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日本畅销数十万册!影响数百万人的人生指南!揭秘“行动”的本质!七大步骤实现自我改变,用科学的方法打造超强执行力!

2.判断当前的心态,让改变立即发生帮助读者了解心态在人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做出正确评估;利用科学的方法“锻炼”出强大的内心,并且获得一整套提升进阶的行动方案;

3.理论 实操 细节:本书适用于工作、健康、金钱、情绪、人际关系、目标达成等多个方面,效果超群!理论扎实且通俗易懂,方法步骤清晰且详细,让你快速获得实践效果!

4.首创“理想人生公式”:现实(未来)=①目的地×②手段×③心态 正确认识你当下的现状,合理规划好未来,每个人都可以用这个公式重塑自我,改变人生。

5首次引进中国:作者是日本心理疗法、NLP、认知心理学、脑科学等方面的知名导师!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乔布斯、稻盛和夫、埃隆·马斯克等提倡的人生理念!


【内容简介】

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本书以科学的方法展示了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并帮助读者正确判断当前的心态。它致力于帮助读者培养强大的内心,克服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自我局限,并提供一整套改变现状的行动方案。本书还首创了“理想人生公式”,包含七大章节的进阶法则,结合简明易懂的理论和实操性较强的具体步骤,旨在全方位提升读者的行动力。
希望你能打破思维的桎梏,从而取得更高的人生成就!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日)星涉,Rising Star株式会社代表董事长,1983年出生于仙台市。他曾在岩手县的大型企业工作,后因公司在日本大地震中受灾,于2011年开始独立创业,并开始学习心理疗法、NLP、认知心理学、脑科学等方面的先进知识和方法。他结合自己在商业中数千次提案成功的实践经验,创建了一套以“科学地锻炼心灵”为核心的独特的自我提升方法。之后他以此为原点,为广大创业者以及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短短5年间,成功培养700多名创业者,其中实现月收入超过100万日元的比例高达91.3%,居于日本前列。

译者简介:

白娜,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口译专业,获硕士学位。获得日语笔译二级、日语能力考试N1、日语专业八级证书。翻译书籍有《禅思考》《克隆人》《改变对事物看法的最新阅读技巧》等。


