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这本书里全是为人父母后,在孩子阅读中踩过的坑和经历的痛点
孩子小时候教育路上省的那些事情将来都有可能以另一种形式让父母还回去。这本书针对那些为人父母在孩子阅读方面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让家长少走弯路。

★孩子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通过阅读给予孩子好的家庭教育
书中通过兴趣、语言、安全感、专注力、情商、思维、财商、识字、英语,以及如何选书几方面,让家长帮助孩子通过有效阅读,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建立起初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阅读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学习影响孩子的人生与未来
阅读是学习各种知识最基本的方法,是孩子可以应用到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能力。有效的阅读能让孩子体验到读书的乐趣,获得各种有趣且实用的知识,对其学业也会起到很大作用,助力成长。

★儿童阅读推广达人王子丹的科学阅读指导
这本书的内容依据王子丹老师跟数万父母交流中集中关注的问题、科学的成长研究和教育理论、10多年的教育和推广经验、公认可靠的数据分析和信息来源写成。

★文前金句和彩插 全书思维导图,阅读感受更为丰富和生动
本书的两重附加价值:正文前配了全书金句提炼和精美手绘插图,随书还附赠了全书的思维导图,脉络更清晰。

★紧跟时代,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孩子读什么的问题
书中附加了一张为人工智能绘制的插图,并在“孩子未来应该具备哪些能力”这个问题上参考了人工智能的回答。通过对孩子应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进行阅读的探讨,延伸到如何应对和使用人工智能,让孩子面对未来的竞争时更快一步。

★俞敏洪诚挚推荐


【内容简介】

如何给孩子选择第一本书?
孩子对阅读不感兴趣怎么办?
如何用阅读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不知道如何选择好的童书怎么办?
……
孩子在未来能取得成功的核心,是让他们具备能够受用一生的安全感、勤奋感和自我效能感,以及会应用到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专注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交力。那么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孩子的多方面能力、给予孩子好的家庭教育呢?
《陪孩子有效阅读》从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如何与孩子互动,帮助孩子掌握语言、获得安全感、提升专注力、培养情商、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启蒙财商和进行双语教育等几方面,对家长集中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解读。
书中还详细说明了如何给孩子选择好书,以期让孩子的阅读更有效。


【作者简介】

王子丹
从事教育工作十余年,曾主笔《福布斯》中文网教育类专栏,任前《华尔街日报》中文版翻译兼专栏作家。现专职于儿童阅读推广(ID:王子丹聊绘本),作为儿童教育产品设计顾问服务过多家教育公司和出版公司。


【目录】

第一章 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
孩子的第一本书怎么选
孩子总是爱撕书怎么办——早期阅读的四个阶段
让孩子爱上读书,培养多方位思维和能力
我们的回应,让孩子善于表达
用“2 1拆书法”,找到孩子的兴趣点

第二章 互动:我们的回应与陪伴,决定孩子语言的发展
为什么读绘本一定要跟孩子互动
我们究竟如何跟孩子互动
如何在互动中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通过阅读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语言

第三章 安全感:培养孩子内心的自主与稳定
安全感如何影响孩子的未来
如何通过亲子共读构建孩子的安全感
父亲应该怎样参与孩子的亲子共读
孩子总是要读同一本书,是好事

第四章 专注力:学会“保护”而非“锻炼”
孩子的专注力,来源于保护而不是锻炼
“专注力训练书”到底能不能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如何用阅读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用正确的方法“打断”孩子

第五章 情商:我们如何与孩子“共情”
几岁开始需要培养社交能力
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孩子的“情商”
游戏、桌游和英语启蒙对孩子“情商”的影响

第六章 思维方式:孩子应对不确定未来的强大武器
思维方式是学习更有效率的关键
用阅读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用阅读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
人工智能时代,孩子读什么

