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高人气作者明开夜合温暖救赎之作,新增出版番外《故事之前》。他不知道那是什么,他只是朝着光亮的地方走了过去。

  温柔沉稳陈知遇×清冷倔强 苏南。双向救赎 温暖治愈。缘分是三千落雪拂面,恰有一瓣,融在你手心。

  清酒映灯火,落雪满南山。

  随书附赠:落雪明信片 “秋日糖栗”Q萌立卡 枫叶婚礼请柬 电子赠品。


【内容简介】

  一场意外,将陈知遇困在过去,

  多年来,他守着遗迹,

  习惯了独自看朝潮夕汐,

  亦习惯了到哪儿皆是满目疮痍。

  直到遇见苏南——

  荒野之中,心里那间黑暗的屋子被烛火重新点亮。

  他终于找到了能和他一起重建未来的人。

  “三毛说,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撒哈拉……我呢,想你的时候,南山终年落满雪花。”


【作者简介】

  明开夜合:

  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南京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硕士。光阴误尽,天长路远,仍有诗酿酒,有心织梦。

  已出版《北城有雪》《我爱的人》《玫瑰白塔》等。


【媒体评论】

  非常喜欢这个理想主义却又接地气的故事,不像一般小说男女主完美得遥不可及,这本书里每个人物都不是完美的,会有很多现实的考量和人性的弱点,因此在看的过程中,会觉得自己看的既是言情小说 也是能感悟人生道理的文学名著。不得不说,作者真的好厉害!?

  ——读者 笨蛋今天早睡了吗


  很对口味,像寒冬腊月里一杯拿铁,没有爱情至上,无脑纠缠,就是很平凡但感人的爱情故事。作者的爱情观是我很喜欢的。人真的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爱情的开始不光依赖荷尔蒙,更需要人格的相吸,爱情本身也不是海枯石烂的,需要用心经营。厚重有温度的爱情让人上头!

  ——读者 cocolily


  人生相知,如杏花遇雨,如浊酒遇歌。陈知遇简直就是我的人间理想,心目中的最爱,没有之一。

  ——读者 李胜男_1213


【目录】

  第Y章:与君初相识

  第二章:夜之桥

  第三章:风中心事

  第四章:神明在上,不敢自欺

  第五章:心里说再见

  第六章:拥抱风雪征尘

  第七章:惊鸿与白首

  第八章:诗的灵魂

  第九章:不渝

  第十章:十字路口

  第十一章:爱情遗迹

  第十二章:不见天日的冷

  第十三章:落雪满南山

  第十四章:誓言与承诺

  第十五章:杏花遇雨,浊酒遇歌

  第十六章:夏日骊歌

  第十七章:静水流深

  第十八章:烛火重燃

  第十九章:归来与厮守

  番外一:春枝与新芽

  番外二:小朋友与大朋友

  番外三:天上月与心上人

  番外四:且饮且行

  番外五:故事之前


【免费在线读】

  第Y章与君初相识

  天快黑了,学校外的烧烤摊子渐次支起,夜色中烟雾缭绕。奶茶店、文具店、蛋糕店……鳞次栉比,和南城、和每一座城每一所大学外的街道没有什么两样。

  暮色笼罩而下,天光只剩下疏淡的一抹。

  苏南提着行李袋,走进崇城大学,问了几次路,天彻底黑下来之前,总算看见了掩映在树影之下的“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招牌。

  一楼签到处的学生接待员还没走。苏南签了到,拿上会议资料,前去安排好的酒店休息。

  此来崇城,是应导师林涵要求参加在崇城大学举办的传播学高峰论坛。林涵去年招了三个研究生,一个学硕两个专硕,专硕的同门一南一北忙于实习,打杂卖力的事,多半都是苏南在奔忙。

  周六上午,院办报告厅。

  苏南到得早,寻了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下,闷着头复习演讲资料。几页讲稿,被攥得页角卷折,她手心里满是汗。

