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常年在美国教授《易经》、儒家、道家、禅宗及中国哲学史等课程的吴怡教授,以精辟简练文字,论述庄子以知识和道德两重工夫入逍遥境界的真谛,破除两千年来司马迁、向秀、郭象、冯友兰、胡适、熊十力等学者对庄子的误解。


【作者简介】

吴怡,浙江青田人,1939年生。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硕士、文学博士。曾担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所主任。后在美国教授《易经》、儒家、道家、禅宗及中国哲学史等课程。代表作有《逍遥的庄子》《禅与老庄》《中庸诚的哲学》《中国哲学发展史》等。


【目录】

第一章 逍遥的庄子

第二章 庄子逍遥境界的误解

第三章 从《逍遥游》一文看庄子逍遥的境界与工夫

第四章 从知以入逍遥之境

第五章 从德以入逍遥之境

第六章 庄子思想的精神——体现真我

参考书目

附录:《庄子· 内篇》中的一些重要术语


【前言】

三民书局二版序

本书于一九七三年在新天地书局发行时,我没有写序;后来于一九八四年转交三民书局出版时,增补了附录,也没有写序。这次三民书局因旧版字迹模糊,准备再改新版,而向我索取一篇自序。面对三十年前的旧作,回想这一路下来的思想历程,心中不禁“有话要说”。

本书原来是我的一篇升等论文。在送审通过后的某一次聚会上,方东美教授对我说,他读过我送审的这篇论文,其中的观点和他心有同感。虽然他没有明言,但我心里清楚,他所指的是我批评司马迁、向秀、郭象、冯友兰、胡适和熊十力等学者对庄子逍遥境界的误解。方教授赞美庄子是空中飞人,欣赏庄子那种超拔尘世、天马行空的精神,因此对熊十力评庄子“苶然无自在力”的看法当然是不愿苟同的了。

这些年来,我对禅学与老庄的研究也许花的时间较多,但在我心中,儒家的精神仍然是定盘星。有些学者为了援释归孔,转道返儒,而对佛道两家持负面的看法,但我的态度乃是用儒家的精神尽量去发掘佛道中和儒家相通的地方,也就是说以儒显佛,以儒证道。

在最近几年的教学中,我更发现庄子的逍遥不只是超拔尘世,游于方外;同时,他也入于尘世,游于方内。正如他在《天下》篇中的自描,一面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另一面又是“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在《大宗师》篇中,庄子曾说:“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这段话近代学者有以为讲刑,是法家言;有以为讲礼与德,是儒家言。于是便动刀要删。其实我们如果深体庄子的用意,却要大呼刀下留情,删不得,因为这正是庄子在人间世能逍遥的工夫与方法。“以刑为体”的刑不是指刑法,而是指天刑。我们的肉体有生必有死。有生是天命,有死是天刑。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身体看作受刑之体,对于死亡便能处之泰然;因此应付这种自然的肃杀,也就能绰绰有余了。至于世俗的礼与德,在《庄子》书中,虽有批评,但他的批评只是希望我们不为这些礼与德所执所限,并不是教唆我们故意破坏或反对这些礼与德。如在《人间世》篇中,庄子借孔子和颜回的对话,说明在人间世,必须“与人为徒”,即是与人为伍,当然不能避免和人往来的礼与德。但重要的是我们先要有“心斋”的工夫,使心地虚旷有如明镜,能反映一切,而不留影像。也就是说能借礼之翼而飞、循德之途而行,心中却不为礼与德所束缚,拘泥而不化。

现庄子如何逍遥于世俗人间。我在这学期的庄子课中,建议学生们在期末报告里,列举他们在美国生活所遭遇到的许多问题,看看两千年前的庄子是否能帮他们应付。目前我还没有看到他们提出的问题,因此只有请等下回分解了。不过本书的读者们,不妨就自己所遭遇的问题,用读《庄》心得,先去参一参吧!

写于二○○三年十二月六日 时客居美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