【目录】

写在前面 大多数人都活在别人的人生里 / 001

序章 人生在一定程度上由心态决定 / 009

“心”比我们想象中更复杂 / 010

科学分析“不变的日常” / 012

锤炼内心只需改变“选择和行动” / 014

第1章 “理想人生公式”的存在 / 017

这个时代,需要寻找专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 018

大多数人在设定目标时就出了错 / 020

掌控理想未来需要确认两项内容 / 024

不能疲于寻找“手段” / 026

“自动地”找出实现目标的手段 / 028

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 030

只要提高自我认知,世界便会有所不同 / 032

第2章 科学地攻克人类不愿改变的本能 / 037

为什么总感觉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 / 038

感受“恒常心理”的效用 / 040

若能掌握障碍的位置,机遇自然会增加 / 042

检测机遇感知能力的小测验 / 043

逆转“色彩浴效应”,走向成功 / 046

“看不到”改变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 049

铭记“原地踏步等于退步”,开始享受变化吧 / 052

第3章 掌握最强行动力 / 055

明确目标是一切的开始 / 056

利用“体验未来表”明确目标 / 058

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发现“力所能及的事” / 063

“为什么要做”的答案直接关乎行动 / 065

写出“行动的理由”,直面行动的原动力 / 067

变得能够主动行动的诀窍在于“视觉” / 071

每天只需欣赏一次理想的蓝图 / 074

理解记忆与行动的原理原则 / 076

欺骗大脑海马体,产生“心想事成”的错觉 / 078

科学地攻克最强劲敌—三分钟热度 / 080

新习惯的0秒养成法 / 083

第4章 活出未来的自己,现实就能紧随身后 / 087

用“没有缘由的自信”把握机遇 / 088

“自我认知”是可以主动改写的 / 091

“活出未来的自己”,拳击手成功斩获金牌 / 095

未来具象化所引发的触动至关重要 / 097

可以“瞬间”重塑自我认知的“未来体验” / 099

面对现实时强烈的违和感,正是活出未来的证据 / 100

“自我肯定力”和“自我效能感”的原理 / 103

“违和感”正是站在梦想起跑线上的前兆 / 106

提高标准的理由 / 108

采访彻底改变人生的“未来的自己” / 110

第5章 通过自我肯定宣言,正确锤炼内心 / 115

以“确信”为名的“主观认识” / 116

为什么“主观认识”可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 117

理解“主观认识”的产生原理 / 120

思考变为现实的真正理由是什么 / 122

用语言的力量改变思考 / 124

“写在纸上”成为最强手段的理由 / 130

自我肯定宣言的最佳方法 / 133

将密码改成自我肯定宣言的内容 / 136

“放弃该放弃的”的思维方式 / 138

6个提问帮你明确“应该使用什么语言” / 141

决定一辈子都不会使用的“弃语” / 142

“交际圈改变人生”是真的吗 / 145

成功实现理想的人们教会我们的 / 147

重要的是你能否感受到幸福 / 150

第6章 利用“强大的心态”控制情绪 / 153

认同“不安、紧张的自己” / 154

不要“在大脑里思考”,要写在纸上 / 157

利用“空椅子”技术快速解决烦恼 / 161

提高“元认知能力”的训练 / 163

将注意力集中到“当下” / 165

攻破最强劲敌—缺乏自信 / 168

“真正的踏实”并非“稳定” / 172

“强大的心态”由最强的条件反射产生 / 175

练习将所有事物都放入好的框架 / 178

有意识地形成“口头禅”,让内心自然而然变强大 / 181

人类有能力寻找自己设定的理由 / 183

终章 谁都无法剥夺我们获得幸福的权利 / 187

时刻铭记目标,“想尝试就马上行动” / 188

不要“为教而学”,而是“为学而教” / 190

目标因更新而存在 / 192

为实现梦想永不止步 / 194

追求只属于自己的幸福 / 196

结语 不是“投机取巧”,而是为了“轻松” / 201

参考文献 / 206


【前言】

写在前面

大多数人都活在别人的人生里

感谢您在众多书籍中选择了这本书,我们也一直在等待着与您相遇。

选择本书的您,或许你正在经历着……

“经常因烦恼而焦躁不安,痛苦不已……”

“在意他人的目光,无法活出真正的自我……”

“总是因人际关系而情绪低落,容易陷入这种情绪怪圈中爬不出来……”

“经常会自我怀疑并扪心自问道,就这样度过一生真的好吗……”

“想在喜欢的时间、喜欢的地点做喜欢的工作,希望人生能够快乐自如……”

或许您对以上这些深有同感,每天也因此烦恼不堪。

如果是这样,我相信本书定会对您有所帮助,也希望您一定要耐心地读下去。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总是“很努力却总没有好的结果”“付出了很多心血却没有回报”,可同样也有一些人“做任何事都能顺风顺水”“轻而易举就能达成目标”,而且,前者每天被工作和生活所追赶,甚至无暇接触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而后者则每天都很轻松,不会苦恼失落,在兼顾爱好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收入。

这两种人究竟差在哪里了呢?

是不是真的存在天生的、压倒性的,且无法弥补的差距呢?

不,事实表明并非如此。

其实,这两种人之间的差距,并不在于能力,而在于微乎其微的细节。

做任何事都能顺风顺水的人,他们的xx品质是什么?

我以“创造在喜欢的时间和地点,从事理想工作的自己”为理念,针对创业者、企业经营者、律师、会计师、播音员、模特、舞台剧女演员、运动员、甜点师等7200多人,在他们实现梦想、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以向导的身份提供了咨询、帮助及建议,同时又对另外700多人进行了采访。

经过对共计8000多人的深入观察和了解,我发现那些做任何事都能顺风顺水的人身上是有共通点的,而这个共通点与本书的书名《心态的力量》是紧密相关的。

“如果是讨论这些唯心论,就没什么意思了。”

“‘心态的力量’……太抽象了。”

您或许会这么想。

事实上,大多数自我启发类书籍,都是一些唤起式的内容,比如“变得积极主动一些吧”“这是我的成功学,你也像我一样试试看吧”,很少有人会在书中明确告诉读者“具体应该怎么做?”。

当然,我并不打算对唯心论和抽象的“精神世界”进行无意义的赘述。

因为“心态的力量”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创造”出来的。

为什么拥有“心态的力量”的人就能掌握“理想人生”呢?

