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当宪法像水和空气一样,在你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却又令你自在而浑然不觉的时候,宪法权威、宪法尊严、宪法信仰、法治文明这些词语将会如春雨般沁入每个公民的心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内容简介】

  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江北新区工作、学习的一家四口。在他们身上发生过很多开心的事、头疼的事、难过的事,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你会发现,江小北和龙小山他们一家人只要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就能够保护自己、帮助他人、维护公平正义。他们在法律的学习之旅中不断进阶,法律知识也日益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
  相信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喜欢上这一家人,会为他们的收获而开心,为他们的困难而担心,为他们的烦忧而难过。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段有意义、有益处、有意思的法律旅程中,你也一定能成长为法律知识小达人。


【作者简介】

  徐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法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数据法治、司法制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兼任江苏省法学会数字法学研究会、环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特邀咨询专家、南京市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
  陈宇,南京江北新区综合治理局副局长。曾任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南京青奥组委法律事务与监审部副处长。获聘南京市法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南京市行政法研究会副会长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仲裁委第五届、第六届仲裁员。在《诉讼法学研究》等专业期刊及省市政府内参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多部著作。曾获首届全国“司法管理学”征文二等奖、第十四届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三等奖、第三十二届全国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一等奖等。


【目录】

1. 请投我一票
2. “悠闲”的体育老师
3. 不一样的答卷
4. 特殊的一部分
5. 屏幕那端的你
6. 我也有话说
7. 今天我当“兵”啦
8. 灯与影之梦
9. 失踪的龙小山
10. 被删除的QQ好友
11. 龙小山打工记
12. 夏日奇妙际遇
13. 守护一个秘密
14. 同一片阳光
15. 民宿里的“眼睛”
16.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7. 星期七
18. 最可爱的人


