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话语中有我们的过往,一段历史。青年们,带着思想去闯荡吧!
华东师范大学九大院系联合荐书,三十位知名学者倾囊相授。
胡晓明、许纪霖、袁筱一、毛尖、金雯、吕新雨、王峰、吴冠军等教授纸上解惑,带领读者进入人文社科名著的庞杂宇宙。

涵盖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胡晓明、许纪霖、袁筱一、毛尖、金雯、吕新雨、王峰、文贵良、金衡山、吴冠军等教授纸上解惑。

我们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进入那些伟大的书籍,与世界上最深刻的思想对话,与那些蕞优雅的心灵交流。我们不会被消极的情绪打倒。读书看似无用,乃至无力,但人生蕞大的光华可以从书中获得,书籍可以最大程度地提振我们的精神,使我们在痛苦的境况中依然保持精神的优雅。这不正是读书的意义吗?——王峰(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

《人文社科名著导读》书目一览:
《从文家书》
《文明的冲突》
《红星照耀中国》
《简明逻辑学》
《象棋的故事》
《聊天记录》
《移民》
《文化就是身体》
《语言帝国:世界语言史》
《鄙视》
《陷入奇点》
《中国文化的精神》
《应物兄》
《失去一切的人》
《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
《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全球冷战:美苏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当代世界的形成》
《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
《中唐时期的空间想象:地理学、制图学与文学》
《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


【内容简介】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文社科名著的思想精髓、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从而在阅读中获致更为深入的理解、更为深刻的启迪,华东师范大学胡晓明、许纪霖、袁筱一、毛尖、金雯、吕新雨、王峰、吴冠军等一批知名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西方现代先锋小说、人文社科经典名著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导读。高校学者对人文经典犀利、深邃并极富个性地解读和阐释,让人读来不仅有益有趣,而且有声有色,引领读者阅读和了解中外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王峰,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和中文系联聘教授、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秘书长、《文艺理论研究》副主编、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文论、科幻理论、后人类理论、人工智能美学、传播理论、文学计算等。


【目录】

前 言/王 峰

书信里的沈从文与张兆和——读《从文家书》/凤 媛
文明的冲突,还是政治的冲突?——《文明的冲突》导读/王 锐
《文化就是身体》与谈/刘梁剑 俞 喆 李 旭
《语言帝国:世界语言史》导读/杨延宁
穿越世纪的红星——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吕新雨 吴 钧 李海波
过好普通的一生/毛 尖
奥德修斯为什么不回家/袁筱一
陷入奇点:重思政治哲学/吴冠军
生活肌肤中的中国文化/许纪霖
语言的“及物”与知识分子的“应物”——论李洱长篇小说《应物兄》/文贵良
《简明逻辑学》导读/魏 宇
乌托邦何处寻:勒古恩的《失去一切的人》/王 茜
历史与当下的交遇:读《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金衡山
《象棋的故事》导读/胡晓明 张 玲
《四书章句集注》导读/李永晶
中国“时”与西方的“时间”——中国思想对法国后现代力量的启示/吴娱玉
《灵长目与哲学家》导读/蔡 蓁
张锐评《奶酪与蛆虫》——梅诺基奥:宗教异端或世俗先知?/张 锐
聊天掺爱的时代:剧透爱尔兰小说《聊天记录》/梁超群
《全球冷战》导读/姚 昱
《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导读/赵崧杰
唐人的壮游/方旭东 张箭飞
读斯考切波《国家与社会革命》/王向民
塞巴尔德作品《移民》导读/金 雯


【前言】

前 言

王峰

这本文集是在一个特殊的情况下产生的。2022年3月,上海突然暴发了大规模疫情,居民困守家中,无法外出,大中小学生一律改为居家上网课。大学生们几个人挤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很容易产生心理焦虑。因此,我们组织了这个“读书散疫,爱在华东师大”的云端读书会。初衷很简单,高校是读书的地方,无论情况有多艰苦,读书都是师生的本业,也是高校的精神。读书会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发起,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共九个院系联合举办。每个院系请一位或几位老师领读一本好书,或者讨论一篇好文章,或者介绍一部优秀的电影。自3月19日开始,云端读书会正式启动,主讲人、听众汇聚云端,传播学院和华东师大直播公众号的老师为读书会提供技术支持,克服了各种磕磕绊绊的小麻烦,推动读书会顺利进行。
一开始,我们预期十天左右疫情就差不多能够过去。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后面又持续做了两轮,除了前面九个院系,图书馆和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也来友情支持。在海报上,各院系一字排开,向同学传达出这样的心声:我们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进入那些伟大的书籍,与世界上最深刻的思想对话,与那些最优雅的心灵交流。我们不会被消极的情绪打倒。读书看似无用,乃至无力,但人生最大的光华可以从书中获得,书籍可以最大程度地提振我们的精神,使我们在痛苦的境况中依然保持精神的优雅。这不正是读书的意义吗?
三四月的上海春光渐浓,然而没人注意。街头植物绚烂,只有几个快递小哥在曾经的车水马龙中奔忙。在与书籍为伴中,我们度过了那个特殊的时期。读书会的影响不断扩大,不仅在校的学生来听讲座,一些社会听众看到读书会的预告,也准时来参加。我们很高兴,校园读书会跨过学院高墙,传播到社会各界。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依靠书籍,我们度过了。
时间已到2023年年初,回望十个月前的时光,恍如隔世,然而,那些书籍还在,各位老师精彩的领读还在,我们将此收集起来,汇编成册。话语中有我们的过往,记录着一段历史。


