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小学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

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品质的磨炼

学习技能的习得,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不断学习、反思、自我完善的过程

2.作者在一线从教二十年,帮助过无数家庭走出教育困境

也许,这本书会帮助你,也会改变孩子的人生

3.不鸡娃 不躺平 怎么赢?

4.成长目标:做一个幸福的好人

5.一线小学老师给家长们的43条“妙招”

招招击痛点,句句戳人心

6.赵老师教您怎样帮孩子打好小学基础

人生不重来,不给孩子留遗憾

让你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别人羡慕的好家长!


【内容简介】

《小学家长不能忽视的那些事》为东北育才学校一线教师赵晓庆亲自操刀,打造43个对小学家长们的建议集合,结合了家长自身、亲子关系、全人教育、家校学习、家校合作共五个板块,从学校和家长两方面角度对孩子的整体教育进行了立体化的整合,全方位打造适合中国小学家长的教育读物,旨在教育孩子从家校两方助跑,两方互补。

作者以教师、家长双重身份出发,列出43条具体的建议给孩子家长,结合多种具体的案例并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每条建议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为小学家长指点迷津。


【作者简介】

赵晓庆,教育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任职于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从事一线教学二十年。东北育才学校语文学科备课组长,语文学科特色教师。荣获国家、省级、市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目录】

01 做家长,不是无师自通的 / 002

02 你努力的样子,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 006

03 家长不盲从,要因材施教 / 013

04 甩掉虚荣心,目光放长远 / 020

05 父母不暴躁,平和才有效 / 027

06 处理好家庭关系 / 034

07 反思自己是改变孩子的第一步 / 041

自我成长—―努力活成“别人家的妈”

第一部分

序 / 001

自 序 / 003002

01 空洞的表扬夸不出自信 / 052

02 相信孩子,但是不能全信 / 060

03 有一种爱叫作放手 / 066

04 别怕孩子犯错 / 073

05 试着把孩子当客户 / 079

06 孩子的暴脾气需要对症下药 / 087

07 这样沟通才有效 / 094

08 少点唠叨,多点宽容 / 103

09 给孩子写封信吧 / 109

10 青春期悄然而至 / 115

亲子关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第二部分

01 只学习好不能一白遮百丑 / 130

02 喜欢自己,从性别开始 / 141

03 教孩子学会爱 / 145

04 教养是最贵的名牌 / 152

05 要宽容,但不懦弱 / 155

06 有主见,不做老好人 / 161

07 孩子不用太懂事 / 167

08 好习惯,益终身 / 172

全人教育—―培养一个幸福的好人

第三部分003

01 明确孩子学习的意义 / 184

02 科学奖励,逐步激发孩子内驱力 / 190

03 坐得住—―培养坚毅学习品质的第一步 / 196

04 坚持是兴趣之母 / 201

05 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 / 207

06 提高学习效率 / 217

07 家长要看到分数的真实意义 / 221

08 补课不是多多益善 / 228

09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 234

10 刻意练习书写技能 / 241

11 数学其实挺有趣 / 247

12 兴趣班那些事 / 253

关于学习—―你家孩子也能成绩好

第四部分

01 别忘了自己的家长身份 / 260

02 不用和老师处朋友 / 264

03 状告老师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方式 / 271

04 把握好和老师的沟通尺度 / 277

05 正确处理意外伤害 / 282

06 一定要来参加家长会 / 290

后记 • 敢问路在何方 / 296

家校合作—―一场“封建包办婚姻”

第五部分


【前言】

晓庆嘱我为其出版的著作写序。发给我这个信息之时,是她生病住院之际。作为她的老师,我深受感动:如此病重,心心念念的依然是她即将出版的著作。

一年前,晓庆发信息给我:“老师,我的书稿还在修改中,理想的状态是从案例入手,然后是理论深度分析,最后是具体方法指导,希望您再给我点建议。”她还让我推荐一些理论书籍给她,以便深入学习。我感受到了她的认真!

两年前,晓庆将基本写就的初稿发给我,并说“酝酿多年了”。能够于忙碌的日常教学之中,用心写一本书,是不容易的。我尚未读完,她提醒我“不能拖延症啊”,又将修改稿陆续发给我,自言“道阻且跻”。我感受到了她的诚恳!

三年前,我在公众号“为教师服务”上发表《体悟与道》一文,以表达人与道之关系。晓庆阅后留言:“我要去听课”。我感受到了她的努力!

