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四大板块

遇 事——各式各样的生活小案例,生动形象

说 法——超可行的纠纷解决办法,简洁明了

找 法——与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方便查阅

举一反三——同一类型纠纷如何解决,一点就通

◎四宫格双色漫画 案情扫码随时听


【内容简介】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在讨说法、打官司、谈条件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遇到的事属于哪一类、法律是如何规定的。为了帮助遇事犯难的人们解决难题,引导人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我们以常见纠纷类型为依托,组织编写了本套遇事找法丛书。

本丛书以最贴近百姓生活的常见法律问题为目录,方便读者以最快捷的方式查找到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本丛书设置四大板块:遇事、说法、找法、举一反三。

【遇事】板块收录了各类纠纷的生活化小案例,方便读者对号入座,从案例中找到共鸣。

【说法】板块旨在用最简洁的话语告诉读者最可行的纠纷解决办法和最可能的纠纷处理结果。

【找法】板块附上了与“事”对应的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方便读者及时查阅。

【举一反三】板块旨在帮助读者通过一个问题类推出同类型纠纷的解决方法。

同时,为了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提升阅读效果,本丛书采用四宫格双色漫画和人物关系图两种方式辅助介绍案情,并提供二维码扫码语音阅读服务。

本书是《公民法律援助一站式法律指引》分册,围绕民事法律援助,刑事法律援助,行政法律援助,军人、退役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妇女法律援助,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老年人法律援助,残疾人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内容,选取典型问题进行分析解答,旨在为公民申请法律援助提供一份清晰明了的一站式法律指引。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

张润,湖北利川人,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博士后,兼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纠纷解决智能化研究中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志愿专家、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研究会监事、北京市犯罪学研究会商事犯罪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在《现代法学》《广西社会科学》《新华文摘》《人民法院报》等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中国法学会、科技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等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专著、编著、教材5部;荣获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比赛二等奖、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等。

作者简介:

陈彦艳,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房树映,内蒙古慧灵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张雅棋,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律硕士


【目录】

一、法律援助

1.申请法律援助时,经济困难如何认定? 003

2.以欺骗手段获取法律援助的,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006

二、民事法律援助

3.对人身损害中的侵权人能否给予法律援助? 011

4.因邻里纠纷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014

5.民间借贷纠纷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017

6.遭遇交通事故时,当事人如何寻求法律援助? 020

7.英雄烈士遭诋毁,英雄烈士的近亲属如何寻求法律援助? 023

8.农民遭遇合同纠纷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026

9.遭遇环境污染损害时,受害人如何寻求法律援助? 029

10.公民遇到食品安全问题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032

11.农民工讨薪如何获得法律援助? 035

12.因高度危险作业遭受损害,受害人如何获得法律援助? 039

三、行政法律援助

13.公民因请求社会保险待遇引发行政诉讼能否获得法律援助? 045

14.因行政不作为请求国家赔偿,当事人如何申请法律援助? 048

四、刑事法律援助

15.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是否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055

1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聋哑人的,司法机关是否应当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058

17.被告人为精神病人,司法机关是否应当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062

18.法院是否应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缺席审判的被告人指定辩护人? 065

19.法院依职权提供法律援助是否以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为前提? 068

20.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071

21.刑事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074

22.值班律师是否应当为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077

23.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可以拒绝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律师吗? 080

24.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其近亲属能否为其申请法律援助? 083

25.再审改判无罪后,当事人如何获得法律援助? 086

26.死刑复核案件的被告人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089

27.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司法机关是否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092

