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自媒体人、创作者 李程远 重磅新作。全网数百万粉丝翘首以盼。肖央、落落、丁丁张诚意推荐。

  曾经热血赤诚、满怀期待的我们,后来怎么样了?

  22个故事,22种人生。愿我们历经时间的磨砺,仍有找回自己的勇气。

  原作纪录片《三十,而立》累计1.7亿 播放量,3200万 获赞。

  你会拥有精彩的人生,所以别轻易妥协。

  随书附赠:同学录 语录明信片 “靠谱青年”工牌卡 电子赠品。


【内容简介】

  曾经热血赤诚、满怀期待的我们,后来怎么样了?

  怀抱创业野心却只当了小领导的老李说:“理想,真没什么理想。”但他依然在努力奋斗。

  想实现乐队梦,现实却给他沉重一击的小吴说:“只要快乐比痛苦多,那就是值得的!”

  小飞搞砸了所有事,做过最正确的决定是把自己从深渊里拽回来,他说:“请接纳自己的做不到,请学着原谅。”

  曾拥有校园完美爱情,但毕业就洒脱分手的花花说:“你会拥有精彩的人生,所以别轻易妥协!”

  …………

  22个故事,展示22种人生。愿我们有热血激情的青春,有可以下酒的回忆,有能够实现的理想也有找回自己的勇气!


【作者简介】

  李程远:前光线传媒主持人、视频部总监。影评人、短视频自媒体人、创作者。

  主持作品:《中国娱乐报道》《音乐风云榜》。创作纪录片:《三十,而立》


【媒体评论】

  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一个个真实动人、热血又唏嘘的故事,仿佛就像是你我的生活。站在当下回想过去,有值得回忆的热血青春,有为实现理想的勇气与激情,一切就已经足够。

  ——肖央


  曾经有幸和程远一起工作,那时他给与我的印象是拥有近乎无可挑剔的专业素养。读完此书,我似乎能看到,在自力、自勉的人手中,火会点燃在新的一天。不熄的太阳会见证一个一跃而起的人,如何迎接重生的第一抹曙光。

  ——落落(导演、作家、编剧)


  我极其不爱回首,加上记性不好,就更对往事毫不眷恋。回忆嘛,肯定是任人打扮。但我也绝不否认,人只有站在某个时间点上,才能看出时间和命运草蛇灰线的部分。三十岁回首太过早了些,即便慨叹命运,也显得数据量不够。但这二十二个故事,没准可以窥见此刻正在发生的事。一旦想起“一切都是暂时的”,人生就显得豁达起来,而一旦明白“今天即明日”,就更加知道当下的意义。希望大家收起感慨,喜忧止于一念,并一直从容向前。

  ——丁丁张(媒体人、作家)


【目录】

  前 言 再见到你

  第Y章 做快乐的人

  第二章 理想,真没什么理想

  第三章 生活没有标准答案

  第四章 看清自己,看清路

  第五章 坚持你的热爱

  后 记 生来热烈


【免费在线读】

  第Y章 做快乐的人

  都说要好好告别,但最后操作起来,都是仓促收场。

  学着原谅

  ◆1◆

  小飞是学校里白衣翩翩的学长,他符合绝大多数女孩的期待。

  小飞有着干净英俊的面庞和并不急功近利的勤奋。稍有遗憾的是,大学这么多年小飞也没谈恋爱。他是不期待爱情还是想专注于学业,这成了学校里的谜团。小飞学的是传媒相关专业,毕业后也去了稳定的体制内工作。似乎一眼望去,就成为人生赢家,他只要安分踏实地工作,感觉就会一直稳稳当当地优秀下去。

  小飞是个力求完美、精进细节的人,然而工作仅仅一年,他就离职了。那是一种迅猛的及时纠错。直接原因,竟然是因为自己拿到了一份小小奖励,并伴随晋升。

  他做的是一档广播节目,短短一年时间,他就从新员工晋升到了单期内容的副主编。借此,他也更有机会看到后台的真实数据,也就能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内容到底产生了多少影响。因为之前做得很好,才有机会触达事情的本质,所以他对自己作品的影响力自然也充满期待。然而,当他像大人一样输入员工验证码,直面现实社会打出的分数时,他真的蒙了。他备受表扬的节目,真实播放率其实特别差,换算下来,那个时段大概只有七个人看到过这个节目。

  他本以为自己是在媒体的中心传播能量,可事实上,他更像在大风中的兼职小哥,乐乐呵呵地说着“游泳健身了解一下”。

  在媒体更迭的时代,很多类似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已经逐渐变小,只不过大家不忍心接受,就用那些尚可的经费维持着过去的种种。他们假装对新世界鄙视,但自己也知道,脚下的一切很糟,新世界很好。

  绝望的是,大家的腿已经深深陷入那些糟糕的泥土里,都跑不出来了。

  然而小飞还年轻,他无法自欺欺人。他习惯了优秀,更需要去体会人生真实的胜负和悲喜。他的离职很果决,有种大梦初醒的感觉。他从床上直接蹦起来,一分钟就穿好了衣服,整个过程没有一丝犹豫。

  ◆2◆

  他做了一个小小的声音工作室。业务最初的范畴,大概就是给动漫配音,给新的声音平台录制广播剧作品等。生意很小,但是高效靠谱,很快就积累了口碑。

  小飞看着那些新的内容在野蛮的网络上自行生长,看着那些有血有肉的评论,内心是很满足的。哪怕网友经常吵架,甚至会出现针对性的批评,但这都无妨。有人看,便是作品的荣幸。自己的价值被市场判断,也很生动有趣。

  每个月,他都会看有多少万的播放量,多少万的评论,还有多少万的流水收入。小小的仗,投入地打,这是一个少年尽兴的二十多岁时光。

  纵使,很多前辈并不理解这种选择。在他们看来,小飞离开了国家媒体平台,去大街上自己瞎搞了。然而时代之所以进步,也正是因为新人不听老人劝,新人在验证着自己。这一切,本来也不需要彼此认同。

  小的事情顺利了,人就容易开始扩大格局。这一起劲,就很容易犯错误。

  人生就是角色扮演,匠人的事做多了,便开始琢磨自己要不要做个统帅。小飞的业务,也慢慢从声音节目的制作,拓展到了声音教育、人才输送、品牌开发等等。甚至后面出现了诸如虚拟人物、电商互动等更跃进的事情。

  这本身其实是一种进步。他开始研究模式,规划着更高效的营收路径。然而,真正的飞跃进步,也都在前期伴随着代价的付出。

  工作室的投入开始变大,也开始进入公司化的运营模式。财法税政、股权比例、提成机制、薪酬结构等等,很多环节出现了纰漏,很多同事也暴露了问题。

  小团队可以靠人情维系接活生存,大团队则需要靠制度管理,得靠模式才能胜利。从小变大的过程,最容易乱。而创始人都必须鞍前马后,为公司保驾护航。有的人能够以柔克刚,有的人不堪重负,慢慢就崩溃了。

  那是栏目似乎到了要开天窗的时候,甲方已经崩溃,同时自己公司的负责人突然提离职,打电话也不回,小飞只能自己下场补充录制。那是一期很欢乐的内容,他欢声笑语地在棚里表演,心里却交织着很多悲愤和焦虑,甚至后怕。

  被装修公司坑了,录音室甲醛涉嫌超标,家长声音洪亮地在楼下大喊大叫。他很内疚,也直面问题。

  为竞标连续熬夜的四个夜晚,他好像失去了新奇的创意。他开始在想,要不要上网找个捷径,去哪里抄一抄?他开始讨厌自己,所以及时刹车。

  竞标的最后一个夜晚,某个项目的相关负责人约他喝咖啡,在私密的地方,用暗语明确说了回扣的问题。

  资金链要断了,他也真的去找朋友借了,最后成功地用房产证做抵押,找银行借到了钱。

  好多大事小事一起涌向他,没有任何喘息的时间。

  他想把每一件事都做到位,但后来却把所有事都做砸了!

  小飞曾和我心平气和地讲:“我自己能力一般,但又想去接受挑战,所以我会很痛苦,但这一切真的是我该承担的。”

  他也说:“你知道吗?最最艰难的时候,简单概括就是‘那一年’,但我自己真实的感受,那是365天。那里有365个白天,还有365个深夜,有很多个具体的小时,残忍的分钟。这是我一秒一秒走过来的!”

