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国际资深生命教练、演说家克里斯多福·孟重磅新作
克里斯多福老师是一位在个人及团体教练的领域有三十余年经验的国际演说家、生命教练和咨询师。他在亲密关系、教养子女、情绪成年以及觉知的领域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体验性方法。近十五年来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开设了“生命教练训练工作坊”“生命教练进阶训练工作坊”“父母关系工作坊”“亲密关系工作坊”等课程,深受欢迎。他的教学遍及美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以及中国。
★没有文化隔阂、只有超强共鸣的一本亲子关系书,揭露现代家庭亲子关系的教养困境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亲密关系的法则改变了无数家庭,从破碎走向爱。书中涉及亲子教养的场景不胜枚举,引发家长痛彻深思,并着手行动。比如,孩子是惹父母发火的高手,如果说白天的工作让你无比煎熬,晚上回家后孩子则会让你更难熬。如果你渴望好好休息,孩子则有办法逼你忙个不停。如果你希望他们在学校里好好表现,则肯定会收到惨不忍睹的成绩单。
身为家长,如果你审视一下自己对孩子发怒的频率,再反思一下每次发怒是否有必要,就会发现,发怒并不是真的“为了孩子好”——这是许多父母给自己的做法找的辩护词。发怒更多是为了控制孩子。当你发现孩子采取了你不赞成的行为,就可能会感到失控。在许多父母看来,听话服从是重要的。服从被视为尊重父母的表现。如果孩子不尊重你,你在他们眼中就毫不重要……亲子冲突往往会演变成父母试图控制孩子,孩子则试图不受控制。本书为想得到切实有效意见指导的家长提供情绪指引和解决方案。
★父母也需要成长,孩子是上天的完美设计,是来帮助我们成长的。
当你离开原生家庭时,无论实际年龄有多大,情绪年龄都跟你父母一样大,身为父母,常任凭愤怒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常屈从于自己的焦虑,对孩子表现出沮丧或不耐烦。
争论、发怒、指责、批判、威胁、下通牒,要比诚实、负责、愿意认错容易做到得多。管用的沟通比我们惯用的标准沟通方式困难得多——显然是这样,否则我们会更常采用前者。
如果想以更多的智慧、善解人意、耐心、信任来指导、劝告并管教孩子,那么在情绪成长这方面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承认自己犯的错误,从中吸取教训,进行适当的航线修 ,父母就可以实现情绪成长,进而消除亲子间存在的隔阂和滋长并影响亲子关系的问题。
★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个人成长作家张德芬诚挚推荐
张德芬老师在推荐序中坦言在灵性成长的旅途中,对她影响特大的一位老师是克里斯多福老师:他不是那种高不可及的上师,他有血有肉,有悲有喜,是个凡人。但他的自我回观反省时的诚实和勇气,是我见过所有灵性老师里面无有可比的。
克里斯多福老师的语言温柔中带着力量,娓娓道来,抽丝剥茧地为我们解开谜题。本书也有一些案例,常常问出读者的心声,再由他慢慢解释缘由。我非常喜欢这种写作方式,尤其是在阐述比较抽象、难理解的概念时,这样的呈现真的活泼又易懂。


【内容简介】

人们过于关注如何养育子女,对如何为人父母则不够关注。父母并不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而当他们审视的时候,往往会把孩子视为问题所在,进而为自己辩护。
父母也需要成长,孩子是上天的完美设计,是来帮助我们成长的。他们不断试探我们划定的边界,被动或公然挑衅我们的权威,经历创伤,面对失败,感到孤独、困惑和挫败……孩子的这些童年经历会直接影响父母,逼着我们做出选择:是从无意识的情绪出发,盲目地做出回应,还是有意识地以耐心、信任、智慧和清晰的思维加以应对?
本书将有效帮助父母打破亲子之间频繁出现的无效或有害行为模式,向成长为高效智慧型父母迈进。


【作者简介】

克里斯多福·孟
畅销书作家、知名生命教练、演说家、阿尤卡哈巴冥想课程总设计师。
克里斯多福老师是一位在个人及团体教练的领域有三十余年经验的演说家、生命教练和咨询师。他在亲密关系、教养子女、情绪成年以及觉知的领域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体验性方法。近十五年来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开设了“生命教练训练工作坊”“生命教练进阶训练工作坊”“父母关系工作坊”“亲密关系工作坊”等课程,深受欢迎。他的教学活动遍及美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以及中国。
他思维创新,教学内容综合了先进的心理与灵性成长的根本原则与体验,他的工作启发了各行各业以及不同年龄和背景的人。他运用广泛的经验,帮助个体以直觉来引导行动,发现他们自己要找的答案,并体验到活在顺流之中的轻盈,进而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平。他所创造出的独特的体验性方法,使理论与生活无缝结合。