【免费在线读】

过好普通的一生

毛 尖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

感谢王峰老师的邀请。疫情期间讲点温暖的。过去一年,我看过最温暖的剧集就是《万物生灵》(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 2020—2022),也是这部剧集,让我时时刻刻觉得,我们的教育出了大问题。我们现在从娃娃的精英梦抓起,用“狼奶”把每个家庭灌得鸡飞狗跳。线上的很多同学应该感同身受吧,从小到大,被多少哈佛女孩、剑桥男孩逼疯。这个时候,看看《万物生灵》就特别有方法论意义。当然,我今天不是谈教育,还是回到影视剧本身来聊。耽误大家半小时。
先聊两句《德雷尔一家》,这两部剧有情感上的连贯性。《德雷尔一家》是英国独立电视台(简称ITV)接棒《唐顿庄园》推出的剧集,从2016年开始,跑马圈地,拯救过无数对生活长吁短叹的观众,一直以头号治愈剧集享誉全球。但治愈不是我要讲《德雷尔一家》和《万物生灵》的原因,虽然有天天《德雷尔一家》、夜夜不虚此生的感受。
《德雷尔一家》和《万物生灵》一样,都改编自自传文本。《德雷尔一家》改编自著名动物学家德雷尔的自传《希腊三部曲》,被多次翻拍,讲述贫穷寡居的德雷尔太太,带着四个真正的“熊孩子”,从英国到希腊科孚岛谋生。电视剧就是展现他们如何在异邦生存下来的故事。
这样的一部谋生剧,用套路,一半励志一半催泪就可以进入排行榜,但是,ITV摧毁了所有的套路。食物中毒事件,不是情敌下毒,只是食物的日常变质;小孩的告密也没有引发任何后果,《德雷尔一家》完全用散文般的日常展开,地中海太阳照耀富人,也照耀穷人,一穷二白的人生也有欢声笑语。大儿子看老妈火气大,领了一个狼藉猥琐的老船员回家,试图平息老妈的荷尔蒙;枪械爱好者二儿子,同时有了三个女朋友,因为他要补偿自己多年的“空窗”;小儿子,也就是原著作者,离开阴郁的英国来到动物天堂,终于可以不用上学只跟动物说话且致力于水獭交配。
一集约一节课时间,结构散淡。故事里四个孩子,都在脑洞大开的青春期,有的担心过睾丸,有的蹲过监狱,有的想当修女,有的和壁虎睡觉。而此剧的方法论是,所有人事平分剧集岁月。妈妈在婚礼前夕发现新郎是同性恋;不是真正喜欢的姑娘的父亲拿着枪来逼婚,因为她怀孕了:这些都是科孚岛的平常。每次,看ITV用三五分钟时间解决我们用三十集五十集才能搞定的人生大事,我就在想,什么时候,对于我们这种国产剧的强迫性观众,我们的电视剧也能够风淡云轻地面对这些屏幕大事。所以,我把此剧视为一个创作标杆,意思是,等到我们也有自己的《德雷尔一家》,中国电视剧可以被视为进入成熟期。
剧里真的太美好了,地中海的风吹过每个人、每只鸟、每只海龟,在这个世界上,天不荒地不老,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大过粮食和酒。人生的真理,其实也是电视剧的真理,真心希望有一天我们国产家庭剧里不要弄那么多事故。看《万物生灵》最好的一点是,看着詹姆斯开着刹车失灵的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飞驰,你一点都不用担心他会出车祸,这是英剧强悍的文化史向观众做出的保证。也是用这个方式,每一块普通的田园都能守护你的安全。
就银幕地理的安全感,我们的剧集一直做得不好。即便在青春剧里,一旦黑灯瞎火,观众就本能地向危险敞开了心智。真正有效的心理安全得靠细水长流的文化给予。
最近《人世间》那么火,但我真心觉得周家各种事故太多,比如周楠的死,虽然是原著改编,但周楠之死在结构上移动,活活多拍十集,这就无聊了。所以,有时真是蛮羡慕英国观众的,源源不断有《德雷尔一家》这样的剧集。
《万物生灵》就是接棒《德雷尔一家》。我先讲一下原著作者,很喜欢原著的名字,不过,为了区别小说和剧,还是用了《万物生灵》。作者吉米•哈利(James Herriot,1916—1995)是一位著名的兽医作家,23岁时成为约克郡的兽医,干了一辈子。《万物既伟大又渺小》是丛书中的一本,其他还有《万物有灵且美》《万物既聪慧又奇妙》《万物刹那又永恒》《万物生光辉》等。书中主要描述英格兰约克郡乡人与动物百态,以及兽医业近代化的过程。作者文字如星辰般干净,虽是兽医的日常,却写出了生命的伊甸园状态。吉米(詹姆斯的昵称)的书,基本都是半自传,讲他自己从1940年起在英格兰约克郡山谷里当兽医的真实生活。
电视剧改编,也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大剧情,兽医的日常、乡村的风物就是全部的叙事。在精英教育、疫情封闭把我们无论是长时段还是短时期都搞得筋疲力尽的年代,《万物生灵》用最朴素的方式向我们示范了,人生的要义就是,过好普通的一生。
