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每个成年人都该读一读的丰子恺作品。
常怀赤子之心,悠游大人世界。培养童心,就是涵养趣味。学会真切自然地生活,受益终身。
2. 丰子恺后人亲选权威版本,收录《我的少年时代》《甘美的回味》《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等50篇丰子恺经典散文作品,18幅全彩画作。
在阅读中暂时放下一切压迫与负担,解除平日处世的苦心,认识自己奔放的生命。
3. 常读常新的丰子恺作品,随他学会用艺术家的态度生活,对世间万物都给予同样的热忱。知世故而不世故,天真万岁!
4.多篇入选全国语文考试题,提升阅读能力,品味名家好文。
5.质感装帧,双封设计,清新率真。
朴拙风格,翻阅体验舒适,手感轻盈柔软,色泽微黄护眼。


【内容简介】

若能在纷繁尘世中,找回属于自己的赤子之心,便能以孩童之眼看世界,以艺术之心过生活。
知世故而不世故,天真万岁!

本书收录《我的少年时代》《甘美的回味》《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等51篇丰子恺经典散文作品,15幅全彩画作。看丰子恺谈儿时回忆、谈人生态度、谈艺术的生活。在阅读中暂时放下一切压迫与负担,解除平日处世的苦心,认识自己奔放的生命。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国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被誉为“现代中国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

丰子恺在漫画、书法、翻译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先后出版的书法和画集、散文著作、美术理论和音乐理论著作等达百余部。他的画多以儿童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他的散文有多篇被收录于中小学语文教材中。


【目录】

儿童散学归来早 目录

黄金时代
忆儿时
我的少年时代
新年怀旧
两个“?”
梦痕
私塾生活
华瞻的日记
送考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王囡囡
南颖访问记
穷小孩的跷跷板

第二章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作父亲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给我的孩子们
二学生
蝌蚪
儿女
梧桐树
取名
爱子之心
儿戏
幸福儿童
我的苦学经验

第三章
甘美的回味
甘美的回味
吃瓜子
端阳忆旧
狂欢之夜
过年
楼板
市街形式
胡桃云片

第四章
学会艺术的生活
美与同情
写生世界(上)
写生世界(下)
视觉的食粮
学画回忆
美术与人生
为什么学图画
音乐之用
儿童与音乐
标题音乐
天的文学
自然
学会艺术的生活
艺术鉴赏的态度
“艺术的逃难”
记乡村小学所见
手指
随笔漫画

编者的话


【免费在线读】

忆儿时

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件是养蚕。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日的事。我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喜欢的,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而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饱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要吃的原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西青散记》里面有两句仙人的诗句:“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
我七岁上祖母死了,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继死亡,家道衰落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