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看见学生、理解学、读懂学生的有效方法!

什么?涂鸦不仅能宣泄情绪,还能表达自我意识?
什么?制作不仅能感统训练,还能促进自我提升?
什么?卡牌不仅能桌游,还能助力生涯规划?
什么?心理剧不仅能观演,还能在课堂上玩?
什么?沙盘除了大小沙盘,还有小物件和格板?
是的!表达性艺术辅导就是这么“任性”!绘画、制作、卡牌、表演、沙盘、舞动、音乐等都可以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媒介,强调自发、在乎创造,表达中觉察,表达中共鸣,表达中成长。
历时三年,在沈之菲老师的带领下,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学员,即一群优秀的中小学心理工作者学理论、勤尝试,从辅导室延伸到课堂,从个案拓展到团体,从活动实施升华到课题研究,把那些有趣的实践工作最终凝聚成《自发与创造——中小学表达性艺术辅导理论与操作手册》一书,呈现给大家。


【内容简介】

近年来表达性艺术辅导在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个案辅导及团体辅导中有比较多的运用,但是系统的理论阐述和实践中系列化的深入探讨和呈现不多。本书就是为广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乃至学校心理爱好者、班主任及导师在其工作中提供可模仿、可借鉴,有理论,有步骤指导的操作手册。
看见学生、理解学生、读懂学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与学生良好关系的基础和有效方法,这本书的立意就是帮助使用者用艺术的方法,让学生自我表达、主动参与、动用想象、与自身内在建立连接。本书对于使用者自身也会有很大的助力,我们可以借由表达性艺术的途径,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想象高飞,让心灵自由,这也是本书献给每位阅读者的心意。


【作者简介】

沈之菲,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学校高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目录】

第一章 表达性艺术辅导概述
第一节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第二节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分类与特点
第三节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与治疗关系
第四节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中小学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章 绘画艺术
第一节 原理概述
第二节 方法与应用
第一部分 自由绘画
案例一: 奇妙的线条
案例二: 情绪涂涂乐
案例三: 指随心动
第二部分 主题绘画
案例一: 情绪九宫格
案例二: 我的幸福瓶子
案例三: 跨过这座山
第三部分 添画绘画
案例一: 一笔的力量
案例二: 手印连连看
第四部分 综合绘画
案例一: 青蛙的幸福之旅
案例二: 叶子的世界
案例三: 织线人生

第三章 制作游戏
第一节 原理概述
第二节 方法与应用
第一部分 纸张类制作
案例一: 我的收心小书
案例二: 剪贴未来
案例三: 正方形旅行记
第二部分 黏土类制作
案例一: 寻找我的人格亮色
案例二: 我的童年记忆
案例三: 我的家庭水族箱
第三部分 其他工具
案例一: 纽扣小人
案例二: 我的多彩乐园
案例三: 情绪伙伴
案例四: 希望娃娃

第四章 卡牌辅导
第一节 原理概述
第二节 方法与应用
第一部分 OH卡
案例一: 图卡叙说成长路
案例二: 打开心窗
案例三: 我的教师生涯
第二部分 微光卡
案例一: 听见“我”的声音
案例二: 他们看见了我的闪光点
案例三: 披荆斩棘的我
第三部分 生涯卡牌
案例一: 我的职业兴趣
案例二: 发展最优能力
第四部分 情绪卡
案例一: 情绪猜猜猜
案例二: 情绪换一换
案例三: 情绪故事创编

第五章 心理剧辅导
第一节 原理概述
第二节 方法与应用
第一部分 心理剧技术在心理课堂中的运用
案例一: 与压力为友
案例二: 与自己对话
案例三:寻找“吴优”
第二部分 心理剧小团体辅导
案例一: 我与同伴的关系
案例二: “丝巾人生”
第三部分 互动体验式心理剧
案例:“静静好烦恼”

