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一部破译犹太人四千年文明神秘基因的颠覆性力作;

2.完整解读犹太人四千年文明发展历程的划时代力作;

3.英国权威历史学家、现象级畅销书作家、《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代表作;

4.解密地中海文明乃至整个西方文明核心源流密码的经典力作;

5.《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图书馆杂志》《金融时报》等50家媒体联名推荐作品。


【内容简介】

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之一,犹太文明蔓延了四千多年,可在后面近两千年时间里,犹太人却失去了故土,被迫星散在世界各地。而就在这种难以想象的艰辛和逼仄中,犹太民族为什么不仅顽强地活了下来, 还能以自己文明的深刻影响整个人类?

《犹太人四千年(修订版)》从犹太民族的起源一直讲到20世纪以色列国的发展,不仅叙述文化、历史的发展,而且考察政治、经济的演进,特别是细述犹太人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阅读这本著作, 读者可以再踏一遍犹太文明在漫长发展历程中留下的足迹, 从而对这一人类文明的瑰宝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全书从《圣经》、考古遗迹出发考察了犹太民族的起源;论述了犹太教的产生及其对维系犹太民族的作用;讲述了犹太人在历史上,尤其是纳粹德国时期遭受的驱逐和迫害,以及以色列作为现代国家的艰难建国历程

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对犹太人作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和一个国家的四千多年卓越而广阔的历史描绘和叙述,展现了犹太人的性格、想象力以及对全世界的深刻影响,揭示了犹太人在经历那么多残忍迫害之后仍能为全人类做出如此卓越贡献的秘密。


【作者简介】

保罗·约翰逊,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是我们这个时代著名的历史学者之一,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00年百大人物。1928年出生于英国兰开夏,牛津大学麦格德林学院毕业。 他撰写了一大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著作,涵盖历史、哲学及宗教等领域,包括《论知识分子》《犹太人四千年》《摩登时代》《美国人民史》《英国人民史》《艺术:一段新历史》等。他定期为全球著名的报纸及杂志写稿,包括英国《每日电讯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他还是《观察家报》《每日邮报》的专栏作家。


【媒体评论】

解读犹太辉煌文化的扛鼎之作……一个非凡的成就。

——《纽约时报书评》

约翰逊给他的书写对象带来了活力,没有一本所谓专业的一卷本历史著作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他的写作没有装腔作势却具戏剧性,没有浓墨重彩却形象生动。

——《纽约时报》

这本书有着海量而有用的信息。

——《纽约书评》

让人惊叹的一本书……这就是历史:极具质感、颇有争议又充满智慧。

——《老实人报》

与其说这是一种开创性的贡献,不如说是对各种来源的提炼,犹太人的这段历史侧重于他们与其他通常是敌对的文明之间的四千年的相互作用和适应,这是从一个博学和聪明的受害者的角度来看的世界历史。

——《出版家周刊》

对一般读者来说,这是一部优秀的、毫无挑战性的历史通俗读物。

——《图书馆杂志》


【目录】

推荐序 / 001

致 谢 / 005

前 言 / 007

章 以色列人 / 001

犹太人是历顽强的民族。希伯伦(Hebron)的存在就是证明。这座城市坐落于耶路撒冷以南 20 英里的朱迪亚山脉海拔 3 000英尺处。麦比拉洞(Cave of Machpelah)里有着犹太列祖的墓冢。

第二章 犹太教 / 119

在公元前 597 年被迫流亡到巴比伦的批犹太精英中,有一位年长而博学的祭司,叫以西结。以西结的妻子死于后的围城之战,他孤身一人流落异邦,生活在巴比伦附近的迦巴鲁河边,后孤独地客死异乡。

第三章 权威政体 / 255

1168 年,一位观察力非凡的西班牙犹太旅行者—或许是一位珠宝商—造访宏伟的拜占庭都城君士坦丁堡。若不是他写了一本关于 1159—1172 年他在地中海北部和中东多地旅行的《游记》 (Book of Travels),我们对这位图德拉的本杰明几乎一无所知。

第四章 犹太隔都 / 357

塞法迪犹太人大规模离散—1492 年从西班牙被驱逐,1497 年从葡萄牙被驱逐—让各地的犹太人开始流动起来,因为大批难民的到来通常会引发进一步的驱逐。许多几近赤贫的犹太人,因为不得进入原本就禁止犹太人入内的城市,无奈沦落为游走的小贩。

第五章 解 放 / 479

1817 年 7 月 31 日,少年老成的 12 岁男孩本杰明·迪斯雷利在西姆布莱毕牧师的主持下,在霍本的圣安德鲁教堂接受了英国国教洗礼,男孩的父亲艾萨克·迪斯雷利和贝维斯马克斯犹太会堂之间的一场争执画上了句号。他们所争的是一个涉及犹太人的重要准则。

