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历代中国性文化的宏篇巨制


【内容简介】

“房内”一词是中国古代对性事的雅称,“历代房内考”即是对悠悠历史长河中性文化的考证。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性文化漫长而曲折的演变史。从*初的原始社会的性崇拜、性禁忌到逐渐形成性文化雏形的奴隶社会;宽松的两性关系、房术的兴起和性艺术、性文学的兴盛为代表的汉唐时期到对性进行残酷的禁锢与剥夺的宋元明清时期;从二十世纪初的“性博士”奇人张竟生到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的全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人们的性观念、性意识一直在禁锢与解放中交错演进。 全书以洋洋二百万文字,近千幅图片将5000年中国性文化的发展史,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读者,从而揭开了中国历*为神秘的一页。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历代中国性文化的宏篇巨制,一部生动直观描绘中国房术的精美典籍。本书首次透过古代中国性文化的渊源看当代性文化的发展;首套集性文化、性科学、性医学、性风俗之大成的巨作;公开披露历代民间性学秘传本、手抄本及宫廷房中理论的典籍;首次登载并以学术眼光研究性文物、春宫画、戏图的精美读物。


【作者简介】

高罗佩(1910—1967),荷兰外交家,著名汉学家,先后在荷兰驻日本、中国、美国、印度等国的使馆工作,精通多种欧亚语言。代表作为《戏图考》、《中国古代房内考》、《狄公案》等。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用外国眼光看中国的书,高罗佩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

                           ——李零


【目录】

图版目录
插图目录
作者序
编 封建王国
章 西周和西周以前(约公元前1500-前771年)
第二章 东周(公元前770-前222年)
第二编 成长中的帝国
第三章 秦和西汉(公元前221公元24年)
第四章 东汉(公元25-220年)
第五章 三国和六朝(公元221-589年)
第三编 帝国的全盛时期
第六章 隋(公元590-618年)
第七章 唐(公元618-907年)
第八章 五代和宋(公元908-1279年)
第四编 蒙古统治与明的复兴
第九章 元(公元1279-1367年)
第十章 明(公元1368-1644年)
原书附录与索引
中译本附录


【前言】

 关于本书写作缘起的简介,再好不过地说明了它的写作计划和讨论范围。每本书的写成都各有机缘,本书的写成,起因也异常复杂。
  1949年我在荷兰驻东京大使馆任参赞,偶然在一家古董店发现一套名为《花营锦阵》的中国明代春官版画集的印版。这套印版是从日本西部一个古老封建家族的收藏散出(18世纪时日本西部与对华贸易有密切关系)。由于此种画册现已罕觏,无论从艺术的或社会学的角度看都很重要,我认为自己有责任使其他研究者也能利用这批材料。初我的计划是想用这套印版少量复制,限额出版,再加上一篇前言,讨论春官画的历史背景。
  为写这篇前言,我需要有关中国古代性生活和性习俗的知识。在这以前,我在汉学研究中总是避开这一题目,原因是我觉得好还是把这一领域留给合格的性学家去研究,特别是西方有关中国的新老著作信口雌黄,使我得出印象,误以为性变态在中国广泛存在。可是当我已不得不选定这一题目时,我却发现不论是从正经八百的中文史料还是西方有关中国的论著中都根本找不到像样的记录。
  中文著作对性避而不谈,无疑是假装正经。这种虚情矫饰在清代(1644-1912年)一直束缚着中国人。清代编纂的汗牛充栋的书面材料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巨细无遗,但惟独就是不提性。当然希望在文学艺术中尽量回避爱情中过分肉欲的一面本身是值得称赞的。这的确给人一种好印象,特别是当前,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肉欲的一面在文字和图画上都被强调得太过分,以至掩盖了性行为基本的精神意义。但清代的中国人是堕入另一。他们表现出一种近乎疯狂的愿望,极力想使他们的性生活秘不示人。
  西方关于中国性生活的出版物之所以十分贫乏,原因之一是在华的西方观察者在设法获取有关资料时遇到了不可避免的困难。我没有发现任何一部西方有关出版物是值得认真对待的,它们简直是一堆地地道道的废物。
  正是因为通常可以接触到的中文史料和外国文献都不能满足我的课题所需,所以,我不得不设法弄清是否在中国或日本再也找不到意外的材料。调查结果是,虽然在中国本土由于查禁太严,清代文献实际上没有留下任何记载,但在日本,中国有关性问题的重要古本却保存了下来。这些古本早在公元7世纪就已传人日本。它们启发我去做进一步搜集,使我在古老的中医学和道教文献中查出不少材料。这些材料印证和补充了日本保存的资料。
  另外,由于某些中日私人版画收藏家的慷慨相助,使我得以研究他们收藏的一些明代春宫版画和房中书。所有这些画册和书都极为罕见,其中有些已成孤本。
  验以上述材料,使我确信,外界认为古代中国人性习俗堕落反常的流俗之见是完全错误的。正如人们可以想见的那样,像中国人这样有高度文化教养和长于思考的民族,其实从很早就很重视性问题。他们对性问题的观察体现在“房中书”,即指导一家之长如何调谐夫妇的书籍当中。这些书在两千年前就已存在,并且直到13世纪前后仍被广泛传习。此后儒家禁欲主义逐渐限制这类文献的流传。1644年清建立后,这种受政治和感情因素影响而变本加厉的禁欲主义,终于导致上述对性问题的讳莫如深。从那以后,这种讳莫如深一直困扰着中国人。清代学者断言,这种讳莫如深始终存在,并且男女大防在两千年前就已盛行。本书的主要论点之一,就是要反驳这种武断的说法,说明直到13世纪男女大防仍未严格执行,性关系仍可自由谈论和形诸文字。


