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享誉世界的综合性科普经典,富有知识性、思想性和教育意义

首先,这是一部综合性的著作,涵盖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其次,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在介绍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时,不仅注重知识本身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此外,还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无论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收益——可以了解到科学知识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思考方式和探索精神。

幽默诙谐、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更易理解的科普经典

伽莫夫在书中广泛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概念和思想。此外,他还通过不少插图、表格和例题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写作风格简洁明了,深入浅出,读者能够轻松愉快地阅读、理解并掌握书中的知识。

我们这个版本独具一些优势,特别推荐读者购买

(1)译者是北京交通大学英语笔译专业硕士,专业八级,大学副教授,有深厚的科技文献翻译功底,对科技类读物的翻译准确到位。

(2)丰富的注释,大大消除阅读障碍。本书注释包括原注、译者注和编者注,不仅帮读者消除阅读障碍,还补充知识点,更新涉及的最新科技成果。如最新光速数据、基本粒子的确定等,让科普经典“不过时”。

(3)重新绘制科技类图片,80克胶版纸高质量印刷,使整本书的品质大大提升。


【内容简介】

《从一到无穷大》是伽莫夫的代表之作,也是科普写作领域的经典。

全书分为四部分,涵盖了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内容。作为一本优秀的通识科普读本,伽莫夫以其深厚的科学素养和精湛的写作技巧,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讲述各领域内的经典理论与重要的研究成果,并将其融会贯通。如,书中讨论了数论、弯曲空间与引力之谜、四维时空特性、基因、原子与太阳系间相似的结构模型,以及恒星的诞生与死亡等诸多主题。通过这些有趣的事实和理论,从微观到宏观,为读者描述了一幅全面的宇宙图景。

作为富有启发与教育意义的科普读物,本书适合对科学怀有信仰与憧憬的人,尤其是青少年。


【作者简介】

乔治·伽莫夫(1904—1968),享誉世界的俄裔美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

伽莫夫在多个科学领域均有卓越成就。他首次成功地将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核的研究中,解释了α衰变。在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相对论,创立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同时,他也是最早提出遗传密码模型的人。

1956年,伽莫夫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卡林加奖。

石若琳,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英语笔译专业,翻译硕士,英语专业八级。现任沧州师范学院副教授。翻译的作品有《疯狂科学:我们的身体》《如何摆平日常冲突》《神奇的适应力》《居里夫人的故事》等。


【目录】

第一部分 数字游戏

第一章 大数字

. 你最多能数到几

. 数学中的无穷大

第二章 自然数和人造数

. 最纯粹的数学

. 神秘的√-1

第二部分 空间、时间和爱因斯坦

第三章 不寻常的空间特性

. 维度和坐标

. 无须测量的几何学

. 翻转空间

第四章 四维世界

. 时间是第四个维度

. 时空等价

. 四维距离

第五章 空间和时间的相对性

. 时空间的相互转换

. 以太风和天狼星之旅

. 弯曲空间与引力之谜

. 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

第三部分 微观世界

第六章 下降的楼梯

. 希腊人的观点

. 原子有多大

. 分子束

. 原子摄影

. 解剖原子

. 微观力学与不确定原理

第七章 现代炼金术

. 基本粒子

. 原子的心脏

. 原子粉碎

. 核子学

第八章 混乱的规律

. 热无序

. 如何描述这种无序的运动

. 计算概率

.“神秘的”熵

. 统计波动

第九章 生命之谜

. 我们是由细胞构成的

. 遗传与基因

. 基因——“活分子”

第四部分 宏观宇宙

第十章 拓宽视野

. 地球和它的邻居

. 恒星星系

. 向未知的极限进发

第十一章 初创之日

. 行星的诞生

. 恒星的“私生活”

. 原始混沌和宇宙膨胀

附 录 照片


【前言】

原子、恒星和星云是怎么形成的?熵和基因又是什么?空间可不可以弯曲?火箭的喷口为什么收缩?我们会在本书中一一解答, 当然还有其他有意思的主题。

最初,我想搜集最为有趣的现代科学常识和理论编入书中,能让读者和科学家一样,对宇宙微观和宏观的两个表现方面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在实现这个宏大计划的同时,我并不想做到面面俱到、逐一赘述,以免写出一本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所以书中讲到的主题都经过精挑细选,涵盖基本科学知识的各个领域,尽量不会有遗漏的地方。

所有的主题都是根据其重要性和趣味性来挑选的,而并不是一味地寻求简单,所以各章节的内容难易程度也必然不同。比较简单的章节可能小孩都能看懂,但是有的章节需要潜心研读才能领会。希望就算是非科学领域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不会觉得生僻晦涩。

你可以注意到,本书的最后章节重点讨论“宏观宇宙”,这部分内容的篇幅相较“微观世界”短很多。主要因为我在《太阳的诞生和灭亡》(The Birth and Death of the Sun)和《地球传记》(Biography of the Earth)两本书中,已对宏观宇宙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详细描述, 本书再做任何细节的重复都显得多余。因此在这一部分,我只概述了行星、恒星、星云的物理常识和运行规律,只有在讨论近几年科学知识的进步所带来的新问题时,才会展开详细介绍。基于此,我们主要研究两个新观点:一个关于恒星大爆炸——“超新星”,由目前所知物理界的最小粒子,也就是所谓的“中粒子”造成;另一个则关于最新的行星理论,它否定了现在我们普遍认同的观点,即行星是太阳和其他恒星碰撞的产物,重新肯定了康德和拉普拉斯a原来的观点,让这个几乎被人遗忘的理论重回大众视野。

我想借此机会,感谢很多艺术家和插图画家,通过拓扑变换你们的作品,才有了本书中点缀文字的插图(详见第二部分第三章)。最想要感谢的是玛丽娜·冯·诺依曼小朋友,在她看来,除了数学, 她和她著名的父亲冯·诺依曼不相伯仲,在其他学科上,她懂得都更多。她最先读了本书的原稿,告诉我其中她不能理解的地方,我才放弃了把这本书当作儿童科普读物的想法。

乔治·伽莫夫

1946 年12 月1 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