  小飞说得过于深刻,那就是刻进肉里的东西,碰撞了灵魂,也铁定压迫了神经。他需要保持健康的身体,所以每周固定去运动两次。那一次,小飞在跑步机上匀速前行,突然电话响了,就是那日常刺耳的声音,应该是很着急的工作。当下,他的身体好像是被按了某个开关一样,咔嚓就僵住了,眼前一片空白。他直接在跑步机上重重地摔倒,发出巨响,边上的人都惊了。

  他只记得耳边是谁在说:“怎么了怎么了?快叫120……”

  那是小飞抑郁症开始的时候。这可真是个漫长的噩梦。

  ◆3◆

  小飞的抑郁症很严重,同时伴随着强烈的生理反应,那就是对食物失去了味觉,眼泪会自然地流出来,就跟水龙头似的,睡眠的能力也离奇地消失了。这都不是情绪上的东西,这都是直接在身体和生理上表现出来的。

  病态型的抑郁症,也绝对不是单纯的心情差,而是一种生物性功能的缺失或坏掉。喜怒哀乐是情绪最直接的反应,但是突然有个瞬间,这个感知力从生命中消失了。你无比地着急惶恐,就像坠入深海。这里面失去了规律,也没有了逻辑,所以你也找不到方法对症下药。你有很明确的自救目的,但又没有任何方向。这种感觉,一定很绝望。

  小飞回到了老家,公司被迫停摆,那些烂摊子也就彻底发霉了。他本来想凭着责任感进行拯救,但后面深知,自己没有了力气,他得先救自己。

  他看到过妈妈,然后梦见过奶奶,切切实实地出现过明确的幻觉。

  他进了精神病院。那里的墙是灰绿色的,空气很差很潮湿,窗户外面有鸟。有一天下雨了,雨很大,很多水钻进了屋子。

  他应该坐过轮椅,但不知道为什么。他有一次笑了,也不知道为什么。

  轮椅碎了,奶奶带来了鲫鱼汤,爸爸在抽烟,然后和烟雾融在了一起。妈妈很久没来了,然后奶奶变成了妈妈。这都是怎么回事?

  他吃了很多药,最开始没有味道,后来有了味道,那应该是快好了。

  他打开过电脑,看到了一封邮件,是好几个月前的一封辞职信。他看到后很难受,通篇是对他的指责,字字诛心。他看着窗户,就像是看到了美好又轻松的释怀。他甚至没察觉窗户是锁死的,也有铁栅栏僵持着。

  他继续吃药,他隔绝了自己。他继续吃药,听音乐。时间流逝,他在无序的空旷里,寻找着自救的线索。持续放空的日子,是一次深度的自我原谅。

  我们得接纳自己很多事会做不好。我们得学着理解那些绝大多数的不完美,甚至勉强及格。

  后来,小飞忘却了时间,也放逐了自我。当“不在乎”的感觉慢慢浮现时,那免疫的能力才逐渐上场。

  “大家冲,醒着的赶紧冲,快!拼了!快救他,他很痛苦。”好像是细胞的号角在唤着一个尚有机会的黎明。几经辗转,那绝望的压迫感,也终于有了淡出的迹象。

  他忘了是多长时间,应该是从医院回到家,再重新去医院,最后终于回到了家。那时间应该有季节的交替那么长,所以老爸的那碗面,在冬天变得很温暖。他吃下了那碗面,是味觉的复苏,也是内心对欢喜的再度触达。

  只遗憾在那之后,奶奶就再没有出现。

  在小飞后来的记录中,这个看病的过程,有133天。

  ◆4◆

  和小飞再见面,他变得很从容,整个人心平气和,但也坚定有力。

  我们后来也有了合作,约定在某月18号的下午五点对第一组内容。他的团队在18号下午四点半,准时又准确地把内容做好了,并标注了很多信息,就连备选方案也准备得很充足。这种专业靠谱的劲儿,让伙伴们心里很踏实。

  这十年,小飞从一个翩翩少年变成了一个得体的青年。很少有人知道,他在黑暗里完成了和自我的殊死搏杀。这其中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这些过程,一点点将他打磨成今天的样子。

  他的公司也开始恢复运转,把业务做得准确而稳健。他懂得了平稳进行。

  他保持着匠人的标准和灵魂,也接纳着商业的智慧和取巧。往前走,但不冒进。在管理上,他变得很严肃,甚至严苛。他不和任何同事做朋友,也很少开玩笑,他把制度做成了海报,挂在墙上。但大家都知道,小飞本身是一个温暖的人。

  他的生命,在暗黑的深海里度过劫难,然而眼睛里翻涌着深邃珍贵的光。

  小飞给二十二岁的自己,留了字条。

  “请接纳世界的不完美,请接纳自己的做不到,请学着原谅。最重要的是,原谅自己。请慢慢成长,二十六岁那年,你会生病,要千万注意。请多回家看看,奶奶身体不好,妈妈也在老去。”

  做快乐的人

  ◆1◆

  爽哥是我的发小,我们一起经历了青春时代男孩所有的浪漫、矫情和热血。

  初中时,学校的广播站有着很高的地位,点歌留言的环节,埋着很多故事。然后,我俩也参与点歌了,互相送给对方。那会儿火的还都是情歌,林俊杰的《江南》,周杰伦的《龙卷风》,我们就耿直地操作,快乐地送给对方。还会用尽蹩脚文笔,写尽友情祝福。那会儿真没觉得恶心,后来想想,完全不堪回首。

  那会儿男孩打球也是很爱角色扮演的。21世纪初,美职篮四大分位同时崛起,然后谁就成了171中学艾弗森、和平里街道的科比·布莱恩特。我们演得很认真,也会买道具,那就是假冒的球鞋和正版的球衣,用一米六的娇小身子,效仿大洋彼岸的动作,纵情忘我。我们会互相鼓励,推着大家在迷失的路上越走越远。

  我打球技术比爽哥好一点,中考结束后,我在东单篮球场给爽哥安排了一整个月的集训营。教他打篮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上高中之后,惹女生喜欢。

  爽哥是一个很愣的人,写作业总把纸张写破。他文科不好,理科也一般,这太让人焦虑。他不算尖子生,但凭借朝七晚一的努力,终于扛到了中不溜水平。这半个胜利的过程非常辛苦,特别难赢,但他也不舍得放弃。

  高考很看发挥,爽哥拼尽全力过了本科线。他是遗憾的,因此差点复读,但冷静后发现这份成绩已经是发挥不错的结果了,所以必须往前走,千万别回头。未来和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学校直接用简称,人家不追问,就可以顺利混过去了。

  “你哪个学校的?”

  “北理工。”

  “不错啊!211啊?海淀那个?”

  “不是,北理工康佳学院,在良乡大学城!”

  ◆2◆

  爽哥在大学里,日子过得还是非常体验派的。

  做过校园代理,后来发现这玩意涉嫌传销,赶紧停了。

  当过婚庆主持,后来被发现年纪太小,涉嫌雇用“童工”,经验不足,太离谱了。在彩排的时候他被客人揭穿过,人家先问了爽哥年纪,他说“二十七岁”。人家追问了生肖,爽哥直接蒙了。对方急了,斥责婚庆公司找了个学生来糊弄他。

  在学校的广播台就职,做了不少原创内容,做得挺用心的。然后才发现,学校的设备有一半多是坏的,他的拼尽全力成了自娱自乐,这事慢慢也就搁置了。

  爽哥去惠普公司实习过,他很兴奋。后来发现,那是惠普集团的代理商的合作伙伴的第三方合作公司,他忙的事写在实习手册里,都没有什么意义。

  他一路奔走,兵荒马乱,学了一些东拼西凑的知识,体会到了很多社会边界的教训,终于大四毕业,冲向职场。

  找工作不容易,找稳定工作更难。在长辈们的人生观里,稳定是非常关键的事。

  爽哥的二姨在银行工作,在亲戚的帮助下,他进了银行体系,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爽哥在银行中处于最边缘的岗位。先在信用卡中心待了半年,他进展得不算顺利,始终没掌握技巧,后来又在投诉中心待了一年。真的很难熬。

  为了一个体面的金融体系,爽哥本质上误入了流水线模式。每个客服人员都在一个小小的格子里,他们具体的工作就是接投诉电话。那些和他们无关的矛盾,都具象化地呈现在了他们眼前。那是坏的语气,那是指责,那是素质低下的谩骂。

  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四个小时度过上午,午休是严格的一小时制,却也是身心的修复。下午只有五个小时。工资不高,但好在别人问起“你在哪里工作”时,你可以从容地回答“银行”。

  这俩字听起来是不是未来可期?很多时候我们会自我催眠,坚信未来会更好。但可怕的是突然有一天,你已经置身曾经预期的未来中了,这里面的一切并不好,然而时间已经回不去了。

  应对了一年的投诉,他表现还是不错的。然而领导说:“你可以继续干,再干四年。”

  那是一种有期徒刑突然延长成无期的感觉。

  爽哥拒绝了。同时,他也失业了。

  ◆3◆

  有一天,爽哥突然给我来了个电话,铃声还是默认的模式,但我有预感,应该是出事了。

  “忙吗?”

  我回复:“没事,你说。”

  “你下午在哪儿?”

  “家。”

  “你陪我剃个头去。”

  “啊?什么意思?”