这是如此普通又灿烂的人生。《万物生灵》所有的观众都在喊:请再给我来一千集。好看又普通的吉米,有一天收到了远在约克郡的法南诊所的实习邀请,便兴冲冲地上了火车,成为一个兽医是他的理想。法南医生并不那么欢迎他,不过,当法南对吉米说“动物简单,麻烦的是人类”时,吉米马上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你就不可能不和一个兽医成为朋友。吉米赢得法南医生以及全镇人的尊重,完全靠他一步步的辛苦工作。电视剧一次次表现他辛辛苦苦为难产的牛接生,为痛苦不堪的马实施临终一枪等场景,展现的是真正的职场剧。这种对我们职场剧的启示我就不多说了,我们大量的就是穿件白大褂、穿件法官衣服谈情说爱。专业性很低弱的笑话在网上非常多。
漂亮的兽医吉米很快融入了当地生活,而且爱上了当地姑娘海伦。这里剧集在原著上加了情感戏,加了和海伦、当地富人休•赫尔顿(Hugh Hulton)的三角关系,但情节很轻。富人休的爱情方式也一点不金钱气。换到任何一个其他剧集里,这是妥妥的剧情主线了,但是,万物既伟大又渺小,爱情也是,三个人的关系跟猪牛羊一样常见,而且富人爱姑娘的方式也很天真。吉米的爱情不高于母牛的一次生产,也不低于狗的一次驯服。吉米失恋,并不影响他给牛羊看病。大地上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怎么可以任由感情把你放倒?每一次对牲畜的医治,都带来新生的欢愉。每帮助一匹被痛苦折磨的马,小镇上的居民都更热爱吉米。而我看着吉米帮助难产的牲畜度过生命的九九八十一难,真是由衷觉得,这才是人该做的事。
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做好一个兽医更重要的事情?还有什么比帮助一头牛更美好?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世界不仅是我们的,也是万物生灵的。一生很长也很短,人世间最乏味的事情,就是披肝沥胆地去成为豺狼精英了。英剧的教育就是,它们总是能用最云淡风轻的方式对虎狼文化竖中指。
而针对主人公在专业上的胜出,《万物生灵》经常给出的奖赏是约克郡的青山翠谷。这些镜头总让我想起华兹华斯的《露西组诗》,“英格兰的青青田野,曾经抚慰过露西临终的眼睛”。英剧特别善于表现这种不是特别有地标意义的普通地理。这也算华兹华斯传统里的诗教,普通的人,普通的人生。彩虹尽头什么都没有也没事。用普通的诗学,成为一个普通人,就是生命的最美产出。
如何成为一个普通人?英剧经常采用的方式是,让家长,包括富人,都有天真的时刻。比如法南做不了家长的时刻,比如约克郡最有钱的老太太对猫的管理,都一派天真——用天真来回访人,用天真来重建人的平均值。世界电影最厉害的三个地区——英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在这点上都做得特别好。不知道是岛屿气质加强了生命的脆弱,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他们特别擅长把人推回到人之初状态。就像小津的《小早川家的秋天》,通过表现老幼各自的天真和撒娇,提示我们在前现代有过的包容性和大家族内部彼此的依恋感。
影视剧中这种天真感的存在,特别重要,因为天真,影像份额得以重新调配。国产电视剧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霸道总裁,那么多有钱人,因为普通人的生命状态被银幕毁掉了。这搞得只有“宫廷语法”;搞不下去的时候,就只能要死要活。
生活的逻辑是真理的逻辑。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过好普通的一生,虽然做一个普通人,常常并不容易。就像吉米有时累得连敲开一个蛋壳的力气都没了,但是法南医生说了,“干我们这一行的,有一条基本定律比什么别的都重要,就是你必须出诊”,所以,即便心上人就在隔壁房间,吉米也必须在诊疗室里接待一只鸡、一只鸭,再一只鹅,而且,“得高高兴兴地”。吉米高高兴兴地出诊,不管天晴天雨,虽然做的是牛马的工作,但他必定西装领带整整齐齐,与其说是普通人的尊严,不如说是,他开心,他真爱兽医这份普通的工作。大自然源源不断,青草地生生不息,谁此时幸福,就永远幸福。
我很喜欢里面一句台词:人是不会因为一块乌青停止工作的。疫情期间,不少同学感到沮丧,还有的因为失恋而觉得人生无意义,而现在让你生不如死的这些事,等你回首往事,会发现,都不过是人生的一块乌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