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作品是“史诗级”的诗歌,永远有很高的地位和文学价值。
2.这样一本为青少年专门准备的杜甫传,能让孩子们背诗的同时真正了解杜甫,读懂他的诗。
3.以畅销传记作家随园散人的作品为原版,以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字为标准编写而成。
4.本书文风婉转华丽,其中有很多好词好句,适合为孩子的写作积累素材!
5.特约彩色古风插图,融入诗词意境,让孩子阅读不单调。


【内容简介】

杜甫与李白齐名,被称为“诗圣”。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小聪慧好学,7岁便能作诗,年少时也曾意气风发。后崇拜“诗仙”李白,与他同游。与李白的随性洒脱不同,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尝尽人间疾苦,但一直心系家国天下。读懂他的一生,就是读懂了半个唐朝的兴衰史。


【作者简介】

随园散人

原名王福利,当代诗人、散文作家

曾出版《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所有流浪,都是归程:杜甫传》等书。

子宛,原名宛娟红,书评撰写人。


【目录】

目录
序言 千秋诗圣
第一卷 裘马轻狂
家庭与出身
生于开元盛世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漫游吴越
科举落第
第二卷 长安月冷
会当凌绝顶
诗酒流连岁月
长安,他是个过客
繁华寂寞,咫尺之间
红尘如客栈
烂醉是生涯
第三卷 乱世浮沉
凄凉为折腰
乱世流亡
国破山河在
白发悲花落
何用浮荣绊此身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第四卷 天涯零落
“三吏三别”
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月是故乡明
飘零何处归
悲风为我从天来
一岁四行役
第五卷 西南漂泊
卜居浣花溪畔
江村事事幽
花径不曾缘客扫
安得广厦千万间
此生那老蜀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第六卷 夔城迟暮
重回草堂
强移栖息一枝安
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
移居夔州城
百年世事不胜悲
乘兴欲东游
第七卷 寂寞归途
万里悲秋常作客
残生逗江汉,何处狎樵渔
暮光下的漂泊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愁吟独老翁
凄凉落幕


【免费在线读】

千秋诗圣

唐诗的美,像美酒一样,带着浓浓的酒香,在云月之下,山水之间,甚至是市井人家、天涯古道,多情地招摇着。俊逸的李太白,恬淡的王摩诘,窈眇(miǎo)的李义山,素朴的白乐天,都在那里举着酒杯,半醉半醒。
整个大唐,似乎都在酒杯里摇摇晃晃,风情万种。
唐诗,就在辽阔的大地上肆意生长,长出了寂寞与风流。
隔着一千多年的岁月,我们仍能看到,飘洒如风的李白,在一片醉意朦胧中,短歌长啸,而在远方的,是他的知己,一个叫杜甫的诗人,一边挂念故友,一边心系苍生。
如果说李白是以梦为马,那杜甫便是以笔为刀。在大唐盛世渐渐凋落的时候,杜甫褪去了青涩与疏狂,变得冷静而犀利。社会的动荡,百姓的疾苦,时局的混乱,朝廷的昏暗,都出现在他的笔下,无比清晰,无比苍凉。
他被称为“诗圣”,他的诗则被称为“诗史”。
在唐朝那个诗人辈出的时代,想得到“诗圣”这个称号,可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得在诗歌上获得极高成就才行,不然后面写诗的人是不会服气的。
杜甫一生写了一千五百多首诗,很多是千古流传的名篇,像著名的“三吏”“三别”,至今还为人传唱,影响深远。因为杜甫的诗注重描写现实社会,读他的诗就像读历史一样,所以又有了“诗史”这个称号。另外,杜甫诗歌的风格也相当丰富,有的豪放大气,有的清新典雅,有的沉郁顿挫,是一位继往开来的诗歌集大成者。
律诗是杜甫最拿手的绝活,在他写的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盛唐时期,律诗虽然流行,但还不是特别成熟。早期的五言律诗大部分是些闲散消遣的作品,感慨一下眼前的生活,很少触及广阔的人生,也没有人刻意去琢磨字词的用法、韵律的协调,所以这时的律诗还处于雏形阶段,只能说是才刚刚起步。
五言律诗尚且是这样,那比它字数更多、结构更复杂的七言律诗就更不用说了。还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律诗逐渐热情了起来,经过了王维、岑参、贾至等诗人的刻意锤炼,律诗才慢慢在形式上达到成熟。只不过呢,这一时期的七言律诗虽然有些好作品,但内容上还是没多大发展,绝大部分就是应酬往来的工具诗,比如宴会上写首诗助助兴,送别时给朋友来首诗以作纪念等等,题材上比五言律诗更狭窄。
七言律诗就这样缓慢地发展着,像被装进套子里似的,一步一步地往前挪,直到碰到了杜甫,才终于从套子里钻了出来,看到了一番广阔的新天地。
以前的七言律诗,大多就在酒宴送别或者登高望远的时候露个脸,但到了杜甫这里,律诗的境界一下就高了起来,而且题材也更广泛了。在他笔下,什么都可以写进律诗中,像是什么应酬来往、情感抒发、游子在外漂泊、宴会游玩、欣赏山水、点评时事等,都成了律诗的主场,让其他的诗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而且,无论是五律还是七律,杜甫都很擅长,并且能将各种事物与那些严格的格律融合在一起,运用自如,写得纵横肆意,变化无穷,将律诗的价值提到了足够与古诗、绝句并立的高度。
当然,最著名的,还得是这首被推崇为“千古七律第一”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在武侠小说里,有个高境界的词叫作“心中无剑”,越厉害的剑客,就越不会去记那些剑谱,一招一式,都只是根据现实需要,看似随意,实际却毫无破绽,达到了人剑合一的境界。这样的剑客,才是大师级别的人物。
杜甫写的律诗,也正是心中无剑的另一种体现,律诗的特点在于一个“律”字,也就是句句要遵循格律。很多人为了押韵对仗,就容易出现格律对了,内容却很别扭的情况。杜甫的律诗却能做到另一个境界,读起来十分自然,仔细一看,才发现是一首对仗严谨的律诗,一点雕琢的痕迹都没有。
比如这首《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读起来朗朗上口,格律严谨却又浑然一气,可见大师功底。
先天的文学天赋,加上后天的不断锤炼,锻造出了惊世的才华,杜甫以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来写诗,不仅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句,后人从他的诗句中,还总结出了许多成语。比如成语“历历在目”来自他的诗句“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别开生面”来自他的诗句“将军下笔开生面”。还有炙手可热、惨淡经营等成语,也是来自他的诗。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杜甫“诗圣”中的这个“圣”字,其实不光是指他诗写得好,也指他具有圣人般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正是这份情怀,使得人们在欣赏杜甫杰作之余,更对他的人格有了无限的钦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