  “我搞不定了,我决定剃秃瓢了。”

  那是爽哥失业的半年后,也是爽哥和脱发斗争的一年后。他失败了,越弄头发越少。应该和那接待投诉的工作有关系。把一个人封闭在格子里被骂,人是容易萎靡的。感觉有洪荒之力剥夺着人的青春,一把一把的油腻和衰老就盘根错节地在他脸上展开,完全不可逆。那些日子之后,爽哥开始长横肉,开始地中海,同时前面也秃了,上下围攻,他心好疼。

  最初,爽哥应对的方式是生姜洗发水,后来发现,没有一丝效果。

  后来,他开始直接用生姜在头上摩擦,那种感觉还是有点辛辣的,也是一种物理上的头疼。后来搓着搓着,竟然越来越光滑。那是毛囊消失的感觉。

  最后,他选择去医院,从检测到药敷,再到口服,内外结合,然而却没有什么办法能阻止秃头的速度。他看着狼狈的自己焦虑万分,他失去了清爽年轻的样子,同时,也没有赚到什么钱。这是一种很有冲击力的心酸。

  终于他决定算了,剃光吧。与其苟延残喘,不如欣然接纳,秃头也是一种态度。那些日子,他总看那些光头明星,感觉他们也都还是很有魅力的。

  到了理发店,那儿有很多总监。爽哥选择了最便宜的总监,感觉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

  对方问:“您好,您打算怎么设计?”

  爽哥很坚定地回复:“很简单,直接剃光。”

  对方有点蒙:“啊?”

  爽哥:“对,弄吧。”

  “哦哦哦,好的好的。”

  总监没有什么发挥的空间,就是几横几竖,把一个男孩的头发推平。弄完后,感觉爽哥的神情是放松、释怀的。

  我问他:“什么感觉?”

  他说:“就是……很爽。”

  我俩哈哈哈乐,他拍了张自拍,留作小小纪念。

  爽哥光头的日子正式开始,他提的第一个疑问很单纯,就是这种造型是不是不太适合在金融体系工作,看上去感觉是来抢劫的。他这是玩笑话,也是给自己找个台阶去勇敢尝试一些新的事业。

  后来,他以更稳妥的年纪,重新兼职了婚礼主持人,有了一些周末的创收。

  他也进修了人力和培训的内容,并去企业尝试相关的业务。

  他做了很多突破,却好像没有显著的突围,但他身上的焦虑和紧绷少了很多。

  他说:“在尝试就还行。”

  他说:“我现在就是努力,拼个还行。”

  他说:“剃头这个事说小很小,但说大吧,也有一些价值。它就是告诉我,事与愿违是常态。我拧不过的事有很多,自己也真的是在及格线徘徊的人。得努力,才可以及格。

  “我变成秃子,变成光头,不是说发现这个世界不完美,而是发现自己会比较糟。你知道吗?就是我们小时候特别不愿意承认的那种中等偏下。收入是,样子也是,一切都是。这种糟,就是我的日常情况。”

  当一个人,日常接纳着糟糕,那么所有的好,都将是力量更猛的存在。

  这个和生活一直关系很差的家伙,慢慢把灵魂也打磨得皮糙肉厚。他不容易哭,很容易笑。就是哪怕出了很大的事,爽哥的条件反射都是:“嗯嗯,出了这么崩溃的事,还是很正常的,我来顺顺怎么解决。当然,我应该也解决不好,那就弄到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吧。”

  然而,当一件美好的小事发生,爽哥就会欣然微笑,甚至放空自己十几分钟。深呼吸,接纳那季节的气味,也找一首年少的歌曲,给美好多一些加持。

  他成了挺乐观的人,就像那油光锃亮的光头,在面对阳光时,的确是全部接纳,满满当当的。

  ◆4◆

  后来,我们失联过一段时间。我给他打了电话,他总是不接,感觉是在刻意回避。

  我们好像有一年多没见过面。再后来,他给我主动打了电话,直接问:“你《三十,而立》那个纪录片,做得很爆炸啊,我们要不要聊聊?”

  我很激动,立刻说:“好。”

  我们也在那次畅谈中,更理解彼此的处境。

  爽哥说:“最糟糕的阶段,人会相对封闭,甚至会有一些自卑,所以就本能地选择消失。等事情过去得差不多了再出来,这可能是小小的自尊。”

  他还说:“不过你也放心,我真的真的扛不住的时候,我会找你的。我自己有分寸。”

  那个夜晚,我们聊得很透彻。这是两个男人在面对友情和人生问题上,最难得的轻微深情。里面有很多白话,但也有温暖。是粗糙的诗,是少有修饰的散文,是一些粗口下的知己共鸣,是两个小朋友蓦然长大后的促膝长谈。

  我们从职场规则聊到事业规划,终于又落回到青春往事。那些广播台的种种,篮球比赛的片刻,也都被诗化处理。

  那会儿,我们浪费了很多时间,同样,也珍惜了很多青春。

  此刻,回首无妨,但却无暇停留。大人的怀旧就是爱琢磨就琢磨,工作群的信息,务必及时回复。

  好像那个晚上,我就在三五秒的片刻里,同时完成了三件事。第一,回忆小时候;第二,回复客户信息;第三,干杯喝酒。

  ◆5◆

  三十好几的爽哥,在经历了一堆并不靠谱的工作之后,辞去了所有。带着自己攒下的所有积蓄,决定尝试创业。他决定在郊区开个鱼塘,以平静垂钓,治焦虑生活。他认为这项运动,动静结合。过程中,人也在体悟时间,并有大段留白供给自己思考,这一切都是很美好的。

  爽哥脑子里闪过一个搞笑的事,就是印象中开鱼塘创业的人,还是《马大帅》里的范德彪。

  他说:“我会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试试,这里每天来十个人,我就不会赔钱。”

  我追问他:“为什么做这个?”

  他说:“喜欢。”

  这是个很干脆的回答,感觉这些年他的变化和坚持,都爆发在这一瞬的回答里。

  鱼塘开业半个月后,我去光顾了。那天人不多,算了算,大概就是十个人。所以,我们一路跌跌撞撞,没赔就是胜利?鱼塘有两个池子,边上做了简单的装潢,但感觉还有很多优化的空间。爽哥忙前忙后,态度佳,服务好,他是辛苦的。感觉他明明才刚开始,却也有一种“最后一把”的轻微悲凉。

  三十多岁的爽哥,给二十二岁的自己留了字条。

  “这段时间多拍照,珍惜自己有头发的时光。”

  “对不起,未来的路我帮你走过了。实践证明,咱们真的不会是一个很优秀的人,那么我就真的希望你可以做一个相对快乐的人。”

  “多去尝试,不要气馁。尽量快点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我现在钓鱼呢,这事目前是真的让我快乐的,也希望能尽快营收吧。”

  相信爱情

  ◆1◆

  陈峥的五官是帅的,身高快一米八,但人真的长得不好看,主要是气质垮了。他眼睛里透着一种不自信,穿的衣服总是旧款,听说很多都是表哥淘汰下来的。穷的滤镜,糊在了他的身上,想要挣脱则需要很多年。

  陈峥会时常放空,所以总感觉有些木讷。他家的面积很小,后来陈峥长大了,就更显得小了。他会躬着背走路,想借此释放更多的建筑空间。

  陈峥初二那年,家里遇到些事。妈妈打电话管亲戚借钱,感觉对面是一堆劈头盖脸的责骂,然后妈妈就哭着挂了电话,片刻后,哭得越来越崩溃。

  妈妈忽然暴躁起来,一把将在写作业的陈峥拽了起来,盯着他,有些愤怒地说:“陈峥,你未来一定要出人头地!”

  那是陈峥这辈子都无法忘记的画面。那一天给陈峥带来了很强的冲击力,轰隆隆从青春冲到青年。

  他永远记得妈妈面目可憎的样子,那样子同时也让人心疼。出人头地,是陈峥的使命!

  他出生于北京,所以不至于是寒门,但也只是皇城下的普通百姓。

  高二那年的某一天,陈峥妈妈兴高采烈地做了一大桌子的菜,因为听闻房子要拆迁了。阶层跃升的氢气,一把就将他们冲向了天空。那种欢乐,甚至是原始的,妈妈开心到一把鼻涕一把泪。

  三个月后,这事黄了,拆迁改成了刷漆。妈妈接着电话,从居委会那边确认了这个噩耗,挂了电话,盯着陈峥看。她什么都没说,但陈峥看得出来,那狰狞的脸上,写着一句话:你要出人头地。

  他喜欢篮球,但不在意篮球鞋;他想谈恋爱,但专心物理化学;他有点孤僻,话很少。感觉他压抑着自己的原始欲望和兴趣,拼搏并蓄着力,力求未来有所转折。陈峥像是现实里低配版《致青春》里的陈孝正。没他那么穷,也没他那么执拗极端,当然也没人家那么聪明。

  大学匆匆而过,陈峥也通过重重考核,去了大银行工作。被录取的时候,他不自觉想问妈妈:“这算不算出人头地的开始?”