第七章 财商:创造财富的能力与动力
如何用阅读帮孩子认识金钱
如何让孩子正确认识财富的创造
财商启蒙的最后一步

第八章 识字:孩子自主阅读能力的升级
孩子多大应该开始识字
先识字还是先学拼音
中文“分级阅读”有必要吗

第九章 英语启蒙:多语言帮孩子更好地理解和阐释世界
英语启蒙应该从几岁开始
如何规划并开启孩子的英语启蒙之路
如何用阅读进行双语教育

第十章 如何给孩子选好书
不同年龄段的选书原则
选书的总原则——如何选出“安全无毒”的绘本
什么工具能帮我们给孩子选到好书


【前言】

阅读为孩子开启无限可能
在创作这本书之前,我已经是互联网上的一名图书达人了。我没有发现哪位家长会怀疑“开卷有益”这句话,甚至很多家长深信到“迷信”的程度,这也使童书和绘本成为图书市场占比最高的出版物。然而很多家长并不了解陪孩子读书意味着什么、什么书适合孩子读。再加上很多商家利用家长的焦虑,致使很多家长买了很多孩子并不喜欢的书,这些书只能被放在书架上布满灰尘,并不能帮助孩子爱上读书、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市面上当然也有很多关于绘本和亲子共读的经典书籍,但多数是国外的经验和研究,无论是孩子的成长环境,还是阅读材料的语言,都与国内的情况有着差异和隔阂。因此两年前开始,我决定写一本真正意义上从家庭教育和儿童认知发展角度指导中国家庭亲子共读的书。
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的中国家长既认识到亲子共读的意义和底层逻辑,也学会亲子共读的具体实操方法,从而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发展他们包括阅读能力、专注力、社交能力在内的各项基础能力,最终成为在未来世界具有竞争力的人,同时永远保有对世界的好奇心。
因此在这本书里,我讲解了如何通过“2 1 拆书法”让孩子对一本我们认为的好书感兴趣;分享了如何用“5 感 1问互动法”跟孩子互动,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并了解他们内心的小世界;破除了家长对于儿童“专注力”“情商”和“安全感”的一些误区——专注的时长不是越久越好,“情商”也不仅仅是“会说话”,而“安全感”对前两者也有诸多影响;列举了哪些绘本可以帮我们去发展孩子这些重要的基础能力,以及怎样为孩子选书,能既符合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阶段,让他们有成就感,还能让他们向上发展,在书中有所收获,逐渐过渡到自主阅读等方面的内容。我还为这本书配备了思维导图和很多绘本讲解的例子,力求在帮家长们构建系统认知的同时,也提供具体的实操方法。
在从事儿童阅读推广之前,我作为产品设计顾问,在教育行业也摸爬滚打了十多年,深知家长们对于孩子教育的焦虑。根据《2019 中小学生父母教育心态及消费调查》,教育支出已经是中国家庭每年最大的一笔支出,而超过80%的家长则认为教育消费对孩子成绩和能力的提升程度是“有一点,但不及预期”或者“没有任何提升”。这反映出很多教育产品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本质,而很多家长却在缺失家庭教育的同时,继续追逐着课外补习的“军备竞赛”。这样的“军备竞赛”也蔓延到了学前教育的阶段,抢跑学习的“鸡娃”式教育让很多家长对绘本和亲子共读也抱以更功利的期待。
绘本绝不应该是灌输知识的“教材”,而应该是启迪孩子探索世界的一扇窗。你会发现,那些孩子爱不释手的绘本,很多都是看似“毫无用处”的有趣故事。当他们沉浸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无穷无尽的发问时,你也许会担心他们会不会被同龄人落下。而你不知道的是,此时在他们的大脑中,正在发展着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技能。
人类拥有所有哺乳动物中最漫长的童年,童年期加上青春期能够长达十几年。这是因为我们需要在童年时期,让大脑在与父母的互动中、与同龄人的玩耍中以及与世界的连接和想象中逐渐发育成熟,从而具备适应复杂社会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我们放长教育的眼光,你就会发现——能让一个孩子在未来取得成功的核心,往往并不是让他在学龄前比别的孩子多认多少个字、多背多少个单词,又或者提前学会了100 以内的加减法这样的知识抢跑,而是让他们具备能够受
用一生的安全感、勤奋感和自我效能感,以及能应用到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能力。利用好“绘本”这扇窗,可以让孩子透过这扇窗去看到外面广阔的世界,也让我们透过这扇窗去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通过有效的亲子共读,为孩子的童年涂上光明的底色,给他们支起追寻梦想的风帆,就是最有效的家庭教育。
与国际上对儿童阅读的认知相比,“绘本”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词,我们国家教育界真正认可读绘本对孩子的必要性,开始大规模引进和出版绘本,是从2000年后才开始的。国内关于儿童图画书对儿童成长、儿童阅读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研究都不多,也缺少这方面的标准和数据。我希望这本书,能给 0—6 岁孩子的家长们一些指导,也希望它能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在查阅资料时,我时常感叹,中文儿童阅读的发展与英文儿童阅读的发展之间的差距巨大,二者之间的鸿沟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填补。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精卫衔来的一根树枝,掀起更多填海的浪花。


