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作者原创100幅中外科学家肖像画,四色高清全彩印刷,带你看见不一样的科学家,品读画作背后的科学内涵。

2.科学与艺术交融,美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的典范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古今中外100位科学人物及其所创科学图景进行融合性肖像创作,分为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实验、科学发现、科技发明、科学探索、科学文化、科学哲学、科学幻想10个图景篇章,解析这些人物突出的代表性探索成果的经纬脉络。肖像画表现了科学人物的精、气、神,而探索成果的融入使一些平常看起来相当深奥的科学内容变得容易理解,整体上让科学内容通俗化、可视化与艺术化。

本书基于科学肖像这一主体展开,辅之以科学图景的创绘,体现了科学 人文的思想理念,采用巧妙的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叙画论述,力图创造一种“用艺术理解科学”的范式。本书可为读者提供科学与艺术交融的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刘夕庆: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音乐家协会会员,源?当代美术馆研究员。《知识就是力量》杂志“艺术中的科学”专栏作者。 画作《无奈的进化》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画报》《读者》《科学24小时》《海峡科学》等报刊发表上百幅科学美术作品及各类科普文章。2015年在山东日照展出“刘夕庆科学美术作品系列”。2016年被评为“十佳新锐科普创客”(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和“蝌蚪五线谱”组织评选)。获《知识就是力量》杂志60周年“知识传承奖”、中国石化“朝阳”文学艺术奖美术类奖等。 著有《刘夕庆科学 科普画集》、《叙画——解读画作背后的科学故事》、《玩转科学的“艺术家”》(上下册)、《玩转艺术的“科学家”》等图书。《玩转科学的“艺术家”》(上下册)入选2017年度“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和第13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奖”推荐图书。


【媒体评论】

这本书将是另外一种有意义的尝试,通过艺术的手段表现科学家及其科学图景,也是艺术赋予科学普及的一种新的形式。刘夕庆先生的努力令人钦佩。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院士



从《玩转科学的“艺术家”》到《玩转艺术的“科学家”》,再到最新呈现的《画解科学图景》,刘夕庆先生对科学与艺术的交融皆有精妙的剖解和阐发,对科学美术的探索创新已臻化境。在我心目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一位玩转科学的“艺术家”和玩转艺术的“科学家”。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