  第三年,陈峥月薪涨到了一万元,超越了很多同龄人。保持住,大概二十年后就有机会凑个北京的首付了。陈峥很头疼,他明白自己还得想办法飞跃。

  第五年,月薪涨到了一万五,到了这个数,陈峥也终于有信心去谈恋爱了。那多出的五千元就是底气,是电影票、话剧票和体面的餐厅。

  ◆2◆

  小蕾是个大家闺秀,两人经朋友介绍,也恰都在银行工作。陈峥遵守约会的流程,每一次都是吃饭,看电影,散步,没提上楼。然后是吃饭,看电影,散步,楼底下聊聊天,还是没上楼。

  在第四次见面时,女孩说:“你挺好的。”

  在陈峥的认知里,这相当于好人卡,他内心感到一阵凄凉。然后小蕾很快追了句:“咱俩试试?”

  “成啊!”

  陈峥的憨和呆是小蕾喜欢的,陈峥的勤奋也是宝贵的。那种毫无套路的耿直,反而成了催化剂。小蕾笑得很灿烂,陈峥挠着脑袋,心里很高兴,这算是他的大龄初恋了。

  陈峥得让小蕾保持幸福的感觉,所以很多的经费都给了爱情。“出人头地”的事,也彻底被抛在了脑后。一切都是正常的开销,但细水长流,也终成了洪水猛兽。热恋期,残酷点说,就像是项目的启动期,正是需要资金投入的时刻。陈峥自尊心强,也确实有情感的加持,给小蕾花钱绝不眨眼,只是事后偶尔心疼。他自己的开销降至了最低。甚至得去修补自己的篮球鞋。方圆五里,可算找到一个摊儿,弄的时候还真有点自我感动。

  他们很少吵架,彼此理解,这感觉非常美好,感觉是登对的。

  陈峥也真的弥补了青春时代的空缺,那些温暖浪漫朝气蓬勃地冲进了陈峥的世界,让一切完整也灿烂。

  他打球时,女孩便穿着同款运动卫衣,带着一瓶汽水在边上等着。每当篮球进网时,便能听到女孩的欢呼声,这是他这辈子听到的最悦耳的声音。他们去游戏厅,几块钱买一个钢镚,这对大人而言,玩起来没有任何压力。陈峥给小蕾普及了《街头霸王》《拳皇97》。他俩玩对打游戏,小蕾总输。陈峥去买水,小蕾就偷偷打他,等陈峥回来瞅见俏皮的女孩,哈哈直乐。陈峥的人生就像是开了慢镜头。他们也逛商场,女孩看上了新款的衣服,换上后真漂亮,价格也就卡在他可以接受的闸口。当然得买,每一次力所能及,陈峥都绝对不犹豫。

  一年的时间,他们彼此很认可,也平稳地进入了谈婚论嫁的阶段。陈峥是激动的。

  按照流程,第一步是两人先沟通好,交换好准确信息。第二步是分别去见彼此的父母。第三步是父母初见。第四步是父母再相见,然后定下婚事。这是爱情向生活的闯关,感性的累积固然有意义,但好像在此权重更大的是那些客观的东西。

  陈峥和小蕾,第一次明确地谈到房子和车子的问题。

  陈峥:“对,我家有套房子,我和爸妈也是一直住在一起,你知道的。”

  小蕾:“嗯嗯。”

  陈峥:“然后,就这一套房子,别的没有了。我家情况也就是工薪阶层,就这一套,没有别的房子出租。”

  小蕾:“哦哦哦,等于那套房子是叔叔的,阿姨一直没有房子,一直是你们三个人住在一起对不?”

  陈峥:“嗯,打小一直就是这样的。不过你放心,咱俩结婚了,情况肯定不是这样的。”

  小蕾:“嗯呢,我知道的,你怎么计划的?”

  陈峥:“我琢磨把那套房子彻彻底底给装修好,当作婚房,我也拿出钱给爸妈在附近租个比较不错的房子。让老婆过得好,也让爸妈过得好。”

  小蕾:“啊,让阿姨叔叔出去住不好吧。”

  陈峥:“我和他俩聊过,他们没问题的。然后……买的话呢,怎么说,嗯……北京的这个房价确实太高了,位置差不多的两居室,感觉都要六七百万。”

  小蕾:“是啊,北京的房价真的太贵了,还好我爸妈买得早,他们给我准备了小房子。”

  这句话说完,他俩都放空了片刻。其实陈峥的脑袋里,出现了一幅复杂的关系图。她的爸妈,她的姑姑婶婶,自己的爸妈,自己的叔叔舅舅。大家会怎么想?谁同意?谁反对?我的条件是不是够?一切变得复杂而实际。

  陈峥更重要的思考是,对方是字面意思吗?对方有没有什么别的意思?

  小蕾则在想,他听懂我的意思了吗?我们后面该怎么计划?

  这一次,他们说得很客观,很具体。临走前,小蕾甚至又做了一轮确认,就差拿个本子做笔记了。

  你到底有什么?到底什么情况?未来三年可以达到什么程度?爸妈养老金如何?退休之后怎么样了?有时感觉小蕾脑内戴着微型耳机,被一种力量操控着。

  这一句句确认的话,搞得陈峥满头大汗。感觉之前爱情的回忆,在这一个多小时的对谈中,抵抗着现实,让他疲惫不堪,且损失惨重。

  聊完后陈峥觉得好累,回去之后躺在床上呼呼大睡,琢磨着第二天,世界的逻辑会恢复正常。

  然后世界的逻辑自然恢复了。遗憾的是最初的热恋才是违背逻辑的,后续的一切才是真正合理的。小蕾始终没有给他发消息。过了两天,陈峥才意识到,一切不太对劲。

  陈峥追问小蕾,对方回复得很慢,慢到隔了一天。陈峥打过去电话,对方没有接。陈峥接着打,对方挂断了。

  陈峥蒙了,甚至也有点气愤,给小蕾发了很多信息。

  “到底什么情况?你要是被绑架了就眨眨眼?”

  “在吗?电话说有什么问题吗?”

  “是这样的,我家里的情况,最初你也是大概知道的,我也没有骗你,所以你是觉得我还有一套房?”

  然后这条小蕾回复了,就两个字:“嗯嗯。”

  陈峥更激动了。

  “咱们过去的一年,还是挺幸福的,逛街,打球,还有好多的礼物,等等,也是很美好的,我想和你继续往下走,咱们遇到问题可以一起解决,比如你认为需要买新的房子,这是你的要求,我们可以沟通,可以商量,可以研究怎么解决,需要花多少时间,对吧?你这种回避的行为,肯定是不对的啊!”

  陈峥换来的是一次漫长绝望的静默。

  他后续愤怒地打了很多个电话,都被残酷的无声击打着。他不太能理解这些事,甚至也借此重新回看了过去的美好,重新修复着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陈峥的疯狂逼问甚至指责下,小蕾回复了,这是礼貌严谨的告别。

  “陈峥很抱歉,你的事情我了解了,我也和家人商量了,我们不太合适。如果之前让你有误会,对不起。和你在一起的时光是开心的,我也希望你未来好。对不起,我们就到这里了,未来也不要再见。我拉黑了,对不起,嗯。”

  陈峥很快看完,很快回复。然而,小蕾已经拉黑了他,快到他感觉这效率太高。

  ◆3◆

  陈峥因为失恋,约了大家一块喝酒。他那张脸,就像是铁打的一样,又黑又硬。大冬天的,西北风撞见都要绕着走。

  店员问:“大家喝点什么?”

  他就说:“重的。”

  店员有点愣,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朋友们打圆场,计划给陈峥一些独处空间,发泄悲愤。

  那个夜晚,他说了近百个“为什么”,几十个“凭什么”和无数个“他×的”。

  他不是不理解爱情,他是直接对这世界感到脑袋很蒙。曾经被短暂带走的物质自卑,一夜返回。那刻骨铭心的出人头地在眉宇间熠熠生辉。

  三五杯过后,人基本醉了的凌晨一点多,陈峥说出了两个字:“买房!”然后他就吐了,那夜没有醒来。

  后面,陈峥的人生就被“买房”绑架着。他要更加刻苦地工作,他在思考能否再做点什么。他琢磨着节省是最有效的营收。他有些急功近利,他不快乐,他需要房子。

  好像很多年轻人都是在现实的冲击下,把特立独行的远景,变成了统一标准的两室一厅。这件事没人错,但的确让很多人痛苦着。

  在售楼大厅,陈峥一家子人激动也紧张,看了很多个地方,做了十几种选择,拿出了所有,借到了一切,只为了在合同上明明白白地签字。他们只是过来看看,还没有底气签字。

  这三四年,陈峥为了买到房子,失去了很多快乐。后来,他遇见了一个女孩,人家喜欢他,女孩表白了,陈峥条件反射地躲闪了,他害怕被拒绝,害怕被知道人生的底线。好像在成熟的婚恋市场,没有房子,就像没有内裤一样,是十分可耻的事。