【免费在线读】

《中国古代房内考: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
  尽管我们关于殷人的知识还很有限并缺乏可靠性,但它至少可以说明殷人性生活的一个侧面。由于有些殷代资料完全符合后来见到的某些特点,人们可以把它们当作充足证据,证明虽然周和周以后的中国社会很明显是父权制社会,但在殷代和殷以前女性的因素却占统治地位。
  首先一点,殷代象形文字中用来表示“妇女”的“女”字是作跪跽状,其突出的部分是一对大得不成比例的乳房(插图1:D)。此乃乳房而非着宽袖叉在腰间的双手,可由.表示母亲的“母”字来证实,因为母字加有乳头(插图1:E)。而表示男人的“男”字则是由一表示田地的方块图形和一表示“劳作”之义的符号组成(见插图1:H,I是其异体)。它说明殷人认为妇女主要是生儿育女的母亲,而男人则主要是种田养家的人,这是一种带有母权味道的区别。
  为了完整起见,兹以插图1:F和G表示“女”字的后起字体,插图1:J和K表示“男”字的后起字体。
  第二,从已知远古时期到现在,红色在中国一直象征着创造力、性潜能、生命、光明和快乐。例如殷周有在随葬品上涂红色以防腐的习俗,近世吉庆场合要把礼品和装饰物,特别是与婚礼有关的东西涂上红色。婚礼叫“红事”。用指出生的红字旧亦称“赤”。“赤”字的殷代字体像一堆燃烧的火。“赤”亦用来指新生儿白里透红的颜色和赤身裸体。相反,白色总是象征着消极影响、性能力的低下、死亡和悲伤。丧礼叫“白事”。“白”字的殷代字体和“土”字有关。一位现代学者把它认作男性生殖器是完全正确的。④所有后世的炼丹书和色情书都有“男白女赤”之说(参见第82页,而春官画也往往正好是按“男白女赤”来画他们的裸体。这种颜色的联想表明,在古代,人们认为妇女在性方面要优越于男子。
  第三,我要讲一下“姓”这个字。东周以来,这个字包括两部分,左半为形符“女”字,右半为表意的“生”字。这个字常常被用来证明中国古代社会是母权制社会。因为它明显地表现出孩子是从母亲而得姓。但不幸的是,据我所知,在殷代甲骨上还没有发现过这个字,而我知道的所有周代古文字也都是从“人”而非从“女”。不过即使我们把“姓”字从“女”是否起源于殷代撇开不谈,也无法否认这一纯粹的事实,即两千多年来此字始终是作“姓”的含义来使用,它表明在中国人的潜意识当中顽强的母权制回忆始终绵绵不绝。
  第四,古老王朝的传说表明,曾经有过王(或氏族首领)的嗣统是由孙,因而在父系血统上隔了一代。社会学家将这一传统解释为母系向父系转变的一种残余,他们也许是对的。
  后,古老的神话传说认为妇女有着特殊的神力。而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房中书(据记载始见于公元初,但无疑在此之前早已存在)把妇女描绘成房中术的掌守人和一切性知识的所在。所有论述性关系的书都把女人当作伟大的传授者,而把男人当作无知弟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