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官修提要式书目,浓缩和蕴涵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精义,自问世以来,备受学者专注,影响巨大。但《总目》提要的疏误也并不鲜见,清代乾嘉起,即有学者撰著纠其谬误,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更是将这种考正推向了一个高峰,进而形成了四库总目之学。近几百年来,国内外专家公开发表的有关订误文字有数百家。可惜这些文章多半分散在各种报纸、杂志上,遍寻非常不易。如能将它们汇编为一帙,无疑有功于广大学人。《四库全书总目汇订》即是这样的资料汇订,作者上穷碧落下黄泉,费尽六年时间,收集了六百余家中外学者的考订专著、文章,一一摘录分注于各篇之下,其间亦时有作者本人的校勘和考证,因此本书堪称集大成之作。


【内容简介】

《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官修提要式书目,浓缩和蕴涵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精义,自问世以来,备受学者专注,影响巨大。但《总目》提要的疏误也并不鲜见,清代乾嘉起,即有学者撰著纠其谬误,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更是将这种考正推向了一个高峰,进而形成了四库总目之学。近几百年来,国内外专家公开发表的有关订误文字有数百家。可惜这些文章多半分散在各种报纸、杂志上,遍寻非常不易。如能将它们汇编为一帙,无疑有功于广大学人。《四库全书总目汇订》即是这样的资料汇订,作者上穷碧落下黄泉,费尽六年时间,收集了六百余家中外学者的考订专著、文章,一一摘录分注于各篇之下,其间亦时有作者本人的校勘和考证,因此本书堪称集大成之作。


【作者简介】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古籍、碑帖文献的整理研究,编著有《戚叔玉捐赠历代石刻文字拓本目录》、《碑拓鉴要》、《四库全书总目汇订》,撰有《〈瘗鹤铭〉与游戏文章》、《〈隶辨〉、〈隶篇〉与汉碑拓本考订》等论文。