因为内心强大的人并不是活在“当下的自我认知”里,而是活在目标达成后的“未来的自我认知”中。换句话说,做任何事都得心应手的人是用“未来的自己”活在当下。

详细内容我会在本书后文中进行解说,简单来说,在“日常的选择和行动造就当下现状”这一认知下,“内心脆弱=自我认知度低”,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们就会下意识地想“我肯定办不到”“要是失败了可怎么办”,选择和行动就会与最早定下的目标相偏离,这样一来,最后就开始寻找“不做也无所谓的理由”!

相反地,内心强大的人决定了“以未来的自己活在当下”,就会在“如果是已经达成目标的自己,会如何思考、行动”的基准下对事情做出判断,因此凭借“现实紧跟未来的自我认知”这一信念,一切都将顺利实现。

本书会依次向大家传授如何才能使内心变强大,相信任何人都能够轻松实践。

序章中,将对“人生在一定程度上由心态决定”的理由进行解释。

第1章中,将对截止到目前笔者所传授的具有重现性的“理想人生公式”进行说明。实际上,就像有公式可以求出梯形面积一样,也有公式可以让我们顺利地实现目标。

第2章中,以“科学地攻克人类不愿改变的本能”为主题,科学地介绍“为何感觉努

力了却没有回报”,以及“享受变化”的方法等。

第3章中,解释说明掌握“最强行动力”从而让内心强大的方法。只需制作1张表格就可以让你的行动力产生戏剧性的转变。

第4章中,解说自信的效用,同时将具体介绍应该如何实践文章中提到的“活出未来的自己,现实将随你而动”。

第5章中,以“正确锤炼内心”为题,解释说明借助语言的力量改变现实的科学依据,同时介绍自我肯定(Affirmation)宣言的最佳方法等。

负面情绪会成为“烦恼的种子”,情感控制法可以消除各种负面情绪。笔者将在第6章中介绍这一方法的精髓,同时解释说明当下热门话题——“元认知(Metacognition)能力”的训练方法。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你也可以简单地掌握“心态的力量”。

或许,你会觉得“自己从小就性格怯懦,抗压能力差,而且还认生,根本做不到”。

但是,没关系。

无论你多么缺乏自信,都能让你切实地,而且戏剧性地“内心强大起来”,这正是本书所传达的“心态的力量”。只要你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所有目标的实现都将成为可能,最终过上你理想中的生活。事实上,笔者教授本书中讲述的方法后,成功的实例数不胜数,接下来就对其中的一部分成功的人做简单的介绍。

“自21岁起就作为公司职员生活的我,在31岁时从零客户开始以咨询师的身份重新出发。从稳定的上市公司离职后,我第一次踏上‘创业的道路’,即使有些鲁莽,也依旧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前进,当时我的收入只有在公司上班时的一半。就在那时,我有幸听取了星先生的建议,三个月后我的月收入达到了七位数,不知不觉中也成了众人口中的‘明星指导’。选择新的生活方式时,‘这条路究竟会通向哪里呢……’这种不安充斥着内心。但是,我想正是因为星先生一直坚信‘因为是你,所以肯定可以做到’,还有他教授的各种让内心强大的方法支撑着我,才让我

拥有了现在的一切。”

(80后 创业者)

“当初开始制作服装,单纯只是因为个人爱好。不知从何时起,我便萌生了一个模糊的想法——要是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就好了……让我没想到的是,在遇到星先生后,我决心‘活出未来的自己’,忠实地按照他所教授的内容实践,结果我的服装竟然出现在大型百货商场的橱窗里。星先生所教授的一个个方法,为我创造工作热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因为拥有了心态的力量,所以我才能让‘只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为可能,而不是在他人的呼来喝去中被动地工作。现在的我,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成就感爆棚,就在最近还敲定了设计书的出版,不久的将来就要把我自己推广到全国各个角落。对于我来说,人生从此便拥有了一条坚定的不可动摇的中轴线。”

(80后 自主品牌持有者)

“海外留学归来,也入职了人人皆知的上市公司,可我一直在苦恼,难道就一直这样保持现状吗?这样真的好吗?‘想去做打心底里真正喜欢的工作,可又害怕打破眼下稳定的状态’‘想要迈出一步,却没有勇气迈出去’,我不明白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改变现实,那时的我每天心乱如麻。就在那时,我有幸认识了星先生。通过亲身实践这本书中的‘未来体验表’等方法,不断提高自身行动力,锤炼内心,随后我果断从上市公司离职,转行做了从小就喜欢的戏剧方面的工作。现在的我同样是公司职员,却做着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内心虽有些疑虑,担心这或许是个错误的选择,但同时也切身感受着每天的小确幸。”

