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哑蝉:南希在小说里虚构了不需要睡眠的天才,但由此带给世界的冲击,却是始作俑者一开始不曾预料的。南希带领我们一步步看着世界崩塌又和解。

長君:本书描写的是一场在美国发生的社会实验,科技进步给社会形势带来巨大变动,这些变动不能惠及全民,反而制造出了永远无法弥合的阶级。书里面不仅有南希的批判,也有南希的深沉思考。


【内容简介】

在未来世界里,一群孩子被修改了基因,他们不需要睡眠,被称为“无眠者”。生来的与众不同为他们带来了成就和财富,同时也带来了歧视和迫害——他们被驱逐出了正常人的社会。

面对艰难处境,是奋起抗争,还是努力弥补裂痕?同为无眠者的蕾莎·卡姆登和詹妮弗·沙里夫,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作者简介】

南希·克雷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科幻作家。她的第一部中篇小说《西班牙乞丐》一经问世便为她在科幻小说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更是助她勇夺雨果奖和星云奖双桂冠。

南希擅长撰写生物工程题材的科幻作品,以优美的文笔、高超的人物塑造能力和一流的剧情铺陈能力,为读者带来一个个充满想象力与思考的世界。


【媒体评论】

雨果奖、星云奖桂冠作家力作

(本书)对诸多伦理道德问题的深入探讨,发人深省!

——美国《轨迹》杂志

即便在以想象力见长的科幻作家群中,南希·克雷斯在本书中展示的想象力也堪称超群绝伦。

——美国《类比》杂志

即使与乔治·威尔斯的作品相比也毫不逊色。这是最棒的科幻小说。

——美国《公益》杂志


【目录】

第一卷 蕾 莎…1

第二卷 庇护所…131

第三卷 梦想家…299

第四卷 乞 丐…439


【前言】

我的无眠梦想

[美]南希·克雷斯

《西班牙乞丐》的首版时间是在1993年,但其创作灵感的历史渊

源却可以追溯到很早,一直到我的童年时代。

不同的作家因不同的原因而提笔,著名作家海明威的经典名言

是——“为了名声、荣耀、金钱以及所爱的女人”而写作,但实际上,

他的写作原因并不仅限于此,被他漏掉的动因之一便是“羡慕”。

我是一个睡眠较多的人,总是特别羡慕那些睡眠较少的人。回

想孩童时期,在蒙眬的睡眠中,大好时光悄然流逝;少女时代,因为

太好睡,错过了许多快乐的“睡衣晚会”;成年后,我所有的时间要

在工作、照顾小孩、洗衣做饭,以及社交活动中做出平衡。通常情况

下,我最多也只能熬到凌晨两点。由于需要比别人更多的睡眠,我

觉得自己每天比别人少活了两个小时,五十年加起来等于少活了四

年!因此,我心中时时萦绕着一种羡慕之情。

因为羡慕,我用我的笔创造了从不需要睡眠的人,一些异于我

们的人!而我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获得了感同身受的美好体验!

我最早创造的无眠者形象是在1977年写的一个短篇恐怖小说

中,小说里的无眠者是自发性基因突变现象的产物,一群迷失在大

山中的登山者。那篇故事遭到了科幻出版界几乎所有编辑的退稿

(在我将稿子辗转寻求发表的过程中,由于编辑人员调动,我的稿子

甚至在罗伯特·西尔弗伯格的手里被退稿两次),而我当时只是一名

初出茅庐的作者,没有能力去客观地评估自己的作品,只觉得这篇

故事大概是推销不出去了,于是只得将它束之高阁。

五年后,我又做了一次尝试。这一次,故事里无眠者的基因突

变是有意为之,由一位疯狂的科学家创造出来,最后他本人也死于

自己的实验中。这有点像一出情节剧,又有点虚无。这篇小说遭到

了同样的厄运,一次次被编辑给退了回来。

1990年,我准备做第三次尝试,对于那些不睡觉的人的羨慕仍

然是一个很强烈的动因。这时我的境况有所改变,我已是一个全职

作家,孩子们也都长大了,青少年形象占据了我的头脑。最后,我的

兴趣落在了探索科学的发展是如何创造出无眠者上(不再是疯狂科

学家在地下室里搞出来的那些东西了)。

于是,我的中篇小说《西班牙乞丐》就这样诞生了。虽然这部小

说同时获得了星云奖和雨果奖,但我一直在想,蕾莎的故事只是一

个开始。这种想法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因此,我开始做进一步的

探索。我一直在思考,基因改造创造出来的在各方面都占据优势的

无眠者,对美国经济势必产生长期的影响,必将使社会贫富两极分

化日益明显。在《西班牙乞丐》中,只要在试管里改变为数不多的几

个基因,就可以造就天才的无眠者;而在现实中,我们还做不到这一

点。虽然自1990年以来,我们离这个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基因工

程正在成为现实,但许多人还没有做好准备去认可它,更遑论接受

它;另一方面,基因改造也像被放出魔瓶的妖怪,一旦被释放出来,

就无法再将它收回去。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如何操纵和改变人类基

因,毫无疑问,我们将会付诸实践。在世界各地——美国、中国、英

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的实验室所进行的实验让我们对人类基因有

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中国的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在这方面同样做出