二十年前,晓庆毕业临别之际告诉我,她将到东北育才学校工作。我为她而高兴,因为东北育才学校是国内乃至国际都享有很高声誉的一所学校,到这样一所学校工作,对她的成长一定非常有益;我为她所鼓舞,因为她说这句话时眼神中充满着坚定和希望,她带着这样的精神去工作,也令我对她充满期待。

今天,期待成为现实!她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书中既有生动有趣的教育案例,又有鞭辟入里的理论分析。其中有术,其中有道!晓庆作为一位认真、诚恳而努力的老师,一位优秀的家长,写就的著作,值得一读!

这本书源自她的自我经历:晓庆是一名从教二十年的小学教师,教的学生大多就读于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外名校;也是一位母亲,女儿就读于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全面发展,拥有钢琴和舞蹈特长,还担任学校学长团成员、民乐团大阮乐手等多项兼职。

这本书也源自她的理论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只是表象,是载体,而它承载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学习动力、学习品质、学习技能、学习习惯。知识上的内容,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但是学习动力的激发、品质的磨炼、技能的习得、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培

养一个正能量的小孩,将来他会成长为一个幸福的好人。人生中难免遇到挫折、不如意,而善良的底色、豁达的人格、坚固的道德底线、坚毅的品质等等都能让他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本书更源自她的教育情怀:“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一生的事业,对孩子教育的成功是对一个家庭、一个国家最大的贡献。”在俗世纷扰之中,她依然能葆有这份教育情怀,是如此难能可贵!

二十年前,我对晓庆充满期待。今天,她的书稿即将付梓,我对她充满更大的期待!

那就先让各位家长带着彼此的期待,走进晓庆的教育世界吧!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教研员 冯旭洋

2023 年 6 月 3 日

自 序

我热爱教育,学生的成长变化,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的爱戴,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这种被另一个生命纯粹地爱着的幸福感,是其他职业所不能给予的。我的学生个个都是我永远的骄傲,同时,我也想做他们的骄傲。彼此遇见,并且双向奔赴,爱并被爱着,这就是教育的幸福,亦是幸福的教育。我要告诉家长们:尊重教师,你的孩子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爱我的女儿,是她丰盈了我的生命。全身心地爱一个人,对我自己而言,是一种疗愈。养育她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完善自我,让我不断成长的过程。我们携手共进,让我的人生路上不孤单。我要告诉家长们:你的孩子不属于你,他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好好去享受做父母。

教育中,我有过迷茫,走过弯路;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育中,我被很多优秀的家长帮助过,我也帮助过很多迷茫中的家长。

我愿意通过写作把这些都分享给大家!


【免费在线读】

自我成长

努力活成

“别人家的妈”01 做家长,不是无师自通的

在生孩子之前,很多年轻的父母自己还是家里的宝贝,自己还是个孩子。但是当你有了孩子之后,真的就是“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以前很多你觉得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都能做到了,有的父母学会了做饭,有的学会了给宝宝洗衣服,有的学会了兼顾家庭和工作,有的性格更圆润,更耐心了。

你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懂得责任,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这种快速成长,我自己的感触也很深刻,有了孩子之后,当我多出了这一重新的社会角色之后,之前的二人世界变成了多口之家,各种问题更是层出不穷,生活给出的这道考题难度骤然上升,这时候只能逼迫自己成长,必须学会兼顾自己的各种角色,因为你没有退路,你只能往前走。这种克服各种困难,应对各种问题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但这还远远不够,要想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的家长,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我们做很多工作都需要经过学习,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比如教师、医生、律师等等。而家长,不是一种职业,却需要你具备多种职业的技能,更像是医院里的综合门诊。

然而,我们做父母时却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学习,也不需要资格证书,只要把孩子生下来,就直接荣升为家长了。正因为如此,在后续的家庭教育中才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就像我们没有学过开车,没有驾驶证直接上路,随时出现问题再随时纠正,有些小问题还能纠正,但有些问题一旦出现,也可能很难挽回。所以,会有家长在孩子成年后感叹如果当年我怎么样,今天孩子就不会这样。为了尽量少给自己留遗憾,我们就要在早期多学习。从准备生孩子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带着对另一个生命的敬畏,终身学习。

家庭教育的学习和其他的学习一样,也可以分为预习、学习、复习这样几个步骤。

一、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家长在孩子出生之前就要开始预习。虽然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要尊重个体差异,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是有一些普遍规律的。如果你能提前知晓这些,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就会多几分从容,少几分焦虑。

