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畅销十余年《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应用》姐妹篇!本书以更具系统性地视角全方位地为读者全方位地展示了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理论及方法。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颠覆传统,以建构解决之道为焦点,为心理治疗带来真正的变革。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协助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帮助来访者改变对问题的认知,开启积极解决之旅。
  作者许维素博士倾情呈现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SFBT)的核心精神与理念,助您深入了解SFBT的精髓。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以积极、整体和尊重人性尊严的方式,帮助来访者寻找解决之道,重塑人生!


【内容简介】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是后现代咨询取向代表派别之一,深受社会建构论(social constructionism)影响,强调正向性、整体性,以及尊敬人性尊严的信念。
  这种方法颠覆了过往心理学领域看待问题的视角,大幅改变了人们对弱点、失误、问题及病理诊断的重视,转而以"建构解决之道"(solution-building)作为会谈历程的焦点。这种方法以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领域,尤其在企业心理帮助中效果卓越,亦可被用于教育领域,协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详尽介绍了SFBT的重要精神与理念、工作方向、咨访关系、咨询历程及特征、代表咨询技术,以期读者能认识SFBT的整体运作方式。并且基于应用层面的考虑,本书还对治疗师如何协助来访者处理与情绪、创伤有关的议题,治疗师如何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来访者进行工作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书由国内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领域的领军者许维素博士所著,是其畅销十余年著作《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应用》(2009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姐妹篇,也是焦点解决心理治疗培训领域的重要教材之一。


【作者简介】

  许维素
  中国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博士,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教授,台湾焦点解决中心顾问,2007年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荷兰阿鲁巴岛国际研讨会筹备委员,2015年美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年会亚洲经验代表:闭幕演讲与研究日嘉宾,2020年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网络研讨会亚洲筹备代表及开幕嘉宾之一,中国台湾咨商心理学会督导,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训练讲师与督导。