第六章 沙盘格盘
第一节 原理概述
第二节 方法与应用
第一部分 沙盘小物件
案例一: 我与自己
案例二: 我和朋友
案例三: 我和家人
第二部分 人物格板
案例一: 我在团体中的位置
案例二: 家庭时空
案例三: 资源风暴
第三部分 团体沙盘游戏
案例:我有好人缘——“人际交往”小团体辅导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 表达性艺术辅导概述本部分撰稿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沈之菲。
艺术治疗有一段长长的历史,始于远古时代的洞穴壁画,但是其被正式命名为“艺术治疗”,到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提出,只有近百年的时间。
第一节 表达性艺术治疗
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专有名词,因为在中小学应用的缘故,改为表达性艺术辅导,本章仍沿用表达性艺术治疗。
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一、 原始的美术治疗
自人类诞生以来,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是每一个个体最直接的内心体验和思想表达的途径,这种表现形式甚至早于文字和语言的出现。绘画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洞穴壁画,在原始社会,绘画是人类记录和表达的语言。这些绘画不仅再现了原始社会的生活面貌,更是表现出原始的“生命文化”。原始人类是更接近于神性的存在,他们并不把绘画看作是美的化身,而是一种超越自然的力量。“在古埃及时代,相传伊姆贺特普(Imhotep)用艺术活动来治疗精神病患。中国的庄子,也在其著作《庄子》一书中,主张透过对艺术的关照(contemplation),人方能超越自我。”
陆雅青.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原书第三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11.
可见,艺术对人来说具有释放情感、传递思想的作用。在几千年的人类艺术遗产中,不论是风格纯朴的民间艺术还是富丽雄浑的宫廷艺术,它们都是人与人之间自然互动的智慧结晶,是人类自我建构、自我表现的结果。
二、 艺术治疗的诞生
理论化系统化的艺术治疗,其源头可追溯到18世纪后期针对精神病患者的“道德疗法”(moral treatment)过程中所用的艺术手段。而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艺术治疗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主要受到弗洛伊德和荣格两位心理学家的影响。精神分析法是艺术治疗的早期形式之一。当时,治疗师常采用“移情”方式,分析患者隐含在艺术创作中的象征性自我表达,揭示潜意识中不易被发觉的部分,释放其被压抑的情绪与欲望。受他们理论的启发,人们逐渐认识到艺术治疗的巨大潜能,此后,艺术治疗开始蓬勃发展。
(一) 阿德里安•希尔与艺术治疗
1942年,英国艺术家阿德里安•希尔(Adrian Hill)创造了“艺术治疗”一词
聂槃.艺术治疗小史[N].中国美术报,2019-4-3.
。希尔在疗养院进行结核病恢复时发现了绘画的治疗功效,于是开始向病友们教授绘画和推荐艺术作品,以帮助恢复。后来希尔与英国红十字会图书馆合作,向更多病患讲解和传播其理念,其中包括因二战遭受心理创伤的士兵们,希尔发现透过绘画呈现这些伤员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情感与冲突,有助于他们的恢复。
(二) “英国艺术治疗之父”爱德华•亚当森
此后希尔同医生兼艺术家爱德华•亚当森(Edward Adamson)将艺术治疗的方法引介到精神病院。亚当森是英国一家精神病院——尼德涅医院(Netherne Hospital)的艺术治疗项目小组成员,并在1946年到1950年间独自领导该项目。直到1981年退休,亚当森在尼德涅医院一直从事艺术治疗的实践工作。三十多年间,他引导数百人共创造了约6万件作品,包含绘画、陶瓷、雕塑等形式,使他们借助艺术表达自我而获得疗愈。因为亚当森的贡献和先驱作用,他被称为“英国艺术治疗之父”。经过这一系列动作,艺术治疗在英国逐渐壮大,“英国艺术治疗师协会”(British Association of Art Therapists,简称BAAT)于1964年成立
聂槃.艺术治疗小史[N].中国美术报,2019-4-3.


