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作者是抑郁症研究专家,10余年倾力钻研抑郁症,帮助无数患者摆脱抑郁症的魔掌,但他自己却是一名患病长达30余年的抑郁症患者,这个经历让他与抑郁症患者深度共情。

2.作者从抑郁症患者到抑郁症研究专家,独创逆向心理学——“秋水理论”,与学院派心理学专家的写作风格完全不同,临床和写作基本功扎实。

3.本书根据作者大量咨询案例和康复实践总结而成,系统阐述了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揭开了抑郁症久治不愈的真相。

4.全书观点独特,逻辑严密,内容深刻,问题论述深入浅出,案例剖析形象生动,适合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研究者、大中小学教师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心理学爱好者等相关人员阅读。


【内容简介】

作者根据自身患抑郁症多年获得康复后的亲身体验,研究总结出一套心理理论体系——秋水理论。作者利用网络平台,现身说法,帮助无数有相同痛苦的人摆脱困扰,重拾信心,走上康复之路。本书正是作者根据大量咨询案例和康复实践总结编写而成。

本书系统阐述了抑郁症的心理发生机制,颠覆了公众对抑郁问题的认知,揭开了抑郁症久治不愈的真相,解析了许多令人不解的疑惑。纵观全书,作者思想观点独特,逻辑严密,内容深刻,问题论述深入浅出,案例剖析形象生动,适合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研究者、大中小学教师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心理学爱好者等相关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袁运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省级公安心理教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上饶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余干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副主任。1988年师从张景晖,开始研究心理学。2006年以来,以“恨若秋水”的笔名在网络平台发表上千篇有关神经症的研究和实践文章,并接受过上万人次各种心理困扰者的求助和垂询。2008年创立逆向心理学——秋水理论。代表作有:《口吃原理与康复》《情绪心理学》《强迫症原理与康复》。

,余干县秋水理论心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大学毕业后参与研究口吃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并与秋水理论创立者袁运录合著《口吃原理与康复》。


【目录】

篇 抑郁原理

章 抑郁概述

节 何谓抑郁

第二节 抑郁界定

第三节 抑郁状态

第二章 抑郁类型

节 单双反向

第二节 致郁类型

第三节 轻重类型

第四节 隐性抑郁

第三章 抑郁症状

节 外显症状

第二节 伴随症状

第三节 心理症状

第四章 症状归因

节 行为异常原因

第二节 心理异常原因

第三节 认知异常原因

第五章 扭曲心理

节 创伤心理

第二节 情景对话

第三节 怨恨心理

第四节 恐惧心理

第五节 强迫心理

第六节 自我否定

第七节 伤感忧郁

第八节 悲观厌世

第九节 人格扭曲

第六章 抑郁反射

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反射特征

第三节 反射机制

第四节 反射信号

第七章 躯体化

节 基本概述

第二节 心理学解释

第三节 躯体化的诱因

第四节 心理波动下的躯体化

第五节 心理纠缠下的躯体化

第六节 强迫思维下的躯体化

第七节 周期性的躯体化

第八节 正常的生理现象

第八章 抑郁种子

节 八大压力

第二节 播下种子

第三节 种子生根

第四节 种子发芽

第五节 开花结果

第九章 致郁过程

节 基本过程

第二节 知道抑郁

第三节 介意抑郁

第四节 注意抑郁

第五节 寻找抑郁

第六节 对抗自然

第七节 自我诊断

第八节 因果关系

第十章 心理障碍

节 初原因

第二节 难忘过去

第三节 内倾性格

第四节 苛求完美

第五节 心理障碍

第十一章 认知偏离

节 前期认知

第二节 中期认知

第三节 后期认知

第四节 思维僵化

第五节 因果不明

第六节 不当评价

第七节 认知错位

第十二章 认知误区

节 抑郁是一种惰性习惯吗?

第二节 自律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

第三节 抑郁症是器质性原因吗?

第四节 对抑郁的恐惧由什么决定?

第五节 抑郁症患者究竟怕什么?

第六节 “坏人”不会抑郁?

第七节 女性抑郁的人数要比男性多?

第八节 抑郁症是大脑生理紊乱所致?

第九节 抑郁和抑郁症的关系

第十节 抑郁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第十一节 怎么才能走进抑郁者的内心?

第十二节 抑郁症究竟是什么病?

第十三节 抑郁之道非常道

第十四节 心理问题的根是在无意识中吗?

第十五节 抑郁症真相:颠覆你的认知

第十六节 认知如何调控?

第十七节 怎么才能不紧张?

第十七节 如何理解书中的“理解”?

第十八节 森田怎么治不好抑郁?

第二篇 治疗与康复

第十三章 治疗方向

第十四章 认知重构

节 改变思维方式

第二节 重建认知体系

第三节 正确评价自己

第四节 修复错误认知

第五节 充实提高自己

第十五章 强迫处理

节 切断郁前折腾

第二节 叫停郁中对抗

第三节 停止郁后纠缠

第十六章 阴影淡化

节 基本概述

第二节 怨恨化解

第三节 恐惧淡化

第十七章 康复误区

节 抑郁症为何久治不愈?