第六章 大屠杀 / 641

1914 年 11 月 9 日,英国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思在伦敦市政厅的一次演讲中宣称:“土耳其帝国正在自取灭亡。”德国对土耳其的示好导致德皇威廉二世放弃了对犹太复国主义的积极支持,这种示好终获得了成功。苏丹已经将自己托付于德国的胜利,即将对英国发动一场圣战。

第七章 锡 安 / 779

大屠杀和新锡安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600 万犹太人被杀是促成以色列这个国家建立的主要因素。这一点符合通过受难救赎的信念,而这个信念是犹太人古老而强大的历史动力。数以千计虔诚的犹太人在被赶进毒气室的时候唱着他们的信经,因为他们相信犹太人承受的惩罚是上帝的作为,而且本身就证明他选中了他们,希特勒和党卫军只是这个过程的代理人罢了。

结 语 / 861

术语表 / 865

注 释 / 871

索 引 / 941


【前言】

我为何要写一本犹太人的历史?原因有四。

首先,纯粹是出于好奇心。在写作《基督教史》期间,我平生次意识到犹太教对基督教有巨大影响。与我一直以来学习和产生的认识不同,并不是 《新约》代替了《旧约》,而是基督教对一种古老形式的一神论作出了全新的解释,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然不同的宗教,但保留了其中不少道德和教条神学、礼拜仪式、制度,以及对于祖先的基本概念。于是,我决定,如果有机会,我要写写这个创造出我的信仰的民族,沿着他们的历史长河探源溯流,寻找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并对于他们的作用和意义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当今世界,犹太人倾向被看作古代的一个独立种族,他们在《圣经》中留下了记录,接下来过着长达好几个世纪不见天日的生活,终于等到拨云见日,却又惨遭纳粹屠杀,后终于在备受争议和八方受敌中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然而,这些只是一些突出的插曲,我希望能够将它们串联起来,发现并研究其中缺失的部分,将其整合,从而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原因之二在于犹太人漫长的历史跨度让我感到兴奋。从亚伯拉罕至今,将近四千年的时光跨越了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四分之三以上。作为历史学家,我相信连贯性,并从追溯连贯性中获得乐趣。与几乎所有现存的其他民族相比,犹太人更早地形成了具体且有区分性的身份认同。在骇人听闻的逆境中,他们将这种身份认同保持至今。

这种非凡的忍耐力源自何处?让犹太人与众不同并保持为同一类人的那种强烈信念的特殊力量是什么?这个民族的延续能力是由于它的一成不变,还是它的适应能力,或者两种均有呢?这些是需要全心投入的重要主题。

原因之三则在于犹太人的历史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涉及广阔的地域。犹太人已经融入许多社会当中并在其中留下了他们的印记。

撰写一部犹太人历史几乎就是撰写一部世界历史,只不过是从非常独特的角度来写罢了,也是从一个博学智慧的受难者的视角来看待的世界历史。因此,把握犹太人眼中的历史可以产生富有启发性的深刻见解。迪特里希·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身处纳粹监狱的时候也同样注意到了这点。1942 年,他写道:“我们已经学会如何自下而上,如何从那些被排斥、被怀疑、被虐待、被压迫、被歧视却无能为力的人,简言之就是从那些受苦受难的人的视角看待世界历史上的那些重大事件。” 他发现那是“一段无比宝贵的经历”。

这位历史学家在讲述犹太人的故事时也发现了另一种价值:它为历史增添了新的内容,使受压迫者的史实得以呈现在人们面前。

后,借助于对将近四千年历史的研究,这本书让我有机会重新客观地思考所有人类问题中难解的疑惑:我们究竟为何存在?

历史仅仅是一连串加在一起毫无意义的事件吗?人类历史与蚂蚁的历史在道德上是否没什么根本差别?或者,是否存在一个天定的计划,而我们人类是这个计划足够谦卑的代理人?没有哪个民族能够像犹太人那样始终坚定地秉持:历史自有其目的,人类自有其命运。

在犹太人群体形成的初期,他们就相信自己已经察觉了神对人类作出的安排,而他们就是这种安排的引领者。他们不厌其详地制定了自己的角色。面对非人的磨难时,他们凭借艰苦卓绝的毅力坚持这种信念。他们中的很多人依然相信这一点,另一些人则将其转变为普罗米修斯式的努力,用纯粹的人类手段改善我们的环境。犹太人的设想成为许多类似的人类伟大设计的样板,不管这些设计是来自神还是来自人。在给人类以有尊严、有意义的生活的长期努力中,犹太人是中流砥柱。他们的历史能否说明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还是这只是一场完完全全的徒劳无功?我希望,下面的讲述,即我自己的探究结果,可以帮助读者自己来回答这些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