  人陆陆续续到了,快开始前,苏南收起讲稿,往第一排看了一眼。

  第一排第三座,坐着崇城大学新传院的副教授陈知遇。

  苏南的导师林涵和他是多年故交,嘱托苏南此次过来一定要与他打声招呼。

  “陈老师。”

  陈知遇正低头看论文选集,闻言抬起头来。

  “我是林涵老师的研究生,苏南。”

  “哦,你好,”陈知遇合了书页站起身,向苏南伸出手,“林老师跟我说过了。”

  苏南赶紧伸手与他握了握,又把背在背上的书包卸下来,从里面掏出个纸盒子,“这是林老师托我给您带来的。”

  陈知遇接过:“这么沉?”

  旁边一位老师笑道:“什么东西?”好奇地接过去掂了掂,“哟,跟块砖头似的,从南城背过来的?林老师也是有意思,寄快递不就得了。”

  苏南解释:“林老师说,寄快递她不放心。”

  “那可能是块金砖。”

  陈知遇一笑,向苏南道了声谢,让她先坐下,会议结束以后,请她吃顿便餐。

  论坛持续两天,一共分四场,第一场是学生代表发言。三位学生都发言完毕之后,由本场的主持提问点评。

  苏南发言完毕,回到座位上虚晃晃地坐下,心脏扑通扑通跳,也不知道自己漏没漏什么要点。室友来了条微信,问她什么时候回南城。她正要回复,听见陈知遇轻咳一声,赶紧锁屏抬起头。

  陈知遇捏着话筒,站起身:“我听说,本来邀请的一共有八位同学,一打听主持是我,四位都婉拒了。”

  底下哄堂大笑。

  陈知遇是做传播学史研究的,苏南不是崇城大学的学生,也听说过他在学术上要求严格,挂科率极高。

  苏南不由坐直身体。

  陈知遇先点评了另外两位学生的论文,提了几个问题:“接下来是苏南同学的报告……”他顿了一下,“关于群体动力学的研究已有很多,这里我就不提什么具体的问题了。这次论坛让我看到了传播学的新生力量的新视野和新角度,对我也很有启发……”

  几句话,避重就轻绕开了对苏南的点评。

  苏南有点儿蒙。

  结束后,大家陆续离场,陈知遇被围在原地,身旁三两学生,提问一个接一个。

  苏南抱着书包,一时踌躇。

  十五分钟过去,那几位学生终于走了。

  她便瞧见陈知遇抬头,环视一圈,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只得硬着头皮走过去。

  陈知遇拿起搭在椅背上的西装外套,搭在臂间:“走吧。”

  崇城大学新传院院楼外有一条步道,通往另一侧的校门,初夏时节,沿途花坛里还开着几朵月季。

  出了院楼,陈知遇停下脚步,苏南也赶紧跟着停下。

  陈知遇摸了摸西裤的口袋,掏出烟盒和打火机:“抱歉,我抽支烟。”

  苏南点了一下头。

  陈知遇含着烟点燃,抽了一口,却没急着走,微微侧了一下身体,看向她:“知道为什么不点评你的吗?”

  苏南摇头。

  “我和林涵同学十年,要是点评了,恐怕我跟她的同学关系今天就得破裂。”

  苏南张了张口,说不出话来,低头抿了下唇,拿自己也听不见的声音“嗯”一声。

  “你对学问毫无敬畏之心,不适合做学术。”陈知遇下了判断,转身继续往前走。

  苏南在原地愣了几秒,才又跟上前去。

  说不难堪,肯定是假的。

  她也没少被林涵说过,做论文没有新思想,做点儿经验学派的研究还可以,但一涉及法兰克福学派的相关研究,就只能在旧框架里打转。

  这一点她是清楚的,但是,被自己的导师批评和被别人批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陈知遇的评论,是不是恰好再次证明了她当时选择读研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