了令人振奋的努力和贡献。在对待我们人类自己基因组的问题上,

我们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约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无疑将起

到重要作用。

在我的《西班牙乞丐》的两部续集——《乞丐与选民》和《乞丐的

愿望》中,对于改变人类基因的探索穷尽了我的想象力,然而即便如

此,也难以接近和涵盖未来几十年里基因工程将给我们带来的令人

振奋、震惊和争议的种种变化。我只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够目

睹这些变化,并继续以其为题材笔耕不辍。

之所以羡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有些东西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2007年7月于家中


【免费在线读】

他们僵直地坐在埃姆斯式古董椅上。这两个人不想待在这

里;也可能是其中一个人不想待在这儿,而另一个对此很是恼火。

翁博士以前见过这种场面,因此,不到两分钟他就认定:女方正在默

不作声地激烈反抗。她没成功,不过男方会为此付出代价——在以

后的很长时间里,以不同的方式。

“我想你已经完成了必要的账户信用检查。”罗杰·卡姆登愉快

地说,“就让我们赶紧说说细节吧,可以吗,博士?”

“当然,”翁说,“为什么不呢?就先说说你们想要宝宝做怎样的

基因修改吧。”

坐在椅子上的女方突然换了个姿势。她大约三十岁不到,显然

是罗杰·卡姆登的第二任妻子,但她面容憔悴,仿佛和他一起生活让

她筋疲力尽——翁认为很有这种可能。这位卡姆登夫人的头发是

褐色,眼睛是褐色,皮肤也略带褐色,如果脸颊上再有些血色的话,

她会相当漂亮。她穿了件虽不时髦但也花费不菲的棕色大衣,脚蹬

一双跟衣服有些不太搭配的鞋。翁瞥了一眼病历档案,看到了她的

名字:伊丽莎白。他打赌这种名字常常容易被人遗忘。

在她身旁的罗杰·卡姆登则显得活力十足。他是个四十几岁的

中年人,那子弹形的脑袋和仔细修剪过的发型,配上身上的意大利

西装一点也不协调。翁不需要参看档案,也能记起关于卡姆登的资

料。昨天《华尔街日报》的头版就在显著位置配了一幅关于这个子

弹脑袋的讽刺漫画:卡姆登在跨国数据环礁投资上大力出击。不

过,翁不太清楚什么是跨国数据环礁投资。

“一个女孩。”伊丽莎白·卡姆登说。翁没料到她先开了口,让他

更加吃惊的是她的上流社会的英式口音,“金发,碧眼,高个,苗条。”

翁笑了,“外表的要求最容易达到,我想你是知道的。我们所要

做的只是在苗条这个方面为她做个基因设置。你喂养孩子的方式

会自然而然——”

“是的,是的。”罗杰·卡姆登说,“这些都想得到。我还要智力,

要高智商,要勇敢。”

“对不起,卡姆登先生,性格目前还不能够完全用基因——”

“只是试一下。”卡姆登笑着说,翁猜想这笑容大概是表示快乐。

伊丽莎白说:“音乐才能。”

“对不起,卡姆登夫人,我们所能保证的只是让她爱好音乐。”

“足够了。”卡姆登说,“当然,还要对任何可能导致健康问题的

基因做修正。”

“当然。”翁博士说。两个客户都沉默了。到目前为止,以卡姆

登的财力来看,他们所提出的要求都很合理。翁在以往总是不得不

去说服大多数客户,使之放弃矛盾的基因改造或超负荷改造,甚至

是完全不切实际的改造期望。翁等待着,紧张的气氛让他感觉整个

房间有点闷热。

“还有,”卡姆登说,“不用睡觉。”

伊丽莎白·卡姆登猛地侧过头看着窗外。

翁从办公桌上拿起一个磁铁纸夹,他竭力让自己的嗓音显得温

和,“我想请问一下,你怎么能确定是否有这样的基因改造项目存在

呢?”

卡姆登咧嘴一笑,“你不用否认它的存在。我会支付足够的费

用,博士。”

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我想问问你怎么知道存在这样一个改

造项目?”

卡姆登把手伸进西装内袋,撑得西装裤起了皱。身体和衣服显

得如此格格不入,仿佛两者来自不同的阶级。卡姆登是——翁想起

来了——他是个谷贝主义者,谷贝贤三本人与卡姆登私交良好。卡

姆登递给翁一份打印件:项目说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