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脍炙人口和鲜为人知的故事解码“合肥模式”如何创造奇迹沉浸式阅读中体验“黑马”合肥的多彩与现代、转型与腾飞


【内容简介】

合肥是科技创新的先锋之城,是驰骋于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赛场上的一匹“黑马”。本书从蝶变之城、科创之城、产投之城、品质之城、开放之城、生态之城、温暖之城的视角,小切口展现大主题,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合肥“如何之变”以及“如何看待合肥之变”,揭示了“合肥模式”成功的逻辑和密码,为中国其他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实践范例。书中故事生动、文笔清新、图片精美,让读者沉浸式体验合肥“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的城市定位,“开明开放 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读懂一个悠久而厚重的合肥、一个创新而进步的合肥、一个绿色而灵动的合肥、一个快速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合肥。


【作者简介】

潘理权,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博士,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管理、产业经济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张超,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第八批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江淮文化名家培育工程领军人才;崔国斌,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合肥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目录】

第一章 尔来变化惊何速

——蝶变之城

一、地位:城市定位之变 / 2

二、空间:城市形态之变 / 15

三、实力:城市能级之变 / 30

第二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

——科创之城

一、 江淮小邑的创新起源:一城一校的双向奔赴 / 40

二、 赶超背后的创新资源:从科教基地到科创名城 / 49

三、 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策源:打通科技创新“两个一公里” / 60

第三章 鲲鹏展翅乘风起

——产投之城

一、 第一个10 年:缘起“中国家电之都” / 70

二、 第二个10 年:谋变“全球显示之都”“中国IC 之都” / 76

三、 第三个10 年:奔向“新能源汽车之都”“中国声谷” / 85

四、 未来10 年:打造“聚变合肥”“中国星城”“量子之都” / 95

第四章 试看旧貌换新颜

——品质之城

一、 “大拆违”:治城的壮举,巨变的烙印 / 104

二、 “大建设”:格局更博大,品质更精深 / 112

三、 “大更新”:补历史欠账,强城市功能 / 122

四、 “大统筹”: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设模式 / 128

第五章 大潮澎湃风帆劲

——开放之城

一、 通道:加快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 136

二、 平台:集聚成势、拥抱世界 / 146

三、改革:促开放之势、激活力之源 / 158

第六章 且喜青山依旧住

——生态之城

一、 治湖:“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 172

二、 治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 187

三、 治本: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 196

第七章 一枝一叶总关情

——温暖之城

一、优质:数字中的温度 / 210

二、便捷:变化中的温度 / 220

三、可及:精准中的温度 / 227

后 记


【前言】

中国的现代化发端于城市的现代化。

作为彰显社会文明的高光地、引领现代化发展的先导区,合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有着独具特色的魅力。

合肥是一座拥有 3000 多年文明史的古城。据光绪《续修庐州府志》记载 :“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定为九江郡,郡治在襄安,统合肥、居巢、襄安三县。”(襄安,今无为县;居巢,今巢湖市)据此可知,合肥正式建制(县制)距今已 2100 多年。

合肥物华天宝,是我国较早出现商业文明的城镇。“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 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历史上的合肥,既是兵家博弈和争夺要地,也是舟车汇聚、水运通达、商贾云集、商埠繁华宝地,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美誉。

合肥人杰地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南接风雅灵动的楚越文化,北承淡定高远的老庄文化,与本土清风流长的包公文化、雄奇刚健的三国文化、经世致用的儒家文化,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的红色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创新文化等,共同融汇于合肥这方厚土,逐渐形成了一种既淳朴务实又躁动不安,既崇尚传统又锐意创新,既坚守乡土又开放包容的精神品格。

历史与现代交融,合肥呈现出既一脉相承又日新月异的新气象。

“中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中国首批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声谷”“中国显谷”,“全球显示之都”“中国 IC 之都”,“最强风投城市”“最会抄底城市”,还有呼之欲出的“新能源汽车之都”“种子之都”……这一张张闪亮的名片彰显了合肥这座城市“科里科气”“文里文气”的现代气质,也铸就了青春合肥“朝气勃勃”“流光溢彩”的传奇底色。

合肥这样一座城市,很难不让人好奇,也很难让人不相信曾经和正在演绎的传奇故事。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曾指出: “21 世纪对全人类最具影响力的两件大事,除了新技术革命以外,就是中国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和“新技术革命”这两件大事,在合肥都 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新中国成立时,在安徽省省会城市“花落谁家”尚无定论之际,底气不足的合肥凭着“居皖之中”戴上了省会的帽子,自此,合肥便奏响了低开高走的豪迈华章。