第二节 药物治抑郁,靠谱吗?

第三节 换个环境会好吗?

第四节 让自己乐观起来

第五节 忙起来,就没时间抑郁了?

第六节 治好抑郁一定要暴露自己吗?

第七节 放过自己

第八节 如何理解允许抑郁?

第九节 他的抑郁康复了吗?

第十节 从健美冠军自杀想到的

第十一节 再论药物能治愈抑郁症

第十二节 心理干预的“标靶”

第十三节 跳出“抗郁”的思维

第十四节 不治自愈的秘密

第十五节 抑郁症的思维导图

第十六节 心理疏导治不好抑郁症?

第十七节 让抑郁症患者运动很难吗?

第十八节 抑郁症患者宁可硬扛也不去医院

第十八章 问与答

节 关于认知

第二节 关于治疗

第三节 关于康复

第三篇 实战与思考

第十九章 案例实战

节 被贴上精神病标签后

第二节 假装精神病是啥体验?

第三节 家庭心理治疗实录

第四节 日本抑郁症者的求助

第五节 孩子逃学之家庭治疗

第六节 让抑郁的孩子走出房门

第七节 她为何突然不想读书?

第八节 即使躺着也要自豪地活着

第九节 解决抑郁的三大法宝

第十节 重度抑郁女孩走出来了

第十一节 双向抑郁少年做心理辅导

第十二节 女儿抑郁了怎么办?

第十三节 如何让人发现自己的判断错了?

第十四节 让颓废的学生重新站起来

第十五节 上学就会肚子疼

第十六节 躯体化困惑

第十七节 高考前为何会头晕?

第十八节 是谁伤害了孩子?

第十九节 给双向孩子做辅导

第二十节 父母离异的抑郁女生

第二十一节 抑郁少年,栋梁之材

第二十二节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第二十三节 好害怕自己会抑郁

第二十四节 在抑郁症康复的路上

第二十五节 如何快速融入社会?

第二十六节 乘风破浪会有时

第二十七节 因疾病引起的抑郁和失眠

第二十八节 因失恋导致抑郁的博士

第二十九节 被误诊的抑郁少女

第三十节 孩子为何退避在家?

第三十一节 他为何忍不住狂叫?

第三十二节 暴饮暴食的背后

第三十三节 女孩突然大面积脱发

第三十四节 与双向孩子的家长对话

第三十五节 年轻同事抑郁了怎么办?

第三十六节 社恐性抑郁

第三十七节 为什么总是头晕?

第三十八节 如何调节生活中的抑郁情绪?

第三十九节 被同学孤立怎么办?

第四十节 又一例家庭治疗

第四十一节 孩子欲轻生,父母怎么办?

第四十二节 抑郁症想休学怎么办?

第四十三节 抑郁的妻子

第四十四节 公务员抑郁问题咨询

第四十五节 爱心牵手相遇幸福

第二十章 危机干预

节 解救一名意欲自杀者

第二节 意欲自杀的大学教师

第三节 坐在高楼窗台上的少年

第四节 高三学生自杀危机干预

第五节 跟儿子交代后事的河南老乡

第六节 抑郁躁狂的高中生

第七节 意欲自杀的抑郁少女

第二十一章 实践与思考

节 有点绝望的女孩

第二节 弑母背后的心理冲突

第三节 向往世外桃源

第四节 自杀危机的一些思考

第五节 一位优秀学生自杀后的思考

第六节 “张某得自杀”解读与反思

第七节 爱子女就是守护家

第八节 抑郁的生命之光

第九节 扎根生活才有动力

第十节 孤独导致抑郁

第十一节 咨询师的笔记

第十二节 历经苦难,初心不改

第十三节 与抑郁的不解之缘

第十四节 对话抑郁少年

第十五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十六节 让人窒息的溺爱

第十七节 如何化解伤害?

第十八节 如何对付身边的小人?

第十九节 让秋水理论服务更多中国人

后 记


【免费在线读】

章 抑郁概述

节 何谓抑郁

从字面来看,抑郁就是情绪受阻,郁郁寡欢。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如事业挫折、婚姻失败、家庭矛盾、亲人离世、学业负担、身体生病等。每当这些负性事件发生时,我们都会体验到悲伤和痛苦,甚至绝望。尽管如此,许多人也不愿意将悲伤、痛苦表达出来而压抑到内心深处,久而久之成为折磨人的一种情绪,我们称之为抑郁情绪。

不光人会抑郁,万物都会出现抑郁。抑郁的含义非常广泛。狭义上,有客观性抑郁,也有主观性抑郁;广义上,有人类的抑郁、社会的抑郁、国家的抑郁、大自然的抑郁,等等。客观世界都有其固定运行的规律和静动平衡的系统化原则。如果系统化被打破,并且长期得不到修复,系统就会因失衡而产生抑郁。

