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本丛书为中国经济伦理思想“修史”,以时序为经,以范畴发展为纬,简史历史唯物主义与大历史观,系统梳理了先秦以至当代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历史演变,揭示三千年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发展历程及其基本规律。
(2)作为总述总论卷,本书提纲挈领地将三千年中国经济伦理思想演变史清晰地呈现出来,为读者深入学习和研究提供纲领性读物。
(3)研究中国经济伦理思想,读懂弄通中国式现代化道义特质,是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本的底蕴的应有之义。

“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丛书”共7卷:总论卷、先秦卷、汉唐卷(上下册)、宋元卷、明清卷、民国卷、新中国卷,其中汉唐卷因篇幅原因分为上下册,故丛书共计8册。总字数共计近315万字。
本丛书为中国经济伦理思想“修史”,以时序为经,以范畴发展为纬,简史历史唯物主义与大历史观,系统梳理了先秦以至当代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历史演变,揭示三千年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发展历程及其基本规律,对不同时期中国经济伦理主要特征、变化规律和当代价值进行总结,对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史主要流派和主要人物的观点进行客观公正的介绍、评价,并揭示中国经济伦理发展规律。
本丛书重点阐述的经济伦理概念有:义和利、理和欲、本和末、公和私、俭和奢、劳动道德、生产道德、分配道德、交换道德、消费道德、财富道德、财政道德、贸易道德、经济平等、经济自由、经济民主等。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七卷本),系统梳理了先秦以至当代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历史演变,对不同时期中国经济伦理主要特征、变化规律和当代价值进行总结,对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史主要流派和主要人物的观点进行客观公正的介绍、评价,并揭示中国经济伦理发展规律。本卷为总论卷,系统阐释了经济伦理的元理论、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的思维范式,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发展的基本问题——义利之辩,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发展的基本形态——德以为上、义即是利、无利无义,总结出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与基本规律,是为对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宏观分析之大成,带领读者全面地、深刻地领悟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内涵与意义,为读懂弄通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伦理思想起到拨云见日、指引道路的作用。


【作者简介】

王小锡,1951年生,江苏溧阳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曾任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伦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带头人,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等。现为南京师大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jy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经济伦理学研究所所长等。先后主持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重大项目2项)的研究工作。中央“马工程”重点教材《伦理学(第二版)》首席专家。“江苏学术名家名作”外译项目(首批2项)《道德资本论(第二版)》作者。著、主编《王小锡伦理学文集》(全三卷)等主要著作27部。《道德资本论》等相关著作分别被翻译成英文、德文、俄文、日文、塞尔维亚文、泰文、韩文在海外出版发行。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50多篇(次)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等杂志转载。先后有4项学术研究成果分别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目录】