五、军人、退役军人、军属法律援助

28.现役军人因房屋买卖发生纠纷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097

29.退役军人为维护权益如何申请法律援助? 100

30.现役军人家属为维护权益能否获得法律援助? 103

六、妇女法律援助

31.妇女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如何获得法律援助? 109

32.非婚同居期间遭受暴力,妇女如何获得法律援助? 113

33.在孕期被调岗劝退,女职工如何获得法律援助? 116

34.劳动合同限制女职工生育,女职工如何获得法律援助? 121

35.女职工被拖欠劳动报酬,如何获得法律援助? 126

36.丈夫拒绝履行扶养义务,妻子如何获得法律援助? 129

37.农村妇女离婚后请求返还个人承包土地的,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132

38.外嫁妇女土地权益受侵害的,如何获得法律援助? 135

39.女性妊娠时遭受医疗损害的,如何获得法律援助? 139

七、未成年人法律援助

40.未成年人追索抚养费的,如何获得法律援助? 145

41.未成年人在遭受虐待时,如何获得法律援助? 148

42.监护人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的,未成年人如何获得法律援助? 151

43.未成年人遭受校园欺凌的,如何获得法律援助? 154

44.未成年人在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时,如何获得法律援助? 157

45.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如何获得法律援助? 160

八、老年人法律援助

46.老年人为追索赡养费的,如何申请法律援助? 165

47.老年人遭遇家暴的,如何申请法律援助? 168

48.老年人意欲变更监护人的,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171

49.老年人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174

50.无固定生活来源的老年人在申请法律援助时是否需要审查经济情况? 177

51.老年人能否为他人代为申请法律援助? 180

52.老人因房屋继承引发纠纷的,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183

53.老人为解除收养关系的,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186

九、残疾人法律援助

54.残疾人因离婚引发纠纷的,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191

55.残疾人因医疗引发纠纷的,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194

56.残疾人因劳动权益引发纠纷的,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197

57.残疾人申请恢复低保待遇,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200

58.残疾人因相邻权引发纠纷的,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203

59.残疾人遭遇继承问题时,如何申请法律援助? 206

60.残疾人因免费乘车权益引发纠纷的,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209

61.残疾人因房屋租赁引发纠纷的,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212

62.残疾人因康复器具引发纠纷的,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215

63.残疾人因人格权引发纠纷的,能否申请法律援助? 218

附录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困难

认定标准 221

附录二:法律援助导图 226


【前言】

出版说明

遇到法律纠纷怎么办?这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我国,人们的社会联系广泛,上下级、亲戚朋友、老战友、老同事、老同学关系比较融洽,逢事喜欢讲个熟门熟道,但如果人情介入了法律和权力领域,就会带来问题,甚至带来严重问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要求“加大普法力度,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八五”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于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改变社会上那种“遇事找人不找法”的现象。

公正善良之法、有法可依是“遇事找法”的前提和保证。“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律应当成为人们的信仰,让人们相信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让人们相信合理合法的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公正的实现。截至2023年10月,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有299件。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在讨说法、打官司、谈条件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遇到的事属于哪一类、法律是如何规定的。为了帮助遇事犯难的人们解决难题,引导人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我们以常见纠纷类型为依托,组织编写了本套遇事找法丛书。

本丛书以最贴近百姓生活的常见法律问题为目录,方便读者以最快捷的方式查找到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设置四大板块:遇事、说法、找法、举一反三。

【遇事】板块收录了各类纠纷的生活化小案例,方便读者对号入座,从案例中找到共鸣。

【说法】板块旨在用最简洁的话语告诉读者最可行的纠纷解决办法和最可能的纠纷处理结果。

【找法】板块附上了与“事”对应的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方便读者及时查阅。

【举一反三】板块旨在帮助读者通过一个问题类推出同类型纠纷的解决方法。

本丛书的宗旨:让您读得懂、传得开、用得上,遇事不慌不犯难,助您最便捷地解决法律纠纷。


【免费在线读】

1.申请法律援助时,经济困难如何认定?

遇事

王某(女)系某公司职员,2021年12月,王某在公司组织的年会上表演舞蹈节目时不慎摔下舞台,后被送往医院治疗。公司为王某垫付了1万元医疗费。经鉴定,王某的伤情为9级伤残。王某向公司主张工伤赔偿时,公司却声称年会是公司组织的娱乐活动,王某表演节目受伤不属于工伤的范围,拒绝赔偿,并要求王某返还垫付的1万元医疗费。王某多次打电话与公司经理理论,公司一直拒绝赔偿,最后甚至辞退了王某。王某刚从大学毕业,自己在城市中打拼,没有什么存款,但王某的家庭条件较好,其父母都有稳定的工作,收入较高。王某想要通过法律手段追索工伤赔偿,不知道自己这样的条件能否获得法律援助?

说法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条和第2条的规定,工伤保险是用人单位必须为本单位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旨在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法律援助法》第31条规定,请求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案件,当事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可见,请求工伤赔偿属于法律援助的范围,但同时受援人还需要具备经济困难这一条件。《法律援助法》所指的“经济困难”是指家庭经济困难,即申请人及与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符合当地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本案中,王某刚刚大学毕业,并未独立成家,户籍仍然与父母在一起,虽然其个人因失去工作导致经济状况不佳,但其父母收入较高,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不符合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的条件,因此不能获得法律援助。

找法

《法律援助法》

第二十三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通过服务窗口、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提示当事人享有依法申请法律援助的权利,并告知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和程序。

第三十一条 下列事项的当事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社会救助;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

(五)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者支付劳动报酬;

(六)请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七)请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

(八)请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损害赔偿;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一条 因经济困难申请法律援助的,申请人应当如实说明经济困难状况。

法律援助机构核查申请人的经济困难状况,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查询,或者由申请人进行个人诚信承诺。

法律援助机构开展核查工作,有关部门、单位、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一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举一反三

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是以申请人及与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为判断标准的,但是如果申请的对方当事人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那么“经济困难”则以申请人的个人收入为依据进行判断。例如,在婚姻、继承、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家庭成员之间的纠纷中,应以申请人的经济状况判断其是否符合“经济困难”条件。此外,“经济困难”的实质标准还需要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法律援助条例予以认定。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