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通俗党建读物。全书包括“新的革命”“打出一个新世界”“迈入新社会”“思想大破冰”“走进新时代”五章内容。本书理论分析和历史叙事相结合,以生动的故事、精当的点评,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解读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和成功之道,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成功密码,从而生动展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适合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使用。


【作者简介】

  李少威,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现为南风窗副主编。

  赵义,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现为南风窗执行主编。

  董可馨,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现为南风窗新媒体副主编。


【目录】


【前言】

                     向历史学习,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戳到了中国历史的痛处,也引领中国历史发生质变。

  所谓质变,不是与过去割裂,而是它通过一种革命的方式,终于让那个数千年的痛处,具备了一种愈合的条件,并且让中国文明焕然新生。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历史、社会条件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成功的关键。但是,为什么最终只有中国脱颖而出?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读史。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广大党员要以学习党的历史为重点,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此中有真意。

  我们中国人,数千年来,就有一种文明内部天生的理想主义。

  儒家文明,是中国文明之主流,之代表,之精髓。它的起源是周朝,集大成于孔子,若从孔子算起,也已经有2500 年历史了。

  儒家是一个理想主义流派,每一个历史的闪光时刻,都以理想之光辉耀后世。

  孔子做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于是,《礼记》当中记录下了他的政治追求和社会理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仔细看这一对理想社会的具体描述,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空想社会主义或者叫原始共产主义的理论影子。

  从孔子开始,这种理想内化为中国文明一种自在的精神。

  儒家亚圣孟子,提出“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应当拥有生产资料,权力应当为人民服务。

  东晋陶渊明,想象了一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平等自由的桃花源。

  唐代杜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吁。

  南宋钟相、杨幺起义,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

  明代反映着人民意愿的小说《水浒传》中,水泊梁山悬挂着“替天行道”的大旗。何谓天道,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上苍的法则是公平,而人间法则是不公,“替天行道”就是要矫正这种违背天意的不公。

  清朝太平天国起义,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在中国进行了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尝试。

  清末民初,作为保皇党领袖的康有为,也畅想了一个没有等级贵贱的空想社会主义世界。

  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推翻清朝,与初生的共产党人合作,重新阐释三民主义,明确表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 。

  从孔子,纵贯2000 余年直抵近代,到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我们这个文明体最终极的理想表达,都向往一种没有等级、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平等自由的未来世界。

  但是,孙中山先生也还补充了一句:“不过办法各有不同。”

  没错,是否有办法,办法是否有效,这恰恰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之间最判然的区别。

  马克思与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推向科学,归根到底,是因为在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以及深刻剖析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通往社会主义的实践办法。

  于是,中国人猛然一震:这个文明体里数千年的理想世界、心理默契,原来不是一种只能用于抒发政治情怀、进行文学虚构以及做梦与自嘲的材料,它是可以实现的。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心理基础,这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能够在中国持续实践、步步成功的必要文化背景。

  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庄子曰:“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在此之前,在探寻一条国家强盛之路上,中国人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困苦。

  1840 年鸦片战争,清朝一败涂地,我们以为问题出在器物,于是发生了洋务自强运动。

  1894 年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我们又以为问题出在制度,于是有了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袁世凯称帝、北洋军阀无休止争夺的丛林世界,让民主共和沦为笑柄,“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人民陷入更加深重的灾难,我们则认为,问题出在思想,于是爆发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先辈所走过的每一步改革、革命的历史,都开启民智,让中国人对现代化迸发出越来越强烈而积极的希望,每一步都惊心动魄,令人心旌动摇。近代以来的中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家要摆脱挨打与挨饿的现状,唯一的路径就是实现现代化。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对现代化的愿望有如中国这般迫切。

  我们一步步失败,又一步步站起来,继续摸索前行,在此期间,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放手一搏。

  但是,他们没有找到真正的出路,也就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办法”。

  “器物—制度—思想”这个三段论历程,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真理来打量,概而言之,就是试图在不改变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推动生产力发展。不管在哪一个阶段,中国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都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在旧的生产关系之下,代表着新的生产力的现代,就是空中楼阁。

  马克思主义不仅契合了中国传统的理想世界和心理背景,而且提出了彻底重构生产关系的革命方向,并且明确了以无产者的联合进行阶级斗争来实现革命目标这一手段。

  孙中山先生所认识到的“一片散沙”的中国,在共产党人的组织领导之下,凝聚了起来。占据人民主体的农民,从“一袋马铃薯”,转变成了与工人阶级结合为一体的革命力量。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共产党人对历史最核心的领悟。

  在理想信念的强大激励之下,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了,于是开始创造奇迹。正如亨廷顿所言,20 世纪中期世界政治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中国终于有了一个能够治理这个国家的政府。

  有效的治理,是现代化的前提,也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痛。政体、政府和人民的利益是否一致,决定了治理是否有效。

  1949 年7 月,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给总统杜鲁门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中国人口在十八、十九两个世纪里增加了一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其实何止几个世纪,中国数千年的问题,主要就是吃饭问题。数千年来普通中国人对现实改善的憧憬,无非就是吃饱穿暖。过去的政权出于维护统治的目的,会尽力进行经济建设,但彻底解决贫困问题、饥饿问题,即便是在历代传颂的盛世,也从未实现过。

  每一个政权都有自己的利益,而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就要团结社会强势阶级;团结强势阶级的必然结果,就是疏远人民。这一点,是历朝历代无法解决的根本弊政。直到国民政府时代,不但没有解决,反而让所有矛盾集中爆发。

  “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就是为人民服务,看到你们发展起来,我们才高兴!”习近平总书记2023 年4 月11 日在广东高州柏桥村考察时对乡亲们说的这一番话,说出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也道出了新中国与过去的中国的根本区别。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在民富、国强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偎的关系,而不像过去那样相互抵触。有效治理的根本原因,就是政权理想与人民利益诉求的一致性。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号召和团结了人民,中国的现代化理想,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一体相融。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依靠人民,而要动员人民,则必须以社会主义本质追求——也就是共同富裕作为目标号召。发展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中国的现代化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

  作为中国现代化之路的继承者和最终实现者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坚定信念激励之下,历千百劫难,九死而无悔,领导人民,百年奋斗。

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人民民主和自我革命两个答案。贯穿这两个回答的共同线索,都是初心不灭,理想不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这就是成立百年之后,中国共产党人仍然在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因由,忘记了初心使命,就会被人民忘记。

  不要忘记自己是谁,不要忘记中国人民需要什么、向往什么,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时刻鸣响的警钟。

  本文的前面部分,我们列举了2500 年以前,中国文明对社会主义的天然向往,这是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实践得以成功和持续的传统条件,这也是今天之所以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源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些思想愿景当中除了只有希望没有办法之外,还包含另一个天然缺陷,那就是缺乏发达生产力的支撑。

  正因如此,在那些思想愿景当中,人们不敢奢想一个共同富裕的世界,消除了等级贵贱之后,剩下的甚至就是均贫的社会。而我们很清楚,均贫其实是无法“怡然自乐”的。

  但今天可以想望。

  共产党人的追求,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规定,是强大生产力之下的共同富裕,在这一目标引领之下,发展科技、发展经济,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好日子。

  没有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发展科技、发展经济就失去了意义,而没有科技、经济的发展,共同富裕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这就是今天我们呼唤远大理想永驻心头,同时也号召“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联结逻辑。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只要坚定理想信念,永葆青春活力,始终心怀人民,任何困难与障碍都将被解决与扫除。

                               时任南风窗杂志社总编辑 李桂文

                                    2023 年4 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