【目录】

序 杜澤遜 -84
彙訂凡例 -68
卷首 -66
聖諭 -66
表文 -48
亁隆四十七年七月十九日奉旨開列辦理《四庫全書》在事諸臣職名 -41
正總裁 -41
副總裁 -40
總閲官、總纂官、總校官 -39
翰林院提調官 -38
武英殿提調官、總目 協勘官、校勘永樂大典纂修兼分校官 -37
校辦各省送到遺書纂修官、黃簽考證纂修官 -35
天文算學纂修兼分校官、繕書處總校官、繕書處分校官 -34
篆隸分校官、繪圖分校官 -27
督催官、翰林院收掌官 -26
繕書處收掌官、武英殿收掌官、監造官 -25
凡例 -24
目錄 -16
經部 -16
史部 -13
子部 -10
集部 -5
經部 1
卷一 經部一 1
經部總敘 1
易類一 2
卷二 經部二 易類二 16
卷三 經部三 易類三 37
卷四 經部四 易類四 84
卷五 經部五 易類五 110
卷六 經部六 易類六 134
卷七 經部七 易類存目一 183
卷八 經部八 易類存目二 225
卷九 經部九 易類存目三 268
卷一〇 經部十 易類存目四 302
卷一一 經部十一 書類一 337
卷一二 經部十二 書類二 364
卷一三 經部十三 書類存目一 400
卷一四 經部十四 書類存目二 418
卷—五 經部十五 詩類一 447
卷一六 經部十六 詩類二 478
卷—七 經部十七 詩類存目一 515
卷一八 經部十八 詩類存目二 542
卷一九 經部十九 禮類一(周禮) 558
卷二〇 經部二十 禮類二(儀禮) 591
卷二一 經部二十一 禮類三(禮記) 627
卷二二 經部二十二 禮類四(三禮總義 通禮 雜禮書) 654
卷二三 經部二十三 禮類存目一(周禮 儀禮) 675
卷二四 經部二十四 禮類存目二(禮記) 713
卷二五 經部二十五 禮類存目三(三禮總義 通禮 雜禮書) 740
卷二六 經部二十六 春秋類一 774
卷二七 經部二十七 春秋類二 800
卷二八 經部二十八 春秋類三 830
卷二九 經部二十九 春秋類四 862
卷三〇 經部三十 春秋類存目一 898
卷三一 經部三十一 春秋類存目二 924
卷三二 經部三十二 962
孝經類 962
孝經類存目 975
卷三三 經部三十三 五經總義類 982
卷三四 經部三十四 五經總義類存目 1029
卷三五 經部三十五 四書類一 1057
卷三六 經部三十六 四書類二 1093
卷三七 經部三十七 四書類存目 1123
卷三八 經部三十八 樂類 1170
卷三九 經部三十九 樂類存目 1202
卷四〇 經部四十 小學類一(訓詁) 1230
卷四一 經部四十一 小學類二(字書) 1251
卷四二 經部四十二 小學類三(韻書) 1305
卷四三 經部四十三 小學類存目一(訓詁字書) 1348
卷四四 經部四十四 小學類存目二(韻書) 1395
史部 1441
卷四五 史部一 1441
史部總敘 1441
正史類一 1443
卷四六 史部二 1488
正史類二 1488
正史類存目 1514
卷四七 史部三 編年類 1519
卷四八 史部四 編年類存目 1572
卷四九 史部五 1591
紀事本末類 1591
紀事本末類存目 1614
卷五〇 史部六 1617
别史類 1617
别史類存目 1650
卷五一 史部七 雜史類 1676
卷五二 史部八 雜史類存目一 1703
卷五三 史部九 雜史類存目二 1735
卷五四 史部十 雜史類存目三 1766
卷五五 史部十一 詔令奏議類 1791
卷五六 史部十二 詔令奏議類存目 1828
卷五七 史部十三 傅記類一(聖賢名人 總錄) 1865
卷五八 史部十四 傳記類二(總錄雜錄) 1899
卷五九 史部十五 傳記類存目一(聖賢 名人) 1930
卷六〇 史部十六 傳記類存目二(名人) 1957
卷六一 史部十七 傳記類存目三(總錄) 1987
卷六二 史部十八 傳記類存目四(總錄) 2024
卷六三 史部十九 傳記類存目五(總錄) 2055
卷六四 史部二十 傳記類存目六(雜錄 别錄) 2076
卷六五 史部二十一 2100
史鈔類 2100
史鈔類存目 2103
卷六六 史部二十二 2119
載記類 2119
載記類存目 2146
卷六七 史部二十三 2157
時令類 2157
時令類存目 2159
卷六八 史部二十四 地理類一(總志 都會 郡縣) 2164
卷六九 史部二十五 地理類二(河渠 邊防) 2231
卷七〇 史部二十六 地理類三(山川 古蹟 雜記) 2262
卷七一 史部二十七 地理類四(遊記 外紀) 2316
卷七二 史部二十八 地理類存目一(總志) 2337
卷七三 史部二十九 地理類存目二(都會 郡縣) 2346
卷七四 史部三十 地理類存目三(都會 郡縣) 2362
卷七五 史部三十一 地理類存目四(河渠 邊防) 2391
卷七六 史部三十二 地理類存目五(山川) 2421
卷七七 史部三十三 地理類存目六(古蹟 雜記) 2458
卷七八 史部三十四 地理類存目七(遊記 外紀) 2489
卷七九 史部三十五 職官類(官制 官箴) 2512
卷八〇 史部三十六 職官類存目(官制 官箴) 2534
卷八一 史部三十七 政書類一(通制) 2552
卷八二 史部三十八 政書類二(典禮 邦計 軍政 法令 考古) 2580
卷八三 史部三十九 政書類存目一(通制 典禮) 2616
卷八四 史部四十 政書類存目二(邦計 軍政 法令 考工) 2643
卷八五 史部四十一 目錄類一(經籍) 2668
卷八六 史部四十二 目錄類二(金石) 2688
卷八七 史部四十三 目錄類存目(經籍 金石) 2725
卷八八 史部四十四 史評類 2748
卷八九 史部四十五 史評類存目一 2771
卷九〇 史部四十六 史評類存目二 2788
子部 2815
卷九一 子部一 2815
子部總敘 2815
儒家類一 2816
卷九二 子部二 儒家類二 2843
卷九三 子部三 儒家類三 2889
卷九四 子部四 儒家類四 2912
卷九五 子部五 儒家類存目一 2928
卷九六 子部六 儒家類存目二 2964
卷九七 子部七 儒家類存目三 3011
卷九八 子部八 儒家類存目四 3040
卷九九 子部九 兵家類 3064
卷一〇〇 子部十 兵家類存目 3085