【目录】

第一章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工作哲学
一、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兴起与发展
二、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重要信念
三、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咨访关系的特征
四、咨询的主要工作方向
五、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独特美学
第二章 焦点解决会谈历程
一、建构解决之道是具有治疗性的对话历程
二、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咨询技术
三、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基本会谈阶段与架构
四、咨询历程的特征
五、一个咨询历程范例
六、实践建构解决之道理念的咨询对话与技术
第三章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中的情绪议题
一、情绪为建构解决之道的必要因素
二、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中关于情绪的论点
三、解决式谈话中的情绪工作
四、焦点解决压力模式的范例
五、情绪为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改变历程的重要环节
第四章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对创伤经验的介入
一、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对创伤与复原的观点
二、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中创伤复原历程的重要元素
三、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关于创伤复原历程的工作重点
四、会谈艺廊:一个会谈阶段范例
五、希望工程的建构
第五章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在华人文化中的应用
一、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具有多元文化应用性
二、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在华人文化中的应用
三、治疗对话的文化回应性
第六章 焦点解决团体咨询
一、焦点解决团体咨询的精神与原则
二、焦点解决团体咨询的动力
三、焦点解决团体咨询的发展阶段
四、焦点解决团体咨询带领者的角色与功能
五、焦点解决团体咨询治疗性改变的关键因素与疗效因子
六、焦点解决团体咨询的类型与方案 
七、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作者序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至今也发展三十年了。特别是这十多年来,随着SFBT在世界各地的应用,关于SFBT的相关文献与研究大幅增加,这成了SFBT实务工作者美好的专业支持。本书的所成正是受惠于这些可贵的知识资源。
  心理咨询是一项相当专业的工作。在心理咨询的理念与助人伦理之下,SFBT深受社会建构论的影响,彰显后现代的精神,与非后现代的咨询派别有着迥异的工作哲学与方法。
  本书的第一、二章,简要介绍了SFBT的重要精神与理念、工作方向、咨访关系、咨询历程及特征、代表咨询技术,以期读者能认识SFBT的整体运作。在心理咨询领域中,人们相当看重情绪与创伤的议题,SFBT治疗师亦然。然而,不少接触SFBT的助人工作者,对于SFBT在情绪与创伤议题的工作,常会有诸多困惑与误解,因此,本书的第三、四章企图说明在SFBT的运作基础下,治疗师如何协助当事人处理与情绪、创伤有关的议题。因为近年来咨询专业工作者非常看重当事人文化脉络的重要性,所以第五章尝试将SFBT的工作理念与华人文化观点进行联结,以期说明SFBT适用于华人文化之因,进而提高SFBT在华人文化中的应用性。本书的第六章则介绍了SFBT应用于团体咨询的基本工作模式,希望能为团体带领者提供另一种咨询取向的选择。
  本书的顺利出版,要特别感谢"世图心理"的诸多支持与协助。同时,也要谢谢江苏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敬丹萤老师负责辛苦、繁杂的校对工作。希望通过本书的内容,读者可以对SFBT有更多的认识与喜爱,也希望本书汇整的知识能成为助人工作者实用的专业支持,造福更多有需要的人。
  许维素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工作哲学
  一、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兴起与发展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是后现代咨询取向代表派别之一,深受社会建构论(social constructionism)影响,强调正面性、整体性,以及尊重人性尊严的信念。SFBT继承了百年来心理治疗领域对于人类知觉、心性与行为的探索,同时勇健、审慎地颠覆过往看待问题的视角,大幅改变了人们对弱点、失误及病理诊断的重视,不以探讨问题历史、颠覆来访者的思维言行等作为主要的咨询方向,而转以 "建构解决之道"(solution-building)作为咨询历程的焦点(许维素,2014)。
  SFBT相信,来访者的未来愿景会影响其当前的选择,也相信解决之道的相关资源,如优势(strengths)、复原力(resilience)、成功经验,以及有效用之处(what works)等,早已存在于来访者身上。在会谈中,咨询师会依据来访者当下所欲愿景或偏好未来(preferred future),确认每次的咨询目标,积极辨认与善用来访者的优势、例外(exception)与过去的成功经验,推进具体行动、促发进展,以及稳定改变,让来访者能逐步地建构解决之道。为了协助来访者建构属于自己的解决之道,咨询师需尊重来访者对世界和个人经验的主观知觉(perception)及参照架构(reference frame),通过与来访者建立合作的、建构式
  的对话(conversation)历程,确认、扩大与转移(shift)来访者的知觉,积极发展 "解决式谈话"(solution-talk),并使来访者能朝健康适应的方向迈进(Corey,2013;Froerer & Connie,2016)。
