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心理剧让你练习过人生,却不会因为犯错被惩罚

每个人在人生的舞台上,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也是导演。在一对一心理剧中,我们有机会可以重新演出自己的生命故事,看到自己的过去,寻求新的成长力量和可能性,走向自己的未来。来访者演出的每一个故事,就是实际生活的真实写照。生命不能重来,但演出可以重来。


【内容简介】

心理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从1921年创立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心理剧的绝大多数理论技术是可以迁移应用在个别咨询的,不管心理咨询师本身是什么理论取向都没有问题,结合心理剧行动式的技术,往往能提升效率、增强效果。 本书源于伦敦心理剧中心的一对一心理剧训练课程的培训教材和实务工作经验。第一部分介绍了心理剧的哲学思想、基本理论和丰富方法,尤其是伦敦心理剧中心的角色分析、成瘾罗盘、小天地等实操性很强的独创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实用价值。本书的第二部分,通过案例介绍了心理剧治疗师在一对一治疗中所采用的心理剧方法,案例涵盖了对焦虑、丧亲、羞耻感、进食障碍、分离性身份障碍和儿童所进行的心理剧干预,以及在企业环境内的短程干预,不仅拓展了心理剧的工作领域,而且为实务工作者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作者简介】

安娜·切斯纳 (Anna Chesner),文学硕士,伦敦心理剧团体和个人心理治疗中心联合主任,英国心理治疗委员会注册心理剧治疗师和督导师,在伦敦的私人诊所 工作。她热衷于督导和培训,在伦敦心理剧中心开设的跨专业创意督导培训课程得 到人性与整合心理治疗学院的认可。她在心理剧、行动方法、戏剧治疗和督导领域 发表了很多文章。


【目录】

作者简介 1
致谢 5
前 言 7

第一部分 场景设置
第一章 创造力概略 16
第二章 角色理论与角色分析:一对一心理剧工作的基石 26
第三章 具象化和视角转换 35
第四章 运用角色工作 51
第五章 成瘾治疗:成瘾罗盘和代际行动家谱图 65
第六章 心理剧梦工作 75

第二部分 案例研究:演出中的方法
第七章 理解孩子的心声:一对一心理剧的系统观 83
第八章 最深的痛:个体心理剧疗法对羞耻的处理 92
第九章 处理哀伤与丧失 102
第十章 用心理剧处理焦虑 111
第十一章 对进食障碍的一对一心理剧治疗 119
第十二章 露西和她秘密的内心世界 130
第十三章 短程一对一咨询:角色分析及角色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140


【前言】

推荐序一

心理剧治疗最先由心理学家雅各布•列维•莫雷诺(Jacob Levy Moreno 1889—1974)于1921年创立,他对即兴剧场的探究标志着心理剧的诞生。中国接触心理剧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医学心理学家丁瓒先生对莫雷诺的参访(丁瓒,大公报,1948);1974年,中国台湾地区的精神病学家陈珠璋等人在台湾大学精神科成立了第一个心理剧学习团体(Moreno,1934);20世纪80年代,心理剧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被介绍到中国大陆(Blatner,1997);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一批国外的心理剧工作者先后来到中国,进一步传播和推广心理剧实务训练;2014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心理剧学组”(桑志芹,2018)。
莫雷诺把心理剧定义为用戏剧的方法探索“真实”的一门科学,它处理的是人际关系及其隐秘世界(Dan,2011)。他受戏剧舞台表演形式的启发,逐步创立并发展出心理剧治疗的技术。心理剧的技术在1936—1940年逐渐发展出来,之后不断地发展完善,成为团体心理治疗技术的先驱和雏形,并应用于婚姻治疗、家庭治疗、艺术治疗等多个心理治疗领域(Sacks,2000)。同时,心理剧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团体治疗,也可以用于一对一的咨询与治疗之中。
心理剧治疗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心理剧治疗的设置为个体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提供了充分自由而安全的环境(赖念华,2013)。心理剧利用戏剧舞台式布景重现了与个体的问题情境类似的时空背景,因此可以帮助个体回到最初的问题情境中,而且不受现实的时空限制,这是其他疗法所不具备的特点(李鸣,1995)。在中国,心理剧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校园、社区、企事业的心理健康工作中,特别是发展出来的心理情景剧,在社会心理健康领域里广泛应用。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家丑不可外扬” “克己”“不喜形于色”等,可能会影响潜在主角全身心地投入团体心理剧治疗中。而心理剧是通过暖身、布景、对白等慢慢地让来访者允许自己开放心态,表达情绪,倾听自我的心声,继而演出生命故事。
《一对一心理剧治疗:应用与技巧》这本书根据英国心理剧中心的培训教材编撰而成,将理论介绍和案例解读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实操性。理论部分重点介绍了适用于一对一咨询的角色理论和角色分析、具象化技术,其中具象化技术丰富多样,比如具象小天地、成瘾罗盘、代际行动家谱图等。案例解读部分则是从具体的案例入手,呈现了工作片断,在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心理剧方法在一对一咨询中的具体运用。
目前,心理剧在中国已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中国已经有美国心理剧考核委员会(American Board of Examiners Psychodrama, Sociometry and Group Psychotherapy ,ABEPSGP)认证的导演(CP)34人,心理剧训练师(TEP)11人,此外也有学者获得英国心理剧协会的证书。这些足以证明,中国的心理剧专业人员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这本书的翻译和出版,无疑为心理剧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专业支持。
心理剧传入中国以来,因为其强调和关注人际群体性、动力系统性、自我隐喻性等,所以被广泛运用于各类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学以及商业性的团体凝聚力与人际行为训练等多元场域中,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Buchanan,2016)。心理剧由于其本身文化适应的优越性,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同时,规范化的心理剧技术培训与督导的专业性也逐渐被重视,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心理剧书籍被翻译、出版,培养更多的心理剧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临床实践工作。
正如1948年莫雷诺在纽约与丁瓒会谈时曾预言的那样:“……我马利诺(莫雷诺)的这一套心理治疗和社会治疗的办法,也许将在东方的中国首先被实现呢!”。终有一天,我们也许可以实现莫雷诺当年对心理剧在中国发展的期待——“心理剧会在遥远的东方迎来辉煌”(丁瓒,1948)。