英国艺术治疗师协会对艺术治疗所下的定义是
:绘画艺术疗法包括创作者、作品、治疗师三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治疗师以时间、关注和清晰界定关系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创作环境、艺术媒体和最重要的——治疗师本人。此过程的目的是发展象征性的语言,接触到不为所知的感受,并创造性地将它们整合到人格里,直至发生治疗性的变化。治疗师的焦点不是集中于审美特性上,而是注重治疗过程,即病人的卷入过程,病人的知觉,和他们与治疗师分享这个过程的可能性孟沛欣.精神分裂症患者绘画艺术评定与绘画艺术治疗干预[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20.。
(三) “美国艺术治疗之母”玛格丽特•南姆伯格
与此同时,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也开始了艺术治疗的探索。1958年,被誉为美国艺术治疗之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玛格丽特•南姆伯格(Margaret Naumburg)为艺术治疗作出了最早的定义,她认为“艺术创造过程是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桥梁,艺术可将内心世界投射为视觉现实”。作为弗洛伊德与荣格的追随者,南姆伯格将艺术融入心理治疗之中,以探索潜意识的奥秘。
在南姆伯格及其他早期探索者,如艺术家伊迪丝•克雷默(Edith Kramer)等人的推动下,艺术治疗在美国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全球艺术治疗之重镇。1960年“美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1961年该领域的权威理论杂志《美国艺术治疗杂志》创建,1965年“美国舞蹈治疗联合协会”成立。1969年全国性的专业组织“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简称AATA)成立
聂槃.艺术治疗小史[N].中国美术报,2019-4-3.
,该协会负责协调全美的艺术治疗项目,组织年度的学术研讨会,这标志着艺术治疗作为一种心理疗法的地位得到确立,是美国乃至全世界艺术治疗发展的里程碑。
美国艺术治疗协会(1997)认为
孟沛欣.精神分裂症患者绘画艺术评定与绘画艺术治疗干预[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219.
:绘画艺术治疗是运用艺术媒介、形象、创造性艺术活动和患者对作品的反应,来呈现个体的发展、能力、人格、兴趣、关注和冲突的一项服务性职业。绘画艺术治疗实践以人类发展和心理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包括教育、心理动力、认知、人际和其他的治疗途径在内的评估和治疗为辅助,解决情绪冲突,提升自我意识,提高社交技巧,规范管理行为,解决问题和减少焦虑,辅助现实取向,提高自尊。
(四) 广义和狭义的艺术教育
艺术治疗从狭义上来说指的是视觉艺术的治疗方式,包括绘画、雕塑等,广义上来说泛指所有的艺术类型,包括戏剧、舞蹈、音乐、美术等的治疗方式。
吴明富辨析过艺术治疗的概念。他指出:英文“Art”与“Arts”的翻译都是“艺术”。前者是单数的“Art”,狭义指的是“美术”,亦即以绘画、雕塑、拼贴等为主的视觉艺术。而“Art”之后加了“s”变成复数,广义地含美术在内的各类型艺术
吴明富.从艺术心理治疗到艺术治疗:与儿童工作的省思[J].国教新知,2010,57(3):117.

孟沛欣也从广义与狭义上来分析艺术治疗。她认为
“从广义上来讲,当艺术活动用于心理建设的领域时,包括各种各样的以开发创造性为目标的活动,如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制陶、戏剧、诗歌等,以这些主题为内容的艺术活动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宣泄情绪、疏解压力的功效外,还可以起到调节精神紧张、改善心理环境的作用;从狭义上来讲,这是指以绘画艺术(fine arts)为主的视觉艺术形式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充当介质时的作用过程”
孟沛欣.艺术疗法:超越言语的交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如果把英国艺术治疗师协会和美国艺术治疗协会两个定义综合起来,就可以对艺术治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1)艺术治疗以艺术活动为媒介,如绘画、音乐、舞蹈、雕刻、制陶;(2)艺术治疗以心理学和艺术理论为基础,如心理分析理论、心理发展理论、视觉思维理论;(3)艺术治疗建立在治疗师、患者和艺术作品三者的相互关系上,如治疗师与患者的信赖关系,患者对作品的创作和洞察,治疗师对作品的评估与分析;(4)艺术治疗的目标是缓解情绪冲突、解决问题、减少焦虑、整合人格等。
三、 表达性艺术治疗
(一) 名称确定
“因为艺术治疗中的‘艺术’概念容易引起人们的错觉,导致人们产生对艺术治疗的敬畏而不敢走进其中,也有些人在创作表达时过于追求形式感的美化而限制了内心情意的表达,国际箱庭疗法学会副会长山中康裕先生提出了用‘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取代艺术治疗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业内学者的认可,并流行开来。”余佳恒.表达性艺术治疗对女高职生惧怕否定评价的干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5—6.
2000年,纽约州通过立法,将各种艺术治疗定名为“表达性艺术治疗”或者“创造性艺术治疗”,凸出表达性或者创造性来作为治疗的特性
陈丽峰.表达性艺术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整合运用[J].黑河学刊,2011(12):17.。