【免费在线读】

  总 序
  让我们一起开启一场有“yi”的法律之旅吧
  一
  在法学教育工作中,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孩子们选择法学专业的原因种种不一,但往往有迹可循。
  譬如说,有的孩子怀有与生俱来的正义感,在他们朴素却真挚的情感里,法官能够手执天平,捍卫世间公平正义;律师能够口若悬河,拯救众生于泥淖。当然,在这些孩子眼里,最有光环的还是警察和检察官,他们头顶国徽,一身正气地代表国家除尘涤垢。
  还有的孩子要现实得多。他们或是目睹至亲陷入法律困局而无法自救,或是听闻好友权益受损但不知所措,虽心有戚戚却力有不逮,遂立志精研法律以解心结。还有一些孩子因亲友经商,而近水楼台地窥见了商业运作的真相,他们早熟的规则和权利意识令人讶异。
  当然,因为“喜欢”而选择法学专业的才是大多数,只不过喜欢法律的原因富有浓郁的年代气息。40岁左右的法律人,大多是因为港片而初识法律,不少人在入门后方知所要面对的全然不同于港片中描述的那样,电视剧中的法政先锋、律政精英只能停留在儿时的回忆之中。再年轻些的,深受《今日说法》的熏陶,每天午间都有一个离奇、惊悚或唏嘘的法律故事吸引着他们,这些故事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断刷新着想象力,“诱惑”着他们把法律职业作为毕生挑战。最近这几年,孩子们的答案大多是“罗翔”,不得不说罗翔老师的“出圈”,推动了中国法治建设,至少是中国法治教育的巨大进步,他荣获“CCTV年度法治人物”,实至名归。
  可以说,除了一些“随便”“都行”的孩子之外,学习法学的动机大体可以用有意义、有益处、有意思来概括。
  二
  2020年9月15日,南京市江北新区少年法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如何把少年法学院办好?如何用孩子乐于接受的叙事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如何让法律成为孩子的守护神?如何培养孩子的法律思维,让法律像水和空气一样成为日常必需品?这样一个重大且重要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虽觉责任重大,但又内心雀跃,因为对我们而言,即将开启的是一场有意义、有益处、有意思的青少年普法之旅。
  这三年来,我们坚持每天推出“法治小课堂”,定期拍摄法治微视频,为孩子们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我们坚持每个月开展一场德法课师资培训、法治课堂或家长课堂,《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20多场专题讲座,显著提升了师生的法治素养。我们坚持每年举行一次青少年法治活动,法治故事大赛、模拟法庭大赛、法治书画大赛以及规划中的法治情景剧大赛,覆盖新区所有中小学,孩子们通过沉浸式参赛体验,达到了自我教育的效果。我们坚持每年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宪法日等活动,让法治节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印迹。
  应当说,少年法学院的工作有声有色,但我们内心总还是有些忐忑:通过几次讲座、几场活动,孩子们真的能准确地理解精深的法律知识吗?课堂和活动的热闹退去,孩子们脑海中的法律知识还能残存几许?高度抽象的法律知识如何映射到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是否能够举一反三,用法律来武装自己?
  三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们找到了答案,也直接促成了本套丛书的问世。
  2021年,我们受邀到一个中学开展法治读书会活动。十几岁的孩子,当然得读青少年普法读物。于是,我们到网上商城选购了一些,翻阅后却发现没有特别合适的读物。有的只是对法律条文进行释义,有的通过百余字的案例来解读法律制度,还有的以绘本形式来迎合青少年的阅读需求。更让我们吃惊的是,不少读物差不多是5到10年前出版的,没有结合法律的修订更新版本。反复比较后,我们选中的是一本少年文学作家写的法律故事书,故事虽然生动,但某些表述并不准确。
  这一现状激发了我们调研的热情。
  我们发现,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小学部分涉及30部法律法规,中学部分涉及50部法律法规、6部条例和司法解释。教材有限的体量,显然无法呈现精深的法律知识全貌。况且,目前中小学使用的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是2017年出版的,关于《宪法修正案》《民法典》《刑法修正案》《个人信息保护法》《长江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反食品浪费法》等最新立法都无从体现。
  同时,我国中小学尚未配备一支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德法课教学师资队伍。部分德法课教师对法学基础理论、法律规范内容都是一知半解,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想不清、拿不准、说不对的情况,如果学生的提问超出教材范围,教师们往往无法解答,他们迫切需要一套权威、翔实、管用的参考书目。
  毫无疑问,编写一套青少年法治教育读物,不仅是一件特别有益的事情,而且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四
  我们在编写前,确定了几个基本的原则。
  第一,要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基础法学理论。本套丛书不仅仅简单地通过案例故事,链接法规法条,讲述行为规范,更注重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比较人类法治文明的成果,潜移默化地讲清讲透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等宏大命题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深入浅出地阐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依法治国的内在统一关系,初步建立学生对法的概念、对象、本质、价值等基础法学理论的直观、形象、科学的认知。
  第二,动态呈现最新立法理念和成果。要科学及时地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最新成果,融入《宪法修正案》《民法典》《刑法修正案》《个人信息保护法》《长江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反食品浪费法》等最新法律法规。并以修订本、在线教学资源、视频教学资源等形式实时动态反映立法、执法与司法的最新成果。
  第三,贴合青少年现实需求,分类编写系列法律读物。以法学二级学科为主要依据,以与青少年成长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为主要内容,第一辑先行编写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分册,并陆续推出刑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行政处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等领域的读物。
  第四,尊重中小学教学规律,填补青少年法治教育资源空白。在编写中严格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规律,同时依托江北新区少年法学院,对每一章节进行试讲试用,根据课堂教学反馈调整完善,确保本套丛书文字简练、语言生动、贴近生活、故事性强,成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辅读物。
  第五,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人类法治文明优秀成果。出版中华法治小故事和世界法治小故事分册,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增强“四个自信”,从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拓宽视野,做到包容开放。这也是当前市面所售的青少年法治读物从未有过的尝试。
  五
  给孩子写的法律书,必须是有趣的。
  我们把故事的主人公设置为在江北新区工作、学习的一家四口。
  江小北是八年级女生,今年14岁,成绩优秀,懂事乖巧,富有正义感和同理心;龙小山是江小北的弟弟,今年8岁,刚上二年级,成绩中等,懵懂淘气,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小山随爸爸姓,小北随妈妈姓。
  龙爸爸是一家生物医药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今年45岁,兢兢业业,事业处于上升期,对孩子们细致耐心,热心于公益事业;江妈妈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销售主管,42岁,公司的业务骨干,也是孩子们生活和精神上的依赖。
  我们身边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的家庭,甚至我们自己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家庭中呢?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很多开心的事、头疼的事、难过的事,也一定是在我们生活中所经历过的。
  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你会发现,江小北和龙小山他们一家人只要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就能够保护自己、帮助他人、维护公平正义。他们在法律的学习之旅中不断进阶,法律知识也日益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
  相信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喜欢上这一家人,会为他们的收获而开心,为他们的困难而担心,为他们的烦忧而难过。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段有“yi”的法律旅程中,你也一定能成长为法律知识小达人。
  六
  最后照例是感谢。
  除了有意义、有益处、有意思,“yi”还有很多特殊的含义。
  (1)始终如“yi”(一)。本套丛书的问世离不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综合治理局、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等单位领导的高度认可,尽管这不能算作任何一家单位的KPI(关键绩效指标),但他们自始至终给予了最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2)深厚情“yi”(谊)。本套丛书的问世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无私帮助。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南京建宁中学等诸多单位的志同道合者,为丛书贡献了许多“金点子”,并提供了调研和试讲的机会。常欣妍警务工作室为插图提供指导,丛书中“常警官说”的人物肖像,就来自她的慷慨授权。
  (3)仁心胜“yi”(医)。本套丛书能得到法律出版社的青睐,是对我们努力的最大肯定。法律出版社在选题、编辑、设计、装帧、审校各环节无不表现出专业、严谨、细致,确保能高质量地完成。能遇到责编李军,更是我们的幸运,她专业细致的指导,“007”般的在线响应,不厌其烦的答疑,有求必应的反馈,医治了丛书中一个又一个错讹。
  (4)坚定不“yi”(移)。编写团队的成员有教师、国家公务员和资深律师。每位编写者都有着繁重的主责主业,拥有着“回报”率更高的工作。但每一个人都不计得失,经常用节假日的时间聚在一起,开展调研和讨论,有始有终,没有一个人中途掉队。法政学院的一些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参与了故事的创作,可以说他们就是江小北本北和龙小山本山,他们的创新、高效和坚持值得点赞,他们与江小北和龙小山的共同成长必将成为值得珍藏的特殊记忆。
  编委会  
  2023年5月4日