【媒体评论】

好的亲子关系,从来不是父母依照自己的经验,逼迫孩子“听话”,而是陪孩子一起成长为更智慧、更好的自己。克里斯多福·孟是国际知名的个人成长导师、国际知名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一直协助人们解决家庭关系和家庭动力中的问题,在亲子关系领域深耕超过三十年,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咨询经验。希望克里斯多福老师的新书能帮助更多的父母获得成长,收获和谐的亲子关系。

——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个人成长作家 张德芬


【目录】

章 通过犯错得以成长
第二章 出发点
第三章 怒龙现身
第四章 完美的父母,完美的孩子
第五章 由内而外的育儿方式
第六章 父母教给我们的东西
第七章 育儿囚牢
第八章 脱离囚牢的育儿方式
第九章 克服亲子两极分化
第十章 父母“走过程”
第十一章 沟通
第十二章 同样的孩子,不同的育儿方式
第十三章 给孩子做咨询的基本技巧(别问“为什么”)
第十四章 结语
附? 录


【前言】

儿子一岁那年,我踏上了一段漫长的旅程,开始原谅父母在抚养我和兄弟姐妹的过程中犯过的错误。我发现,自己身为人父之后不断犯类似父母曾经犯下的错误。这趟谅解之旅持续了很多年。我渐渐明白了,我认为“应该是完美无缺”的爸爸妈妈,只不过是在育儿迷宫中摸索前行。尽管我阅读了大量的育儿书籍,事先做好了准备,但还是会不断犯错。我犯的那些错对儿女毫无帮助,甚至给他们带去了痛苦。终,我意识到,只要我对自己心怀慈悲,向儿女承认我犯了错,并以对他们的爱为动力,成为配得上他们的父母,犯错就是学习的机会。
我记得有一次,儿子七岁那年,我几个小时前就叫他去喂狗,他却没有照办。我在训儿子的时候,突然感觉身后有人。我转身一看,发现女儿站在那里,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我感觉羞愧极了,径直回屋捂住了脸。事后,我想起了一位朋友说的话:“每当你发现自己行为不当时,请记住孩子就在你身后,追随你的脚步,以你为榜样。问问自己,我想给孩子树立什么样的榜样?”我尽可能将这话铭记在心(但也常常忘记),不仅应用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应用在婚姻中。它是我走向情绪成熟之路上的指路明灯,这条路我至今还没有看到尽头。
我们只能依照自己的情绪成熟度采取行动,而从我见过的成年人的行为方式来看,有众多证据表明,几乎没有人达到情绪成年。儿子出生的时候,尽管我的身体已经三十六岁了,但我觉得自己的情绪成熟度只有八九岁。每当儿女的行为让我感到不适时,我常常变得焦虑、不耐烦、沮丧或愤怒,尽管他们的举止其实相当正常,也符合他们所处的年龄段。虽然我没有像我父母那样,经常做出那些情绪反应,但我明白,自己的行为像他们一样幼稚。
遵循“个人当责”原则行事让我有所成长,我了解到了一种迄今为止仍然很少有人提倡的育儿方式。事实上,父母也需要成长。随着智慧和情绪成熟度的提升,他们能为孩子创造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小时候,父母留给我的印象更多是“说一套做一套”。无论餐桌上摆着什么,父母都会逼我们通通吃掉,不管我们喜不喜欢吃,而他们端上桌的全是他们自己喜欢的菜色。父母闹矛盾的时候,会冷眼相对,好几天不说话。但当我生姐姐的气,拒她说话时,我却会因为对人刻薄而遭到训斥。我因为打了朋友一拳挨过打,父母告诉我不该打人。但有一天,我弄丢了狗项圈,被扇了好几巴掌。而当我父母弄丢东西时,他们并不会扇对方耳光。他们自相矛盾的做法,以及频繁出现的不公平待遇,在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反复上演。十八岁那年,我向自己发誓,如果我有幸成为父亲,绝不会像他们对待我那样对待孩子!
噢,我真是大错特错了。我常常采取跟父母一模一样的做法,我的育儿方式也像父母一样前后矛盾。实践“个人当责”帮我了解了为什么会这样:这是无意识的情绪反应行为。每当儿女的行为惹恼我或让我焦虑时,就会触发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我就会从焦虑、失望、不耐烦、沮丧或愤怒出发做出反应,有时甚至是上述所有情绪综合起来。而且,我这么做的时候根本意识不到。情绪大爆发之后,我通常会感觉糟糕透顶,但它会立刻被我无意识的合理化抵消。我会说服自己:首先,这是为了我孩子好;其次,我没有别的选择,没有其他办法。(令人惊讶的是,从成为父母的那一刻起,你就能以极其不理智、愚蠢、无效的方式采取行动,却永远是对的。)
父母也需要成长,孩子是上天的完美设计,是来帮助我们成长的。通常来说,他们每天都会帮我们成长,有时甚至是每个小时。他们不断试探我们划定的边界,被动或公然挑衅我们的权威,经历创伤,面对失败,感到孤独、困惑和挫败……孩子的这些童年经历会直接影响父母,逼着我们做出选择:是从无意识的情绪出发,盲目地做出回应,还是有意识地以耐心、信任、智慧和清晰的思维加以应对。有些父母意识到,如果他们希望孩子长大后拥有信心、耐心、智慧和内在力量,能够克服生活中的任何问题、挑战和障碍,他们就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从他们身上学到上述品质。这本书就是写给这类父母的。
各位爸爸妈妈,你们是孩子初的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的老师。从几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孩子就一直在观察你们,向你们学习。让我们不仅仅用话语来引导孩子,而是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克里斯多福·孟