赖念华在研究失落悲伤团体的效果研究时将表达性艺术治疗定义为
:将人们潜在的创造力唤起,透过心理辅导师的协助,以绘画、游戏、写作、说故事、戏剧、心理剧、音乐、舞蹈等方式,降低案主的防御机制,帮助案主将无法说出或尚未解决的冲突以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满足人们自我表达的需求赖念华.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失落悲伤团体之效果研究[J].台湾艺术治疗学刊,2009,1(2),17.。
可以说,表达性艺术治疗是在结合现代心理学中心理动力理论、行为理论等多种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表达性艺术治疗即使用艺术媒介(如音乐、舞蹈、绘画、戏剧、诗歌等)让来访者的内心情感得以表达,以此作为自疗或者治疗的方式
李宗芹,宋文里.表达性艺术治疗[J].应用心理研究,2009(44),21—23.

(二) 两种治疗模式
“表达性”主要强调以各种艺术形式为媒介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思绪、感受及经验,而所表达的内容可能是意识,也可能是潜意识,表达过程本身就是治疗的过程。表达性艺术治疗更重视个体在艺术的创造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观体验以及其对个体情感及行为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具体化的作品整合,阐述内在的经验、体会、冲突与感受。表达性艺术治疗通常遵循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
邱鸿钟.艺术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7—8.
都是把艺术当作表达个人内在和外在经验的桥梁。
1. 艺术心理治疗模式
这个模式是将艺术作品视为一种潜意识的世界性语言,可以促进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言语上的沟通和理解,通过表达内心世界的艺术作品,配合语言的联想和解释,协助当事人领悟及解决情绪问题。通过艺术作品的象征性符号的精神分析,协助患者察觉、领悟和治疗,化解潜意识的冲突,形成新的认知,促进个体成长与正向的改变。其中下列几个因素非常重要。
(1) 关注图像
表达性艺术治疗关注来访者艺术创作中所塑造的具体图像。来访者借艺术创作,如雕塑、绘画等,来表达自身隐而未宣的情绪,比言语更能奏效。图像不仅能够记录咨询的进程,而且能够启示来访者,将内心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或者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绪情感通过艺术表达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在绘画塑造图像的过程中,来访者本身具有自己的思考,这能够促使来访者重新审视自我。
(2) 投射
早期弗洛伊德将心理防御机制视为投射,而荣格则认为投射是个体无意识将自身看待问题的方式、意愿归咎于他人或其他因素之上。投射存在于无意识层面,个体倾向将自身的行为在自己不知情或不知觉的情况下,表现在其他事物上。来访者通过绘画或者沙盘治疗等方式,能够降低心理防御机制,将自己无意识的情绪问题投射到作品中,通过艺术创作过程及作品展现出来。
(3) 象征
韦尔(Weir)认为象征是无意识的想法、冲突或愿望的间接而图像化的表征模式
(英)黛安娜•沃勒,安德烈娅•吉尔罗伊著.艺术心理疗法[M].周祥,唐云松,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
弗洛伊德指出象征是无意义的想象,并将象征看作无意识地制造的替代物。荣格将真正的象征视为对某种事物的表现,认为象征不同于单纯的实物或者符号。来访者运用艺术创作的方式无意识地表达自己的意象,唤起想象,激发生命,寻求自我内心世界和外界的和谐统一。例如在沙盘治疗中,来访者通过不同的沙具来表达自己,一定程度上是将选择的沙具视作自己的象征,或者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赋予到不同的沙具上。
(4) 整合和升华
升华又被称为转移,升华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具有认知和整合的功能,当个体的情感无法直接表达时,通过其他方式转移到其他对象上,使个体自身的情感得到宣泄和满足。荣格认为艺术治疗中,艺术创作的作用是整合,“将艺术置于治疗方式的中心”,通过符号创作的超越功能,使得内心资源更加整合和一体化。“创造性叙述方式”,如幻想、积极想象、象征和艺术,及知识概念、言语叙述和抽象的“理解方式”,这两种基本的思维方式,是对无意识和意识以及自我和自体更强的整合
(英)黛安娜•沃勒,安德烈娅•吉尔罗伊著.艺术心理疗法[M].周祥,唐云松,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10—11.
。来访者通过艺术表达的方式,整合内心的资源,将自己内心无法直接表达的情感通过艺术治疗的方式进行转移,进而让自身很多堵塞的情绪得到发泄和疏解。