  SFBT的兴起主要源于Steve De Shazer、Insoo Kim Berg以及不同专业背景伙伴组成的工作团队的积极提倡。这个工作团队由于无法认同当时心理咨询主流取向及其操作方式,所以在历经多年的实务与研究之后,于1978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建立了"短期家族治疗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BFTC),正式建立了SFBT(De Shazer et at.,2021;Franklin et al.,2016;Trepper et al.,2010)。从Steve De Shazer 开始发表SFBT的相关论点开始至今,SFBT的发展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De Shazer阅读兴趣甚为广泛,SFBT也因此受到诸多思潮的影响,包括Gregory Bateson早期沟通学与系统观点、Milton Erickson催眠治疗取向、Palo Alto的心理研究机构(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MRI)策略学派、东方佛教与道教思想等,又与社会建构论对语言的见解(如Wittgenstein的主张)链接最深。
  在SFBT的发展过程中,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带领的这个工作团队发现了一个关键之处,即来访者前来咨询时,其对咨询的期待与心理咨询专业工作者的观点差异很大。这个工作团队希望能 "真正听到来访者的声音";为了解来访者想要从心理咨询中获得什么样的具体介入,他们决定仔细探究来访者主观认为的会谈效果、来访者所定义的目标与进展,以及这些因素与咨询次数、咨询师与来访者互动之间的关联性。这个工作团队发现,通过单面镜后观察、对咨询现场或咨询录像进行讨论等方式,咨询师能够再次确认来访者当时在咨询室内实际说过的话语。经研究,这个工作团队变得更加关注咨询师正确捕捉来访者语言的能力,强调咨询师需要练习贴近来访者的表述,避免将来访者的语言自动转换为咨询师个人偏好的方向,或自行归类至其他理论观点。显而易见,SFBT兴起与茁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依赖特定的理论观点,也不是先有某种理论假设再加以验证,而是通过临床实务与研究历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 地对"咨询对话的过程以及咨询有效性两者间的关系"进行检视与实践,进而强调咨询师的核心专业能力是" 能真正倾听来访者"(De Jong,2019;Trepper,at al.,2010)。
  随着SFBT的发展,欧洲短期治疗协会(European BriefTherapy Association)于1994年成立,北美地区的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协会(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Association)亦于2002年成立。这两个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协会,对SFBT在世界各地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这两个专业协会引领的SFBT专业团队,通过梳理SFBT大师(如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等人)的咨询录像带及其逐字稿,对照其他不同咨询流派的咨询历程,对咨询沟通语言进行"微观分析"(microanalysis)的心理语言学研究,使得SFBT在咨询对话中的语言使用方式更显独特,其咨询效益更为显著。例如,在SFBT的会谈中,会有更多探讨来访者优势的正面对话。相较于其他派别,咨询师的回应中保留更多来访者原有的语言表达,出现更多提问,咨询师也会运用意义共构的过程,促使来访者发展解决之道的建构(Bavelas,2011;Kim & Franklin,2015)。微观分析的成果对SFBT产生疗效的机制做了最佳的说明,也更支持了SFBT的治疗信念:改变的机制发生在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治疗对话中,而有效的治疗改变应聚焦于可被观察的咨询对话之上,这乃是可通过来访者在咨询室内的具体言行得知的(Froerer,Kim & Cziffra-Berg,2018)。
  关于SFBT的疗效,包含元分析(meta-analysis)在内的各项研究(Franklin,et al.,2016;González Suitt,Franklin &Kim,2016;Zhang,et al.,2017)皆强有力地支持了SFBT的有效性与实用性。甚至,美国 "药物滥用及心理健康服务部的实证导向方案与实务国家数据库"(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s National Registry of Evidence-based Programs and Practices)与 "青少年司法和犯罪预防示范项目指导办公室"(Offi ce of Juvenile Justice and Delinquency Prevention Model Programs Guide)皆已认可SFBT是一个具有实证研究支持(evidence-based)的心理咨询流派(Bavelas,et al.,2013;Kim & Franklin,2015)。这对于SFBT的发展是巨大的鼓舞。
  由于SFBT高度的应用价值以及令人惊艳的发展,SFBT的相关著作、研究被多元应用于诸多领域。SFBT的传播之所以如此广泛,是因为它是一个具有时间敏感度的短期咨询取向。对于期待咨询能立竿见影的来访者或特定机构来说,"短期奏效"的SFBT深具吸引力(Hsu & Wang,2011;Lightfoot Jr,2014)。SFBT限时(time-limited)导向的特征,推动咨询师优先开发来访者的优势力量,着重激励来访者善用胜任能力,从而使咨询变得更具效能。SFBT强调 "不做没有必要的咨询"、尊重来访者对于会谈次数的决定,并视每次咨询为最后一次咨询,因此,SFBT的咨询无所谓咨询开始阶段或结束阶段,而大大加快了咨询会谈的节奏。显而易见地,SFBT的治疗风格可谓咨询师的心理意向(mind set),这样的哲学态度与工作模式,使得SFBT拥有独特的重要信念、咨询关系与工作方向(许维素,2014;David & Osborn,20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