【免费在线读】

当你和孩子都站在防卫立场进行沟通时,怎么才能找出和谐的解决方案?答案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你们沟通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根据沟通的目的和目标,具体可分为两类做法:一类是管用的,一类是不管用的。
就实现目标而言,不管用的目的包括:
坚持己见;
掌控对某人的支配权;
为你的行为辩护,无论它是多么错误、不适当、效率低下、令人费解;
操纵他人,让对方做你希望他做的事;
证明你的重要性;
让你能得偿所愿;
使问题消失不见。

就实现目标而言,管用的目的包括:
达成双方都满意的共识;
修正前进路线;
滋养和谐关系;
承认冲突或问题让你觉察到的脆弱,以便有效应对;
彼此认可对方的天赋和本质;
在情绪成熟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你更喜欢哪种做法?就我个人而言,上述两种做法我都试过。我可以做证,不管用的做法会给双方带来更多痛苦,永远不会得出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只会造成亲子隔阂加深,使双方产生警惕感或不信任感,有时还会留下久久难以愈合的情感伤痕。即便我运用从教人有效沟通的书里找到的技巧和工具,终我还是对自己或孩子感到失望(接下来我会解释为什么)。
有时候,仿佛奇迹出现一般,我恰巧采用了管用的做法,体会到了发自内心的平静,与儿女有了更紧密的联系,深深赞赏他们的本质。至于问题或冲突的起源呢?它通常会消失不见,仿佛它出现的真正目的是引导我们成长。正如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所说,我们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成长将问题抛在身后。
管用的沟通方式比我们惯用的标准沟通方式困难得多——显然是这样的,否则我们会更常采用前者。但人类的基本天性就是如此,争论、发怒、指责、批判、威胁、下通牒,要比诚实、负责、愿意认错容易做到得多。在跟自己的孩子打交道,尤其是跟青少年打交道时,情况更是如此。但我认为,之所以有那么多父母跟青少年子女处不来,是因为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滥用了权力。我们安全地待在自己的安全、控制、防卫与操纵区里,深知孩子事事都要依赖我们,每当孩子试探父母权威的边界时,我们就把自身意志强加给他们,无论那么做会多打击孩子的信心,或是导致他们多怨恨我们。
反之,如果我们采用更平等的沟通方式,给孩子留出成长的空间,让他们逐渐形成内在权威和自我导向意识,他们就能以健康的方式试探我们的权威。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一步一步地教给孩子“百分之三百”原则——百分之百的诚实,百分之百的负责,百分之百愿意承认错误并接纳自己的错误。假如能回到过去,让一切重来,我们会改变哪些做法?
好吧,首先要明确你希望遵循的沟通原则,然后意识到将那些健康原则融入自身行为可能会遇到的阻碍。但在此之前,我要问你一个问题:你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是否有效且令人满意?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要接着问:是不是以下某一点影响了你与孩子的沟通?
坚持己见;
你试图掌握对孩子的支配权;
你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同时谴责孩子的行为;
你试图用某些东西操纵孩子,例如威胁、惩罚、收买或讨价还价;
你试图让孩子感激你为他们做的一切;
你试图确保自己能得偿所愿,无论孩子感受如何;
你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让问题消失。

上述倾向都会影响沟通结果,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你说的话。这些倾向存在于你的语气和肢体语言之中,从你幼年时期就已形成,好让你远离不适或痛苦。因此,如果你的首要任务是保护自己免受不适感的影响,那么你就会在育儿过程中犯下大错。育儿体验通常都会令人感到不适,孩子则是不适感的优良导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