个体是社会的基础,个人出现抑郁,会引起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抑郁;当社会性抑郁达到一定规模,必然引起国家抑郁;一个国家如果出现抑郁,又会影响国家决策乃至国际形势的动荡不安。

本书主要研究人类个体化抑郁和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

第二节 抑郁界定

抑郁分为常态和病态两种。常态抑郁,是指没有心理冲突、心理纠缠和心理问题的抑郁现象,包括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异常,如义愤填膺,心情低落,孤独无助,伤感郁闷,心慌气短,心跳加速,全身发抖,四肢发凉,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思维迟钝,记忆减退,严重失眠,等等。有常态抑郁的人,虽然也有难言之隐,但对抑郁本身(包括伴随性生理异常)并不感到困扰和焦虑,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抑郁心理问题。

病态抑郁,是指伴有心理冲突、心理纠缠和心理问题的抑郁。病态抑郁,不仅有抑郁情绪,更有对抑郁情绪挥之不去的恐惧、强迫、焦虑、愤怒、困扰和绝望等,是涉及家庭、社会、情感、生理和认知等综合性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以抑郁情绪、掩饰抑郁、对抗抑郁、逃避抑郁为外显特征,伴随植物神经失调,局部肌肉、器官、组织的紧张抽搐性痉挛、疼痛等躯体化反应,持续出现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消沉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严重精神病性症状。

病态抑郁,也叫抑郁症。有病态抑郁者,称为抑郁症患者。表面上,抑郁和抑郁症没有什么差异,但两者在本质上完全不同。我们说,人人都会抑郁,但不能说人人都有抑郁症。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如下: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抑郁是情绪的状态。正常人的抑郁都有明确的诱因,而抑郁症不一定有,有时好事连连也发病。正因为如此,许多自以为“抑郁康复者”,过段时间后,就会“被打回原形”。

由于心境与实际状况很不相称,抑郁症者常被人误以为无病呻吟。其实,抑郁只是心情不畅,就像得了感冒一样,会慢慢好起来,而抑郁症则是一种慢性心理疾病。

抑郁症不是在任何时候或场合下都会发作,而是时有时无,时轻时重,呈周期性变化。患者在心情轻松愉快或忘我工作时一般不会抑郁,只有遇到某些特定场景(如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环境或心境等)才会出现抑郁。

抑郁症在发作之前通常会出现恐惧紧张、心慌意乱、头晕呕吐等预期性反应(即应急反应或预感,下同),严重时会出现心悸、颤抖、濒死感,脑子里好像进了水一样一片空白,腿像灌了铅一样迈不开,有时想哭都哭不出来,用尽全力也说不出话。

抑郁症给患者带来的挫败、羞耻、烦躁和绝望等负面情感是正常人无法理解的。这些负面情绪损害了患者的自尊,摧毁了他们的自信,使其性格变得谨小慎微,即使吃亏也是委曲求全。

抑郁症不仅表现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无声的抗议,更主要是对抑郁症状挥之不去所表现出的一种无奈。抑郁症患者千方百计地迫切摆脱抑郁的困境,但越“抗”越严重,这种不合常理的结果让他们更加恐惧、困惑、焦虑和抑郁。

不难理解,物质上的供给永远跟不上精神上的需求。有没有心理问题,就看人如何处理自己的烦恼问题。大部分人遇到烦恼会先接受下来,带着烦恼去生活,在生活中解决或淡化烦恼;而少数人却必须先消除烦恼后才愿意投入工作和生活,他们决不允许烦恼的出现,结果反而被烦恼牢牢捆住,由此进入恶性循环。换句话说,正常人是对现实(客观存在)感到烦恼,而抑郁症患者是对烦恼(主观态度)感到烦恼,这就是抑郁症的内核。

因此,抑郁症也叫抑郁困扰症,是由于难以释怀的纠缠导致的心理问题。或者说,抑郁情绪就是由现实生活中的烦恼所致,而抑郁症是对抑郁的抑郁。也可以说,正常的抑郁是执着于现实生活和现实的世界,而抑郁症患者是执着于自我和主观的世界。抑郁情绪是被现实生活所困,而抑郁症是因为排除抑郁,结果越排除越糟糕(由于努力得不到回报,这种打击必然加重抑郁情绪),陷入了恶性循环。

或者说:正常人遇到不如意事而抑郁,而抑郁症患者是遇到抑郁而抑郁。正常人能带着抑郁去生活,并在生活中淡化抑郁;非正常人不能接受抑郁(即使能面对生活,也只是强忍着),继而陷入抗郁又无法战胜抑郁中不可自拔。

正常人的抑郁都是因生活所逼,属于常态性抑郁;抑郁症的抑郁大都是由心理对抗而获得,属于病态性抑郁。

从抑郁情绪来说,并没有什么病态意义,但抑郁症肯定是心理出了问题。正因如此,本书将全面系统地剖析抑郁症形成的根源和心理机制,为抑郁症的根治探索一条正确的道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