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原来人间许多事,细品便会噗嗤一笑!
·来读汪曾祺!和你的情绪散散步!
·“人间清爽”书系!汪曾祺诞辰103周年特别纪念版!(暑期阅读)
·以《汪曾祺散文全集》为蓝本,精选136篇汪老巅峰期散文经典代表作。
·全书篇目由汪老女儿汪朝女士亲自授权、编选、审定。
·人生忽如寄,莫负茶汤好天气!
·寻常见真意,人间送小温!
·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
·完整收录《关于葡萄》《天山行色》《人寰速写》《无事此静坐》等经典散文;新增罕见篇目《我是一个中国人》《背东西的兽物》《觅我游踪五十年》等。
·高人气插画师皇小小手绘封面,知名设计师Aoi操刀设计。夏日绿色·清爽来袭!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视新闻、十点读书等众多媒体推荐阅读!
·沈从文、张兆和、贾平凹、苏童、梁文道等推崇备至。
·草木风物烟火气,人间不过汪曾祺!
·《人生忽如寄》:“四时佳兴”“烟火可亲”“我的世界”“随遇而安”
·《人间送小温》:“生活至味”“草木春秋”“寻常茶话”“人间小温”
·《人间存一角》:“人间草木”“食道旧忆”“闲话片刻”“自得其乐”
·读者口碑称赞,经典名句广为流传!
·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甚么可以看一看的事。/汪曾祺
·大概树都是从谷底长上来的,为了够得着日光,就把自己拉长了。/汪曾祺
·虽然绿灯没怎么为我亮过,但我还是对生活充满热情,这就是我理解的年轻。/汪曾祺


【内容简介】

重磅推荐:

《我与人间闲话片刻》中,三本书共收录136篇散文,选篇贴近生活,以瓜果蔬食、花草树木为主,洋溢着生活的“冲淡”之美和浓厚朴实的烟火气息。收录了无删版的《关于葡萄》《草木春秋》《跑警报》《人寰速写》等佳作,给人一种岁月安然从容悠闲之感。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 5月 16日)

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文学家、美食家,被誉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散文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笔下多是芸芸众生的琐碎日常,和花开花落的烂漫雅兴。


【媒体评论】

·有个汪曾祺,将来必有大成就。——沈从文
·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贾平凹
·明末小品式的文字,阅读时开窗就能闻见江南的荷香。——冯唐
·就像一碗白粥,熬得刚刚好。——梁文道
·呈现出大家的风范,其风格似九曲流水,空谷清音,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块闪亮的瑰宝。——苏童
·汪曾祺的腔调就是业已灭绝的文人气,就是业已灭绝的士大夫气,这种气息在当今的中国极为稀有。——毕飞宇
·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铁凝


【目录】

《人生忽如寄》
第一辑 四时佳兴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第二辑 烟火可亲
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

第三辑 我的世界
人活着,就得有点兴致。我不会下棋,不爱打扑克、打麻将,偶乐喝了两杯酒,一时兴起,便裁出一张宣纸,随意画两笔。所画多是“芳春”——对生活的喜悦。

第四辑 随遇而安
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

《人间存一角》
第一辑 人间草木
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第二辑 食道忆旧
世界是喧嚣的。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

第三辑 闲话片刻
我就是冲着吊儿郎当来的。我寻找什么?寻找潇洒。

第四辑 自得其乐
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


《人间送小温》
第一辑 生活至味
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如此。

第二辑 草木春秋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第三辑 寻常茶话
我念的经,只有四个字:“人生苦短。”因为这苦和短,我马不停蹄,一意孤行。

第四辑 人间小温
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


【免费在线读】

1、一早,就上山,带两个干馒头、一块大腌萝卜。顿顿吃大腌萝卜,这不是个事。已经是秋天了,山上的酸枣熟了,我们摘酸枣吃。草里有蝈蝈,烧蝈蝈吃!蝈蝈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一会儿就能捉半土筐。点一把火,把蝈蝈往火里一倒,劈劈剥剥,熟了。咬一口大腌萝卜,嚼半个烧蝈蝈,就馒头,香啊。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
2、或问:泡茶馆对联大学生有些什么影响?答曰:第一,可以养其浩然之气。联大的学生自然也是贤愚不等,但多数是比较正派的。那是一个污浊而混乱的时代,学生生活又穷困得近乎潦倒,但是很多人却能自许清高,鄙视庸俗,并能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用来对付恶浊和穷困,并不颓丧灰心,这跟泡茶馆是有些关系的。第二,茶馆出人才。联大学生上茶馆,并不是穷泡,除了瞎聊,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读书的。联大图书馆座位不多,宿舍里没有桌凳,看书多半在茶馆里。联大同学上茶馆很少不挟着一本乃至几本书的。不少人的论文、读书报告,都是在茶馆写的。
3、江阴有几家水果店,最大的是正街正对寿山公园的一家,水果多,个大,饱满,新鲜。一进门,扑鼻而来的是浓浓的水果香。最突出的是香蕉的甜香。这香味不是时有时无,时浓时淡,一阵一阵的,而是从早到晚都是这么香,一种长在的、永恒的香。香透肺腑,令人欲醉。我后来到过很多地方,走进过很多水果店,都没有这家水果店的浓厚的果香。这家水果店的香味使我常常想起,永远不忘。那年我正在恋爱,初恋。
4、日本人派飞机来轰炸昆明,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意义,用意不过是吓唬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为了反映“不在乎”,作《跑警报》。
5、踢毽子是孩子的事,偶尔见到近二十边上的人还踢,少。北京则有老人踢毽子。有一年,下大雪,大清早晨,我去逛天坛,在天坛门洞里见到几位老人踢毽子。他们之中最年轻的也有六十多了。他们轮流传递着踢,一个传给一个,那个接过来,踢一两下,传给另一个。“脚法”大都是“扬”,间或也来一下“跳”。我在旁边也看了五分钟,毽子始终没有落到地下。他们大概是“毽友”,经常,也许是每天在一起踢。老人都腿脚利落,身板挺直,面色红润,双眼有光。大雪天,这几位老人是一幅画,一首诗。
6、我是很爱逛菜市场的。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7、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静是要经过锻炼的,古人叫做“习静”。唐人诗云:“山中习静朝观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习静”可能是道家的一种功夫,习于安静确实是生活于扰攘的尘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我很欣赏宋儒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惟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静是顺乎自然,也是合乎人道的。世界是喧闹的。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
8、我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不动感情的人。我不喜欢那种口不臧否人物,绝不议论朝政,无爱无憎,无是无非,胆小怕事,除了猪肉白菜的价钱什么也不关心的离退休干部。这种人有的是。
9、喷波尔多液是个细致活。不能喷得太少,太少了不起作用;不能太多,太多了果树叶子挂不住,流了。叶面、叶背都得喷到。许多工人没这个耐心,于是喷波尔多液的工作大部分落在我的头上,我成了喷波尔多液的能手。喷波尔多液次数多了,我的几件白衬衫都变成了浅蓝色。
10、从食品角度来说,与其考察太子丹请荆轲吃的是什么,不如追寻一下“春不老”;与其查究楚辞里的“蕙肴蒸”,不如品味品味湖南豆豉;与其追溯断发文身的越人怎样吃蛤蜊,不如蒸一碗霉干菜,喝两杯黄酒。我们在小说要表现的文化,首先是现在的,活着的;其次是昨天的,消逝不久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出,想得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