  女孩知道他的情况,然而一切也并没有那么夸张,她轻松地说了一段话,这在陈峥的生命里,荡气回肠。

  “嗯,我在北京也没有房子啊,咱们谈恋爱,后来如果谈婚论嫁什么的,肯定得一起想办法买。”

  这“一起想办法买”就像一束超现实的光一样,给陈峥的精神做了一次疗愈的普照,让闭塞的他,见证了世界是多元的。其实,每个人的节奏是不同的,选择也不同,分寸更不同。

  那一刻,他也是愣住的。他甚至很想过去拥抱下这个女孩。当然他深知这不礼貌,也觉得这是否太功利?还和爱情有没有关系?但那一刻,他前所未有地放松。他深深地呼气,污浊和沮丧很快又结实地砸在地上,从他身体里,排泄出去。

  后来的几年,他们恋爱了。他们俩都喜欢运动,会一起打球滑雪,彼此鼓励。

  陈峥做财务,女孩沏好茶。女孩做设计,陈峥给建议。他俩一起居家加班,累了就歪七扭八地睡成一团。从小的出租屋住到了略大一点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彼此的全部人生,都基本认同。这包括了对样子的认同,对历史的认同,对保险养老住房的认同。这是一种生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多维确认。

  终于,他们结婚了。那很远的房子,就是两人一起买的。这是两人的全部积蓄,是他们过往积攒的能量,更是一起走过的旅程。

  首付一共300万,男孩掏180万,女孩掏120万。咱们这代人经历的房价挺畸形的,感觉必须齐心协力、倾家荡产,才可以勉强凑合。

  婚礼上,陈峥语无伦次地表达了谢意。翻译过来,意思应该是:“谢谢你,可以给我成长的时间。谢谢你,可以在成长的途中,给了我明确的助力。”

  女孩应该听懂了,再然后就是拥抱、接吻和鼓掌的环节。

  三十多岁的陈峥还在努力打拼。他的房子是期房,所以这个家也在努力尽快拔地而起,他们会在一年半后顶峰相见。

  陈峥给二十二岁的自己留了字条。

  “房子不会拆迁的,不要有期待,房子得自己买。你要出人头地,你也要相信爱情,房子争取能一起买。”

  为了爱与自由

  ◆1◆

  2008年,正值大一新生入学,小吴进了学校,整个人踌躇满志。他天赋一般,但为人善良正直,是一个单纯少年。

  图书馆、操场,并不是大学特有的地方,举办文艺演出的音乐厅才是高中时代前所未见。

  当年,学校有一支爵士乐队,十几个学长统一着装,带着不同装备,萨克斯、小号、吉他、贝斯、鼓,办了一场演出。那画面撞进了小吴的眼眶,也载入了他的世界观。

  他还是年纪小,见世面少,感觉这一切看起来好像很厉害。女孩们都是站着或蹦着一起看演出的,连老师们也都跟着一起摇摆。

  小吴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成为站在台上的人,或者说和台上的人密切相关。哪怕就在学校这一亩三分地,也要疯狂折腾,骄傲地毕业。

  学长们辉煌的日子,算是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

  他们是最后一届艺术特长生,同时,上面计划在传统师范院校丰富文体活动,找了靠谱的指导老师进来教学,还把专业的场地备好,软件硬件的支持都有。他们毕业了,这档子事就算收官了。

  ◆2◆

  “组个乐队吧!”

  小吴在演出散场后一直叨咕,走回宿舍的路上没看路,差点摔进树坑里。

  小吴组乐队的第一步就是请各位学长吃饭。在当时的那个小世界里,这就是见明星。和他们走得近了,感觉都能吸收仙气。小吴觉得有很多说不清楚的收获。学长们都是很牛的,但他们那些话也没给他指明具体的方向,大概就是既然喜欢你就组吧!

  多年后小吴会明白,这里面也有学长们的悲凉。

  这种普通大学,文艺浪漫和体育热血,大多数还是在自娱自乐的范围内。那些厉害的学长,最终走向社会后,光环会在一秒内褪去。坐班的坐班,跟班的跟班,大家的才华和勇气,往往不够支撑自己闯荡江湖。

  第二步,小吴创办了吉他社,自己以身作则,刻苦练习,还联系新街口卖琴的老师过来培训。他印刷了招新简章贴在食堂门口,也在宿舍楼下吆喝。从最初的孤身一人,到后来慢慢结交了一些朋友,大家都喜欢吉他,也热爱音乐。小吴认为摇滚也好,爵士也好,在学校里折腾音乐,会弹吉他是乐队根本的灵魂所在。

  于是,他们的乐队就这么开始了。

  第三步,几组人认真练习。他们有条基本的规定,就是每周二和每周四晚七点到十点,大家都要来以琴会友。但后来有人犯懒了,有人沉迷了实况足球,有人已经找到了女朋友,这玩闹的社团变得越来越凑不齐人。小吴还是挺生气的,但这该冲谁发火,怎么发火呢?他也不知道。

  有次小吴在宿舍重看《灌篮高手》,当年的他喜欢流川枫,觉得流川枫好酷。而如今,他更加理解赤木刚宪。这大哥有坚持有担当。他忍着借此衍生的孤单和痛苦,努力往前。

  到了规定排练的时间,小吴在社团活动的教室里收到了几个同学发来的信息,都在解释说今天来不了。他和吉他一块直直地立在那里,稍有些尴尬。

  于是,他决定跳出自己学院学区的圈子,更全面地在全校范围寻找能加入乐队的朋友。

  “会弹琴吗?”

  “你会打鼓?想组个乐队吗?”

  “你喜欢贝斯?你知道吗,喜欢贝斯的人,都是懂得奉献的人。”

  “你小号八级?!我的妈呀,过来一起玩吧。”

  他那段时间到处乱窜,收集各路孤单的伙伴,从床铺上救出他们,再从图书馆里绑来一些。

  大学第二年,濒临倒闭的吉他社变成了崭新的校园乐队中心。谁也说不清这是什么风格的乐队,有人喜欢死亡金属,日常说话和着装都是酷酷的样子;有人自幼接受古典音乐的熏陶,有点格格不入。

  但还好,有小吴在。

  他认真负责,热情地吆喝劝说这个要世俗一点,哄着那个要平静一些。他尽量让大家都在一个轨道上。

  在小吴的带领努力下,大家磨合了很久。最后,这乐队就成了一支只要有演出就去的,有点爵士乐特色的流行摇滚乐队。小吴是队长兼吉他手,团队成员一共有八个人,分别来自七个学院,分布在师范学校的东南西北,各个角落里。

  由于还没有主唱,小吴决定到学校的音乐教育系寻找更多的可能性。他进了音乐系的教学楼,打算参观一下,到处瞅瞅。教学楼的二层楼道旁,是一间小小的训练厅,同学们会在这里练声、唱歌。小吴靠近训练厅,在那个巧合的瞬间,他听到一阵仿佛魂穿了整个青春的声音。

  里面的人唱的是披头士的hey jude。那女孩的声音穿透了房门,在楼道里盘旋游走。它钻进小吴的身体,攥住他的灵魂,牵引他向声音的源头走去。那个声音有质感,也有力量;有专业的水准,也有自由的态度。

  小吴一边专心听,一边骂着:“大爷的!”他觉得太好听了,祈祷千万别是放的录音,或者说千万别是上了岁数的老师唱的。

  他没礼貌地直接推开门,唱歌的声音随即停止。这是小吴和梦梦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小吴心中仿佛万马奔腾。

  后来,梦梦成了乐队的主唱,她主修的专业是音乐教育。梦梦在班里不算是好学生,因为她的唱法有点奔放,但这正是校园乐队所需要的。

  梦梦也成了小吴的女朋友。他们彼此欣赏,也都喜欢音乐。小吴的大学生涯很幸福,处于爱情里面,在理想旁边,每一次的排练,他们都是那么高兴。

  小吴虽然弹吉他的技术一般,但是责任心特别强,他忙排练是一部分,帮着乐队在学校内外建立关系也是重要的工作。

  大学第一年结束,大家多少也知道校园里有这么一帮音乐分子。他们很酷,着装也很统一,女主唱的唱功特别厉害,男吉他手则是精神领袖,一切都挺好的。乐队名字叫早安,听起来让人觉得很有希望。

  有一次排练,大家想让小吴跟着一起合唱,但梦梦的声调太高,搞得小吴直接当场破音了,破得很彻底。那句词唱得稀碎,所有乐器瞬间停下来,全部的人都在哈哈大笑。

  到了大学三年级,新生中有个特别厉害的吉他手叫韩畅,他想加入早安乐队,不过他的角色和小吴重复了。小吴思考片刻,觉得自己可以往后退退,辅助做节奏吉他,同时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统筹上。此外,小吴也真的欣赏韩畅的天赋。

  小吴是北京人,韩畅从大西北漂到北京闯荡,小吴很照顾他。最初两人是小兄弟,后来成了真兄弟,小吴也感觉乐队想要走得更远,需要真正有才华的伙伴。他负责全方位保障,韩畅有才华和技术,梦梦声音也这么好,大家会越来越好。

  他们第一次挣钱的演出就在对面酒馆。那会儿老板做周年活动,恰逢赶上圣诞节,想找个乐队助兴。但真的花钱找市场上专业的乐队不划算,于是决定让学生乐队来玩,一点费用打发了,学生们还能满足下虚荣心。

  那会儿对面酒馆还没扩建,规模不算大,也谈不上热闹。

  来过圣诞节的人挺多的,聊天、谈恋爱的比较集中,没有太多人专心听歌。大家就是图个气氛罢了。而早安乐队还真的在三更半夜的时间里,到对面酒馆演出了,六首歌一个时段,共唱两个时段。唱完,钱到手之后,大家狠狠吃了一顿。最后分到每个人手里,每人只有一百块,但大家都好开心。小吴便拿着一百块给梦梦买了条小手链。

  “这条手链虽然好便宜,但钱真的是我自己挣的,还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挣来的钱,我的妈呀!”