总 序 /001
引 言 /001
一、研究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的缘由 /001
二、研究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的基本原则 /004
三、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研究的基本内容与目标 /007
四、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的研究方法及基本理念 /009
第一章 经济伦理之元理论分析 /013
第一节 经济与伦理之关系 /015
一、不同维度的理解 /016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与伦理关系观 /037
三、经济与伦理的逻辑关联 /045
第二节 经济的伦理内涵 /050
一、经济德性———历史上的认识 /050
二、经济现象的伦理透视 /055
三、新发展理念的伦理蕴涵 /064
第三节 伦理的经济意义 /072
一、生产活动中特殊的作用力 /073
二、资本的精神要素 /077
三、企业经营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083
第四节 经济伦理概念的认知 /090
一、国外学者的代表性表述 /090
二、国内学者的不同认识和界定 /093
三、经济伦理概念解析 /096
第二章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的思维范式 /099
第一节 传统经济伦理思维诸范式 /102
一、义本利从———德性论 /103
二、利即义———功利论 /104
三、“均”至“安”、“和”———理想论 /105
四、经济伦理诸思维范式之关系分析 /107
第二节 传统经济伦理思维范式的历史演变与融合 /110
一、产生于先秦时代 /111
二、成熟于宋元时代 /114
三、转型发展于明清民国时代 /115
第三节 对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维范式的评价 /121
一、时代的局限性 /122
二、思维范式的融合性 /124
三、中西经济伦理思维范式的伦理哲学观照 /125
四、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维范式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8
第三章 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发展的基本问题———义利之辩 /131
第一节 义利之要义 /133
一、义之内涵 /133
二、利之内涵 /156
三、义、利之关联 /163
第二节 义利之辩的历史演进 /172
一、先秦 /173
二、汉唐 /181
三、宋元 /188
四、明清 /196
五、民国 /203
六、新中国 /206
第三节 义利之辩下的经济伦理范畴 /209
一、理与欲 /209
二、公与私 /213
三、本与末 /216
四、俭与奢 /219
五、分与换 /222
第四章 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形态之一 ———德义为上 /225
第一节 以“仁”为本的德性主义宗旨 /227
一、“义以为上”“见利思义”的基本原则 /227
二、“何必曰利”的表述方式 /230
三、“仁义为先”的普遍共识 /231
第二节 黜奢崇“俭”的德性主义生活观 /233
一、“俭不违礼”是节俭的标准 /234
二、崇“俭”反“奢”的德性论要求 /236
第三节 “为政以德”———重义轻利在政治伦理中的实践 /238
一、经济利益是治国之基———“富国利民” /239
二、德性治理是治理的正确方式———“王道” /242
三、政治治理的目的与理想———“大同”与“小康” /243
第五章 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形态之二———义即是利 /247
第一节 “人性自利”的人性论基础 /249
一、“兼相爱、交相利”的墨家人性论 /249
二、“喜利畏罪”的法家人性论 /252
三、宋代“荆公新学”与“功利之学”的人性论假设 /253
第二节 “义,利也”的功利原则 /256
一、墨家的“利人即为” /256
二、法家的“以利为义,以法制义” /258
三、新功利主义的义利观 /260
第六章 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形态之三———无利无义 /263
第一节 “道法自然”的自然主义宗旨 /265
一、“自然而然”的“自然”概念 /265
二、“道常无为”的基本设定 /267
三、“无为而治”的自然主义治理方式 /268
第二节 “寡欲”“崇俭”的自然主义生活观 /271
一、“复归于朴”的人性理想 /271
二、“无知无欲”的寡欲思想 /273
三、“圣人不积”的不争态度 /275
第三节 “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的自然主义义利观 /277
一、“大道废、有仁义”的道德生成论 /277
二、“无仁无义”的自然社会理想 /280
第七章 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283
第一节 以人性论为根基 /285
一、德性主义“性善论”的基本立场 /285
二、功利主义“自然人性论”的立论基点 /288
三、人性善恶与经济德性 /291
第二节 以德性主义为基调 /298
一、“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298
二、以义生利 /302
三、用不伤义 /304
四、“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 /307
第三节 德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共生 /309
一、均富为义 /310
二、利以义取 /313
三、义利同一 /315
四、义利合 /320
第八章 中国经济伦理思想演变的基本规律 /325
第一节 经济伦理思想与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辩证规律 /327
一、社会经济关系发展决定经济伦理思想演变的总体图景 /327
二、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相对独立性和超越性 /332
第二节 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辩证演进 /339
一、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辩证演进规律 /339
二、中国经济伦理思想演变的历时性、共时性和非颠覆性 /348
三、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现象学规律 /354
第三节 经济实践、文化精神、历史境遇与经济伦理思想的历史耦合 /358
一、经济实践与经济伦理诉求的历史耦合 /358
二、文化精神与经济伦理思想的历史耦合 /362
三、历史境遇与经济伦理价值的历史耦合 /368
结语:研究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发展史的意义 /373
一、为全面、深刻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探求独特瑰宝 /373
二、为完善经济伦理学等学科基本原理探求思想史资源 /374
三、为建构当代经济发展中的道德规范体系探寻历史参照 /376
四、为建设伦理型经济汲取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精华 /377
主要参考文献 /379
后 记 /386