1970 年,安徽举全省之力接纳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大之于合肥就像斯坦福之于硅谷”,自此,科技就传奇地成为驱动合肥发展的重要引擎。

2005 年,“工业立市”作为头号战略被写进合肥“十一五”战略规划,自此,合肥经济传奇性快速崛起,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简称战新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柱,不断上演由“制造”向“创造”、“智造”的升级迭代,加速向新型工业化迈进。

2011 年 7 月,国务院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巢湖就成为合肥的内湖。自此,合肥从“滨湖”迈入“环湖”,在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基础上,翻开了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新篇章。

进入新时代,合肥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和 “一带一路”双节点城市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自此,合肥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2020 年,合肥跻身“万亿城市”行列。2022 年,合肥城镇化率达到 84.64%。2023 年,合肥成为千万人口城市,晋级为特 大城市。

新时代的十年,合肥 GDP 连跨 8 个千亿台阶,迈入万亿俱乐部,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经济总量的位次由 1978 年第 19 位、2005 年第 18 位,上升至 2022 年的第 10 位,这是合肥的经济实力;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等科创重器汇聚,这是合肥的科创实力;以 “芯屏汽合”“急终生智”a 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体系名声大噪,这是合肥的产业实力……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合肥,凭魄力勇闯新路、凭拼力革故鼎新、凭实力迭创佳绩,成为驰骋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赛场上的一匹“黑马”,成为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

经济上追赶一流,发展上践行绿色高质,“合”力而为,“肥”沃江淮,成就了合肥故事的多彩与现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合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砥砺前行、艰苦奋斗,勇当改革先锋,坚持开放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实施创新驱动,促进经济转型,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创新追赶”到“创新引领”的历史性变革,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所以,当今天我们身处合肥这方大湖名城,回顾它的辉煌过去,探寻它的现代传奇,讲述它的精彩故事时,既是一份情怀,更是一份责任。本书的编写缘起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丛书的约稿。在今年 7 月份收到约稿函后,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校(院)委高度重视,积极联系校内外相关专家学者,迅速成立了编写组。编写组带着“讲好合肥故事”的使命感,在合肥市委、市政府指导和参与下,扎实开展调研,广泛搜集资料,多次组织研讨,三论写作提纲,四易修改稿,终于成全了今日的“笔落书成”。

本书共分为七章,以合肥市委、市政府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创新作为这一主线贯穿全书。第一章“尔来变化惊何速—蝶变之城”,有统 书的“总论”作用,全章立足于“变”,从地位、空间、实力三个方面,不仅阐述了合肥的“定位之变”“形态之变”“能级之变”,而且还浓墨 重彩地描述了合肥是“如何之变”的以及“如何看待合肥之变”。第二 章、第三章着重从“创新”视域,通过时间脉络梳理出闻名遐迩的典型 案例,印证了合肥被誉为“科创之城”“产投之城”乃实至名归,从另一 个侧面也说明了现代化经济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和基础。第四章着 重从“治理”视域,通过回顾合肥“城市治理”的壮举与曲折,探讨了 “规建治一体化”的现代化治理新模式。第五章着重从“开放”视域,依托构建现代化“大通道”“大平台”,阐明了如何以改革促开放,从而激 发市场活力、激活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动力。第六章着重从“生态”视域,探讨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城市的建设,展示了合肥“最好名片”是如何炼成的。第七章着重从“民生”视域,突出了“友好”“温暖”带来的感同身受,深切地诠释了现代化 城市“为人民”的本质特征,令人真切地领略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谛。

全书具体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整本书的框架结构“以章布局”,“章”下设置标题不超过三级;每章凝练出以“×× 之城”为名的 主题,并精选一诗句恰如其分地表达该主题。二是内容安排上,注重淡 化“学术性”,但又不缺失学理逻辑,注重强化“故事性”,但又不突 出人而突出事。三是写作方式上,以小切口见大主题,以全景式素描的 “明线”展现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暗线”,“一明一暗”两条线相得益彰。四是语言风格上,注重知识性、可读性,文字清新、简明,以“叙”为 主,夹叙夹议,配有插图,雅俗共赏。

2020 年 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明确要求长三角区域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合肥正用实际行动和成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示要求,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精彩演绎着合肥的传奇故事!

奋起的合肥,一改旧貌,风头正劲、潮涌正酣!

希望这本书为您全方位打开一扇了解合肥的窗口,从中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悠久而厚重的合肥、一个创新而进步的合肥、一个绿色而灵动的合肥,也是一座快速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