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永久闪耀的寓言经典:用散文般的诗意讲述别开生面的寓言读写课,囊括古今中外经典寓言及其背后的创作故事。

△解密寓言阅读:精选海量图片资料(包含作家生活照片、珍贵手迹、作家故居、作品创作现场、经典图书版本等),开阔读者视野;阅读重点提示,引导发散式拓展阅读。

△神秘书单大放送:每堂读写课后附有“阅读书目推荐”,书后附录另有分级阅读书单,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建议。

△精美装帧设计:全彩四色印刷,典雅的装帧和图文并茂的排版,兼具实用性和阅读审美趣味。

△超值加享有声读物:随书附赠喜马拉雅音频课,感受释放双手的听觉盛宴。


【内容简介】

寓言使人发笑,又给人智慧,它是明智生活的顾问。儿童文学作家徐鲁在这本《寓言里的哲理:打开寓言的魔袋》中,用散文般的优美笔调,像讲故事一样将经典寓言和它们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小读者可以通过阅读,重点了解世界寓言大师莱辛的生平和他的经典寓言作品,探寻我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光辉寓言成果,以及寓言在当代文学之林中的传承与发扬。
如果在阅读本书后觉得意犹未尽,小读者还可以继续阅读“少年读写课”书系的另一本书——《寓言里的哲理:芝麻,开门!》,从中窥见中西寓言的完整发展脉络。


【作者简介】

徐鲁,著名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1962年出生于山东胶东。中国作家协会第九、第十届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第五、第六届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有二十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已出版诗集《我们这个年纪的梦》《乡愁与恋歌——徐鲁诗选》,长篇小说《罗布泊的孩子》《追寻》《天狼星下》《远山灯火》《爷爷的苹果园》,散文集《芦花如雪雁声寒——徐鲁散文选》《几人相忆在江楼》,人物传记《此生属于祖国》《冰心的故事》《叶圣陶的故事》《陈伯吹的故事》,评论集《三百年的美丽与童真——徐鲁儿童文学论集》《追寻诗歌的黄金时代》,图画书《我的祖国》《红色油纸伞》《冬夜说书人》《远方》,以及《徐鲁文学选集》《徐鲁作品系列》等。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屈原文艺奖、百花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作品被译为英、法、意、韩、日、瑞典、西班牙、阿拉伯等语种。


【媒体评论】

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融评论、散文和诗为一体,作品本身即带着一种诗意的温暖、美文的享受。此外,作者带有情谊的表达,字里行间阐释、发现和充盈着的对文学作品的思虑,启发人们对作品进行再认识。
——著名儿童文学家 金波

这套书中充斥着对文学经典中的一些普世价值的辨析与认同,对人类的想象力、充分的道义感、健全的人格魅力、坚忍的奋斗意志的发掘和凸显,国际和历史的广阔认同,对于古典美和现代美的高度敏感,以及对于如何重述“中国故事”,对于中国故事中的传统道义精神与中华风骨的认识、理解与张扬。
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单纯、明净、柔和,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芒的选篇,带来真、善、美的启示,每篇文章后附的“阅读书目推荐”更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这部饱含思想之美、情怀之美、文学之美的书,是对建设书香社会、提升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最好的引领与贡献。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熊召政


【目录】

引子
站在屋顶上的鸟
“我白天黑夜都在写啊写”
从“小型火器”里喷射出的“火舌”
寓言女神对莱辛说过什么
一束寓言的金枝
中国先哲的智慧
山谷的回声和小溪流的歌
智慧的花,哲理的诗
在沙漠中顽强行进的骆驼
点燃智慧的心灯
小小的捕网
附录


【前言】

寓言是一个“魔袋”
古罗马寓言诗人费德鲁斯,在他的《伊索式寓言》的序诗中,简洁地说出了寓言的特性:“寓言会使你发笑,又给你智慧,它是明智生活的顾问。”
另一位寓言大师拉封丹,在他的寓言诗《狮子和牧人》中,为寓言艺术作过这样的解释:

寓言不只是像外表那样:
让人们从最单纯的动物那里得到教导。
赤裸裸的道德教训只会惹人厌烦。
那样的寓言和教训写得再多,也是枉然。
但是,仅仅“为寓言而寓言”,
似乎也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教训是必要的,但要讲得惬意,
聪明的作家都是依靠愉悦的力量,
为自己的作品插上翅膀。
他们无须浮华的装饰,不拖沓连篇,
在他们的著作里,看不到任何赘语冗言。

我国当代童话家、寓言家严文井先生,在《关于寓言的寓言》里也有过这样一些机智的比喻: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寓言本来是来自普通人的言谈,几乎任何人一生中都能讲一些聪明话,有的就是寓言;有心的诗人和哲学家听见了,就用文字把它们记了下来。历史这个巨人很喜欢这些记载,就把它们珍藏起来。
以后,当普通人从书中再看见寓言的时候,忘了这是自己讲的,不禁大为惊讶,叫道:“这是一些什么样的珍宝呀,这样光辉灿烂!”

寓言是我们这个世界最古老的文体之一。
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巴比伦苏美尔人用楔形文字记载的哀悼牧羊神坦木兹的寓言诗算起,寓言迄今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当历史的脚步抵达公元前6世纪左右,在古希腊,智慧的伊索出现了。
在印度,寓言巨著《五卷书》诞生了。
而在中国,先秦诸子灿烂的寓言杰作也横空问世,庄子、老子、孟子、韩非子、墨子等等,寓言大匠纷至沓来,极尽世界寓言文学一时之盛。
因此,文学史家把古希腊、印度和中国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发祥地。

《寓言里的哲理》将采用读写课的形式,和小读者们一起欣赏中外著名寓言家们脍炙人口的经典寓言作品。尤其会着力阅读和欣赏对中国一代代孩子的成长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世界四位寓言大师——伊索、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的经典寓言。同时,书中也以这些寓言大师的生平经历和经典寓言作品为线索,勾勒世界寓言历史的轮廓,向读者展现一阕丰富而美妙的“智慧四重奏”。
小读者可以从书中了解一些举世闻名的寓言家所生活的历史背景、个人生平故事、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各自的作品所达到的思想高度、智慧高度和艺术特色,还可以领略各位寓言家之间相互的精神传承与超越关系。
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命运与信念。

寓言家们的谦虚与孤傲、慷慨与锐利,其实都源于他们内心的正义感、智慧和自信。无论把他们放在哪里,无论经历了多少个世纪,他们都总能像金子一样,如珍珠一般,放射出灼灼的光芒。
岁月的风尘掩盖不了他们的正义感与智慧的魅力。
强权、愚昧、丑恶、残暴……都无法使他们屈服。
传说,智慧的伊索被人从峭岩上推下,跌得粉身碎骨,但是他为寓言留下的精魂却是不死的。他的身躯已化为泥尘,但他的美名纯洁而辉煌。
即使在今天,伊索所代表的寓言精神,仍然如奥林匹斯山上的圣火一样,永不熄灭地燃烧着,并且以它不朽的光辉照耀着人间天地。
寓言是人类所度过的漫漫长夜里的星光。
寓言是天空中严正的霹雳,是人类思想和智慧的花朵。寓言永远是正义、真理、智慧、善良、美好的化身。
伟大的寓言家都是可敬的“普罗米修斯”。无论是古代西方的伊索、拉封丹,还是智慧的莱辛、克雷洛夫。当然,还有古老东方的庄子、孟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纪伯伦……

中外经典寓言作品,涉及了人性中的种种美德和弱点,如虚荣心、撒谎吹牛、勤劳与懒惰、谦逊与骄傲、友谊与自私、无知、毅力等等。还有一些作品,出自不同年代,甚至是不同寓言家对同一个寓言母题的不同演绎和翻新,例如《农夫和蛇》《乌鸦和狐狸》等。
相信这些像金子般闪光的充满智慧的寓言,不仅会对少年儿童的成长起到有意义的教育和启迪作用,也可以使读者了解到,生活在不同世纪、不同年代,来自不同国家与民族的寓言大师,都曾经以正义、真理和智慧的名义,以“相互致敬”的传承精神来创作佳话。
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智慧的寓言家们的世界……