桑志芹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


【免费在线读】

推荐序二
心理剧是我的至爱,能为此书写推荐序,感到至高无上的喜悦。“喜”的是,有一本好书出版,可以让更多的心理剧爱好者通过阅读与文本会心、对话,进而将其“咀嚼”成自己的知识。“悦”的是,书中案例循序渐进地描写,让心理剧爱好者可以在心中构思治疗的地图,带来访者走出困境、寻回人生。
心理剧是莫雷诺(J. L. Moreno)所创的,众所周知它是团体心理治疗的一种,以行动体验的方式来进行,更特别的是将来访者生活的实境空间,带入治疗室来“设景”。诚如哲卡(Zerka T. Moreno)所言,“它是一种可以让你练习怎么过人生,但不会因犯错被惩罚的方法”,让人们着迷。
如此特别的治疗形式,如何转化至个体治疗中,或许对大多数心理剧导演而言,并不熟悉。其实早在1914年,莫雷诺就将心理剧的基本形式尝试运用在个别治疗中。我在个体治疗中使用心理剧是受到治疗师梅(May)的启发。1980年梅在期刊上发表了《双人心理剧》(Psychodrama a deux)一文,让我茅塞顿开,于是也在个体治疗中启用心理剧,效果果然不同凡响。之后,我又阅读了斯坦和卡拉汉(Stein & Callahan,1982)的文章《在个体治疗中心理剧的运用》(The use of psychodrama in individual therapy),以及退休的美国心理剧考核委员会执行秘书戴尔•理查德•布坎南(Dale Richard Buchanan)和社会剧大师安东尼娜•加西亚(Antonina Garcia)共同撰写的文章《个体治疗中的心理剧:双人心理剧》(Psychodrama in individual therapy: psychodrama a deux),马文(Marvin,2009)所撰写的《咨商和戏剧:双人心理剧》(Counseling and drama : Psychodrama a deux)一书。直到2020年阅读到本书《一对一心理剧治疗:应用与技巧》,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欣闻王琪想翻译本书更加兴奋,确实可造福更多华人心理剧学子。
本书精彩可期,主要有几个特色:
理论与案例并存:作者都是第一线各有专精的临床实务治疗师,他们也做临床培训,具有很强的对案例的后设分析能力。书中有最重要的心理剧理论,穿插在案例对话中,再给予分析说明,清晰易懂,让阅读者易于学习。
艺术与行动同行:书中图文并存,可以通过图片来了解治疗室中的设置,更细腻地看见心理剧设景、替身、镜观、角色交换等技术的运用。书中介绍的各种表达性艺术的治疗形式(布巾、沙盘等),在治疗中具象化人际互动的关系,弥补了个别治疗中少了辅角的团体动力,此外,以外化技巧来创造与对角的生动对话,让整个治疗更加丰富与多元。治疗师引领来访者在治疗中佐以行动换位,让治疗情境更鲜活,也让来访者自动带出不同的视角。艺术与行动并存,让个别治疗立体且鲜活地进行。
案例与角色分析并列:本书将伦敦心理剧中心的临床工作架构贯穿全书。该中心将角色理论作为治疗工作的框架,看重治疗目标的选定,以避免治疗师迷航失焦,同时会以具体问题建构出治疗的互动历程与场景,具象化地呈现在治疗室中,帮助来访者一目了然。书中第二部分的案例,都会配以角色分析,依照背景(context)、行为(behavior)、感受(affect)、信念系统(belief system)、结果(consequences)等向度,结构化地做案例描述,以评估来访者与他人在特定相关情境中的样态。更重要的是通过角色分析,避免来访者重蹈覆辙,也帮助读者理解每个来访者的治疗脉络,这是该中心治疗模式的精华。
聚焦常见案例带入华人文化:书中案例丰富且聚焦治疗中最常见的主题,包括焦虑、羞耻、哀伤失落、进食障碍、亲密,最后还带出与企业组织的工作方式。由中国香港地区的治疗师撰写的“处理哀伤与丧失”一章,从华人文化的视角提出治疗的框架,会让中国读者有更强的情感共鸣。
走笔至此,鼓励读者先一睹为快,阅读过程中尝试带着上述视角前进,可协助你更理解心理剧在个体治疗中的丰富与奥秘。

赖念华写于2023年10月12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