卷一〇一 子部十一 3107
法家類 3107
法家類存目 3118
卷一〇二 子部十二 3126
農家類 3126
農家類存目 3136
卷一〇三 子部十三 醫家類一 3141
卷一〇四 子部十四 醫家類二 3192
卷一〇五 子部十五 醫家類存目 3235
卷一〇六 子部十六 天文算法類一(推步) 3277
卷一〇七 子部十七 3315
天文算法類二(算書) 3315
天文算法類存目(推步 算書) 3341
卷一〇八 子部十八 術數類一(數學 占候) 3355
卷一〇九 子部十九 術數類二(相宅相墓 占卜 命書相書 陰陽五行) 3379
卷一一〇 子部二十 術數類存目一(數學占候) 3417
卷一一一 子部二十一 術數類存目二(相宅相墓 占卜 命書相書 陰陽五行 雜技術) 3445
卷一一二 子部二十二 藝術類一(書畫) 3489
卷一一三 子部二十三 藝術類二(書畫 琴譜 篆刻 雜技) 3534
卷一一四 子部二十四 藝術類存目(書畫 琴譜 篆刻 雜技) 3570
卷一一五 子部二十五 譜錄類(器物 食譜 草木鳥獸蟲魚) 3607
卷一一六 子部二十六 譜錄類存目(器物 食譜 草木鳥獸蟲魚) 3660
卷一一七 子部二十七 雜家類一(雜學) 3701
卷一一八 子部二十八 雜家類二(雜考) 3729
卷一一九 子部二十九 雜家類三(雜考) 3770
卷一二〇 子部三十 雜家類四(雜説) 3796
卷一二一 子部三十一 雜家類五(雜説) 3821
卷一二二 子部三十二 雜家類六(雜説) 3857
卷—二三 子部三十三 雜家類七(雜品 雜纂 雜編) 3886
卷一二四 子部三十四 雜家類存目一(雜學) 3914
卷一二五 子部三十五 雜家類存目二(雜學) 3947
卷一二六 子部三十六 雜家類存目三(雜考) 3994
卷一二七 子部三十七 雜家類存目四(雜説) 4021
卷一二八 子部三十八 雜家類存目五(雜説) 4052
卷一二九 子部三十九 雜家類存目六(雜説) 4081
卷一三〇 子部四十 雜家類存目七(雜品) 4098
卷—三一 子部四十一 雜家類存目八(雜纂) 4109
卷—三二 子部四十二 雜家類存目九(雜纂) 4134
卷一三三 子部四十三 雜家類存目十(雜纂) 4163
卷一三四 子部四十四 雜家類存目十一(雜編) 4179
卷一三五 子部四十五 類書類一 4203
卷一三六 子部四十六 類書類二 4253
卷一三七 子部四十七 類書類存目一 4275
卷一三八 子部四十八 類書類存目二 4312
卷一三九 子部四十九 類書類存目三 4345
卷一四〇 子部五十 小説家類一(雜事) 4362
卷一四一 子部五十一 小説家類二(雜事) 4413
卷一四二 子部五十二 小説家類三(異聞瑣語) 4457
卷一四三 子部五十三 小説家類存目一(雜事) 4504
卷一四四 子部五十四 小説家類存目二(異聞 瑣語) 4550
卷一四五 子部五十五 4589
釋家類 4589
釋家類存目 4605
卷一四六 子部五十六 道家類 4612
卷—四七 子部五十七 道家類存目 4660
集部 4701
卷一四八 集部一 4701
集部總敘 4701
楚辭類 4702
楚辭類存目 4712
别集類一 4720
卷一四九 集部二 别集類二 4743
卷一五〇 集部三 别集類三 4781
卷—五一 集部四 别集類四 4820
卷一五二 集部五 别集類五 4864
卷一五三 集部六 别集類六 4904
卷一五四 集部七 别集類七 4942
卷—五五 集部八 别集類八 4979
卷一五六 集部九 别集類九 5014
卷—五七 集部十 别集類十 5046
卷一五八 集部十一 别集類十一 5071
卷一五九 集部十二 别集類十二 5102
卷一六〇 集部十三 别集類十三 5135
卷一六一 集部十四 别集類十四 5169
卷一六二 集部十五 别集類十五 5187
卷一六三 集部十六 别集類十六 5215
卷一六四 集部十七 别集類十七 5237
卷一六五 集部十八 别集類十八 5265
卷一六六 集部十九 别集類十九 5305
卷一六七 集部二十 别集類二十 5363
卷一六八 集部二十一 别集類二十一 5425
卷一六九 集部二十二 别集類二十二 5473
卷一七〇 集部二十三 别集類二十三 5531
卷一七一 集部二十四 别集類二十四 5577
卷一七二 集部二十五 别集預二十五 5615
卷—七三 集部二十六 别集類二十六 5675
卷一七四 集部二十七 别集類存目一 5714
卷一七五 集部二十八 别集類存目二 5782
卷一七六 集部二十九 别集類存目三 5841
卷一七七 集部三十 别集類存目四 5898
卷一七八 集部三十一 别集類存目五 5958
卷—七九 集部三十二 别集類存目六 6003
卷一八〇 集部三十三 别集類存目七 6051
卷—八一 集部三十四 别集類存目八 6087
卷一八二 集部三十五 别集類存目九 6131
卷一八三 集部三十六 别集類存目十 6169
卷一八四 集部三十七 别集類存目十一 6213
卷一八五 集部三十八 别集類存目十二 6249
卷一八六 集部三十九 總集類一 6285
卷—八七 集部四十 總集類二 6329
卷一八八 集部四十一 總集類三 6367
卷—八九 集部四十二 總集類四 6390
卷一九〇 集部四十三 總集類五 6432
卷一九一 集部四十四 總集類存目一 6459
卷一九二 集部四十五 總集類存目二 6497
卷一九三 集部四十六 總集類存目三 6545
卷一九四 集部四十七 總集類存目四 6596
卷一九五 集部四十八 詩文評類一 6643
卷一九六 集部四十九 詩文評類二 6693
卷一九七 集部五十 詩文評類存目 6711
卷一九八 集部五十一 詞曲類一(詞集) 6755
卷一九九 集部五十二 詞曲類二(詞集 詞選 詞話 詞譜 詞韻南北曲) 6801
卷二〇〇 集部五十三 詞曲類存目(詞集 詞選 詞話 詞譜 詞韻 南北曲) 6840
附録一 引用文獻 6869
附録二 浙本、殿本《四庫全書總目》優劣考論 6963
後記 69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