【书摘与插画】

德国寓言家莱辛,是世界四大寓言家之一。我们将用四堂课的时间,来了解莱辛的生平经历,阅读和欣赏莱辛的经典寓言作品。
1729年1月22日,莱辛出生于德国萨克森州一个名叫卡门茨的小镇。
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望的牧师,学识渊博,为人善良。母亲也出身于牧师之家,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
莱辛从小就生活在虔诚与敏学的气氛之中。父母亲希望儿子将来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牧师或神学博士,所以他们严格而认真地规划着莱辛的学业和成长之路。
幼年的莱辛先是在卡门茨的文法学校学习拉丁文,12岁时进入迈森最著名的贵族学校——圣•阿夫拉公爵学校开始严格的希腊文、拉丁文、英文和法文,以及宗教、哲学、数学等方面的训练。
这所学校以培养专门的教会人才和拉丁学者著称。莱辛在这里很快显示出了自己殊异的学习天赋,并且渐渐感到,学校的课程无法满足他求知的欲望了。
1746年6月,经父亲同意,莱辛从圣·阿夫拉公爵学校提前毕业。
离校前,校长对他有过这样的评价:“他是一匹需要双份草料的马。别人觉得非常繁难的功课,对他来说却像空气一样轻松。我们实在不能再教给他什么了。”
这年9月,18岁的莱辛获得莱比锡大学奖学金。9月20日,他正式到该校报到,研读神学。
仅仅一个月之后,他的老师就对他作出了如下评语:“本人愿意十分负责地证明,莱辛先生的勤奋和进步都是最优异的。在本人指导下,他对哲学问题表达清楚、准确、精深。他的学习成绩将是十分杰出的。”
这个时期的莱比锡可谓全德国思想、文化和经济生活的中心,弥漫在这座开放的城市里自由的科学思想和活跃的启蒙气息,对莱辛这位来自萨克森州的少年才子来说,有一种无法抗拒和抵挡的诱惑。
入学不久,莱辛对于神学的兴趣就被诸如化学、植物学、考古学、语言学乃至医学等学科冲淡了。
他给母亲写信说:“我坐在书本前,只感到自己的存在,很少想到别的。请允许我的坦白……我唯一的快慰是勤奋……我逐渐认识到,书籍固然可以给我以知识,使我成为学者,但不能把我培养成一个人……有一段时间我把书本扔在一边,为了去结识更有用的事物和思考更有意义的事情。”
在莱比锡大学,他结识了学术界许多的知名人物,有古典文学家、神学批判家、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等。
其中,集自然科学家、作家、翻译家和诗学批评家于一身的克斯特纳对莱辛当时以及后来的影响最大。
克斯特纳读了莱辛最早的几个剧本,很是欣赏,就把莱辛介绍给了当时德国最著名的诺伊贝尔剧社。
剧社的创办人是演员出身的戏剧家诺伊贝尔夫人,她把这个剧社作为改革德国戏剧的场地,在这里上演了许多深受市民欢迎的喜剧。
这些戏剧也深深地吸引了莱辛,使他渐渐把剧社当成了自己的另一所学校。
“宁愿啃一块干面包,也不愿放弃一次观看演出的机会。”
诺伊贝尔剧社的演出,莱辛几乎每场必看。他的第一部喜剧《青年学者》也在这个剧社上演,而且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莱辛在莱比锡的生活情形传到了卡门茨。他的父母亲认为这是一种堕落,便编造了一个母亲病重的谎言,让他回卡门茨住了几个月。
后来,他虽然又得到父亲的同意回到莱比锡改修医学,但他真正的兴趣已转向戏剧。
1748年,诺伊贝尔剧社因为经济拮据而被迫解散,在此之后,莱比锡似乎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吸引莱辛了。他的大学生活也随着剧社的解散而宣告“剧终”。
与诺伊贝尔剧社的交往,使莱辛渐渐脱离了日后成为一名牧师或神学家的轨道,而走上了最终成为德国不朽的戏剧家、美学家和哲学家的道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