(80后 男性公司职员)

这仅仅是众多实例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想必你读到这里,你应该也能想象到自己可以拥有心态的力量,掌握理想人生了吧。

你只需要按照这本书中的方法去实践。

或许你会因为太过简单而觉得扫兴。

如果一本书能帮助你解决当下的烦恼,这世上可能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吧。所以,从今天就开始实践“心态的力量”的培养方法吧,它可以帮助你改变你的人生。


【免费在线读】

序章

人生在一定程度上由心态决定

“心”比我们想象中更复杂

或许有些突然,现在开始向你提问。

接下来,我要用100日元玩抛硬币的游戏。

①如果正面朝上,你必须付给我1万日元。

②如果反面朝上,你可以获得1万日元。

请问,你会加入这个游戏吗?

只要反面朝上,就可以无条件获得1万日元。但是,如果正面朝上,你就必须付给我1

万日元。

想必,大多数人应该都会在一瞬间犹豫要不要加入吧。

那么,反面朝上时能获得的金额需要增加到多少,大家才会毫不犹豫地加入呢?

2万日元吗?

5万日元吗?

还是说10万日元?

明明只要反面朝上,就可以无条件获得收益,为什么要犹豫呢?

这正是因为心理学上所说的“损失规避法则”和“禀赋效应”在发挥作用。

所谓的“损失规避法则”,是指“人们‘遭受损失时的痛苦’比‘收益’(发生好事时的喜悦)的感受要强烈两倍以上”。因此,一旦收益没有达到两倍以上,人们就不会有所行动。

而“禀赋效应”,是指人一旦拥有某个物品,对该物品(即前文举例中的1万日元)的价值评价就会高于其“实际价值”的一种心理现象。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容易高度评价自己已获得的事物,评估结果高于其本身价值约两倍。换句话说,在我们眼里,手中的1万日元和2万日元具有相同的价值。如果回报没有超过2万日元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失去1万日元的风险”。

科学分析“不变的日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天所做出的各种“选择”和采取的各种“行动”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某种心理所支配着,而支配我们的大多都类似上文中的“禀赋效应”,即习惯于“维持现状”。

在“损失规避法则”和“禀赋效应”的作用下,遇到“目前的状况也并不是很糟糕,有必要特意做出改变吗”的情况时,人们下意识就会觉得麻烦,也因此不愿意去行动。

这就是我们无法改变每天的选择及行动的最大的理由。

不仅如此。

一旦“损失规避法则”和“禀赋效应”产生作用,接下来等待你的将是一种叫作“沉没成本”(Sunk Cost)的心理现象。

心里总想着“好不容易×××了,真是可惜了”,过分眷恋过去所花费的时间、劳力、金钱,从而无法做出最佳判断,换句话说,就是丧失了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那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

一旦纠结于过去,无法做出合理的判断,那么最终就会认为“当下的(一成不变的)自己是正确的”,紧接着就开始搜集能够佐证这一想法的信息。

这就是所谓的“确认偏误”,又名验证性偏见,即“相信当下的自己是正确的=搜集确凿的证据然后坚信事实正是如此”。

“损失规避法则”“禀赋效应”“沉没成本”“确认偏误”,正是在这些无形力量的支配下,你会认为“保持现状或许也还不错”,因而最终放弃改变自己。

所以,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没有任何改变,依旧是现在的自己,现在的生活。

即使读再多的书,去参加过多少次讲座、论坛,也不过是在原地打转,不断地重复同一件事而已。

锤炼内心只需改变“选择和行动”

但是,反过来想想……

如果,无法改变自己是因为“无法放弃现在的自己”,那么只要能做到“放弃现在的

自己”,换句话说只要做出不同于以前的选择和行动,你的人生就肯定会有很大的改观。

还有,如果能预知是什么在阻碍着自己的改变,那么不过就是“正如我们所料”,到那时只需要冷静地采取早已准备好的对策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就可以轻松地做出不同于过去的选择和行动,前方等待我们的也将是另一番明媚的风景。

我的意思并不是让各位“否定现在的自己”。当然,“此刻的你”(收入、工作、地位等),正是“过去的你”的众多选择和行动所结出的“果实”。

如果,接下来你想要变成“全新的自己”,那么只要改变选择和行动,便可以获得全新的“果实”。

那么,你会怎么做呢?

