而确定本书的三个核心问题———“运动技能是一种什么样的知识” “运
动技能是如何习得的”“体育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以及针对
这三个问题的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 章对波兰尼的默会认识理论
及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进行综述,力图把握默会认识研究的理论前沿。
第二章对运动技能进行知识论考察,建构基于认知和实践维度、显性和
默会维度的体育实践知识分类结构,说明运动技能在体育实践知识中
的优先性,并探讨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与运动技术、运动战术等认知维
度体育实践知识获得的关系,以及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显性化问题。
第三章 在 波 兰 尼 的 默 会 整 合 理 论 基 础 上, 借 鉴 现 象 学 的 意 向 性
(intentionality)研究,提出运动技能习得的默会整合理论,并分别阐释
封闭性运动技能和开放性运动技能默会整合的层级( hierarchy) 结构。
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结合体育教学实践,运用默会认识理论和思
想,分别探讨了运动技能习得的默会认识方式、特征和过程。 第七章从
默会认识论的角度对体育教学指导的具体案例进行解释和分析,结合
第二章至第六章的研究内容,从中提取出体育教学有效指导的策略。
第八章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说明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之处,以及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书的出版,不仅能够促进体育哲学认识论和知识论的进一步丰
富和发展,为体育课程和教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而且有助于一线体育
教师和教练转变教学的思维方式,为他们反思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
题提供新的视角及有效策略。


【书摘与插画】

三、运动技能及其相关体育实践知识的考察
运动技能是一种操作性知识,即程序化知识的操作状态。 体育教
学实践中的知识往往是以一个复合体的形态存在。 教师教授一项运动
技能,需要选择、组织、分配和传递许多与运动技能相关的知识供学生
学习,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习得一项运动技能,需要学习规
则、运动技术、运动战术等知识,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做什么、如何
做”“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还需要进行反复练习,使自己能够
真地做到。 从知识论的视角来看,运动技能属于体育实践知识的一种,
70 运动技能习得的默会认识论研究
体育教学中与运动技能传习相关的体育实践知识有多种形态,我们常
用的体育实践知识概念,如运动技术、运动战术等,既有显性的部分,又
有默会的部分。 然而,目前体育教学的中层理论对这些知识形态及其
传递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现实中正是我们对体育实践知识的这些概念
和形态认识不清,导致体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学习运动
技能时,常常是凭直观经验进行教学,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一定的盲目
性,对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也缺少反思。
20 世纪 80 年代,哲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领域都开始重视
实践知识的研究。 研究者用不同的方法,探讨了实践知识的不同维度,
但他们对于实践知识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还没有形成统一
的认识,更倾向于把实践知识看作一个动态、多维度的混合体———“既
有显性和默会的维度①,又由认知和实践两方面共同构成”②。 笔者认
为,体育实践知识也是一个混合的知识体系,它包含多种知识形态。 从
显性和默会维度、认知和实践方面对体育实践知识进行哲学认识论考
察,建构体育实践知识的分类结构,能够更清晰地呈现体育实践知识的
多种存在形态及其获得方式,并有助于分析体育教学中学生获得的不
同知识形式之间的互动生成关系,以及体育教师传递这些知识的有效
方法。 这些研究能够深化我们对运动技能传习中知识传授、教学方法运用的认识,为第七章分析体育教学指导中遇到的困惑提供理论框架。
(一)体育实践知识的哲学认识论维度
1.认知维度和实践维度
过去,实践知识往往被认为是科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人
们有了科学知识,就能解释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于是,实践中内含的
知识就被忽视了。 然而,实践知识实际上具有自主性,它的生成遵循实
践的逻辑。 例如,运动技战术的运用,遵循博弈的原理,追求合理性、有
效性,它不同于科学知识生成的理论逻辑。 所以,体育实践知识作为实
践知识的一种,应该按照实践知识的逻辑来研究。
体育实践知识属于赖尔所说的 knowing how①,即在运动中“知道如
何做”的实践能力,是一种体现在“做”的活动或行动中的知识。 从认识
论上说,它包括认知和实践两个维度②。 认知维度的体育实践知识是指
人们对体育实践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与“为什么要这样做”的认识
和理解,以及对运动情境世界运作的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把握,它们可以
通过显性化形成“知道如何运动的命题性知识” (knowing-howP )。 实践
维度的体育实践知识是指人们在体育实践中实际“做”的行动和结果,
即“知道如何做的实践能力” ( knowing-howA )的具体表现。 现实中,运
动者所拥有的体育实践知识,都是认知和实践两个维度知识的混合,即
由“懂/ 知道”与“会”交织而成的知的整体③。 “懂”指的是在认知维度
上“知道如何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会”指的是在实践维度上“能
够做到”。 但是,认知维度上 “知道如何做”,并不一定意味着懂得“为
什么要这样做”,即“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例如,某人会打乒乓球
弧圈球,知道不同的弧圈球应该怎么打,但是他不一定懂得控制旋转与
制造弧线的原理。
……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认知和实践维度上获得的知识是可以相
互促进、转化的。 一方面,学生获得认知维度的知识,如技术动作的步
骤、方法、诀窍等,能指导其运动实践。 例如,有研究表明,获得技能和
展示熟练的技能表现涉及潜在的知觉、认知①,知识和工作记忆在获得
技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包括程序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复杂的认知
技能②。 另一方面,学生在运动实践中获得的身体感知觉经验,又能修
正或强化其对运动的认知。
但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于运动实践的认识和把握在这两个维度
上并不一定是同步发展的,“知不知道”是一回事,“会不会做”是另一
回事。 有时学生听懂了老师的讲解,或看懂了老师的动作示范,“理论
上知道”应该怎么做,自己练习时却做不到或做不好,这是因为此时学
生其实并不是真正地知道“应该怎么做”;而有时学生“会做”,但不一定
明确地知道“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可能只是通过模仿学会
了某个动作,默会地拥有运动技能,并没有对动作本身有理性的认识。
所以,体育实践知识的实践维度在认识论上优先于认知维度,实践
必然包含着认知。 对于运动技能的习得来说,亲身实践是位的。
在体育知识体系中,体育实践知识与体育理论知识相比,具有认识论上
的优先性;在体育实践知识中,运动技能与其他形态的体育实践知识相
比,具有认识论上的优先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