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回溯早年的乡村生活,在旁人熟视无睹的地方发掘诗意。

1.近取诸身,随物赋形,在旁人熟视无睹的地方发掘诗意。
2.不断地回溯过去,回溯早年的乡村生活,从对于当代诗而言已相对陌生的农耕经验中接引诗泉。
3.把中国大地上的风物,留在记忆中,留在诗中。


【内容简介】

《被推迟的约会》诗集分为如下几个板块:父辈故事、仗剑天涯、爱的多重奏和哲学游戏。“父辈故事”是对父亲因病辞世的回忆与悼念。根据父亲年轻时候的故事以及父辈(包括叔叔伯伯、舅舅等)人的往事写成。他们多为农民,后来又多成了农民工,在时代洪流之中沉浮,一生辛劳,从籍籍无名到籍籍无名。书写和记录的这一批人,从中我们能看到时代,也能看到永恒的人性。其他的版块,写作者在不同地方读书、生活、旅游的经历。作者老家“彭村”是典型的浙西南农村,后来求学的小学、初中在小镇,高中的县城在遂昌,本科在普通城市临海,硕士、博士在大都市上海,如今入职温州大学任教。作者把中国大地上的风物,留在记忆中,留在诗中,也有对于身边事物的感触,以及对人如何生存于现代世界的哲学反思。作者有意构造一个系列,抒写从偏远农村到大都市的连续光谱和这一代人的诗性认知。


【作者简介】

黄家光,男,1991年生,浙江遂昌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温州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入选浙江省作家协会新荷计划人才库(2021)。主要从事西方现代美学、现当代汉语新诗的研究、教学工作。曾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新诗评论》等发表论文;在《文艺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发表评论;在《星星》《青春》等发表诗歌。


【目录】

序一“带着所有残破记忆”宋琳
序二一篇不合时宜,但又偏偏到来的序言姜宇辉

但一定要告诉他
步行的人
时间如落石……
一种还是两种?
另一个我,——
和很多人一样
仅此一次
冬天早晨的五点半……
无人死去
风吹旧窗子
我第五次毕业
我们轻易地说着死亡……
我再不对着你哭泣
我与一座抽象城市的联系
皮格马利翁变奏曲
读《竹峰寺》
纸鹤
沐沐如是说
车窗上的陌生男人
“有比目光相遇更多的东西”
半夜,在马路中间吃西瓜的女人
没有黑夜的红酒
悼陈响
中秋遥寄旅德博士王骏
被推迟的约会
将军底头
情诗
生日
哑巴
小王子记事
黄四和他尚未结束的生活
那一代人
最后的坟
小时候的一些事
你听……
种田
碑如野菇……
被拒的扫墓
无光
比如
十月啊,是水稻

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而立之年
彭村
拍肩膀的人
秋天夜里照镜子的泥俑
杂感
十年前的夏天
经过不完整修改的梦
秋夜杂忆
偶感
你说,重新做人
爸爸啊你老了
夜钟
你说的……
妈妈,我退化了
夜风
夜晚也令我害羞
年过三旬
10月30日
十二年前的一个夜晚
送霍明之日喀则
致赵涵
读《日本游戏批评文选》忽忆张文硕小友
山水终成山河
2015年,青海湖及其他
七月在上海
水乡即景
南雁荡
飞虫
路标,寻盐湖不遇
香港之歌
东梨寻古鹿不遇
湖底水怪
防风氏
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读《老子》七三章忆宋教仁案
徐公小传
你慌什么?
浪淘沙令或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婚礼
夜读佛经
牛头赋
孟婆赋
说唐
读书笔记之康德
读书笔记之康德(2)
不可知之书
十方世界
无题(一)
无题(二)(或缝衣裳)
无题(三)
无题(四)
无题(五)
无题(六)
无题(七)
无题(八)
无题(九)
无题(十)
不断凝固
临渊羡鱼……
叶落归水,再见了啊
我们的神
千古悠悠的蚯蚓
我们,惭愧,太矮了
夜的尽头是……
登高
儿童节快乐
某日的夜
日子
你来人间一趟(2019-2022)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去访友
罪己诏
鱼骨
庞大之物
局外人
乡下人
他们说

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胜利之歌
放屁入门
犬儒主义者
考据学者
欢乐颂
颂歌(关于宋江)
牛、牛郎和织女
你站在路口
打油诗
关于衣服的本体论


【前言】

序二 一篇不合时宜,但又偏偏到来的序言(选)