其实,人生一定程度上由心态决定。内心强大的人,能够克服所有的不安,能在任何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让我们一起在月圆之夜,朝着天空中那轮明月祈祷吧。”

本书要讨论的并非是这种非科学性的东西,而是基于神经科学、心理学,以及我身边“成功改变自己的人们”的实际例子,科学、通俗地介绍如何摆脱“自己的现状”。

接下来,让我仔细为大家说明具体的原理和做法。

第1章

“理想人生公式”的存在

这个时代,需要寻找专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所谓“现实”,就是“把每一天都过得和以前一样”。

但是,这种“现实”是可以被改变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谈谈改变“现实”的方法吧。

如果,想要改变此刻自己的“现实”……

那,你想让它变成什么样的呢?

你想实现的梦想又是什么呢?

你又想收获些什么呢?

“想变得充满自信,能够昂首挺胸、堂堂正正地与他人沟通交流。”

“想变得更受欢迎一些。”

“想在事业上做出一番成绩。”

“想加薪。”

“希望每个月都能去国外旅行。”

“想与优秀的人有一次美好的邂逅。”

…………

说到这里,我首先想告诉你的是下面这条真理。

无论是什么样的梦想,实现它所需要的东西,其实早已注定。这是我在与7200多名以企业经营者、创业者为代表,包括律师、税务专家、运动员、舞台剧女演员、模特、播音员、牙医、教育机构经营者、美发沙龙老板等各行各业的人士讨论商务问题,探讨应该如何改变人生,给他们提供意见的过程中,已经验证过的事实。

【理想人生公式】

现实(未来)=①目的地×②手段×③心态

你当下的现状和现实,以及接下来即将掌握的未来,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解释说明。

大多数人在设定目标时就出了错

“你的目标是什么?”

“你想实现的到底是什么?”

“一年后的今天,你想变成什么样?”

你能“立刻回答”出这些问题吗?

迄今为止,我已经为超过720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提供过咨询与建议。

他们当中也几乎没有人能“立刻回答”出这些问题。

“嗯……这个嘛……”

大多数人都没办法立刻做出回答,而是“被问到后,思考片刻后匆匆作答”。

“你的目标是什么?”

“你想实现什么?”

“一年后的今天,你想变成什么样?”

那么,“不能立刻回答”出这些提问,又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你并不明白自己想要去向何方。

把你的人生比作一架已经离港的飞机或许会更通俗易懂一些。

飞机已经从机场起飞,开始飞行。

但是,这架飞机竟然“不知道目的地是哪里”……想必一定很可怕吧?

“一架没有目的地的飞机”,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一架就连机长都说不出“现在飞往哪里”的飞机,你能放心乘坐吗?

“不不不,没有人会专门去坐这种飞机吧。”

感觉好像听到有人在这样反驳,可是,你的人生又如何呢?

大多数人的日常不正如那架“没有定好目的地的飞机”一般吗?

“没有目的地只是在空中盘旋的飞机”类似“过一天算一天的生活”。

那么,你又怎么能抵达目的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来找我咨询的很多人都告诉我,他们“想在喜欢的时间、喜欢的地点,做着理想的工作以及过上理想中的生活”,而我向他们抛出的第一个提问,也是与“设定目的地”相关的。

“一年后的今天,你想变成什么样?”

听到这个提问后,任谁都会思考一下。

之后,大家的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

一年后的今天,你想变成什么样?

或许有人并不具备填写空格的环境。那么就请你试着在心里回答,或是在以下选项中做出选择。

A.想拿到比现在更高的薪水

B.想出人头地

C.想收获比现在更多的幸福

D.其他

其实,大多数人在“设定目的地”时,都在设定的方法上出现了一定的错误。

不,哪里是出现了错误,简直是把自己的梦想设定得“绝不可能实现”。

不知不觉中,就演变成了在一种很难实现的形式下规划、设计自己的目标。正因为如此,能真正掌握理想未来的人才会寥寥无几。

掌控理想未来需要确认两项内容

那么,究竟错在哪里了呢?

假设,面对“一年以后想变成什么样”这个问题,在刚刚的选项中你选择了“A.想拿到比现在更高的薪水”……这里所说的“更高的薪水”,具体是指“想拿到(比现在)高多少的薪水”呢?

一万日元?五万日元?十万日元?一百万日元?还是一千万日元?