  梦梦看着小吴乐了,笑得很开心。韩畅和那帮兄弟都在,大家挂在马路边上的栏杆上,填满他们内心的是理想、香烟、爱情、友情。

  那个夜晚,汽车从西三环呼啸而过,他们瞎猜这车要去向何方。

  ◆3◆

  到了大四,老王在学校里已经非常厉害了,他是唱歌最好的男生。然而早安乐队有着梦梦 —— 歌唱得最好的女生,自然集结了所有热爱音乐的伙伴。那会儿,对面酒馆刚刚翻新扩建,按老板的意思能容纳200人,做音乐现场的演出没有任何问题。

  后续的事也知道了,我、老王、毛导、老韩这帮人跌跌撞撞,赶在十二月份在对面酒馆办了一次特狠的表演。然而小吴觉得人生最大的高潮是六月份的毕业晚会。小吴计划让早安乐队牵头,联系各个学院的音乐爱好者,发动更多的人参与;还有话剧团,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诗情画意,都共同膜拜着《恋爱的犀牛》;毛导甚至还做了一个纪录片。大家似乎都应该给自己的青春一个交代。

  然而矛盾的是,到了大四,除了要跟过往道别之外,跟未来交锋也是重要的命题。就说早安乐队的成员们,大多数还只是学生乐队的技术水平,毕业以后就要奔向各自的岗位,有的做了老师,有的在银行上班,有的去报社,跟摇滚和爵士往往关联不大。

  其中,真能狠狠折腾的只有唱歌的梦梦和弹吉他的韩畅,甚至到后来小吴也不怎么弹吉他了。很多时候,他就是以梦梦男朋友的身份跟着乐队一起玩。他热爱乐队,珍惜友谊,也依然倔强,想用自己的方式和角度去坚持想做的事。

  小吴按家里的规划,思考着该去考公务员,还是去银行上班,他稍微有些纠结。他感觉在对面酒馆微醺着唱歌才是浪漫的青春,也是最好的自己。自己在台上也好,台下也罢,跟着大合唱,即使破了音,也是最美好的时光。他该如何继续呢?技术和才华,他是真的都没有。

  小吴和他父亲长谈了半宿,有了新的思路,他决定让家里投钱,支持他开演出公司。

  说实话,小吴家里真的不差钱。曾经,我们去他们家玩的时候问他家住几层,他回复:“三层。”

  大家说:“在三层是吧?”

  结果人家的意思是整整三层,包含地下的酒窖和仓库的话,一共是四层。

  小吴的父亲其实是一个很大气的人,他说:“孩子,你如果真的有创业的想法,爸爸支持你,但是你要有规划和底线。你告诉我要多少钱和做多长时间,如果做了一段时间没有起色,你就乖乖回来考公务员。”

  小吴要了四十万创业基金,计划进一批设备,比如琴、鼓、音响、调音台。对内自己用,可以升级设备,也可以帮客户录音,做相关业务;对外,人和设备可以一起出场,价格划算,在市场上,应该有竞争力。

  他爹答应得很痛快,只不过给了九个月时间。九个月后要让家人看到他的创业是略有起色,而不是胡闹。

  父子俩谈妥后,小吴高兴地在家里乱蹦,大声唱着《曾经的你》,激动得完全不在调上。

  临毕业的最后半年,大家各有自己的安排。小吴充满了能量,脑子里有两件事:第一,采购设备,为创业搭建基地,他的重要搭档是梦梦以及韩畅;第二,牵头推进毕业晚会,郑重地告别。

  小吴和梦梦分享计划的时候,梦梦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甚至问他是否真的考虑清楚了。“音乐市场很差,我们的水平也有限,尤其是你,格外业余。”

  不过小吴像一匹已经脱缰的野马,觉得钱必须得花了,事情也必须得做。梦梦只得点了点头。

  韩畅没有提太多意见,毕竟他在学校还有一些日子,自己能碰上更好的设备也挺高兴的。他和小吴也挺合拍,一个冲锋陷阵,一个保驾护航。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在学校边上租了工作室,集中购买了所有最新、最好的设备,速度还挺快。小吴都忙活完后点了根烟,在六十平方米的地方放眼望去,感觉自己像建了一个帝国。

  “家里有钱真好。”韩畅提了一嘴。

  梦梦欣然点头。

  小吴说:“别提这个,那这一切也是因为我努力地劝说我爸。我跟你们讲,我爸也是很抠搜的一个人,他能把钱给我们,估计也是对这个项目非常有信心!”

  所有的乐器设备矗立在那儿,感觉散发着一种精神和力量,仿佛能与那些乐器对话。雅马哈的标志很清晰,琴弦有着光泽,漆很明亮。一切都是崭新的。

  ◆4◆

  很多时候,你抽疯往前跑的同时,队友早就叛变了。

  梦梦和小吴分手了,提得很果断。其实梦梦早有想分开的迹象,只是当事人并未察觉。

  某天晚上,乐队排练的地点在韩畅的出租屋。

  大家接了一个活儿,最近要加急练习几首流行歌。结果排练到九点惹怒了邻居,大家才停下乐器,开始喝酒聊天。

  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跟熟人玩是特别无聊的,除非熟人有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大家问梦梦:“这个屋子里有你喜欢的人吗?”

  比如问:“你撒过最大的谎是什么?”

  听到这些提问,小吴心里很不舒服,于是他进了韩畅的房间想睡一会儿。

  快十二点的时候,他还没睡着,隐约听见了外面的对话。嘀嘀咕咕的内容,貌似和自己有关,捕捉的词,连起来也有点吓人。

  “知道吗……”

  “毕业……”

  “疯了……”

  “嘘!”

  “没睡……”

  小吴想出去问问是什么情况,他有点害怕,于是使劲听他们说了些什么。他正琢磨着,梦梦就进屋了。

  因为小吴把韩畅的房间占了,韩畅只能在客厅歇着。小吴起夜的时候看见韩畅躺在沙发上,地上放着吉他,还有瓜子、酒瓶,场面一片狼藉,真有点摇滚大师早期的窘迫样子。韩畅睡得轻,听见动静就起来了。

  韩畅问:“有烦心事?”

  小吴说:“嗯。”

  韩畅在桌上找瓶子,看看哪瓶还有残酒。

  “因为工作室的事还是梦梦?”

  “都有。”

  “嗯。”

  小吴说:“你知道吗?你们现在和我是越来越远了,有时候我琢磨梦梦是不是有事瞒着我,你们也瞒着我,只有我不知道。”

  韩畅说:“那不至于。”

  小吴继续说:“我本来以为做音乐工作室的事你们会特别兴奋,结果……”

  韩畅说:“我们也是真的心疼你花钱,我们和你不一样,你是北京孩子,家里有钱。我是一个外地小孩,梦梦也是外地的。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我听着都觉得吓人,但你一闭眼就花光了。”

  小吴说:“实话说吧!我做这个事一方面因为自己喜欢音乐,另一方面我是想继续和你们玩,大家还都能在一块。”

  韩畅答:“嗯,是,我明白你的意思。”

  小吴继续道:“这一毕业,感觉牛哄哄的一堆人很快就消失了。我当年觉得学长的爵士乐队特别厉害,私下见他们的时候都会紧张,现在琢磨哪里至于这样。”

  韩畅说:“其实是的,爱好就是爱好,但用爱好来谋生就很难。”

  小吴说:“还有就是我和梦梦,唉……最近就是觉得我们之间有点奇怪。”

  韩畅说:“嗯?怎么讲?”