姜宇辉


我很早就认识他了,之前是作为师生,现在更多是作为朋友。但无论怎样,这些日常生活里面的身份都无法真正界定他的诗,他的人。有一些东西,你只有通过他的文字才能理解,才能体悟。比如,他跟我相似,都是如此的绝望。即便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比以前好很多,但灵魂深处对于世界的拒斥和幻灭依然是从未变过的底色。读他的诗,你会觉得那平日里挂在脸上的笑容其实绝非伪装的面具,而更接近冷酷的嘲讽。世界如此荒诞,人生如此晦暗,这身边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沉沦,堕落和愚蠢,但我们还是要挣扎着,直面着,甚至还往往妄想着用文字和思想来进行一点徒劳而微弱的抵抗。
再比如,我跟他相似,又都是如此的真诚。我们坦然接受了这个世界,穿行其间,不是为了获取那些毫无意义的功名利禄,而更是意在邂逅知音,遭逢感动。所以,在他的诗里面,即便反讽可以被视作一种基本的手法,但却往往总会转化为难得的清晰、明澈与诚实。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我。我其实没什么好掩藏的。这就是我的诗,我想表达的一切。好也罢,坏也罢,我把它写下来,留下来,总会有人看,总会有人流泪,总会有人感叹。这就够了。名垂青史?功德无量?那还不如坐下来喝一杯淡淡的啤酒,相视而笑,彼此释然。
这也是为何,作为一个喜欢舞文弄墨、引经据典的学者,我在这里不想引用任何的理论来“诠释”他的诗。我只想说,读就够了。读,一句句读,哪怕随手拿起,随处放下,这都是跟作者之间的一种最真实的对话。在诗里面,在诗面前,那些繁琐的概念文章可以暂时歇息了。这样一来,读他的诗,对于我也是一种油然而生的释怀,我终于感受到了另外一种自由,不只是体验和思考的自由,而更是变化自我的自由。我走进了他的文字,我不再是我。也许,这个变化的我才是真我,才是我一直以来想要成为的样子。
读他的诗,我会想到很多。想到很多人,想到很多事。在很多文字里面,我会清晰看到那些我们共同喜爱的影子,有特朗斯特罗默,有博尔赫斯,甚至有兰波,有顾城。但这些只是影子和痕迹,最终它们皆汇流入我们曾共同分享的生活。在华东师大,在香港,在我从未到过的水乡,在我一直计划中的温州,我觉得我们生活的轨迹,灵魂的印迹在不断的交错。在一个已经不断被数字和网络所到处连接的世界之中,我愈发觉得这些想象的连接,虚构的因缘,不曾发生但却每每追忆的梦境,才是更令人百转千回的牵挂。
然而,他的诗也如他的笑一般,在迎纳的表象之下,还一直有隐藏,有迟疑,有回绝。你可能觉得你明白了,你理解了,你共鸣了,但其实,那些文字的深处总有一种潜藏的深流,一次次,一度度将你拖入自我怀疑和崩溃的边缘。杜拉斯曾反复提到,她的电影的底色是一种弥漫的阴影,我觉得家光的诗也同样如此。也正如杜拉斯在弥留之际,会同时对自己的爱人说:“我爱您。我不爱您。”其实,家光的每一首诗,甚至诗中的每一句,都是同时接纳着,又拒斥着整个世界。
在这个意义上,他是独一无二的,甚至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很多诗人喜欢在诗中表白自己,很多诗人喜欢在文字里面炫耀才华,很多诗人喜欢将诗行变成自我毁灭的展演剧场。但家光确有一种平静,一种淡漠,但那不是古人式的“荒寒”,而更是他自己所独有的“陌异”。是枝裕和的那部最精彩最深邃的影片就叫做《那么远,那么近》,我觉得也完全可以作为家光这部诗集的副标题。“被推迟的约会”,这看似是一个如此德里达式的暗喻,但其实却更为酷似南希意义上的触感。我们拥抱,因为我们绝望地害怕分离。我们分离,但又同时绝望地渴望着再度相聚。诗,正是这样一种在绝对分离之中无限接近的“姿势”。


【免费在线读】

种田

“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所有与稻田相关的记忆
我都尚未成年。插秧
害怕蚂蟥,糊田埂
疏通水沟,或者用镰刀
割破手,打谷,堆垛
夜路没有尽头,黄昏年复一年
父亲有力,母亲有力
而我尚可以偷懒
可以对着远山说话
可以和弟弟一起寻找
阴凉。在漫山坟头间
害怕着春色里的生意。


别太大声,他听不见。

风吹旧窗子


一夜,风吹旧窗子
藤蔓沿围墙而上
爬了一整秋
又一个夏
太阳熄灭,远处一池春水
落满了上一纪的冬雪
流水急,当兵的父亲
早已不修路,我等河上
一叶扁舟,一尾鱼
藤蔓牵伸,雪花落地
何人待古船
水缓缓矣,不结冰
他在河中钓鱼
木舟在水里腐烂
围墙裂开
长出一朵野蘑菇
他躺在床上
躺在河床上
一棵八百年后的树
被夜风吹断

七月在上海


二〇一三年五月
我到上海,坐错地铁
却没人认出我(包括我自己)


二〇一四年九月
拖着行李,我再次走出南站
每一个路人我都陌生


二〇一五年三月
在庞大的上海
每一寸血管里都找不到我


我惊慌失措,每每失眠于头顶上的水夜


所有我失眠的夜晚都在我睡着时变成白天
所有我孜孜以求的东西都在我失去时凝结成琥珀
所有我活着的日子都在我死时开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