刘夕庆老师的这本《


【目录】



1 科学思想图景





01 毕达哥拉斯 “万物皆数”解析世界的构成 017

02 哥白尼 虔诚之心激发“日心说”思想 019

03 牛顿 无所不包的宇宙“统一概念” 021

04 亚当·斯密 “看不见的手”调控自由市场 023

05 拉瓦锡 让理论入正轨的“化学假说” 025

06 道尔顿 引入“原子学说”的化学思想 027

07 达尔文 论证进化思想的“物种起源” 029

08 爱因斯坦 热爱方能寻得“宇宙能量” 031

09 哥德尔 让人谦逊的“不完全性定理” 033

10 香农 “信息论”的奠基之作 035





2 科学精神图景





01 布鲁诺 火一般热情奉献“无限宇宙” 039

02 开普勒 体现创造精神的“三大定律” 041

03 普里斯特利 坚忍不拔发现了“氧气” 043

04 南丁格尔 提灯女神绽放的“科学之花” 045

05 赫胥黎 斗犬精神确立“人猿同祖论” 047

06 德布罗意 独创精神假设“物质波”存在 049

07 约里奥-居里

 夫妇 科学精神俘获“人工放射性” 051

08 伽莫夫 逻辑反推宇宙的“热大爆炸” 053

09 袁隆平 科学增粮追寻“禾下乘凉梦” 055

10 丘成桐 以求真精神证明“卡拉比-丘流形” 057





3 科学方法图景





01 达·芬奇 研究科学问题的“绘画方法” 061

02 笛卡儿 科学方法中诞生“解析几何” 063

03 洪堡 开创“信息图形显示”新方法 065

04 孟德尔 数学方法奠定“现代遗传学”基础 067

05 麦克斯韦 一生精力倾注于“电磁方程” 069

06 门捷列夫 扑克牌玩出的“元素周期律” 071

07 鲍林 拼图法成就蛋白质“α螺旋” 073

08 海森伯 数学方法创“不确定性原理” 075

09 沃森和克里克 互补成型方法构建“双螺旋” 077

10 屠呦呦 乙醚中性提取“青蒿素”抗疟 079





4 科学实验图景





01 伽利略 演绎实验是完整的“科学方法” 083

02 列文虎克 嗜好显微镜实验见“微生物” 085

03 法拉第 实践与直觉交响的“实验哲学” 087

04 巴甫洛夫 实验并整体构建“条件反射” 089

05 卢瑟福 粒子反弹验证“原子核”存在 091

06 费米 实验与理论相辅相成看“原子” 093

07 霍奇金 X射线确定物质“晶体结构” 095

08 吴健雄 “β衰变实验”推翻宇称守恒 097

09 威尔逊 “社会生物学”统一人与自然 099

10 丁肇中 开辟微观新图景的“J粒子” 101





5 科学发现图景





01 阿基米德 顿悟浮力后喊道:“我发现了” 105

02 巴斯德 让“微生物学”进入科学王国 107

03 摩尔根 发现染色体“基因”遗传机制 109

04 弗莱明 杀菌理想促使发现“青霉素” 111

05 哈勃 从星系退行中发现“宇宙膨胀” 113

06 狄拉克 方程预言 “反物质”存在 115

07 麦克林托克 将遗传转向玉米“跳跃基因” 117

08 芒德布罗 眼镜公式发现的“分形图景” 119

09 盖耳-曼 发现“夸克模型”的奇异之美 121

10 希格斯 “上帝粒子”解静止质量难题 123





6 科技发明图景





01 蔡伦 让文明加速传播的“造纸术” 127

02 张衡 上思天、下观地之“全才人物” 129

03 瓦特 助力工业革命的“蒸汽机手” 131

04 爱迪生 章鱼触角般四射的“发明大王” 133

05 诺贝尔 物质和荣誉的“两大发明者” 135

06 莱特兄弟 现代航空肇始的“比翼双飞” 137

07 马可尼 灵感激发“无线电”信号传送 139

08 图灵 一套抽象符号操作“图灵机” 141

09 杰拉西 自由选择生育的“口服避孕药” 143

10 乔布斯 让科技与艺术联姻创造“苹果” 145



7 科学探索图景





01 哈维 假说 实验探索“血液循环” 149

02 富兰克林 用“风筝实验”探索电学世界 151

03 林奈 探索生物秩序的“自然分类” 153

04 齐奥尔科夫斯基 宇航历史上的“超时代探索” 155

05 普朗克 大胆假设探索微观“量子理论” 157

06 魏格纳 形象思维探索“大陆漂移说” 159

07 玻尔 构建原子“量子化”结构模型 161

08 李四光 支撑中国脊梁的“地质力学” 163

09 德雷克 “德雷克方程”探索地外文明 165

10 霍金 果壳宇宙王探索“黑洞蒸发” 167





8 科学文化图景





01 欧几里得 凸显数学文化的“几何原本” 171

02 祖冲之 体现古代数学文化的“祖率” 173

03 荣格 显示心理文化“人格整体论” 175

04 汤川秀树 东方文化启发“介子论”提出 177

05 陈省身 大局观开创“整体微分几何” 179

06 钱学森 中国人自己的“钱学森之问” 181

07 费曼 体现科学与艺术的“费曼图” 183

08 杨振宁 改变中国人自觉不如人的“贡献” 185

09 萨根 看无尽远方与未来的“宇宙” 187

10 马古利斯 细胞起源研究伴“共生理论” 189





9 科学哲学图景





01 泰勒斯 哲学以及科学的“双料第 一” 193

02 柏拉图 兼顾哲学和科学的“理念论” 195

03 老子 中国哲学诠释 “道法自然” 197

04 亚里士多德 “形式逻辑”惠及科学与哲学 199

05 培根 试图使“归纳法”更趋于完善 201

06 伏尔泰 科学、哲学融合成“启蒙运动” 203

07 马克思 可视为科学哲学的“一名言” 205

08 庞加莱 强调“直觉主义”的科学哲学 207

09 薛定谔 哲学思想家俘获“波动力学” 209

10 库恩 探寻科学革命之“范式转换” 211



10 科学幻想图景





01 玛丽·雪莱 创科幻文学的“弗兰肯斯坦” 215

02 爱伦·坡 “科幻规则”贡献的宇宙图景 217

03 凡尔纳 创“科幻小说”预言科技发展 219

04 威尔斯 幻想“火星人”以警示地球人 221

05 恰佩克 创造“机器人”成为科幻经典 223

06 根斯巴克 科幻杂志促使“雨果奖”诞生 225

07 赫胥黎 科技虚幻反讽“美丽新世界” 227

08 克拉克 科学设想成就“克拉克轨道” 229

09 阿西莫夫 倾其一生著“科幻圣经”大成 231

10 刘慈欣 想象服务社会的“三体”科幻 233





附 录 世界图景为科学可视化奠定基础

 —对科学的视觉思维与可视化科普的新探索234



尾之诗—献给创绘科学图景的人们246



致 谢247



参考文献2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