一年后收入提高一万日元和提高一千万日元,实现的方法和具体需要采取的行动是完全不同的。

这是理所当然的吧。

所以才说,目的地必须“明确”。

但是,很多人并不能设定出一个明确的目的地。

“想变成有钱人”“想收获比现在更多的幸福”“想邂逅优秀的人”“想改变自己”……这些都太笼统和抽象了。

还是用飞机来举例,目标笼统就像飞机在以“南方”为终点飞行。这样的飞机,怎么可能准确无误地抵达那个“真正想去的”机场呢。

那么,为什么飞机可以准确抵达目的地呢?

那是因为在飞行过程中,机长不停地确认飞机是不是在往目的地飞,有没有偏离航线,同时在自动驾驶或导航中设定了明确的目的地,并且从未遗忘飞机究竟在往哪里飞。

把我们的日常生活置换到这个例子当中又会如何呢?

某调查结果显示,能在每年的12月份还记得年初自己定下的目标的人竟然不足10%。

这就像,飞机虽然设定好了目的地(目标),但飞着飞着就“忘记”了在往哪飞,然后还在持续飞行。

这样的话,不能抵达目的地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我在与企业经营者进行一对一咨询,或者约见客户时,为了防止他们忘记自己的目标,一定会问到他们的问题就是:“此刻的你在朝着哪里努力?”

为了让这架名为“你”的飞机能够准确抵达目的地,下面两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①设定唯一的、极其明确且具体的目的地。

②注意力要时常集中在设定的目的地上避免遗忘。

不能疲于寻找“手段”

为了改变自己、实现梦想、达成目标,“手段”“方法”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把“明确的目的地”比作想要着陆的机场,那么“手段”就是要飞抵那个机场所需的“飞机本体”了。

当然,目的地不同,手段自然也会不同。这和想要着陆的机场有多远,所需的飞机也会不同是同一个道理。

比如,从羽田机场飞到大阪国际机场的飞机是绝不可能从羽田机场飞到纽约的。要飞到大阪国际机场所需的燃料量和要飞到纽约所需的燃料量是完全不同的。当然,如果要去纽约,那么这架飞机(手段)就必须能容纳飞到纽约所需的燃料量。

“年收入提高100万日元”和“年收入提高1000万日元”,要实现这两个目标所需的手段自然也是不同的。

综上所述,目的地决定手段。

但是,很多人对“手段”根本一窍不通。

所以,才会把“想试着×××,可不知道该怎么做”当作改变自己所需的核心内容和最大困难。

“改变现在的自己吧。”

“让自己的未来变得更加精彩吧。”

“实现梦想吧。”

“可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实现……”

“不,如果都不知道该怎么做,那么我就是无法改变的!”

大多数人固守这种思维,不愿改变。

事实上,在本书所讲述的“掌握理想人生的方法”中的“手段”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自动地”找出实现目标的手段

为什么说“手段”并不是最重要的呢?

理由有三点。

第一,如果没有设定具体的“目的地”,本来就无法导出“手段”。错误地设定了,或是遗忘了公式中的“①目的地”……总之,这些都是在“思考手段之前就已经显现的问题”。如果不知道想降落在哪个机场,就不可能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飞机才能抵达。

第二,即便目的地已经明确,“当下的你”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知道抵达终点的手段是什么。

这样说或许显得有些过于残酷,但是原本就对前往目的地的方法处于“未知状态”的你,即便是想破脑袋,也找不到前往的方法(手段)。

明明就不知道,还要思考“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成功呢”。

这就好比,你压根就不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还要闷头盯着眼前的三角形,思考“怎么样才能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呢”。退一万步说,你凭借自己的力量费尽心力得出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最终算出了答案,但所耗费的时间是非常多的,而且在这里所花费的时间是何等浪费,想必不需要我做过多说明了吧。

今后你想要前往的“目的地”(或者说你想实现的梦想等),一定是你还未去过的地方,所以不知道该如何才能抵达,也是在情理之中。

第三个理由,是第二个理由的延续。

即,“还有其他事情要去做”。

先从结论说起,“手段”是在将公式中的“③心态”变得强大后,可以通过提高行动力,主动寻找的东西。你实现梦想所需的“手段”,并不是通过“思考得出”的。

但是,以认真仔细著称的日本人,总觉得手段“必须靠自己思考得出”,所以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做了很多无用功,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

