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近年来宋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获奖作品。
2 提纲挈领,跳出党争、腐败的解读思路,重新梳理北宋晚期政治史。
3 关注政治体制与文化,开拓理解王朝体制的新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北宋哲宗、徽宗朝(1085—1125)的政治史。为避免将政治史简化为政治斗争史,本书从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入手,重新梳理了北宋晚期纷繁复杂的政治演变过程,进而试图理解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的特质。首先,全书始终围绕宋代“士大夫政治”这一大主题,说明其多层次的理想在北宋后期政治实践中逐渐异化的过程,而前人多所强调的党争、腐败等北宋晚期的政治困境,就是这一异化的副产品。其次,本书从技术与观念的层面,说明了帝制政治在北宋晚期展现的弹性与多元性,而非某种固定的趋势,这也是为了跳出泛论君权强弱大小的思路,寻找理解王朝体制的新方式。除订正初版疏误、补充若干新论证,还新增一篇附录,对近年来宋代政治史研究取径进行了总结。


【作者简介】

方诚峰,1999年至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史。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元?v政治路线的确立
第二章 元?v政治的展开与危机
第三章 哲宗亲政与政治文化的嬗变
第四章 徽宗朝的权力结构
第五章 徽宗朝的“应奉”
第六章 道教、礼乐、祥瑞与徽宗朝的政治文化
全书结语
附录一 关于曹氏、高氏反对新法几条材料的辨析
附录二 试析宋代政治史研究诸轨迹
参考文献
第二版后记


【免费在线读】

第二版后记

借再版机会,笔者对本书作了一些修订:首先,调整了一些行文,改正了一些鲁鱼亥豕之讹;其次,据后来目力所及的一些史料和论著对某些论述作了补充或修改;再次,书末附《试析宋代政治史研究诸轨迹》一文,系本书初版后笔者对相关学术脉络的思考。当然,本书的基本结构、结论并没有变化。

本书自2015年出版以来,得到了不少师友的鼓励和指正。所见有杭州宋史论坛(魏峰执笔)、白贤、赵耀文、吴铮强所作的评介;林鹄就司马光思想、元祐初年政局等问题发表了商榷意见。此外,赵冬梅、朱义群、王化雨、张呈忠等学者对北宋晚期的政治问题还有进一步讨论。笔者近年的主要精力不在北宋晚期,故不拟对具体问题再发表意见,读者有兴趣可以参看他们的著作。

本书使用“政治文化”“政治体制”两个概念,其中前者不易界定,故颇启人疑窦。这当然主要是笔者思考不成熟所致。若今日重新考虑“政治文化”,笔者或许会更强调《前言》所界定的一、二两个层次,即政治理论与主张、政治理想与口号,它们显然是比第三层次(政治情绪或取向)更可把握的主题。陈寅恪《朱延丰突厥通考序》中有一段名言:“考自古世局之转移,往往起于前人一时学术趋向之细微。迨至后来,遂若惊雷破柱,怒涛振海之不可御遏。”此处的“学术”即思想、学说,它是改造世界的力量,故亦应是理解历史上人物活动的钥匙。笔者常常想起电影《盗梦空间》(Inception)——为了让目标解散自己继承而来的垄断性企业,要的是在他脑中植入一个想法。最终,他被植入了父亲临终前给他一个纸风车的记忆,这让他认为,“父亲的遗愿是让我成为自己,而不是为他而活”。我以为,“政治文化”研究试图考察的,就是那些被“植入”政治行动者脑中的原则。当然这不易做到,眼前这部小书在这方面或许不算很成功。

本书在结论中否认宋代皇权有固定的趋势,认为其是宋王朝政治体中最后的不确定项。所谓“不确定性”,指君主作为最高的(或许也是唯一的)政治支配者,超乎所有人为法则之上。宋代政治思想领域在探索“确定性”上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哪怕是看起来为所有人准备的天理、性命、成圣之道,在实践中却也是更使君主成为政治的根本出发点与准则——“本”与“极”。可以说,君主是王朝中唯一超越“必然性”的角色,也是政治变动的根源。正因如此,笔者似乎越来越能认可当年写作时刻意避免的“专制皇权”这一标签。“专制”意味着集权,但更指主奴式的支配关系,故而表达了君主作为唯一的政治主人、“自由人”所带来的莫大不确定性。

本书在成书及本次修订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帮助,难以一一罗列。必须要说的是,自从本科三年级(2002年)开始,我就在邓小南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宋史,所走过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她的心血。相信所有邓老师的学生都会同意这一点:她为学生所做的远远超出导师应尽的责任,也超出学术。就本书涉及的内容来说,邓师对于北宋后期政治形势、体制变迁以及政治史研究的方法,皆已有言简意赅、深切著明的提炼,某种程度上本书只不过是不成功的祖述而已。本书再版时,正值邓师荣休,这就算是微薄的献礼了。

2023年6月5日于清华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