【免费在线读】

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孩子的“情商”?
通过绘本去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发展阶段,给他们看不同的绘本,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
2—3 岁,更多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让他们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学会去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我们可以挑选情节简单、孩子易理解的绘本。当孩子理解故事中的场景,并看到人物的表情变化时,我们可以指着微笑的脸告诉孩子这时ta是“高兴的”;人物在哭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ta现在是“悲伤、难过的”;当他们注意到人物皱着眉头、瞪着眼睛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ta现在很“愤怒”……
当孩子能够清晰地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了解他们所遇到的问题。这个阶段孩子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不论有任何的情绪,我们首先都应该做的是接纳孩子的情绪。要让他们知道有这些情绪是很正常的事、爸爸妈妈永远是站在你这边的,并引导他们告诉我们,是什么让他们感到了悲伤或愤怒。先帮孩子定位问题,再帮他们解决问题。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不会一天24小时都在孩子身边。通过对绘本中情绪的提问,往往能让我们更了解孩子的生活。比如故事中的人物很难过。我们可以问他们“最近有什么事让你觉得很难过吗?”也许你会了解到一些你本该知道,却忽视了的孩子的烦恼。这样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3—6岁,孩子上幼儿园以后,他们进入故事期,同时也开启了正式的同龄人社交生活。他们生活的重心,也开始从家庭、父母,转向小伙伴、自己。他们的社交能力,主要是在跟同龄人社交的过程中学会的。
这个阶段的亲子共读中,我们更多是去发现他们在跟同龄人的社交生活中,存在哪些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构建“权威型”家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我们要能接纳、理解孩子的情绪,让孩子觉得我们跟他们“是一起的”,这样他们才愿意把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分享给我们,我们也才能更好地帮他们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要想帮助孩子提升“情商”,我们要先能“共情”孩子。
而读故事类绘本,是一个能很好发现孩子生活中社交问题的方式。这个阶段,我们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法”——也就是让孩子假设自己是书中的主人公,遇到了社交困境,自己会怎么办,从而发现孩子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正确的社交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配合我们之前章节中介绍的“5 感 1问”互动法,来询问孩子对于书中人物的感受,以及他们自己在生活中的社交困境。
比如我们可以问他们:
①你觉得此时主人公的是什么感受?
②什么情况下,主人公会有这样的感受?
③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你会怎么做呢?
这些问题不仅能够让孩子认知情绪、了解造成情绪的原因,也能帮我们发现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帮他们更好地应对。我们还可以跟孩子玩儿角色扮演,带孩子来练习正确的社交方式——比如说我们可以扮演拒绝孩子想玩儿玩具的小朋友,然后让孩子想一个可以让双方都享受玩具快乐的方案,从而让孩子学会接受被拒绝,并学会在社交中顾及他人的感受。
总之,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通过绘本去“教会”孩子某些社交智慧,而是通过绘本中的故事和情景,了解孩子的社交难题,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遵循“发现问题”到“接纳理解孩子情绪”到“帮孩子理清冲突和真实需求”到“帮孩子解决和排解问题”的顺序,你将会成为他最好的朋友。而这样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也会让他有底气去碰壁、去展示,从而成为更受欢迎的人。
接下来,我们总结一些孩子在这个阶段比较常见的社交问题,以及哪些绘本中,也有与这些问题相关的故事,方便我们去发现孩子的问题。
1. 幻想朋友
很多孩子会有一个自己想象出来的好朋友,并且经常会跟这个朋友有互动,所以有时会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况。家长发现孩子有一个自己假想的朋友,并不需要担心,据统计,3—10 岁的孩子中,有 65% 都会有“幻想朋友”的经历。“幻想朋友”更像是孩子私藏的一种想象,他们一般不愿意让家长知道。尤其是男孩儿,被家长发现自己在跟“幻想朋友”对话会非常不好意思,假装没有这回事。
研究发现,有幻想朋友经历的孩子,不仅不会出现分不清幻想与现实的情况,反而会表现得更有想象力、更愿意与其他儿童合作,在游戏中也能表现出更强的好奇心和韧性。孩子出现“幻想朋友”,父母不用担心,他们可能是在用幻想朋友来对抗孤独和恐惧,比如“房间里有一个怪物,但是好朋友‘小白’用宝剑把它赶跑了”。重要的还是我们要善于通过“幻想朋友”,走进孩子的内心,去了解他们。
绘本推荐:
《小白找朋友》

