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图文并茂,讲好上海故事、传播上海经验、发出中国声音。

2.设计精美,中英双语版本,上海故事的全球化表达,向世界展示上海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城市亮丽名片。


【内容简介】

“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丛书开篇力作。全书聚焦上海现代化实践中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和高水平开放等多个方面,用身边故事讲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上海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再现上海城市发展的辉煌、沉浮与繁荣复兴,展示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提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独特的上海城市发展样本,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城市缩影,生动回答了为什么是上海、上海为什么能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


【作者简介】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是中共上海市委直接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市委的重要部门,是上海市培训党的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


【目录】

第一章 百年巨变:

中国式现代化的亮丽名片

一、上海是一座人民的城市 / 2

二、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 / 13

三、中国最大经济中心和改革开放前沿 / 23

第二章 创新转型: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产业转型提升城市能级 / 34

二、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 42

三、以高水平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 49

第三章 以人为本:

打造高品质生活

一、传承城市文化精神 / 60

二、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 / 69

三、让老人拥有幸福美满的晚年 / 79

第四章 智慧公平:

实现高效能治理

一、城市更新中的旧房改造 / 90

二、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 99

三、重大议题中的公众参与 / 108

第五章 共享开放:

为中国和世界贡献上海智慧

一、对口帮扶促进共同富裕 / 120

二、国际航运中心联通世界 / 130

三、高水平开放推动世界共荣 / 139

后 记


【前言】

城市的兴衰与其所在国家的发展状况密切相联,一国所拥有的政治体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所面临的现实任务,塑造、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战略与具体路径;同时,城市的现代化故事既彰显了其所在国家现代化乃至世界现代化的共性特征,也书写了带有这座城市特质的现代化传奇。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上海之于中国,之于世界,具有特殊意义。作为世界观察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与前沿,上海的故事不仅属于上海,还能辐射全国、影响世界。

20 世纪初,美国人玛丽· 宁德· 盖姆韦尔(Mary Ninde Gamewell)在其所著《中国之门:上海图景》(The Gateway to China:Pictures of Shanghai )一书中开篇就指出,要了解中国,就去上海。“上海宛如一个小小的世界,在这里可以近距离地研究整个中国的缩影。”她把上海与中国紧密联系起来,强调上海是了解中国的窗口。

确实,上海作为中国的窗口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独特的样本意义。若以百年为尺度,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一百多年的上海发展史,就是一部新旧中国的苦难史、抗争史、改革史、开放史;可以说,上海就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缩影。

20 世纪30 年代,上海成为亚洲的国际金融中心,被誉为“东方巴黎”,称得上当时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但这样的辉煌只持续了很短一段时间。实际上,近100 多年来,上海也并不是一直领先,其发展几经沉浮,甚至到了20 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的春潮在中华大地涌动时,上海还扮演着改革“后卫”的角色。那时,上海尽管占有10 个全国第一的经济指标,如工业总产值、上缴国家税利、出口创汇等,同时也有人口密度最大、人均道路面积最少、缺房户比重最高、车辆事故及癌症发病率居全国城市之最等5 个“倒数第一”。

上海真正的繁华复兴,是从改革开放后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过,“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20 世纪90 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上海被赋予了改革开放排头兵的重任。如今,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正在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短短几十年时间,中国走过了发达国家数百年的工业化历程。作为国家战略的承载地、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正走出一条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现在,上海的浦东新区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引领区,继续扮演着开路先锋、继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的尺度很多,定量的指标更有说服力。2012 年到2022 年这10 年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从2.13 万亿元跃升到4.47 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全国中心城市首位;近10 年来,上海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86 万元提高到7.8 万元,人均期望寿命从82.41 岁提高到84.11 岁;上海正努力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全面推动滨水公共空间的改造提升,先后实现了黄浦江核心段45 千米岸线、苏州河中心城区42 千米岸线贯通,还江于民、还岸于民,昔日的“工业锈带”逐步蜕变为今天水清、岸美、宜游的“生活秀带”。从2022 年这一年来看: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 万国际标准箱,连续13 年位居世界第一;上海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3%,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5 万亿元;上海的金融业增加值达到8626.31 亿元,比上年增长5.2%,占上海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19.3%……

上面我们所列举的这些数据比较客观地展示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活力、魅力与潜力。同时,这些客观的数据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它们也是引发人们包括国际友人关注中国、品味上海的现实动因。