这不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计算得出三角形面积的故事,无论你再怎么冥思苦想,也还是思考不出方法是什么。最终,一切都和现在一样。独自纠结于方法论,一切都不会改变,这是大多数人身上的真实现象。

关于“如何提高行动力”,我将在第3章进行解释,在这里大家只要记住:不需要自己思考“ 手段”是什么,只要知道它的重要程度“最低”就可以了。

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最后,我们来说说“③心态”吧。

仅在各种培训、演讲中,我就已经对超过7200人教授、讲解了有关创业、管理,以及自我变革、领导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让我的客户以超高效率在6个月内便实现了他们原本设定好要在1年以后达成的目标。

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事例数不胜数。

为什么我可以引导众多客户达成目标呢?

那是因为,除了对他们提供商务等专业领域的建议帮助以外,我最重视的是客户的“心态”部分。近几年来,“心态”领域逐渐被人们重视,就连奥运会的奖牌得主们都配有专

业的心理辅导师。

这里所说的“心态”,即为“心”,而“心的状态”是由“自我认知”所产生的。所谓的“自我认知”,是指主体对照自我或他人的标准,决定自我的价值。

那么,“决定自我价值”的自我认知是在哪里进行的呢?正是“大脑”。我们的大脑,会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价值进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与之相符的行动。

总之,我们可以把所谓的“心态”,理解为“心”或“自我认知”,抑或是“大脑”。正因为此,才可以断言公式中的“③心态”是最关键的因素。

正如前面所说明的那样,本书将立足于“思考和感情是由大脑所产生的”这一观点,在“心=大脑”的定义下,继续进行解读。

只要提高自我认知,世界便会有所不同

请你试着想象一下。

你是一名驾驶飞机的机长。

此次飞行的目的地很明确,是丹尼尔·健·井上国际机场 (美国檀香山国际机场),飞机将从成田机场起飞,你所要驾驶的飞机在性能上也没有问题,完全可以安全飞抵夏威夷檀香山。

但是,假设你的自我认知是以下这种状态的话,会怎样呢?

“这么快就要起飞了吗……说实话,我真的很怕自己驾驭不了这架飞机,而且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操作。我从来就不觉得自己具备驾驶飞机的资格,更没有自信可以安全抵达檀香山。万一中途出了什么意外,我可没办法处理,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如果是这样,即便“目的地”再怎么明确,即便已经掌握了某些“手段”,依旧无法付诸“行动”。

而且,在这个例子当中,手段也已经具备了,但现实生活中更常见的是,我们或许一直处于低自我认知的状态,这种认知会使我们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不可能办得到”,以及不会去找寻合适的手段,找寻的全部都是“将自己的不作为合理化的理由。”

假设已经找到了合适的“手段”,但将其付诸行动的也是“自己”。即使目的地已经明确,也知道前往目的地的手段是什么,但如果自我认知低的话,就不会付诸行动,即无法“实践”。假若不能“实践”,那么现实就不会有任何改变。所以,直接影响能否实践的,正是“自我认知”。

“如果是我出马,肯定可以做到”“如果我不做,那么谁来做”;“我做不到”“让我来做还有些为时过早”。

这两种不同的自我认知下,哪一种可以促使我们付诸行动,哪一种让我们迟迟无法迈开步子,想必已是一目了然吧。

实际上,在这里有一个“陷阱”,也是那些小有成就的人最容易掉落的。

很多人都会觉得,一旦形成了与抵达目的地相符的“自我认知”,那么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到达目的地后,如果一直保持“抵达该目的地所需的自我认知”,就会再次陷入那一刻的“现实”,无法脱身。

飞机即使抵达了目的地,也并不代表一切就到此结束了。

没错,要朝着“下一个目的地”继续起飞。

那么,就需要一个与下一个目的地相符合的“自我认知”。所以,必须时常更新自我认知,否则会无法飞往新的目的地,最终只能蛰伏在“那个地方”。

因此,为了“持续改变”自己的现实和未来,最关键的便是关注心态的源泉——自我认知。

因此,你应该需要注意的是,心态=自我认知。

请首先铭记这一点。

第1章 总结

没有定好目的地的飞机,哪里都去不了。

目的地必须具体到“×××机场”,并时常密切关注。

不需要自己去思考“怎么样才能做到”。

再怎么思考,“当下的自己”也无法得出答案。

如果不改变“自我认知”,即使万事俱备,人生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