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一线名校长柳袁照二十年办学育人的实践成果,教育管理策略全覆盖;

2、课堂教学、教育管理、教师培养、制度改革齐头并进,创新学校管理模式;

3、理念与策略兼备的校长修炼手册,立足核心素养,有效促进学校管理者的专业化成长;

4、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胡东成、国家督学李迅、北大教授郭文革、特级教师唐江澎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

针对学校管理的宏观设计和具体策略,江苏省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柳袁照在亲身实践基础上分析利弊,从教师培养、教育管理策略、校长的自我提升和开拓教育格局四个维度提供先进而高效的学校管理方法。全书呈现了一线名校长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极具前瞻性的教育审思,有助于学校高层管理者打开思路,反思、优化、创新管理理念,快速提高管理效率。


【作者简介】

柳袁照,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原校长,特级校长,正高级中学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被评为苏州市首届教坛新秀、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苏州市十杰校长、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第六届名校长、苏州市劳动模范和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已出版《老什物》《教育是美的》《学校是美的》《教育是什么》《清泉石上》《流连》《柳袁照诗选》《我在“中国”的学校》等教育专著和文学作品。


【目录】

一、为师生的多元发展赋能

根基比高度更重要

“特色学校”如何满足多样化需求

追求有效“慢课堂”

为学生提供模仿对象

拒绝形式主义

办学以实绩为衡量标准

如何打造审美课堂

区域教育要扩大文化视野

破解创新型人才培养之困境

坚守教育公平的底线

“答案”是教育的“恶性肿瘤”

多元的评价标准为课堂保驾护航

学校如何交换资源?

焦虑是教育者的劲敌

二、教育管理勿以事小而不为

改进学校要自上而下

新校长的行为纠偏

好校长的四项修炼

专家型校长的语言艺术

高三考生教会我们什么

线上教学如何取舍?

手机能否作为学习工具?

如何简单化处理校园冲突?

居家学习,让学生“玩”出境界

如何创办科学的家长学校?

家访,为优秀传统正名

安全教育不能因噎废食

拒绝“包办式”阅读

教育是将“生活”倾囊相授

三、既是领导者也是教育者

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叶圣陶怎样做老师

向朱自清学习什么

突破教学的思维定势

每个老师心里都要有“好课”标准

做教育家没有捷径

秀的教育者在哪里

新时代“好老师”新解

如何做一个通透的老师

如何进行师德建设?

摆正姿态,与师生同步发展

中小学科研的严重误区

在身份边界上做校长

校长领导力可以复制吗?

在细节中见证教育境界

四、好校长的“新三观”:全局观、未来观、全球观

教育理想从除弊做起

不可预测的未来教育

怎样融入国际教育?

追求公平是教育自身的使命

提倡“全融教育”,开拓教育格局

创新育人和教学模式

教育家不可“批量生产”

把机会留给普通教育者

集团化办学要张扬个性

适度运用新闻效应

反思教育之“新”的四个问题

“强基计划”背景下的策略转变

普及教育和英才教育“两手抓”

衡量教育水准要看短板

“孟母三迁”的现代诠释

坚守与变革是时代命题


【免费在线读】

好校长的四项修炼

好校长有标准吗?什么样的校长才是一个好校长?怎样才能做一个好校长?的“好校长”是一个超越时空的理想,是天穹上那颗亮也远的星星,永恒地照耀我们,却始终遥不可及。“好校长”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与社会对此有不同的要求,甚至区域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带来理解的偏差。简单来说,就是“共性”与“个性”、“必修”与“选修”的关系。现在人们对“共性”“必修”谈得多,对“个性”“选修”谈得少。对“好校长”的理解,首先要把他们视作一个个具体的“人”,活生生的、有鲜明个性的人,用我们的实践不断丰富它的内涵。

“好校长”的标准早就放在那儿了,教育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好校长”的考核指标并运用到评选之中。这些年来,同一事物的概念内涵时常变化,从“优秀校长”“卓越校长”“教育家型校长”“教育家”到现在的“好校长”,称呼不同而实质不变,都是顺应风尚和形势做出的调整。所以,我以为“好校长”应该是优秀校长、卓越校长、教育家型校长,是走在教育家路上的校长,它具有丰富的内涵。

怎样才能称为一个“好校长”?除了政策规定的要求之外,我认为必须强化对个体素质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好校长”首先必须是一个“好老师”