  小吴说:“她总觉得我们不是一类人,我家是北京的,她是外地的,就感觉不能和她是一类人似的。可是她愿意漂着,我也可以跟她一起漂着啊;她愿意稳定,我也可以和她稳定。”

  “嗯……可能是立场角度不同吧。”

  “什么立场角度?乱七八糟。”

  “嘘,小点声,喝酒喝酒。”

  那是凌晨四点,小吴后来没回屋,在外面瘫了一宿。

  梦梦还在屋里躺着,小吴出房门之后,她就没再睡下,脑子里想的都是事。

  那个时候,小吴的工作室属于起步的阶段,厉害的装备其实还没怎么派上用场,毕业晚会的进展也不大。大家都忙,这个忙着面试,那个忙着答辩。

  梦梦更是几天见不到人,打三次电话只有一次能顺利接通,小吴心里感觉很慌。后来,小吴没再主动给梦梦发消息,梦梦也就完全没动静,这种相互拉扯的感觉太恐怖了。

  终于,小吴强硬地把梦梦叫出来,质问她:“你怎么回事?”

  梦梦答:“没怎么呀。”

  小吴问:“喜欢别人了?”

  梦梦答:“没。”

  小吴追问:“真的吗?”

  梦梦说:“你别问了。”

  真相是问不垮的,而谎言是扛不住的,三五句就自然问穿了。

  “谁啊?”

  局面顿时尴尬了起来。其实小吴也不太想知道对方到底是谁。毕竟这事说得太直白,也只会让双方都感到尴尬。

  小吴依稀记得有一次聚会,大家玩真心话大冒险,问的问题都无比奇怪。当时韩畅提了一嘴“你俩不太像一类人”,似乎连最好的哥们儿都给了自己善意的暗示。所有的事情串起来感觉有些瘆人。

  小吴稍微缓缓,问了句:“乐队呢?”

  “嗯?”梦梦也有疑惑。感觉是没了就没了吧,又能怎么样,都快毕业了。再说了,早安乐队虽然是小吴组建起来的,但后续都和他没有太大关系。

  梦梦也说了一句现实的话:“乐队是上学时候玩的,大家开心就好了,这东西能当饭吃吗?差不多得了!至于毕业晚会,谁有时间愿意唱愿意玩的就弄,但如果有一些和工作冲突的事,大家还是要彼此权衡。”

  小吴听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想了想,大声说:“设备我都给大家弄好了!你工作的事,也是我的事啊!”

  梦梦说:“我很感谢你,但工作室是你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小吴方寸大乱,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从本质上来说,小吴规划的蓝图和梦梦密切相关,甚至因她而起。然而梦梦把自己当成了外人,她的人生轨迹里有谁小吴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小吴一定不在里面。

  梦梦也是个挺倔强的女孩,相比起物质支撑,她更需要精神共鸣。小吴总尝试理解,但的确很难感同身受。小吴本身拥有的,或许是梦梦玩命追求的。比如留在这里获得尊严,用喜欢的方式赢得尊重,等等。

  小吴说他懂,但梦梦觉得他不懂。不懂租房子,不懂搬家特别麻烦,不懂省吃俭用,不懂天赋有限,没有金钱,努力才是唯一的渠道,也不懂那些流浪民谣中真正的哀伤。

  那天他俩谈崩了,对于理想的感受和爱情的规划全崩了。情感的崩裂和理想的破碎,本质上是一件事。它们一起来,也一起走。

  感情的打击让小吴对毕业晚会的事有点灰心,老王因为释然过一次了,情绪也不算太激动。而毛导有点遗憾,他自己拍了一个纪录片,叫作《大四》,就是把普通学校的文艺青年,临毕业前一年的焦虑记录下来。他总觉得纪录片少了一个结尾,但不知道怎么补上。

  小吴家里来了电话,父亲问他工作室进展如何?他无法回答,只得一顿乱编,因此破绽百出。

  都说要好好告别,但最后操作起来,都是仓促收场。

  ◆5◆

  距离毕业,还有两个月。那是四月份,春天正舒服的一个晚上。从那之后,小吴就彻底消失了。

  第一组证据,是乐队的朋友说漏嘴了,讲了梦梦的新恋情。小吴听了一个激灵,恐惧得不敢追问。

  第二组证据,是小吴缓了两天壮着胆去问,朋友明确说了,在一个地方瞅见过梦梦和那个男生。

  第三组证据,是小吴所有细致入微的联想,想着梦梦的眼神中是不是有破绽,言语间是不是有线索。

  第四组证据,是他在菠萝音乐节的视频中,无意间看见了梦梦的演出,她还是那么漂亮。梦梦在一个新的乐队里表演得很投入,却让人觉得十分陌生,让人恐怖。因为韩畅就在她旁边。

  后来,所有的证据拍在脸上,让人无法喘息。

  小吴琢磨着一百种路径去推翻,但是现实就是一座客观存在的大山,你推不动它,也翻不过去。在清清楚楚地看见视频里两个人的瞬间,小吴像遭受了一记重拳,那力量能击穿电脑显示器,好像连青春也能击碎。

  梦梦和小吴已经彻底分手了,梦梦有了新的男朋友,那个男生是韩畅,他们组建了新的乐队,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

  这像一则诊断证明,这一切给小吴判了死刑,他被彻底剥夺了青春,也被没收了所有理想。

  小吴在学校对面的酒馆喝得很难受,酒馆老板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慰。

  毛导听说小吴不对劲,就跑去酒馆找他,发现他果然在那里。毛导在另外一桌等着他,最后大家都来了,隔着几米的距离,给小吴的孤独和悲伤保驾护航。

  小吴恍然想起这里的各种回忆,难受又愤怒。

  酒馆老板给他调了很淡的酒,但小吴醉得很快。他起身离去,大家跟了上去,他挥着手说:“不用管我。”

  这是小吴留给大家的最后一句话。

  他沿着学校的路,瞎走,所有的场景都像是锋利的刀片,春风吹得温暖,却让人感觉钻心冰冷。

  他沿街接连踹着垃圾桶,每踹一次都大声咆哮。

  有一只流浪狗路过被他吓了一跳,狗对着他叫,他也对着狗喊,狗越来越激烈,他越来越疯狂。他和狗谁也不示弱,小吴边喊边哭,狗边叫边跳。这就是小吴青春最后的夜晚。

  毕业晚会没办,小吴也不见了。

  毕业典礼之后,大家去酒馆宿醉,毛导第二天走得早,照片也没拍,大家给小吴打了电话,没人接听。

  再听到他的消息大概是两年后,他考上了公务员。他好像在以这种凶狠的方式跟过往决裂。工作室搁置,设备卖了。他终于发了朋友圈,照片里他的脸上是带着笑容的,但这种笑有着前所未见的感觉,他的五官好像都产生了一些变化。

  再见到他是毕业四年后,他来到学校对面的酒馆和大家聊天,聊的内容很浅。没有人提到梦梦和韩畅,就好像他们压根就没在他的世界里出现过。

  ◆6◆

  这天晚上,小吴讲完了上面所有的故事。各种细节在大家的青春里缝缝补补,编织出悲伤的网格,也解答了疑惑。快三十岁的小吴,自己把自己说哭了,从忍着默默哭,到号啕大哭。他滴酒未沾,但情绪却已然涌上心头。

  老韩问了嘴开心的事:“你工作不错啊,是不是又快升了?”

  “嗯,应该……会调动,现在已经是正科了,还做了新的预备。”

  凌晨一点,吴科长哭得满脸泪花。

  小吴曾经的梦想是开音乐公司,做音乐节。而他此刻的人生是走仕途,成了干部,忙着扶贫的工作。他的头发剪短了,肚子变大了,也更爱笑了,但不确定他是否真的快乐。

  那晚,小吴走出门时吓了我一跳。他是骑着摩托车来的,是那种非常朋克夸张的大摩托车,一启动就有点扰民。那轰隆隆的声音响起来,感觉像是青春的呼喊声,像呼喊着,纵使一切看上去面目全非,但一切又都还在。

  临走时,他给二十二岁的自己留了一些话,很像是领导的叮嘱。

  “小吴,当年的演出,其实还是应该办的,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问题,影响大家。另外爱情的问题,只要整体来说快乐比痛苦多,那就是值得的。你还是得好好学习,后面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切记披头士的精髓是爱与自由。加油,为了爱与自由! ”

  诚恳面对自己

  ◆1◆

  花花在舞蹈房练功,男朋友打来了电话,她一个大跳跃就飞了出去,动作舒展有力,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甚至嘴咧得都有点大。她打电话时的嬉皮笑脸的欢闹声在楼道的混响下,变得格外立体,这是那种年少时才会出现的声音。她还会扭捏地用肩膀倚着墙,让人印象深刻,不好接近。

  小时候,我们词汇量都很匮乏。在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会说自己“性格活泼开朗”。然而花花是真的非常活泼开朗,她很爱笑,上课也很积极发言,上个楼梯都是蹦跶着的。更重要的是,她谈恋爱特别投入。就像会跳跃着接一个日常打来的电话,会助跑完成一组组拥抱,会精心安排每一个周末。她也期待着对方的小小礼物,并畅想着未来蓝图。她接纳远方的柴米油盐,也坚信沿途的诗酒芬芳。