  序
  宪法学是法科生大一的必修课。在宪法学的第一堂课上,我总是以这样一个问题开场:“宪法是什么?”
  可能是矜持、害羞,也可能是不屑于回答这么简单的问题,教室里通常是静悄悄的。不过,只要有第一个同学站出来,大家就变得踊跃起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宪法是母法,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
  都对!学生们的回答非常标准,毕竟是严苛的高考选出的优秀孩子。
  我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谁能举出一个在生活中运用宪法的例子?”
  教室再次归于宁静,却不是因为矜持、害羞或不屑。看得出大家在努力思考,但极少有学生能给出一个差强人意的答案。
  答不出来没关系,我还有第三个问题:“大家觉得宪法管不管用?”
  尚困扰于第二个问题的学生们,变得不自信起来:“应该管用吧?不对,是必须管用呀!但是,怎么就想不出生活中的宪法事例呢?”
  这个“套路”我用了20多年,屡试不爽。但我相信在课程结束后,学生们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这个答案一定不是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
  我们从小都学过“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脍炙人口以至于我没有必要进行复述。标准答案是这样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待问题一定要全面,不能像盲人一样仅凭表面现象或局部经验,就妄称掌握了真理。
  大象是什么?百度百科告诉我们:大象是长鼻目象科的哺乳动物,有两个属,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动物。
  孩子们,背住这个概念,你们就明白什么是大象了吗?
  我想一定不是这样。相反,孩子们对大象的认识恰恰是从一堵墙、一截树干、一根水管、两把蒲扇开始的,这更符合人们,特别是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否则百度百科为什么要在“大象”的词条中附上各种大象的图片呢?
  我们可以拒绝盲人过于绝对的结论,但我们不能否认他们在归纳大象特征时作出的贡献——如果足够包容,我们可以把这些贡献称为局部真理。
  事实上,相较于无垠的“未知”,人类的“已知”微不足道。对事物阶段性的、局部性的认知,为更全面地发现真相提供了多元的方法、视野和结论。即使是学习人类的“已知”,也不能直接把结论扔给学习者。在现象和本质之间循环往复,在实践和理论之间重现验证,才是真正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
  所以,什么是宪法?在这本书里,我同样会把“套路”坚持到底,我不会告诉你们教科书上的概念。除少部分未来把法律当作专业或事业的人外,只掌握概念反而会让你们觉得宪法很“生分”。
  江小北和龙小山在短短一年中的各种经历,已经生动地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宪法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当宪法像水和空气一样,在你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却又令你自在而浑然不觉的时候,宪法权威、宪法尊严、宪法信仰、法治文明这些词语将会如春雨般沁入每个公民的心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你们觉得宪法管用吗?
  我期待你们给出比江小北和龙小山更为精彩的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