教育发展到今天,中小学早已进入以内涵为主的阶段,取代了原先以外部增长为主的方式。曾经有一段时间,校长的工作主要放在筹措办学经费、协调学校与外部的关系上。而现在,质量问题成为学校发展中校长所面临的问题。质量不只是考试的分数,而是一个更全面的概念。学校的内部管理也从依靠“制度管理”,走向“价值引领”的文化管理的新境界。仅仅依靠行政管理,采用行政手段,已经无法推动学校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校长必须是真正的“内行”、专家,必须具备对课程、课堂和学科的领导力。

因此,要成为一个“好校长”,首先一定要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曾是好老师的好校长领导的学校一般都能成为好学校。李迅是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理论和实践上颇有建树,三十多岁就成为福建省年轻的数学专家。在担任福州一中校长期间,他弘扬传统,锐意改革,使得该校的科学人文水平领先全国。由于办学成绩突出,他后来直接从校长之位调任省教育厅副厅长。再以唐江澎为例,他首先是一位卓越的语文老师,曾参与编写苏教版语文教材,后担任无锡市锡山中学校长,引领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大大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内涵,成为国内的先进典型。

二、“好校长”应该具有勇于担当的精神

“担当”是一个内涵广泛的概念,中小学校长的担当,指的是对学校的担当、对师生的担当。作为校长对学校负责、对师生负责,是题中之义,本不需再强调,可实际上能不折不扣担负责任的校长却还是少数。不少人当校长的基本要义是听话,谁职位高就听谁的,谁能提拔我、给我加工资、给我评优评先、给我优先评职称,我就听谁的,至于学校和师生的根本利益,那都是其次的。一个不重视学校和师生的根本利益的校长,无论其他方面多出色,都离“好校长”这个称号相差甚远。

例如,要做好当下中小学的课后延时服务,不仅仅要按照文件要求操作,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要因地制宜,要分类指导,要校本化。既要服务好学生,让家长满意放心,也要保障教师的基本利益。教师也有家庭,教师也有在读的孩子,教师也有年老的父母,教师也需要时间照顾家人,教师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很重要,这些都是校长要考虑的事情。据我所知,有些教师早晨六点就出门,晚上七点才回家,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与值班老师更辛苦,每晚查寝直到十点才能回家。在这种情况下,校长就应该主动站出来为教师说话,抵挡外界的施压,而不是一味地迎合所谓“社会需求”。

三、“好校长”必须放低身段、淡化“领导”意识

校长不是官职,校长不能把它当官做。即使现在不提倡“师道尊严”了,也不能助长“校(长)道尊严”。校长可以成为“首席教师”,前提是凭借自身学识名副其实地赢得地位,而不能以权谋私。提倡“平等的首席”,即放下身段,俯下身子与老师对话,不要“一言堂”,不能时时以领导者或专家自居,唯我独尊。

我曾遇到过这样的校长,有进取心,有能力,工作也卓有成效,可就是好为人师,动辄给部下“指导指导”,动辄要帮助别人“成长成长”。开教师大会时,总是自己在讲,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要老师认真做笔记。自己写了文章发在公众号上,指定中层以上的干部期期转载,为此还特意安排专人检查、考评。校长一定要有平等意识,要让老师多说话,自己多倾听。做不到这一点的校长,无论本领多强,名声多好,离“好校长”都还有距离。

四、“好校长”要有情怀、情趣与个性爱好

非理性和功利化严重腐蚀了学校教育,诗性和情怀匮乏的中小学教育早已不是一方净土。但教育的纯粹性是多么重要,只有校长纯粹,学校教育才可能纯粹。这些年来,我在各种场合呼吁教育情怀、教育担当和教育的原创性,对师生和校长而言,这都是重要的素养。而在这三者之中,情怀又是重中之重。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精神丰满、内心充盈的校长,一定能给师生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一个“好校长”应该个性鲜明,兴趣广泛,有情怀,有一两项特长能彰显其魅力。以唐山的张丽均校长为例,她既是教育者又是一位作家,散文写得有灵有肉,接连出版了几十本散文集,深受师生喜爱。

什么样的校长才是“好校长”?尽管答案见仁见智,但针对此问题的讨论却意义非凡,经过探讨一定能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上达成共识,促进更多校长自觉地做一个“好校长”,理想的教育计日可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