  

  ◆2◆

  他们拥有美好的校园爱情,就像偶像剧里瞎编的一样。

  初见是在文艺演出的后台,花花妆容精致,伴随小小的性感。晨哥扮成那个大猩猩玩偶,很憨厚也很狼狈。他俩撞在一起,晨哥一个踉跄就摔倒了。人装在大玩偶里,倒了可真是不好起来,花花就扶他。俩人对视的片刻,大猩猩里的晨哥脸都红了,爱情也这样被扶了起来。巧了,那会儿正彩排呢,现场还有组很抒情的音乐,一切就炸开了。这桥段俗不可耐,而真放在现实里,又很让人激动。这是一种不经意的仪式感,是人老珠黄后,会突然想起的人生高光小片段。

  活动结束,两人吃夜宵。

  吃完后,就约了第二天吃中午饭。若不可克制,他们其实,想约“早点”。

  后来,女孩懂了漫威和欧冠,分清了无限宝石,明白了拜仁是俱乐部,英格兰是国家队。男孩懂了化妆品的分类,明白了如何看后面的成分表,也理解了某歌手的历史地位。轻了说,这就是聊聊天,了解彼此。然而一切循序渐进、细水长流之后,这就是在你的生命里,倾注了我的痕迹。他们也一起打球,一起逛街,一起研究情侣必须做的五十件事,经历着青春标配往上的甜蜜。由于他俩长得都非常好看,又同时很瘦很高,这恋爱的样子,旁人看了都心旷神怡。有些人,就是为你的青春量身定做的,却又真的无法逃出青春。

  大家在爱情的中心,投入时都是脱缰野马,无所顾忌,一切特别绚丽。甚至那些随意的小合影,人自然晃动,焦点没那么清楚,而记忆却那么深刻。然而,大家在现实的边缘时,冷静的未来轰然出现,像我们从未见过的无情巨兽。大家就坐在它的前面,愣住了,都想谈一谈,却好像不知道如何开口。

  这是偶像剧的第二幕,这是现实人生的重大分割篇章,像残忍的家长里短的第一集。

  临毕业,花花想去大城市闯闯,也拿到了相应的机会,她想看看自己人生的上限。晨哥拿到了老家入编的资格,进而他想守住人生的底线。一切就尬住了。

  大四是个很有意思的时间段,它是人生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交界点。那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会极致重合。那里有跟伙伴的分别,也有跟自己的妥协。那里有重新看待的友谊,更有重新领悟的爱情。那里有很坚定的“我和你走”,那里也有告别的拥抱以及没有回头的背影。

  然而,他俩,当然是回头了。

  意思是先谈一段时间的异地恋,后续再看情况。直接分手,是目前大家都无法承受的。

  其实,很多深爱过后的分手,都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来消化。那是每日每夜的抽丝剥茧,细细切割。那是长痛短痛,一会儿一痛。

  他们依然投入,然而吵架的频率变多了。谁去找谁这种通俗的问题,当然成了大问题。

  那些短暂的相聚,是经不起一丝矛盾的。穿越半个中国再相见,然后还吵了个架,感觉损失惨重,为彼此不值。

  然而不见面时,误会在想象力的赋能之下,也形成了缜密的逻辑,又酿成了激烈的情绪。大家的负面情绪太多了,组合成了人本质上的缺点,形成了统一的对后续人生的重大怀疑。

  其实,分手这件事已经在推进了,上面都是一个个必然会发生的严谨周密的环节。

  后来,花花的妈妈也介入了,去了晨哥的老家,看了那编制之下,安稳并贫寒的住所。晨哥也目睹了长辈怀疑并沮丧的眼神,他们双双受伤。花花在中间头脑空白,浑身冒汗。

  我们都是世俗的人,也都会困在世俗的问题下,再找不出浪漫的解答。

  那时,花花在南方一线城市,奔波着有新鲜感的事业,在市场化的竞争中,验证着自己的价值,也在一组组打拼下,体验着生命的脉搏。那时的晨哥在老家喝茶,听办公室的大伯讲他年轻的故事。

  她深爱过他,她更深爱着自己坚信的人生。大家的爱值得纪念。大家的自私也都情有可原。那个为了赶一个工作通告而跳跃飞驰的女孩,那个一份报纸要来回看的男人,他们之间没有谁对谁错。只不过,我们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场上,再也看不到对方青春的身影。

  交流越来越少,理解越来越浅,分手越来越近。梳理时间,双方协作,结局清晰。

  终别在车站,青春的记忆刻在现实沧桑的脸上,在列车缓慢飞驰的瞬间里,还是翻腾出了激烈的悲伤。大家都去了下一站,那是人生纬度的下一站啊,那是时间空间一切的下一站啊。好像不会再见了,就算再见也不是当年了。那都要保重啊。

  就这么结束了吗?想回头再追,再看,然而列车已经冷静地飞驰了好远。

  ◆3◆

  花花自己打拼的过程很充实,但也有孤单艰辛。

  她做着电商相关的事。有时候要打扮漂亮地站在台前,有时候要心思缜密地坚守幕后。在上一段爱情中,花花投入得过于猛烈,此刻的她面对感情就更学会了自控,尽量让自己清心寡欲。人一旦自觉克制,就特容易条件反射地盯着对方的缺点看,进而后来的日子,她好像也遇见了一些很离谱的人。

  那种油腻满满,好为人师的中年人;那种脑子里天马行空,做任何事都得问妈妈的小男孩;那种风度翩翩的已婚绅士。

  再往后,她工作平稳顺利,也慢慢尝试接纳,也开始遇见了准确的人。那种风度翩翩,已经离婚的绅士;那种都挺好,但就是不太有趣的好青年。

  这是一个女孩很容易遇见的情感困境。走出了青春,又未在现实中。

  彻底结束了一大段,又彻底不知道该如何再开始。领悟了青春里的所有荒谬,也深深铭记了其中的激烈美好。所有道理都懂了,但自觉就是不太想讲理。同时,再过几年,又已经到了必须讲理的年纪。

  在二十六七岁,花花收到了一条诚恳礼貌的信息。

  “小姐姐你好,我们断断续续已经算相处了半年了,你觉得我们如何?哈哈哈,还有我想冒昧地说一下,如果你觉得我们合适的话,我的设想今年有结婚的计划,不知道跟你的人生计划是否一致?不用急着回复,你考虑一下再说。很多事情我们可以保持沟通,你也和家人多多交流。”

  婚姻真的是掺了感情色彩的合作吗?那些谈情,慢慢都会成为谈判。

  发送这条信息的男孩,事业有成,样貌得体。在半年相处的日子里,就是每周一晚吃个饭,或者看个电影,慢慢都有点例会的感觉了。他们相敬如宾,点到为止,他们轻轻地牵手了,保持着礼貌。

  花花看着这信息不知所措,她没听情歌,也没抓耳挠腮地找闺密聊天。她在想,自己要不要打开“企查查”,看看对方财务状况是否安全。

  对方符合伴侣所有的客观要求,但的确在主观上,就是还没有点燃。

  他们最大的浪漫好像是在电影院看着阿凡达一家子抱在一起,挺温馨的!

  网络上贩卖的鸡汤,让女孩要找个多么多么爱自己的男孩,或者务必故事要怎样美妙,这过激了。同时,让女孩们极速下坠到理性的地狱中,也是矫枉过正。

  这是两种极端,然而人生是平衡的艺术。

  爱情更像是婚姻的一个阶段,后续它就成了老照片和仍未过期的大白兔奶糖。我们选择在一起,应该是“理性我同意”和“感性我愿意”的并行。

  她后面也和家人商量,问了前辈意见。大家自然认为稳定的人生是挺好的选项。她面上频频点头,灵魂步步后退。她最终,还是得和自己商量。

  貌似太纠结了,那扔硬币是个很好的方式。在硬币要落下的时刻,你自己会知道答案。甚至,在扔起的那一刻,你就知道这事多此一举了。

  我们最终都要诚恳面对自己。

  那一年,花花结束了约会,恢复了绝对的单身。她继续好好工作,也期待着爱情出现。

  她仍然希望自己的人生会有更多可能性。期待那些风险还好的冒险,期待那些接近青春的仪式。这当然略有贪心,但人生仅有一次,关键时刻,谁不是“贪得无厌”?

  这代人长大了,这代人很轴,但大家也是力争成果,接受代价。

  愿我们能拥有一些动人的热烈,后续经时间酿造,转化成一杯平淡的温水。它轻绵有力,川流不息。这不是我们接纳的人生,而是我们选择的人生。

  那是烟火绽放后,烟气弥漫的夜阑;那是翻山越岭后,肃穆升起的日照金山。

  花花给二十二岁的自己,留了字条。

  “你们会分手的,所以请珍惜相爱的时候。”

  “你会拥有精彩的人生,所以暂不妥协。”

  “愿你在未来,遇见真爱。然而在这之前,好好珍爱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