【前言】

引言
……
四、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的研究方法及基本理念
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的研究方法及基本理念有其自身的要求和特点。唯有研究方法正确且切实可行、基本理念把握恰当和系统 ,才能确保本研究的质量 ,并凸显和展示研究成果之特色。
(一)主要研究方法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研究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 ,探讨和分析一定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经济伦理思想的内在关联 ,从而正确把握历史事实与理论视角、客观规律与主观意志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和思想流派的思想内容及其特点进行阐释和评析 ,并将各时段的经济伦理思想发生、发展置于整个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演变历程中,探寻其承继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 ,关注不同时期人们的具体的经济实践活动和道德生活实际 ,从中透视其特有的经济伦理观 ,为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发展史的完整、完善的呈现提供不可忽视的方法支撑。
2.现代图书情报检索法。研究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 ,内容宏大 ,时间跨度长 ,涉及的各类文献资料极为浩繁。因此 ,在研究中 ,我们在上海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图书馆的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下 ,充分利用了现代图书情报检索方法 ,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仅文献资料目录索引就收集达 80多万字 ,从而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图书情报的技术支持。
3.文本分析法。鉴于通史研究的特点和要求 ,我们在占有与研究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史有关的典籍资料和其他相关历史文献以及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 ,对其所涉及的全部资料进行系统、深入和细致的爬梳整理 ,索引或摘编了与经济伦理思想史有关的全部资料或学术信息 ,为实现本研究目标的全面、系统、创新、深刻、精当、可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比较分析法。坚持历时比较与共时比较相结合 ,既对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进程中诸如义利之辩、理欲之辩等主要问题的观点和论争进行纵向的比照分析 ,从而探寻其历史源流和发展规律 ,又对同一时期不同人物和流派的观点进行横向的比较和甄别 ,从而分析其差异和特征 ,以其特殊的研究视角 ,揭示各种经济伦理思想的不同特色、不同的经济社会背景及其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和价值 ,进而深入探究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规律。
5.跨学科视景透视。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史的研究需要伦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维知识资源和分析视角 ,因此 ,研究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的过程中 ,我们采用了建立在伦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和民俗学交叉透视基础上的综合研究方法 ,力图使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发展史的研究在多视角分析中理念完整系统、阐释和论述深刻。
(二)如何理解“通史”之“通”并实现“通史”之“旨”
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 ,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也一定有着独特的话语体系和学科脉络 ,且既然是 “通史 ”,必然有着贯穿整个思想发展史的思想主线及其基本理念。因此 ,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研究 ,绝对不能仅仅是资料的堆积和归类 ,而要在关注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发展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基础上 ,构建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的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发展史。在课题研究中 ,我们重点关注了中国经济伦理思想 “通史 ”之 “通”的基本要点 :
1.系统把握经济伦理基本理念。经济伦理不是经济与伦理 (道德)、伦理(道德)与经济的简单相加 ,它就是社会现象或经济现象或伦理 (道德)现象。同时 ,经济伦理 (经济道德)与伦理经济 (道德经济)虽侧重点不一样 ,但概念相通。因此 ,凡经济视角下的伦理 (道德)理念或伦理 (道德)视角下的经济理念均为研究经济伦理思想史的思想源或资料源。
经济伦理基本理念包括 :经济伦理所属基本概念即义和利、理和欲、本和末、公和私、俭和奢、劳动道德、生产道德、分配道德、交换道德、消费道德、财富道德、财政道德、贸易道德、乐活道德、经济平等、经济自由、经济民主等;经济领域的经济主体 (人或集体、单位等)的特征、本质及其责任;经济领域的人际关系 (或利益相关者)间的责任和行为准则;经济 (工业经济、农业引经济、商业与服务经济、生态经济、互联网经济、旅游经济等)价值观;经济行言 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劳动、休闲、旅游、服务 ,吃、喝、玩、乐等)的伦理道德要求 (规范);经济 (经济人、经济体、经济活动、经济成果等)品质或品性培养;经济目标 (生产品)的道德性 (人的完善、产品的道德内涵、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福利等);经济行为的伦理道德评价;等等。
2.纲举目张,形成纵向主题贯通、横向逻辑关联的系统的结构严密的叙、论结合的经济伦理思想史。即以义利关系及其义利观作为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中一以贯之的基本问题 ,并以经济活动四大环节之道德即生产道德、分配道德、交换道德、消费道德作为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中的中心内容 ,在此基础上 ,阐释各个时期的独特的具有逻辑联系或承继关系的经济伦理理念或各具特色的侧重点不同的理论节点 ,并展示清晰的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发展史脉络。
3.基本相同的探究视角和一以贯之的学术理路。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研究 ,既要在同一理路上厘清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观念形成的特殊经济社会背景和人文背景 ,又要分析不同时期特殊的经济伦理观念 “出场 ”的同质性等 ,换句话说 ,在探讨各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特有的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精神气质和基本规律的过程中 ,要在研究的技术路径上 ,特别关注探究视角的聚焦点和探究理路的一致性。
4.同一平台上、统一视阈下选取和归纳 “修史 ”所需的史料。研究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 ,史料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应该特别重视史料的爬梳、甄选、鉴别工作 ,切忌疏漏或轻重、主次不分 ,需要在典籍、典故和人物的选用和探究上关注其高度和力度 ,在思想观念的认识和拾取上注意其平台同一性和视阈统一性。
5.史料完整,并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基础上修史。研究和撰写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 ,在前后各阶段思想内容反映完满且衔接科学、恰当的基础上,应该处理好共识与创见的关系 ,并在集大成基础上创新 ,即在客观地、全面地、系统地呈现经济伦理思想发展史史料的基础上 ,进一步深究思想史发展规律 ,提出依据充分的创新理念 ,并在认识规律、创新理念的影响下修出有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的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发展史。
6.面向当时代经济实践 ,挖掘经济行为中的伦理理念。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发展通史研究过程中 ,在关注思想发展史的同时 ,应该关注经济实践的历史进程 ,唯此 ,我们才能真正弄清楚一定时期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特点及其思想承继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 ,用现时代经济伦理学学科理念去观照历史上的经济实践活动 ,可以更系统、深入地挖掘和阐释当时代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