2. 艺术创作过程即是治疗
通过艺术表达过程,以艺术活动的力量减缓个人内在的冲突和与社会环境间的冲突,提升认知、宣泄情感和升华情感。当一个人完全投入创作时,就自然会产生一种身心的统合和心灵的升华,艺术创作和心理治疗就能够同时完成,此时对于艺术作品的诠释已经不再重要。这种艺术治疗取向偏向于艺术创作和参与的过程,艺术创作便是治疗,可以通过投入这种活动,转移或减轻当事人或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冲突,关心的是个人从事艺术治疗活动过程中的内在经验,而不是最后的艺术作品。
亚历山大•阿兰德认为
,艺术是“有着某种形式的游戏,这种形式能够产生美感上成功的转换—表现”。这里所谓的“游戏”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自我奖赏活动,而“转换—表现”则是指艺术能够通过具有某种隐喻或者象征意味的陈述、形象与运动表达某种现实或者感受的东西或意义,因此,艺术治疗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作为媒介,进行形式与潜意识的转换
李雪慧.社区服刑人员交往焦虑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基于艺术治疗视角[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9.。
(三) 三种理论取向
表达性艺术治疗主要包括了心理分析取向、人本主义取向和心理教育取向。
1. 心理分析取向
心理动力学作为表达性艺术疗法的理论基础,它以象征来联结三个意识层面,前意识及意识的媒介可以由潜意识中体会到的形象来充当。一个人内心的情绪或意念可以经由艺术的表达具体地呈现在作品上,艺术的表达可以帮助其认知意念和情感的存在并进行自我整合。
精神分析取向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建立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上,玛格丽特•南姆伯格和伊迪丝•克雷默进一步发展和延伸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开发了‘动力模型’
。治疗将潜意识带入到意识的层次并且探索其真实,将艺术当作移情的工具,可以促进在治疗中的沟通
王宇鑫.表达性艺术治疗对城管职业倦怠的介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13.。
自我心理学取向的表达性艺术治疗认为艺术创作过程能够反映来访者内在的客体关系、发展、防御等问题。艺术创作可以将症状空间转换成治疗空间,全新的客体关系将在适合自己的艺术形式中产生。
分析心理学取向的表达性艺术治疗,以荣格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鼓励来访者借助一些艺术创作,将其内心的情绪、感受表达出来。艺术作品具有“整合的功能”,分析心理学强调无意识和象征化的作用。
2. 人本主义取向
人本主义取向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坚持以人为本,从人自身出发,强调共情、倾听、接纳、反映。这个理论取向认为来访者先天具有完善自我的倾向和自我指导的能力。纳塔莉•罗杰斯(Natalie Rogers)发展了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的理论,创造了“来访者中心表现性艺术治疗”法
(英)裴洛•尼雨,艾偷•理文,史蒂芬•理文.表达性艺术治疗理论与实务[M].许玉芳,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0:34—50.
。该疗法主张营造一种将来访者作为中心的氛围,使来访者可以在一种能够被接纳的环境中进行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手段充分体验并表达个人情感,进而唤醒其内在创造性的生命力和能量。人本主义取向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强调个体的自我成长能力,关注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帮助来访者在表达中逐步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3. 心理教育取向
心理教育取向的表达性艺术治疗理论以认知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及发展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创作的方式,对存在认知、行为或情绪障碍的来访者提供干预,帮助其改善症状。很多心理教育取向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身体障碍或者心理智力障碍的儿童,通过纠正儿童的行为来强化改善特殊儿童的行为或情绪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