总之,上海在包容并蓄中厚积薄发,在创新发展中破茧成蝶。中国式现代化是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的,其在上海的图景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可感可及的,这幅美丽的画卷无疑是向世界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生动样本。正如2020 年11 月12 日,习近平主席在浦东开发开放30 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的:“浦东开发开放30 年取得的显著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

上海作为一个拥有常住人口2500 万人左右的超大城市,正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海的现代化实践主要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和高水平开放等方面,涵盖了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这些生动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原则要求。上海的现代化发展,其直接影响不囿于上海,还包括国内、国际。就上海的国际影响力来说,其影响力与吸引力与日俱增。近年来,上海利用外资呈现逆势增长态势。2023 年第一季度,实际使用外资达78 亿美元,同比增长28.1%;总部经济集聚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907 家、538 家。

当人们漫步在上海街头,感受到上海的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公园可休憩,如果再叠加上对上述发展数据的知晓,可能很多人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是上海?上海为什么能?这个问题不仅是国内外学者、治国理政者常会思考的问题,也是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在涉外交往过程中,尤其是许多外国政党、政要,以及不少来自港澳台的同胞,来沪交流访问时不断被问及和引发他们思考的热点问题。我们编写这本书,正是想解答他们心中的这个疑问。这些来校访问、交流的外国友人、港澳台同胞来沪的时间有限,他们参观访问的地点有限,听到的课程次数有限,因而对上海、上海故事的了解也有限。为了消除这些“有限”,我们组织我校从事涉外教学的相关老师编写了这本中英文资料,以期对他们认识、了解上海进而认识、了解中国有所裨益。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所以,我们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故事时,尽管立足于上海的历史、实践与案例,但切入的问题都是各国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如发展的问题、增进民生福祉问题、城市治理问题、贫困治理问题和开放共赢问题等,这些问题是引发大家一起讨论、对话和共鸣的前提。同时,我们在讲述上海在破解这些现代化过程中共性问题的案例时,注重归纳操作层面的解决路径或政策举措,并在最后尝试着从学理层面阐释这些具体做法背后的理论依据。

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百年巨变:中国式现代化的亮丽名片”作为全书的“总论”,在交代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概貌及特点基础上,着重就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作了阐述。红色基因与改革开放两者相辅相成,成就了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这也是理解“为什么是上海”的关键之处,是上海不断创造发展新奇迹的勇气、智慧和力量源泉之所在。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重点聚焦10 多年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新举措、新思路、新做法,分别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展开。第五章“共享开放:为中国和世界贡献上海智慧”,重点介绍了上海在服务全国中发展自身、在面向全球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跳出上海看上海、立足全国看上海、瞄准世界看上海,展现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格局、胸襟、情怀。

在每章的写作安排上,包含共性问题、案例演绎和总结提炼三部分。陆家嘴金融城的兴起、张江科学城的战略承载、中国宝武集团(上海)传统企业的低碳绿色转型、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和开发、15 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美好生活打造、中心城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老旧小区城市更新、“一网通办”城市数字化转型、重大议题中的公众参与、东西部协作中的上海力量、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建设、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些案例绘成了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画卷。

这幅美丽的画卷,融鲜活的案例、翔实的数据、温情的画面和理性的启迪于一体,见人、见物、见情、见理,特别是“见情”“见理”,这既是城市发展的价值指向,也是其进一步发展的深层力量。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是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准确价值定位。上海从以前的“十里洋场”、“冒险家的乐园”到今天的“人民城市”理念下的活力四射、诗意栖居、共建共享等,实际上就是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贯彻到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和城市工作的各个方面,实现以资本增值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主旨回归,把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作为城市工作的鲜明主题。本书的十几个案例尽管主题不同,但是背后的价值理念是一致的,可以说都是对“人民”概念及其利益诉求的具体展现、有效回应。

本书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组织编写。多年来,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坚持“现代化、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以外国政党干部为主体的国(境)外人士来校或线上考察交流活动,获得了广泛认可和普遍好评。

希望这本书作为辅助读物,能给读者进一步认识上海、深度了解中国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或者引发其对中国问题进一步思考,从而为增进友谊、扩大共识和加强合作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教育长、教授 罗峰

2023 年9 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