2. 社交边界&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是每个家长都担心的问题,很多人都在争论“该不该还手”的问题。其实问题到需要“还手”时,就已经晚了,因为校园霸凌往往是有攻击性的孩子,在团体中获得统治地位的手段。某个孩子要想获得这样的地位,往往在团体建立之初,也就是大家刚结识的时候,他就开始通过一段时间、多次的欺凌行为,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了。所以很可能当你了解到孩子被欺负的时候,他已经被欺负一段时间了。
如何从根源上避免孩子成为可能被霸凌的人呢?
(1)锻炼好孩子的身体
研究发现身体较弱的孩子,很容易被欺负。在加拿大一项对5000多名儿童的研究中发现,体重超标的肥胖儿童,最可能成为霸凌受害者。
(2)让孩子有一定的“社交边界感”
社交边界感的前提是帮孩子建立健全的“自我”——在人格和身体上,我都是只属于我自己的。研究发现缺乏“自我”的孩子,更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而正确的社交边界,不仅能让孩子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也能让孩子更好地尊重他人。
(3)构建“权威型”而非“专制型”的家庭教养风格研究发现,那些家庭环境苛刻、时常受到父母惩罚的孩子,在面对他人的惩罚或拒绝时,会非常脆弱。我们也更难发现孩子被欺负了。
做好以上三点,让孩子成为一个自信、自尊、愿意与我们沟通的孩子,就能尽量避免或者第一时间发现霸凌问题。另外,需要提到的是,校园霸凌不仅有肢体上的伤害。一般男孩会更多受到身体上的伤害,而女孩更可能受到语言和关系攻击,我们也要帮助孩子识别。而如果孩子已经被霸凌一段时间了,就需要我们家长动用成年人的智慧,或者协调老师、或者用其他方法,帮孩子解决问题。其实幼儿园和学校对于霸凌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果学校不能有效抵制霸凌行为,就可能会形成一种氛围,让学生觉得这些行为是被大家所接受的,这甚至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

推荐绘本:
《别摸我头发》——自我边界感
《不一样的露西》——自尊与自我
《别让伤害靠近你》——校园霸凌
虽然以上提到的这些绘本,能够在孩子成长的某些阶段,通过我们的讲解,帮助孩子发现、解决一些社交问题,发展一部分社交技能,但这些绘本的意义往往不限于此,可能对孩子在社交方面有启发的绘本也远不止这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