比如,我女儿在将近一岁的时候有过一次高烧,除了发烧没有任何症状。新手妈妈慌乱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去医院,到了医院就在孩子的哭声中开始各种检查,然后开始打点滴,因为孩子小,要在头上扎,孩子哭,我也跟着哭。几天后,孩子退烧了,起了一身红色的疹子,医生说是幼儿急疹。这时候,我上网查才知道大部分孩子在这么大的时候都会出幼儿急疹,一般只需要在家精心照顾,对症治疗就可以。但是由于我之前“预习”不够,对此没有一点儿的了解,才导致了孩子遭罪我糟心的情况。

后来,当我再和朋友提及这件事,朋友劝我无须自责,医生都没有判断出来,你一个非专业人士又如何能判断出来呢。然而我还是不能这样劝解自己,因为医生每天要面对很多病人,在接诊流程方面,医生没有任何问题,都是针对发烧的正常检查、正常治疗。对于孩子的情况,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更了解,所以说,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从我这个过来人的经验看,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成长,提前的预习还是有必要的。孩子一岁的时候,父母要了解一下两岁的孩子通常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孩子学前的时候,父母要了解一下孩子上小学后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孩子青春期之前,父母要了解一下孩子在青春期通常的表现有哪些。这些未雨绸缪的做法,都会让我们的家庭教育更加有的放矢。

二、学习

读书是最方便的学习方式,现在各种网络资源也很多,可谓琳琅满目,但也是良莠不齐,在选择方面给大家几点建议:

首先,读经典。买国内外的那些真正的教育家的书,大家千万不要觉得,有些教育专家无论在地域上还是在年代上,都距离我们太遥远了。你不觉得孔子、老子他们很多思想我们至今受用吗?当我第一次看到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时,我特别激动,觉得在那个遥远的国度,竟然有个和我祖母同龄的男人,和我在教育上有那么多的共鸣。所以说,教育不分国界,经典不会过时。

其次,了解作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历背景、工作背景,还有就是他自己的孩子的情况。通过学历背景了解他是否接受过专业的教育方面的学习,现在各行各业的人都涌入教育,而教育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的,需要专业的学习。只有具有一线教育工作背景的人才会看到最真实、最全面的教育样态,

比如,他的教育对象如果只是自己的孩子,或者只是数量有限的咨询者,那么他所讲的内容就会过于个性化,不具有普遍意义。还有就是作者最好要有孩子,并且他的孩子的年龄要尽可能地比你的孩子大一些,因为家庭教育这件事,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有发言权,否则就像纸上谈兵。他的孩子最好是你理想中的状态,同时又是你的孩子可能达到的状态。比如看完一些清北名校学生的家长写的书,你会觉得他们说得太有道理了,但是有可能是你终不能至的高度。这样的经验也不会适用于大多数家庭。

最后,拓宽读书面。不要仅仅局限于教育类,心理学、医学、哲学等很多方面的书籍,都可能在不同的视角给你不同的感悟。除了读书之外,最直接的学习方式就是向身边的人学习。向什么样的人学习呢?可以遵循我们刚才选择书籍作者的原则,也可以更宽泛一些,只要他的孩子比你的孩子大就可以。在学习别人的经验的时候,一定要加上自己的思考,关注到孩子的个体差异。也不一定都是向那些优秀的家长学习,我们在见贤思齐的同时,也可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样也会让我们绕过一些家庭教育中的“坑”。

还有,多向孩子的老师学习,因为孩子的老师除了了解你的孩子之外,她还了解同龄的其他孩子,老师既教过比你孩子小的学生,也教过比你孩子大的学生,所以在老师的视角,能更清楚更全面地看到你的孩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并且一线老师比专家更接地气,他们教给你的大多不是理论,而是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只要用心,生活处处皆学问。看植物的生长,我懂得了孩子的成长也有自然规律,无须拔苗助长,按时浇水施肥就好;看动物的争斗,我明白了弱肉强食,与其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他强大自己;看星辰大海,我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对孩子的生命也多一分敬畏,少一点控制。我喜欢看电影,每一部我所钟爱的电影,也会给我的家庭教育带来一点启示。

三、复习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家长复习学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己的分析总结,再加工,因为任何人的经验都不能直接照搬,完全复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学习,千万别到处拿来主义,最后就会像“邯郸学步”那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没学会别人,还丢了自己。

我曾经每个月向家长推荐一本教育方面的书籍,要求家长读完并结合自己的孩子写心得体会。要求家长每个学期写一份学期总结,只总结自己,不总结孩子。总结自己半年来在工作上的成绩,在家庭中的付出,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做法、反思,读过多少本书,与其他家长和老师进行过多少次沟通,下学期有什么样的打算,等等。这些都是家庭教育中很好的“复习”方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