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运河三部曲》以隋唐运河古汴河段农村为背景,描写了近百年来这里的乡村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及新农村建设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生动地再现了这里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创造人类美好新生活而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
本书主题鲜明,立意深刻,故事曲折跌宕,人物栩栩如生,语言鲜活生动,散发着浓郁的淮北大地风土人情,时代气息,是近年来书写“新山乡巨变”,以及生态写作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简介】

许卫国, 编辑记者、文旅策划、文艺编导,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少年儿童艺术基金会特邀作家、华夏书画院首席艺术顾问。出版有《远去的乡村符号》《小高庄》《许卫国文集》《父亲的革命》《春到上塘》《奋斗西南岗》《许卫国音乐文学作品选》《许卫国剧本选》等十余部作品。
曾获江苏省“紫金”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媒体评论】

希望有更多更好的运河乐章唱响新时代,《运河三部曲》是运河的一朵文学浪花,相信会有更多运河的交响;运河的史诗源远流长,波涛连绵。
——邱华栋(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我敬佩许卫国叙事的流畅,手法的娴熟和语言的机趣,他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季国平(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现为中国戏曲现代戏学会会长)

许卫国的机智和宽广,像淮北大平原那样,越往里走,越觉得他的深厚。
——许辉(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安徽作协第五届主席团主席,茅盾文学奖评委)

运河孕育文学,文学书写运河。热烈祝贺许卫国《运河三部曲》出版
——范小青(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江苏作协七、八届理事会主席)

汩汩长流的大运河,悠悠两千年,迢迢四千里,中华民族鬼斧神工的创造,留下的不仅是人类物质文明的遗产,更重要的是一种能耐劳苦、坚忍不拔、进取创新的精神承传。这在许卫国的《运河三部曲》中得到了艺术的印证。
——丁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会长、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


【目录】


第一部 运河之魂
第二部 运河之春
第三步 运河之根


【前言】

世界上的运河很多。
许卫国先生新著《运河三部曲》写的是隋唐大运河。
它延续千年,跨越地球十多个纬度,纵贯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的八个省市,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设工程,成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巨大作用。2014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我认为,人类文化遗产,可分为“死了的遗产”和“活着的遗产”。所谓“死了的遗产”,是说它虽然还存在着,但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所谓“活着的遗产”,是说它不仅存在,而且还保留和发挥着原有的功能。隋唐大运河无疑是“活着的遗产”。它虽千岁有余,而如今,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远远望去,碧波荡漾,白帆点点,一派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
在许卫国先生笔下,运河之“活”,并非仅仅是“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是生生不息、永远活着的“运河之人”“运河之乡”,正如书中开篇的《运河谣》所唱——

运河的水呀运河的浪,
运河是我们再生的爹和娘。

血管里流着运河的水,
生就了前进的双脚,
不弯的脊梁。

运河的水呀运河的浪,
运河两岸是我们可爱的家乡。
你我都是运河的人,
就像那绚丽的浪花,
迎着风雨开放……

人类开挖了大运河,大运河回馈于人类。运河两岸的人民就像隋唐运河一样,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仰望星空,向太阳,向苍穹。他们始终不忘本来,憧憬未来,脚踏实地,在曲折中前进。他们是风雨中开放的浪花,他们是你追我赶的潮头。他们中虽然有官吏政客、军阀侠客、名流骚客、商贾富豪,还有土豪劣绅、营弁胥役、土匪流氓、江湖人士,但更多更重要的还是人民群众、平民百姓。后者才是大运河真正的儿女,才是历史真正的主人。
在书中,许卫国先生把主要笔墨用在平民百姓身上,重点刻画了三位女性,写她们春潮澎湃、大起大落的人生,写她们浪花飞溅、惊涛拍岸的人生,写她们坚贞不屈、奋力前行的人生……
写人生就是写精神。
唯有精神如千里运河万古流。
前几天,我在一次文化讲座中强调,文化的传承发展,主要是人的传承发展、精神的传承发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隋唐大运河,它的传承发展,当然主要是人的传承发展、精神的传承发展。
许卫国先生抓住了这个主题,提炼了这个主题,突出了这个主题,深挖了这个主题。
主题是“运河之魂”,也是“写作之魂”。有了这个魂,作品就立得起、立得住。当然,除了主题鲜明、立意深刻外,作品的故事曲折跌宕,人物栩栩如生,语言鲜活生动,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也不乏新鲜的时代气息。
《运河三部曲》中的“三”,既是实指,即“运河之魂”“运河之春”“运河之根”三部分;也是泛指,即几部、连续多部。我以为《运河三部曲》并不是就此“三部”,而是“多部”,更是“诗与远方”——

我们向故乡弯腰,
我们才能挺起脊梁。
我们从故乡出发,
我们才能走向远方。
有大地,我们就能播种希望,
有双手,我们就能建起人间天堂,
有汗水,就能汇成幸福的海洋。

这是本书的“尾声”,不,这是序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