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直面语文学科“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痛点,以“项目化学习”方式为切入点、突破口,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克服面对经典名著的胆怯心理。用系统的观念和整体的思维,引导学生在作家、作品、读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构成的关系网络中,去理解人物、情节、相关评论。用学前调查问卷、思维导图、人物档案册、各种辅助软件、“云学习”等作为学习支架,从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创造、文化传承几个方面,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从“会读一本书”走向“会读一类书”,从“好读”走向“乐读、深读”。

本书也能帮助新进教师熟悉新教材,理解新课标要求,并从核心知识与素养、驱动性问题、指向性目标、高阶认知思维、适配行的实践、真实环境的调整、全程综合评价等方面,与一线教师分享了“项目化学习”入项设计、过程展开、成果展示、反馈总结各个阶段的案例和经验。

本书先聚焦围绕《红楼梦》的学习活动,又抓住《乡土中国》和《红楼梦》都以传统社会生活为写作对象,都集中反映家族关系,都深刻揭示中国乡土社会的文化和结构特征这些共同点,在单文本的基础上组织多文本的关联阅读,其间又灵活插入比较理解、专题阅读等,使得文学作品与社科文献能相互解释,人物形象与学术概念能相互印证。


【作者简介】

吴云洁,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主要研究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及项目化学习。成果曾荣获“2022年教*部基础教育精品课”。所开发的教师培训课程入选“浦东新区‘十四五’教师培训课程库”。在全国中文期刊发表十多篇论文。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

第一节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困境

二、整本书阅读的《课标》要求与教学价值

第二节 如何理解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

一、如何理解项目化学习

二、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六要素”

第三节 整本书阅读与项目化学习的关联

一、什么是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设计

二、整本书阅读与项目化学习的关联在哪里

第二章 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

第一节 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准确定位目标

二、基于成果导向

三、驱动任务进阶

四、团队合作配合

五、全程综合评价

第二节 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设计的基本路径

一、寻找整本书阅读的核心知识,是入项前的

必要梳理

二、将整本书阅读的本质问题转化为驱动性问

题,决定项目发展的方向

三、厘清整本书阅读的高阶认知策略,是项目

质量的保证

四、确认整本书阅读的主要学习实践,是项目

真实性的外显

五、明确整本书阅读的学习成果及公开方式,

是出项的标志

六、设计整本书阅读的全程评价,使项目循证有依据

第三章 单文本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

(以《红楼梦》为例)

第一节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设计可行性分析

一、对标课程标准

二、对标学科核心素养

三、对标学科关键能力

第二节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如何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

一、前置操作

二、实施过程

三、学习支架

四、教师课例

五、学生成果

六、综合评价

第三节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设计的实践意义与反思

一、项目实践的评估与反思

二、项目实践的意义与价值

第四章 多文本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

(以《乡土中国》与《红楼梦》为例)

第一节 以项目化关联《乡土中国》与《红楼梦》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如何关联《乡土中国》与《红楼梦》的项目化学习设计

第三节 关联《乡土中国》与《红楼梦》的项目化学习设计的意义和价值

一、建立联系,实现从“一本”学会“一类”

二、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三、多维度建构,形成整体性综合性语文课程观

四、关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助推教学方式变革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费在线读】

除非情节必要,《红楼梦》一般是不写人物穿戴的,这里略带几笔描写凤姐的穿着打扮,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而最精彩之处是对凤姐的动作和对话描写:

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

这一段叙述,看似轻描淡写,却完全是中国史传文学的史家笔法,不取心理描写,只以外部可感的动作和对话暗示。第一,平儿给她捧着茶,她不接茶,说明根本没在意,注意力全在手炉上。“也不抬头”这四个字用意很深,口头上说“怎么还……”,似乎是等待客人时间良久,实际表现是连头都没有抬起来,说明完全是没放在心上,甚至是心不在焉。看似在问为什么不请客人进来,好像等得很急,但是行动上是“不抬头”,问话又是“慢慢的”,说明根本是漫不经心。待“抬身要茶时”,才发现周瑞家的已经进来了。这说明,在她心目中,等人的心情还不如接茶。我们可以再仔细品读,还会发现更多曹雪芹的史家笔法之妙:“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一边“满面春风”,热情之至,“忙欲起身”,却又“犹未起身”的装模作样,一边还责怪周瑞家的没有及时通告。这就是周瑞家所说的“周旋迎待”,突出对人物叙述性的动作和对话表现之妙。

事实上,王熙凤早已经从周瑞家的那里知道了婆婆的交代,即远亲来访不可简慢,有什么要求,任她“裁度”,适当应付和打发即可。收到指令后,凤姐必然要来一番“周旋迎待”的表现,充分用她的“柔情蜜意”掩盖其本质的“虚情假意”。

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

一番简短话语,包含了五层意思:第一,检讨自己,本就应主动关心,远亲才不至于上门求告;第二,自己婆婆一时顾不上照顾;第三,自己近来接管事务,不了解情况(其实这条应该是她临时编的谎言,但感觉说得头头是道、条理分明);第四,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哭穷,让刘姥姥不要指望太高;第五,才是终极目的,不能让对方白跑一次,空手而回,钱是一定要给,但是从给丫头们做衣裳的银子里挪用的。用“甜蜜的谎言”蒙骗刘姥姥,自己是不惜挪用,也明确只此一次,挪用的巧合不可能再有,也让对方断绝以后再有的奢望。不嫌少就暂且拿去,你也不能指望更多。这里又出现第四个“笑”字,这个“笑”和刚才口才优越之“笑”有不同,似乎有让刘姥姥要知足的意味。

二十两银子,在那时可不是小数目。在贾母的宴会上,一个鸽子蛋掉在地上,刘姥姥想拣却被丫鬟拿走处理掉了。刘姥姥说,一个鸽子蛋值一两银子,一个菜二十几个,就是二十几两,够庄稼人过一年的了。所以,能得到这笔可观的数目,她喜出望外、感恩戴德,一下子变得更不会说话了,没有一句感谢,却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只能使眼色意欲制止,而此时凤姐却是“笑而不睬”,说明她并没有计较。刘姥姥的过于激动和兴奋使得话语表达比较粗俗,其本意是想奉承贾府,抬高贾府的富贵地位,但是连在场的周瑞家的都觉得粗鄙,是否可以想见当时场面有点尴尬失控。而此时的第五个“笑”字,是不是显得重复?并不。如果不重复,这次的“笑”又意味着什么呢?凤姐“笑”的内心是不是在说:终于把来要钱的穷远亲戚成功打发了,轻而易举、不在话下;还有一层,乡下人到底还是欢喜得过了头,太不会说话,把感恩的话说成区区小意思。这一“笑”的细节,更刻画出凤姐感到自己应付自如,因而十分得意、有优越感。

二十世纪,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他的“电报式风格”具有叙述简洁凝练,描写精确细微,对话言简意赅的特点;他的“冰山理论”是写法上含而不露,要为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评论家们也是众口一词称道不已。事实上,小说《红楼梦》第六回中对刘姥姥一进贾府,王熙凤五个“笑”的连续描写,每个“笑”都内涵丰富又各不一样,每个“笑”的背后都意味深长。并且在“笑”字之前,没有缀以任何形容词等修饰之辞,在这种直接简洁的人物刻画中,呈现的正是中国传统史家笔法的精粹,这可以追溯到春秋《左传》的史家笔法。


返回顶部